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研究岩溶的新观点 以贵州独山南部、织金洞为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戎昆方,戎庆,刘志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6131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4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179页
- 主题词:岩溶-成因-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研究岩溶的新观点 以贵州独山南部、织金洞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关于岩溶1
第一节 岩溶学相关术语与理论1
一、相关术语1
1.岩溶1
2.岩溶洞穴2
3.洞穴沉(堆)积物2
4.石灰华3
二、相关成因理论4
1.岩溶洞穴的成因4
2.岩溶洞穴石灰华的成因5
第二节 岩溶学研究简况5
一、我国的研究6
1.明清前的研究6
2.现代的研究6
二、国外的研究7
第三节 对传统理论的思考8
一、传统理论的建立8
二、关于“溶蚀作用”8
三、关于“化学沉积”9
第四节 研究岩溶的新观点9
第二章 晶、颗粒溶脱篇11
第一节 相关的“溶蚀”理论11
一、岩溶洞穴的形成条件11
二、传统的“溶蚀”机制12
1.碳酸盐岩类主要矿物的溶解度12
2.水中碳酸的形成12
3.碳酸盐类岩石的溶蚀过程13
第二节 化学分析与溶蚀试验14
一、化学分析14
1.相关理论叙述14
2.应用实例15
二、溶蚀试验16
1.相关术语16
2.应用实例17
3.岩石结构对溶蚀的影响21
第三节 野外的宏观现象22
一、相关理论简述22
1.岩石类型的划分22
2.岩石层厚、结构对岩溶的影响23
二、野外宏观观察23
1.碳酸盐岩露头的观察24
2.岩溶发育岩层的观察24
3.岩溶与沉积相环境的观察29
4.岩溶水文地质的观察30
三、相关的几个问题31
1.化学成分与“溶蚀作用”31
2.溶蚀试验的统计方法32
3.亮晶和淀晶34
4.关于碳酸钙矿物的稳定性35
5.石灰岩、白云岩的野外风化36
6.石灰岩、白云岩岩溶发育的差异性36
7.岩石的颗粒结构与成层厚度38
8.为什么溶试验中泥晶最易溶蚀39
第四节 室内微观现象40
一、相关问题简述40
1.石灰岩与白云岩41
2.几个术语的概念41
3.石灰岩结构-成因理论42
4.碳酸盐岩的结构43
5.碳酸盐岩的孔隙与缝隙45
二、显微镜观察46
1.透射光观察46
2.反射光观察51
第五节 关于“溶脱作用”56
一、对“溶蚀”理论的回顾56
二、岩溶进程中的“溶脱作用”56
第六节 对“溶脱作用”机制的探讨57
一、影响“溶脱作用”的因素58
1.有利于“溶脱作用”发生的类型58
2.不利于“溶脱作用”发生的类型60
二、环境与“溶脱作用”61
1.岩溶环境61
2.离子含量的变化62
三、水动力环境与“溶脱作用”63
1.雷诺数值(Re)64
2.管流65
3.颗粒的起动能力66
第七节 碳酸盐岩岩溶洞穴的发生与发展68
一、表层浸漫溶蚀阶段69
二、次生裂隙溶脱阶段69
三、结构选择溶脱阶段69
四、沉积物形成阶段70
第三章 生物沉积篇71
第一节 相关论述回顾71
第二节 野外宏观观察73
一、洞穴气候与石灰华73
1.洞穴气候73
2.洞穴气候与沉积作用74
3.石灰华的生物沉积76
二、洞穴石灰华的“五性”77
1.有序性77
2.趋光性77
3.聚生性78
4.色着性78
5.生长性78
三、个体形态观察79
1.已石化个体的观察79
2.未石化个体的观察83
四、手标本观察84
1.层状84
2.树状85
3.石钟乳86
第三节 室内微观观察87
一、显微镜观察87
1.透射光观察87
2.反射光观察93
二、电子显微镜观察98
第四节 洞穴叠层石99
一、关于生物岩溶99
二、关于叠层石100
1.叠层石的定义100
2.叠层石的成因101
3.“叠层石”的归属102
三、关于洞穴叠层石103
1.洞穴叠层石的发现103
2.弱光带洞穴叠层石的研究104
3.黑暗带洞穴叠层石的研究106
四、具叠层构造岩石的分类与命名109
第五节 与现代藻类的比较110
一、关于藻类110
1.藻类的特征110
2.藻类的分门111
二、关于蓝藻111
1.蓝藻的特征111
2.蓝藻的分类112
三、蓝藻营养的获取113
四、蓝藻种属的选取114
1.洞穴叠层石灰华的蓝藻形态114
2.文献对蓝藻形态的描述117
3.织金洞叠层石灰华蓝藻的种属118
第六节 相关的几个问题118
一、宏观118
1.洞穴叠层石灰华的沉积速率118
2.洞穴叠层石灰华的个体形态119
3.关于“纹”、“理”119
4.暗带与亮带的成因120
二、微观121
1.标本的切面121
2.单偏光与正交偏光122
3.反射光观察122
4.球形叠层石灰华中的藻122
5.关于扫描电子显微镜123
第七节 生物沉积机制探讨123
一、颤藻的生长与发育123
1.藻丝的段殖与固着123
2.藻丝的填空性123
3.藻丝的表层突破124
4.藻丝的成束性125
二、藻丝体的石化125
1.关于成岩作用125
2.藻丝体的石化126
3.藻丝体的石化阶段128
三、洞穴叠层石灰华的重结晶129
1.关于重结晶作用129
2.洞穴叠层石灰华重结晶的观察130
3.重结晶作用阶段132
四、洞穴环境与其他环境的比较133
1.沉积环境133
2.成岩-后生变化135
结束语137
主要参考文献140
图版142
热门推荐
- 3253534.html
- 219755.html
- 2100240.html
- 3875571.html
- 1518407.html
- 1650748.html
- 1258718.html
- 3733643.html
- 18504.html
- 32195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33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7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88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6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55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61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77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0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26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