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那时的文化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那时的文化界
  • 陈明远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ISBN:720307326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那时的文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全面抗战前夕东北教育的兴衰1

东北教育从无到有1

东北高等学府之首——东北大学2

不比寻常的冯庸大学沿革3

著名学者在东北大学的教学生活5

中国第一个建筑学系7

日寇摧残东北原有的教育系统10

伪满洲国的文化与生活状况12

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由来12

日寇大肆掠夺东北财富14

伪满洲国的民族状况15

伪满洲国实际上由日本人执掌大权16

东北作家群17

伪满洲国的教育18

14年亡国奴——伪满洲国的民生凋敝20

伪满洲国的中国学生遭遇22

抗战初期的文化大迁移23

我国108所高等院校的分布23

日寇对我国文教设施的严重摧残24

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32

史无前例的学府长征34

抗战期间的经济和生活费44

1936年中日经济和军事实力对比44

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45

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的形成46

通货膨胀的危机(1939—1945)47

大后方工农业的发展48

大后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49

民生轮船公司50

大后方工薪阶层生活下降51

生活费和实际收入52

重庆地区的实际收入逐年下降53

昆明地区的生活费逐年飞涨54

西安地区的生活费逐年飞涨56

物价高涨,高级人物并不在乎57

上海和江浙一带沦陷区生活格外痛苦57

大后方(国统区)的文教事业60

贷金——抗战期间的大学生待遇60

西北(临时)联合大学的两个学年61

对于西北教育事业的强力促进63

西北大后方各高校艰苦奋斗64

1940年以后形势越来越严峻66

西南大后方的教育及生活67

抗战期间小学教师们饥寒交迫68

川北青年教师的心里话70

抗战时期的中央大学71

战乱中实现了“大学都城梦”72

重庆复旦大学74

1942年教育面临更严重的困难76

1943大学公费制的由来78

大后方文化人群体的素描79

抗战期间教师生活的典型——朱自清83

抗战期间作家生活的典型——老舍84

文化人的反腐败斗争86

为何蒋介石长期重用孔祥熙主管财政?86

国民党权贵巨额财产之谜90

马寅初指责国民党军政要员“大发国难财”92

师生祝寿为救院长94

傅斯年坚持弹劾孔祥熙95

“倒孔”运动经久不息96

孔祥熙最终怎样下台?99

西南联大的经济生活101

西南联大生活水平逐年下降101

西南联大的伙食103

西南联大的住房104

西南联大的衣着104

1940年的生活实录105

“半工半读”和“半工半教”107

《大学及独立学院教员资格审查暂行规程》109

1941年以后的生活津贴110

大学教授,困兽犹斗112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的老师们113

自食其力,自行其是116

1944年,教授的幽默118

中华民族的脊梁121

沦陷区(敌占区)的文化人122

1935年的汉奸政权——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2

日寇继续扶持汉奸傀儡政权123

贫贱能否移,威武能否屈125

沦陷区北平高校概况127

北平沦陷时期的艰巨生活128

沦陷区公共交通萎缩129

汉奸周作人130

上海租界“孤岛”的文化人132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教会学校136

抗战期间内迁的教会大学状况139

抗战后期水深火热140

声讨文化汉奸的罪恶142

中共根据地的文化人143

“工农红军”称号的由来143

早期苏区的供给制143

长征中的衣食住行144

国民政府给八路军发饷145

国民政府给新四军发饷147

抗日战争时期的供给制147

陕甘宁边区先后流通几种货币149

陕甘宁边区的财政来源149

边区物价的波动150

惩治腐败的标准151

奔赴延安的文化人152

延安“鲁艺”的经济生活152

延安根据地的服装155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8)的供给制全国统一的的供给标准159

新中国成立初期供给制和工资制并存160

卖国贼汉奸及其下场162

大汉奸汪精卫卖身投靠日寇163

卖国贼汉奸群体的构成情况163

北洋军阀中也有宁死不当汉奸的168

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大汉奸170

抗战胜利后的经济形势181

法币和日本军用券181

国民党官僚腐败透顶182

“底薪”和“实际薪津”183

抗日胜利后北平的经济危机184

1947年宋子文被迫辞职184

1946—1948年北平粮价狂涨186

1946—1949年四川物价水平187

法币的崩溃189

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恶性通货膨胀190

按法币计算的最低生活费191

国民政府的财政陷入绝境193

19世纪40年代后期的学校生活194

上海学生眼中的经济危机194

校园生活饥寒交迫195

所谓调整薪金和“年功加俸”197

震惊国内的“五·二○”运动198

“2分37秒内战费”等于中大全体同学全月膳费198

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199

内战期间的北洋大学200

法币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201

罢教、罢研、罢工203

齐白石和法币204

清华大学教授朱自清的气节205

全面内战时期的文化人207

巴金的主要经济来源——版税支付法币207

《观察》周刊的经济状况207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208

风云变幻中初战告捷210

忍辱负重,义无反顾212

市场发行——广大读者的经济支持214

自由战士,大众喉舌216

金圆券和独裁政权的崩溃218

金圆券的加速灭亡218

一个学生的日记221

1949年仍然通行银圆224

“金元宝兑换法币”的故事224

金圆券的垂死挣扎225

浦熙修评金圆券225

对于金圆券的嘲笑和抗议228

金圆券时期的校园生活230

经济危机与顾颉刚231

金圆券、银圆券的大洗劫234

从金圆券到人民币235

知识分子的待遇235

法币和金圆券时期的实际薪津236

南方文化人日记中的金圆券239

人民币的新时代历史的教训必须牢记249

附录252

从法币到金圆券252

20世纪中叶各地购买力254

1937—1948年1银圆合法币多少元256

度量衡的标准化258

后记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