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程必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04226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6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城市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城市化发展合理性的理论依据1
第一节 源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依据1
一、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基本动力1
二、重新认识工业化的含义2
三、工业化的两个外延4
四、基本结论:“产业—就业”拉动型城市化发展6
第二节 源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依据7
一、城市化视角的社会发展规律7
二、从经济学意义上:城市化发展与城市性公共品供求相平衡8
三、从社会学意义上:城市化发展与社会发育程度相协调11
四、从管理学意义上: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管理能力相适应14
五、基本结论:“经济—社会—管理”同步型城市化发展17
第三节 源于自然发展规律的理论依据18
一、城市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法则18
二、城市规模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21
三、城市结构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24
四、城市密度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26
五、基本结论:“规模—结构—密度”相宜型城市化发展29
第四节 本章小结30
第二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合理性的宏观审视33
第一节 从经济发展规律视角的宏观审视33
一、对流行观点的分析与纠偏34
二、如何衡量工业化发展水平38
三、基本结论:中国城市化对工业化的适应性41
第二节 从社会发展规律视角的宏观审视43
一、城市化发展与城市性公共品的供求是否相平衡43
二、城市化发展与社会发育程度是否相协调46
三、城市化发展与社会管理能力是否相适应55
四、基本结论:中国城市化对社会发展规律的适应性63
第三节 从自然发展规律视角的宏观审视64
一、城市规模演变是否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64
二、城市结构演变是否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75
三、城市密度是否与自然发展规律相适应81
四、基本结论:中国城市化对自然发展规律的适应性87
第四节 本章小结89
第三章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转型91
第一节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思辨91
一、对当前两种流行说法的分析92
二、城市化含义的几个经典表述94
三、区域的城市性:城市化含义的新认识97
第二节 两种城市化发展道路99
一、人口转移型的城市化道路99
二、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道路103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转型方向108
一、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向108
二、结构转换型城市化的发展趋向111
三、走向“二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114
第四节 本章小结117
第四章 单个城市地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119
第一节 城乡统筹:单个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线119
一、单个城市区域存在的空间特征119
二、城乡统筹是单个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线123
第二节 综合型城市地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126
一、结构转型:综合型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题126
二、新型城市化道路(Ⅰ):产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129
三、新型城市化道路(Ⅱ):就业结构的城市化转型133
四、新型城市化道路(Ⅲ):空间结构的城市化转型135
五、新型城市化道路(Ⅳ):文化和观念的城市化转型137
第三节 资源型城市地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140
一、“资源诅咒”: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140
二、转型创新:资源型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题145
三、资源型城市转型创新的科学思路151
第四节 本章小结159
第五章 相邻城市地区的新型城市化道路161
第一节 城市群:相邻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空间形态161
一、城市化的广域推进与城市群162
二、城市群的边界及其标志170
三、城市群与新型城市化道路174
第二节 城市群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一般思路178
一、区域一体化:城市群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主线178
二、从城市经济圈到城市群的演变184
三、同城化:城市群的发展趋向191
第三节 城市群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基本框架198
一、群核——核心城市的培育与发展198
二、群集——城市集群和产业集群的培育与发展203
三、群网——交通网络、信息网络、市场网络的培育与发展212
四、群合——群核、群集、群网的联动与融合219
第四节 本章小结221
第六章 县域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23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县域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线223
一、城乡一体化与小城镇224
二、城乡一体化是县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主线230
第二节 新市镇建设:小城镇从“乡村型”向“城市型”的转型236
一、新市镇的提出及小城镇的转型236
二、新市镇建设的一般路径243
三、新市镇推进县域城镇化向城市化的跨越248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从“三农”向“四就”的再造252
一、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252
二、“四就”:新农村建设的一般路径259
三、“四就”模式下的新农村建设265
第四节 本章小结270
第七章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体制创新272
第一节 “双重城市”现象:中国城市化道路转型的体制约束272
一、“双重城市”现象的产生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272
二、“双重城市”现象对城市化道路转型的体制约束275
第二节 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转型的体制创新与创新体系279
一、体制创新: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转型的要害279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转型的体制创新体系282
第三节 单个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体制创新284
一、结构转型层面的体制创新285
二、空间转型层面的体制创新290
第四节 相邻城市地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体制创新294
一、政府间区域合作层面的体制创新294
二、城市集群层面的体制创新301
第五节 县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的体制创新305
一、新市镇建设层面的体制创新305
二、新农村建设层面的体制创新312
第六节 本章小结320
第八章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发展前景322
第一节 中国新型城市化的演变趋势322
一、新型城市化的成长阶段323
二、新型城市化的成熟阶段330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的转型与重构333
一、区域空间结构的三次转型333
二、城市群地区的新格局338
第三节 城市的发展与更新343
一、二线城市战略地位的上升343
二、城市的更新346
第四节 本章小结350
参考文献353
后记365
热门推荐
- 958128.html
- 1290816.html
- 2394900.html
- 3740577.html
- 3639811.html
- 2928224.html
- 787679.html
- 172007.html
- 2894238.html
- 21641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8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074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0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88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40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372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2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4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