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两汉思想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两汉思想史
  • 徐复观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2816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9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0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两汉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自序1

《吕氏春秋》及其对汉代学术与政治的影响1

一、《吕氏春秋》内容之检别1

二、邹衍学派与《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3

(一)有关邹衍的若干考查4

(二)从邹衍到《吕氏春秋》5

三、从《夏小正》到《十二纪·纪首》8

四、《十二纪·纪首》的构造11

五、明堂的问题14

六、《十二纪·纪首》中的政令与思想的分配20

七、《吕氏春秋》中的天人思想26

八、《吕氏春秋》政治思想之一端31

九、《吕氏春秋》对汉代学术思想的影响34

十、《吕氏春秋》对汉代政治的影响39

十一、《十二纪·纪首》是古代天的观念演变的结果48

汉初的启蒙思想家--陆贾53

一、刘邦统治集团中的文化问题53

二、《新语》的问题55

三、五经六艺的真实意义58

四、秦亡的教训及儒道结合等问题61

五、陆贾启蒙的影响64

一、时代背景及《贾谊传》68

贾谊思想的再发现68

二、《新书》的问题70

三、贾谊的思想领域74

四、贾谊由秦所得的历史教训(附贾山)77

五、贾谊政治思想中的现实性与理想性81

(一)现实政治问题81

(二)理想的政制82

(三)在人民上立基,发挥人民在知人用人上的积极功能84

六、政治思想中,礼的思想的突出86

(一)礼的时代意义86

(二)礼在生活上的实现--容88

(三)对太子的教育90

(四)礼的社会意义91

(五)礼与经济问题92

七、贾谊的哲学思想95

(一)道与术95

(二)从道的创生到六艺97

(三)《道德说篇》疏释100

《淮南子》与刘安的时代108

一、问题的起点108

(一)政治背景109

二、时代背景109

(二)学术背景113

三、思想的分野116

(一)在研究方法上新角度的提出116

(二)老庄思想的分野118

(三)儒道思想的分野122

四、道家的天、人、性、命129

(一)对道的描述129

(二)道的功用--创生132

(三)天与人135

(四)身与天下137

(五)性与命140

五、精、神、精神、心142

(一)精143

(二)神、精神145

(三)心及形、神、气的生命的统一147

六、道家政治理想实现的可能性及思想上的融会贯通150

(一)政权的基本性格问题153

(二)贵后与神化154

(三)无为与法治155

(五)势与君臣关系157

(四)因与用众157

(六)用人与知人159

(七)君道--儒道法三家的融合160

七、由儒家所作的全书的总结--《泰族训》的研究163

(一)边际思想转换之一--法天164

(二)边际思想转换之二--神化165

(三)边际思想转换之三--以“因”说明礼的起源167

(四)边际思想转换之四--由无为到简、大168

(五)由老庄的道转向儒家的经169

(六)礼与移风易俗170

(七)君子小人之辨173

(八)以“自得”为本174

(九)学问的重视及学问的方向174

(十)对当时政治的批评175

八、结论176

先秦儒家思想的转折及天的哲学的完成--董仲舒《春秋繁露》的研究182

一、董氏思想与大一统专制政治之成熟182

二、董仲舒的生平、人格及社会性184

三、董氏的著作及《春秋繁露》成立的情形189

四、《春秋繁露》的真伪问题192

(一)董氏《公羊春秋》的传承问题195

五、董氏的《春秋》学之一195

(二)《公羊传》成立的情形197

(三)《公羊传》的本来面目202

(四)董氏《春秋》学的方法问题203

六、董氏的《春秋》学之二207

(一)大纲207

(二)细恶及等差问题209

(三)君、臣、民的关系211

(四)受命、改制、质文问题213

(五)向天的哲学中的升进217

(一)华夷之辨222

七、董氏《春秋》学之三222

(二)复仇与名节223

(三)正名思想225

(四)仁义法226

八、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一229

(一)天的哲学是《吕氏春秋·十二纪·纪首》的发展229

(二)天的构造229

(三)天的性格230

(四)董氏的《洪范》五行的问题237

九、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二--方法问题239

(一)天人一也242

十、董氏的天的哲学之三--天人关系242

(二)天与心性246

(三)天与伦理251

(四)天与养生253

十一、天与政治255

(一)圣人、君道255

(二)五行与官制258

十二、余论--《贤良三策》259

一、《汉书·扬雄传》及其若干问题270

扬雄论究270

二、扬雄的时代278

三、扬雄的人生形态283

四、扬雄的辞赋286

五、扬雄的《太玄》292

(一)草《玄》的动机292

(二)西汉思想大势及卦气说的出现294

(三)《太玄》的思想线索298

(四)《太玄》的构造300

(五)董仲舒以下之所谓“数”,与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之所谓“数”的异同问题305

(一)《法言》的文体与构成307

六、扬雄的《法言》307

(二)《法言》思想的骨干及对五经博士系统的严厉批评309

(三)《法言》中对孔子把握的限制312

(四)《法言》中的人性论及其教育思想315

(五)智性是扬雄真正的立足点,及其对当时迷妄的批评318

(六)学术性的人物批评321

(七)哲学家与史学家对蹠之一例323

(八)扬雄对历史的了解及对历史人物的批评325

七、扬雄的政治思想333

一、引言344

王充论考344

二、《后汉书·王充列传》中的问题345

(一)乡里称孝的问题346

(二)受业太学师事班彪的问题346

(三)谢夷吾推荐的问题348

三、王充的遭遇与思想的关联352

(一)命运论的形成352

(二)对谗佞的痛恨354

(三)儒生文吏之争355

四、王充学术思想的特点356

(一)重知识不重伦理道德356

(二)否定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358

(三)反博士的学术系统359

五、王充在学问上的目的363

六、王充的理解能力问题364

七、王充所运用的方法问题366

八、王充疾虚妄的效率问题370

九、王充的天道观374

(一)天是气抑是体?374

(二)天道自然375

(三)天生物的情形376

(四)天人不相知378

(五)王充之天道观与老子之天道观379

(六)王充天道观的目的381

十、牵涉到的科学与迷信的问题381

十一、王充的命运观384

(一)天命与命运的发展与演变384

(二)王充命运论的特色384

(三)命之由气而形而骨的实现386

(四)王充命运论的缺口388

十二、王充的人性论389

(一)唯气的人性论389

(二)人性论上的折衷态度及宿命论的突破3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