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技术学导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教育技术学导论
  • 尹俊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1944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教育技术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技术学1

1.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化1

2.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及说明3

2.1 定义3

2.2 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内涵层次与相关知识领域5

3.教育技术学在教育科学中的归属8

3.1 教育技术是新的教育方式吗?8

3.2 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或者新教育吗?9

3.3 教育技术学的应用科学属性10

第二章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及教育技术学的形成13

1.传播媒体技术的发展16

2.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20

3.系统科学的引入和教育、教学过程系统设计思想的形成25

3.1 教学开发的系统方法25

3.2 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28

4.小结32

第三章 教育系统的基础结构37

1.以教师与学校为中心的结构与方法37

1.1 基础结构37

1.2 优点39

1.3 缺点40

1.4 采用的教学法43

2.以学生为中心的结构与方法44

2.1 基础结构44

2.2 优点47

2.3 缺点49

2.4 采用的教学法51

2.5 凯勒计划方法52

1.以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54

第四章 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54

1.1 目的与目标55

1.2 举例56

2.编写目标57

2.1 梅格方法58

2.2 西摩方法(技能分析法)60

3.目标的类型61

3.1 三种不同性质的学习范围(领域)61

3.2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63

3.3 加涅的目标理论(目标的分析)66

3.4 加涅的目标分析理论同布卢姆目标分类理论的比较69

4.1 以目标为基础的方法的优点70

4.以目标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方法的优缺点70

4.2 以目标为基础的方法的缺点72

4.3 影响选择目标的因素73

第五章 集中教学技术75

1.几种主要的集中教学方法75

1.1 讲课和讲话76

1.2 实践活动79

1.3 电影及电视显示80

1.4 教育广播81

2.集中教学中利用的视听媒体82

2.1 非投影直观教具84

2.2 投影的直观教具及视听教具86

2.3 听觉教具91

第六章 个别化教学技术93

1.个别化教学的三种不同方法93

1.1 以学校为基础的系统94

1.2 当地系统97

1.3 远距离学习系统99

2.个别化学习中所采用的媒体100

2.1 课文材料101

2.2 视听自学教材102

2.3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104

第七章 小组学习技术107

1.小组学习方法的一般特点107

1.1 小组学习的基本结构107

1.2 小组学习方法的某些优点109

1.3 小组学习方法的一些缺点112

2.对各种小组学习方法的评论113

2.1 有控制的讨论114

2.2 非正式小型座谈会114

2.3 个别指导115

2.4 习米纳尔115

2.5 合作项目116

2.6 游戏、模拟和交互的事例研究117

2.7 微型教学121

2.8 互助小组122

第八章 教学媒体的选择123

1.媒体选择模型的呈示形式和决策模式124

2.媒体的分类125

3.媒体的物理性质125

3.1 视觉126

3.2 印刷文字126

3.4 活动图像127

3.3 声音127

3.6 实物128

3.5 色彩128

4.学习者、环境和任务的特点129

4.1 教学环境129

4.2 学习者的特点131

4.3 学习成果的类型132

4.4 教学活动(Events of Instruction)133

4.5 实际的因素137

第九章 学习评定139

1.2 可靠性140

1.3 可行性140

1.学生评定方法的基本原则140

1.1 有效性140

1.4 公正、有益性141

2.标准参照评定与相对参照评定141

3.测验的构成142

4.学生评定方法的评述144

4.1 “长文”问答题145

4.2 “短文”问答题146

4.4 客观测验题147

4.3 难题147

4.5 实践测验151

第十章 教学评价154

1.评价的重要性154

2.教学系统开发的理论基础与开发步骤155

2.1 理论基础——错误消除法155

2.2 教学系统开发的步骤156

2.3 错误消除过程如何进行157

3.两个形成对照的评价示例158

4.对几种评价方法的评述159

4.1 学生评定的结果160

4.2 学生调查表及口头审查161

4.3 对教学系统的进行过程的观察163

4.4 来自直接涉及教学系统的全体教学人员的反馈163

4.5 来自与教学系统有间接联系的人们的反馈163

5.成本、效果的评价164

第十一章 教学资源与教学资源中心166

1.资源、资源中心和利用资源的学习166

1.1 资源166

1.2 资源中心167

2.资源中心在不同的教育系统中的作用168

1.3 利用资源的学习168

3.1 约束因素170

3.资源中心的规划、组织和使用170

3.2 组织和管理171

3.3 教育方面的考虑174

第十二章 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177

1.基本概念和术语177

1.1 输入系统178

2.计算机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179

2.1 作为计算器来使用计算机179

1.3 输出系统179

1.2 中央处理装置179

2.2 利用计算机来教关于计算机和计算机程序编制180

2.3 利用计算机作为对教与学的过程的直接辅助手段(CAI)180

2.4 利用计算机辅助行政管理和学习管理(CMI)185

2.5 计算机作为数据库使用186

3.影响计算机在教育方面使用的一些因素187

3.1 技术因素187

3.2 与软件利用率有关的一些因素188

3.4 其他的教育因素189

3.3 态度因素189

第十三章 课程开发简述191

1.什么是课程开发(Curriculum Development)192

2.课程开发的实质194

3.什么是社会需求196

4.制约课程的因素197

5.课程开发的方法与步骤199

第十四章 教育研究的技术学方法205

1.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核心——系统方法207

1.1 系统方法的定义207

1.2 系统方法的框架209

1.3 ‘系统方法’与教育研究三个层次210

2.系统方法的逻辑211

2.1 系统方法三维结构211

2.2 应用系统方法的步骤212

3.系统分析215

3.1 任务分析(MISSION ANALYSIS)216

3.2 功能分析(FUNCTION ANALYSIS)218

3.3 作业分析(TASK ANALYSIS)219

3.4 方法手—手段分析(METHOD&MEANS ANALYSIS)219

4.系统分析与系统方法22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