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语法基础【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语法基础
  • 吕冀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2871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0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516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 语法-汉语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语法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再版题记1

第一章 语法概述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体系1

1.1 语法1

1.2 词法和句法2

序 张志公5

1.3 语法体系6

第二节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9

1.4 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9

1.5 汉语的语法手段10

1.6 语法意义和语法手段的关系12

1.7 逻辑13

第三节 语法和逻辑13

1.8 语法不是逻辑14

1.9 语法同逻辑密切相关16

第四节 语法和修辞18

1.10 修辞18

1.11 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18

1.12 语法和修辞的关系22

第五节 语法单位23

1.13 词23

1.14 词素25

1.15 单纯词和合成词26

1.16 词组27

1.17 固定词组29

1.18 简称30

1.19 句子31

1.20 词素、词、词组、句子之间的关系34

第六节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36

1.21 结构层次36

1.22 结构关系37

1.23 结构层次和结构关系的分析40

第七节 词的语法分类43

1.24 词类43

1.25 个别的选择和类别的选择45

1.26 划分词类的原则46

1.27 划分词类的标准51

1.28 一词多类52

1.29 实词和虚词54

1.30 六类实词56

1.31 五类虚词58

第八节 句子的构成59

1.32 句子成分59

1.33 完全句、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64

1.34 单句和复句66

第二章 词法第一节 名词71

2.1 名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71

2.2 名词的构成74

2.3 名词的用途77

2.4 附:方位词79

第二节 动词80

2.5 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80

2.6 动词的构成82

2.7 动词的变化84

2.8 动词的用途86

2.9 附类1:能愿动词89

2.10 附类2:趋向动词90

2.11 附类3:判断词94

2.12 形容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97

第三节 形容词97

2.13 形容词的构成99

2.14 形容词的变化101

2.15 形容词的用途103

第四节 数词和量词105

2.16 数词105

2.17 量词107

2.18 数量词109

第五节 代词110

2.19 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10

2.20 疑问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14

2.21 指示代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17

2.22 副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20

第六节 副词120

2.23 副词的意义125

第七节 介词140

2.24 介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40

2.25 介词结构142

2.26 介词的意义144

2.27 几个介词的用法153

第八节 连词161

2.28 连词的语法特点161

2.29 连词的作用162

2.30 几个连词的用法167

2.31 助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75

第九节 助词175

2.32 三类助词177

2.33 几个助词的用法184

第十节 叹词192

2.34 叹词的语法特点和用途192

2.35 叹词的写法195

第三章 句法第一节 主语和谓语196

3.1 主语和谓语的定义196

3.2 什么样的词、词组以及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主语197

3.3 什么样的词、词组以及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谓语201

3.4 主语和谓语之间的意念关系208

第二节 宾语和补语214

3.5 宾语和补语的定义214

3.6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充当宾语215

3.7 一个动词能够带几个宾语218

3.8 宾语的位置220

3.9 宾语同动词的意念关系224

3.10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补语228

3.11 在什么情况下补语要加结构助词“得”230

3.12 补语的位置233

3.13 补语同中心词之间的意念关系234

第三节 定语和状语239

3.14 定语和状语的定义239

3.15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够充当定语240

3.16 在什么情况下定语要加结构助词“的”243

3.17 定语同中心语的意念关系250

3.18 什么样的词、词组或者其他语言结构能充当状语257

3.19 在什么情况下状语要加结构助词“地”263

3.20 状语的位置269

3.21 状语同中心语的意念关系272

第四节 复指成分——同位语274

3.22 同位语和本位语274

3.23 什么词语能够构成同位语和本位语277

3.24 同位语在句子里能充当什么成分281

3.25 句首同位语284

第五节 独立成分——插入语290

3.26 什么是插入语290

3.27 插入语表示的意义294

第六节 句子成分的复杂化298

3.28 成分复杂化的三种手段298

3.29 并列成分复杂化的方式299

3.30 多项联合词组对外的搭配关系302

3.31 多项联合词组同连词“和”307

3.32 多项的修饰成分同中心语的三种关系309

3.33 单一的关系和交错的关系311

3.34 修饰成分的次序316

3.35 谓语复杂化的方式321

3.36 连动式323

3.37 兼语式327

3.38 特殊的复杂谓语331

3.39 多项的复杂谓语334

3.40 复杂谓语的辨认335

第七节 句子的分类340

3.41 主谓句和省略句340

3.42 无主句343

3.43 独词句347

3.44 复句的构成349

3.45 陈述句351

3.46 疑问句356

3.47 祈使句364

3.48 感叹句366

3.49 并列关系(A,B,C )367

第八节 复句367

3.50 选择关系(或者A,或者B)369

3.51 递进关系(不但A,而且B)371

3.52 转折关系(A,但是B)373

3.53 让步关系(虽然A,但是B)375

3.54 假设关系(如果A,就B)377

3.55 条件关系(只有A,才B;无论A,也B)380

3.56 纵予关系(即使A,也B)384

3.57 因果关系(因为A,所以B)386

3.58 推论关系(既然A,就B)389

3.59 取舍关系(与其A,不如B;宁可A,也不B)391

3.60 多重复句393

3.61 紧缩复句394

第四章 语法的分析和运用第一节 两种析句方法396

4.1 句子的分析396

4.2 层次分析法397

4.3 成分分析法401

4.4 两种分析方法的比较403

第二节 单句的分析411

4.5 标示法和图解法411

4.6 图解法的基本规则413

4.7 单句分析示例423

附:单句分析的练习436

4.8 复句的意念关系和结构层次440

第三节 复句的分析440

4.9 复句分析示例442

附:复句分析的练习455

第四节 句子的正与误458

4.10 语言的使用458

4.11 句意和词义461

4.12 怎样造句465

附:句子运用的练习(一)468

第五节 句子的结构必须完整469

4.13 什么样的句子结构才算完整469

4.14 使句子结构“致残”的几种常见的情况470

4.15 层次不清会引起误解477

第六节 结构的层次必须清楚477

4.16 层次不清会引起歧义479

第七节 成分的搭配必须得当483

4.17 句子成分的搭配483

4.18 主谓搭配不当484

4.19 动宾搭配不当486

4.20 偏正搭配不当488

4.21 “的、地、得”的分写问题495

第八节 虚词的使用必须准确498

4.22 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498

4.23 一般虚词的误用499

4.24 关联词语的误用503

附:句子运用的练习(二)5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