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钧窑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钧窑志
  • 《中国钧窑志》编纂委员会编;孙彦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 ISBN:753483674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768页
  • 文件大小:238MB
  • 文件页数:8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钧窑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9

第一章 窑区地理103

第一节 禹州市建置与环境104

一、建置沿革104

二、行政区划106

三、地形地貌112

四、气候114

五、水文115

第二节 禹州市神垕镇118

一、区域建置118

二、自然环境120

三、陶瓷经济121

第三节 禹州市其他钧窑区123

一、苌庄乡123

二、浅井乡123

三、磨街乡124

四、鸠山镇124

五、鸿畅镇125

六、方山镇125

七、花石乡126

八、文殊镇126

第四节 钧窑系钧瓷区127

一、河南省127

二、江西省130

三、广东省130

四、河北省131

五、江苏省132

六、浙江省133

七、内蒙古自治区133

八、山西省134

第二章 陶瓷资源139

第一节 资源种类139

一、黏土类139

二、石英类140

三、长石类140

四、其他矿物类140

第二节 资源分布141

一、河南地区141

二、山西、河北地区143

三、江苏、浙江地区143

四、江西、广东地区144

五、内蒙古地区144

第三节 原产地资源145

一、坯胎资源145

二、釉资源146

三、匣钵资源148

四、燃料资源148

第三章 钧瓷生产153

第一节 生产区域154

一、禹州生产区154

二、河南生产区156

三、国内其他生产区159

第二节 窑炉窑具159

一、窑炉159

二、窑具163

三、测温工具164

四、成型工具165

五、机械设备167

第三节 生产工艺169

一、古钧工艺169

二、炉钧工艺172

三、当代钧瓷工艺174

四、钧彩釉瓷工艺186

第四节 生产技术187

一、轮制手拉坯成型187

二、修坯与镶接188

三、钧釉制备188

四、烧成控制190

第五节 产品种类192

一、器皿类192

二、陈设类193

三、赏用类194

第六节 钧瓷产量195

附:1958—1984年禹县钧瓷产量表196

第七节 生产企业选介197

一、近代官办企业197

二、国有及集体企业197

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201

四、当代窑口207

五、当代钧瓷生产企业表214

第四章 钧瓷装饰217

第一节 造型217

一、造型种类217

二、造型特征218

三、器型断代227

第二节 釉彩240

一、釉色分类240

二、蓝色乳光釉系240

三、铜呈色釉系242

四、钴呈色釉系244

五、复合矿物呈色釉系245

第三节 附饰247

一、附饰种类247

二、附饰技法247

三、附饰断代249

第四节 款识与篆刻252

一、款识252

二、篆刻255

第五节 产品包装256

一、瓦楞纸箱256

二、锦盒、锦缎箱257

三、木盒、木箱、木座257

第五章 研究开发259

第一节 钧窑理论研究260

一、钧瓷窑变成因260

二、开片现象及原理261

三、坯体烧成的物理化学变化263

第二节 造型研究与应用267

一、造型研究267

二、注浆成型270

第三节 、釉彩研究271

一、钧釉窑变色彩的研究271

二、铜红釉的发色原理272

第四节 烧成研究273

一、烧成制度273

二、烧成气氛275

三、窑炉压力276

第五节 开发利用277

一、液化气窑炉研制推广277

二、双乳状火膛窑复制278

三、“美林”系列造型研发279

四、创新造型与应用279

第六节 研究机构280

一、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280

二、山东省硅酸盐研究设计院281

三、郑州大学陶瓷文化研究中心281

四、禹州市钧瓷研究所282

第六章 钧瓷贸易285

第一节 贸易体系286

一、贸易网络286

二、营销队伍287

第二节 贸易市场287

一、原产地市场287

二、外埠市场288

第三节 贸易方式290

一、市场贸易290

二、会展贸易291

附:禹县国有及集体钧瓷企业产品国际会展表293

三、网络贸易297

第四节 产品销售297

一、国内销售297

二、国际销售298

第五节 营销企业选录301

一、在京营销301

二、在郑营销302

三、在许营销303

四、河南省外其他营销企业303

五、原产地营销企业304

第七章 钧瓷鉴赏307

第一节 鉴定方法307

一、碳14断代法307

二、热释光测定陶瓷年代法308

三、元素分析法308

四、传统目测法309

五、容重法309

第二节 钧瓷美学概要310

一、造型310

二、釉彩311

三、釉纹312

四、釉画313

第三节 断代鉴赏315

一、唐花釉瓷315

二、宋钧民窑瓷316

三、钧官窑瓷318

四、金代钧瓷322

五、元代钧瓷324

六、明清钧瓷325

七、民国钧瓷326

八、新中国钧瓷326

第四节 鉴定机构329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329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330

三、河南博物院331

四、钧官窑址博物馆331

第八章 钧瓷收藏333

第一节 机构收藏333

一、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333

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336

三、其他馆藏339

四、馈赠收藏344

第二节 民间收藏346

一、拍卖收藏346

二、窑口收藏346

三、市场采购收藏347

第三节 海外收藏与流转348

一、钧瓷流往海外348

二、海外机构藏品348

三、藏品流转350

第四节 拍卖351

一、古钧瓷拍卖351

二、当代钧瓷拍卖354

三、拍卖机构选录355

第九章 陶瓷管理357

第一节 行政管理357

一、生产许可与注册357

二、生产及交易税358

三、企业环评359

四、知识产权保护360

第二节 质量管理367

一、质量标准367

二、原产地域保护377

三、质量评比378

附:禹县国有及集体钧瓷企业质量评比获奖表378

第三节 教育培训383

一、陶瓷教育383

二、培训传承384

三、陶瓷教育机构385

第四节 宣传推介388

一、宣传388

二、钧瓷邮票发行392

三、推介393

四、传播媒介394

第五节 试验区管理397

一、规划编制397

二、产业园区建设397

三、核心景区打造398

第六节 管理机构399

一、机构沿革399

二、行政机构401

三、社会团体402

四、民间组织405

第十章 钧窑系钧瓷409

第一节 江苏宜兴窑409

一、胎釉409

二、造型410

第二节 广东佛山石湾窑410

一、造型与釉色410

二、生产工艺411

第三节 浙江金华铁店窑412

一、造型与烧成412

二、釉色与施釉工艺413

第四节 江西景德镇窑413

一、纯红釉413

二、仿钧釉414

三、炉钧414

第十一章 考古发现415

第一节 古遗址与古窑址415

一、禹州瓦店遗址415

二、内蒙古集宁路遗址416

三、禹州钧台窑416

四、禹县苌庄窑416

五、禹县神垕窑417

六、禹县扒村窑419

七、禹县磨街窑、鸠山窑420

八、禹州市其他钧窑址422

九、河南修武窑、安阳窑422

十、河南登封窑423

十一、河南郏县窑424

十二、河南新安窑425

十三、河北磁县窑、隆化窑426

十四、山西浑源窑、临汾窑、长治窑428

第二节 钧窑考古429

一、墓葬发掘429

二、古瓷窑发掘432

三、窖藏发掘436

第三节 开发与保护442

一、钧瓷文化旅游试验区开发442

二、神垕古镇开发443

三、钧官窑址保护445

四、神垕钧窑址保护446

第四节 考古机构447

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447

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447

三、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448

第十二章 钧窑文化449

第一节 景观449

一、钧台449

二、禹县钧窑址——钧台钧窑遗址450

三、禹县钧窑址——神垕钧窑遗址451

四、神垕伯灵翁庙452

五、神垕祖师庙453

六、花戏楼454

七、凤翅山灵泉寺454

第二节 著述455

一、典籍455

二、论著456

三、专著459

四、论文466

第三节 咏瓷诗及散文469

一、咏瓷诗469

二、题词485

三、瓷上诗490

四、散文492

第四节 窑区习俗与碑碣499

一、民俗499

二、民谣501

三、碑碣503

第五节 名人与钧瓷510

一、古代帝王与钧瓷510

二、当代领导与钧瓷512

三、外国首脑与钧瓷514

四、近现代名人与钧瓷515

第十三章 人物517

第一节 传记517

一、督窑官吏及窑业管理人物517

二、鉴定研究人物522

三、陶瓷文化传播人物524

四、制瓷匠师526

第二节 简介533

一、行业管理人物533

二、专业研究人物546

三、生产经营人物554

四、钧窑文化传播人物575

第三节 名表582

一、禹州市国有及集体钧瓷企业负责人表582

二、河南省陶瓷艺术家(钧瓷界)587

三、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钧瓷界)587

四、钧瓷界著名工匠588

第十四章 经典赏析589

第一节 古钧神韵589

第二节 仿钧炉钧600

第三节 当代钧瓷之光602

第四节 河南省艺术陶瓷作品展评会605

第五节 上海世博会钧瓷展品625

第六节 中国禹州当代钧瓷(台湾)精品展631

第七节 中国钧瓷(香港)国际文化展647

附录669

一、中国钧瓷史概要669

(一)钧台与钧州669

(二)禹州花瓷与唐钧669

(三)宋代钧窑与御用钧瓷672

(四)金元钧窑系的形成676

(五)明清钧窑的衰落679

(六)复兴之路680

(七)文化名片683

二、钧窑兼烧瓷686

(一)汝瓷686

(二)白底黑花瓷686

(三)青白瓷687

(四)黑釉天目瓷687

(五)彩釉瓷688

三、铜单色釉688

(一)铜红釉688

(二)铜绿釉689

(三)孔雀蓝釉690

四、陶瓷工艺常用术语691

五、文献辑存695

六、论文选录714

(一)禹州钧台窑钧窑址714

(二)钧窑始烧年代考728

(三)钧州钧台御窑之考证743

主要参考文献751

一、古籍文献751

二、近现代论著752

三、论文753

编审人员名单755

《中国钧窑志》编纂委员会755

《中国钧窑志》编审人员名单757

供稿单位及口碑资料提供者757

《中国钧窑志》终审人员名单758

河南省《中国钧窑志》评审会议评议人员名单759

索引761

编纂始末7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