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环境效应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环境效应研究
  • 田均良,孙鸿烈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957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281页
  • 主题词: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环境效应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1

1.1 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生物气候环境变化趋势及驱动机制1

1.1.1 黄土高原的形成演化历史1

1.1.2 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气候环境变化趋势2

1.1.3 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古植被演化趋势8

1.2 近50a来黄土高原环境变化概况13

1.2.1 气候变化趋势13

1.2.2 河川径流变化17

1.2.3 植被覆盖变化19

1.2.4 水土流失变化趋势22

1.2.5 对黄土高原50a来环境变化研究的基本认识23

1.3 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环境的影响24

1.3.1 人类活动分类及其影响强度分析25

1.3.2 历史时期地貌演变和水文变化27

1.3.3 人为土壤和农业景观的形成30

1.3.4 土地利用扩大对动植物的影响33

1.4 结语39

参考文献40

第2章 生态建设对景观格局与过程的影响48

2.1 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机制48

2.1.1 景观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48

2.1.2 景观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60

2.2 景观格局演变的生态环境效应64

2.2.1 景观格局演变对水文过程和水循环的影响64

2.2.2 景观格局演变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68

2.2.3 景观格局演变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1

2.2.4 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安全的影响72

2.2.5 景观格局演变对全球变化的影响73

2.3 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过程影响的定量评价74

2.3.1 坡面景观连通度与土壤侵蚀过程评价74

2.3.2 “源—汇”景观格局分析与土壤侵蚀过程评价76

2.3.3 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与土壤侵蚀过程评价81

2.4 结语82

参考文献84

第3章 生态建设的土壤环境效应88

3.1 土壤物理环境效应88

3.1.1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与渗透性的影响88

3.1.2 植被建设引起的土壤干化问题91

3.1.3 植被恢复对土壤水库的影响95

3.2 土壤化学环境效应98

3.2.1 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98

3.2.2 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影响100

3.2.3 植被恢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103

3.3 土壤生物环境效应111

3.3.1 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11

3.3.2 植被建设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114

3.3.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种子库特征116

3.3.4 生物土壤结皮发育特征及其环境效应121

3.4 土壤质量响应124

3.4.1 土壤指标对生态建设的响应及敏感性125

3.4.2 土壤质量指标筛选126

3.4.3 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27

3.5 结语129

参考文献131

第4章 生态建设水文效应138

4.1 生态建设条件下流域下垫面水文特征参数及坡面降雨径流模拟试验尺度转换分析138

4.1.1 土壤水力学参数138

4.1.2 坡面径流的流型140

4.1.3 坡面径流的流态141

4.1.4 坡面径流的流速142

4.1.5 坡面径流的深度143

4.1.6 坡面径流的水流阻力143

4.1.7 坡面降雨径流模拟试验尺度转换控制指标144

4.2 生态建设对土壤水文过程与特征的影响146

4.2.1 生态建设对土壤入渗与蓄水能力的影响146

4.2.2 农林草地水文效应与土壤干燥化147

4.2.3 生态建设对土壤水资源的影响149

4.2.4 生态建设条件下流域土壤水分生态特征及其区域差异150

4.3 生态建设对流域径流的影响152

4.3.1 植物冠层及凋落物对降水的截留作用152

4.3.2 生态建设对坡面产流的影响154

4.3.3 生态建设对流域径流的影响155

4.4 地下水及其对生态建设的响应159

4.4.1 地下水资源动态变化159

4.4.2 生态建设条件下地下水的补给分析160

4.5 生态建设条件下流域水量平衡及用水结构162

4.5.1 地块尺度农、林、草地水量平衡特征162

4.5.2 生态建设对流域蒸散量的影响164

4.5.3 小流域水资源各组分比例关系及用水结构165

4.6 气候变化下生态建设的水文效应167

4.6.1 气候变化与生态建设对水文变化影响167

4.6.2 未来气候下生态建设的水文效应169

4.6.3 未来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水资源影响的评估170

4.7 结语172

参考文献174

第5章 生态建设的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182

5.1 生态建设对土壤抗侵蚀性的影响182

5.1.1 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蚀性演变183

5.1.2 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土壤抗冲性演变184

5.1.3 土地利用对土壤分离速率的影响185

5.2 生态建设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188

5.2.1 生态建设对浅沟集水区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188

5.2.2 林草措施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188

5.3 生态建设对小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分析190

5.3.1 生态建设对小流域产流、产沙影响的分析方法190

5.3.2 生态建设对小流域产流量和产沙量的影响192

5.3.3 生态建设过程中小流域产流量和产沙量动态变化193

5.4 生态建设对区域径流泥沙的影响196

5.4.1 生态建设对河口镇—龙门区间减沙量的贡献分析196

5.4.2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流量和减沙量分析198

5.5 多尺度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及其应用199

5.5.1 坡面土壤侵蚀预报模型200

5.5.2 小流域分布式水蚀预报模型204

5.5.3 区域水土流失评价模型209

5.5.4 土壤侵蚀机理模型研究210

5.5.5 未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趋势预测212

5.6 示踪方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213

5.6.1 示踪方法研究214

5.6.2 示踪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217

5.7 土壤侵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219

5.7.1 几个基本概念219

5.7.2 土壤侵蚀危险性研究现状222

5.8 结语222

参考文献223

第6章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方法229

6.1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内容与基本方法229

6.1.1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内容229

6.1.2 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的基本方法232

6.2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的概念框架236

6.2.1 评价目标236

6.2.2 评价原则236

6.2.3 评价的思路选择237

6.2.4 评价概念框架238

6.3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指标识别240

6.3.1 评价指标选择识别原则240

6.3.2 评价指标初步选择241

6.3.3 初选指标的“三性”分析241

6.3.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241

6.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分类与评估方法245

6.4.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246

6.4.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247

6.4.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中的局限性249

6.5 基于系统服务价值的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应用案例250

6.5.1 吴起县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价250

6.5.2 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252

6.6 生态建设环境效应评价研究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53

6.7 结语255

参考文献256

后记258

附录261

附录1:主题词索引261

附录2:英文缩写263

附录3:物种中文和拉丁文对照表26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