图书介绍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
  • 罗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892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7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83页
  • 主题词:修辞学-汉语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综述:类型与局限1

一 研究概况2

二 中国修辞学史研究的发展空间9

第二节 研究意图11

一 研究目标11

二 研究内容11

二 研究方法13

第二章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转型14

第一节 概说14

一 “自然”与“自觉”的辩证分析15

二 “自然发生”与“自觉探索”的区别特征16

第二节 先秦,中国修辞学以“自然发生”为基本特征19

一 从先秦修辞学阐述看“自然发生”20

二 从先秦时代背景看“自然发生”29

第三节 两汉,中国修辞学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过渡35

一 社会变革推动更广泛的修辞学研究35

二 两汉时期修辞学理论的积累和发展40

三 汉代的修辞观52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中国修辞学进入“自觉探索”阶段53

一 先秦两汉修辞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53

二 魏晋风气与佛教对修辞学的影响57

三 《文心雕龙》——中国修辞学自觉探索的标志62

第五节 中国修辞学境界的升华73

一 “自觉探索”的学术境界73

二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内在动因75

三 从“自然发生”到“自觉探索”的学术意义79

第三章 从“文论附庸”到“独立学科”的转型82

第一节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附庸性83

一 零散、杂存的形式特征84

二 理论探索的实用特征91

三 语言的工具性,修辞的服务性99

第二节 转型的理论准备——古代修辞学的系统性101

一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规模化102

二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类型化107

三 中国古代修辞学的范畴化112

第三节 转型的思想催化——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119

一 西学东渐与思想激变120

二 《马氏文通》的观念和方法122

三 模仿与继承并行的过渡阶段125

第四节 《修辞学发凡》——中国现代修辞学学科的建立128

一 《修辞学发凡》的现代学科特征129

二 《修辞学发凡》与中国现代修辞学的繁荣134

第四章 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的转型趋势142

第一节 狭义修辞学的观念特征143

一 语言学学科定性(语言本位观)144

二 实用性价值定位(实用价值观)149

三 技巧论研究定向(技巧中心观)152

第二节 狭义修辞学引发的困惑与反思155

一 对狭义修辞学的反思156

二 狭义修辞学的功用缺失159

三 狭义修辞学的理论瓶颈167

第三节 《修辞学通论》——狭义与广义之间178

一 科学理性和真理导向180

二 语言本位的修辞观186

三 超越语言本位的思想意识190

第四节 突破语言本位的修辞学发展趋势——广义修辞学192

一 隐喻研究的观念影响193

二 超越语言观、走出技巧论的“广义修辞学”196

三 从“狭义修辞学”到“广义修辞学”转型的学术价值213

第五章 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发展的理论启示219

第一节 从“现象阐释”到“系统论述”的学术理路220

一 理论系统化:理论范畴的建立222

二 系统精密化:独立学科的建立225

三 系统的扩张:广义修辞观的树立228

第二节 价值观的矛盾运动:实用与科学231

一 “实用”与“科学”231

二 价值本真:实用理性235

三 价值超越:科学理性241

第三节 发展欲念与回归情结的对立统一:超越与回归246

一 “发展”与“回归”247

二 观念鼎新与方法取巧249

三 价值超越与回归宿命256

结论260

参考文献263

后记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