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观党史 2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我观党史 2卷
  • 石仲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754880298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835页
  • 文件大小:244MB
  • 文件页数:86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党史-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观党史 2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指导思想论3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发展3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它的理论体系4

二、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9

三、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7

四、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4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32

与时俱进:马克思所以永生46

一、20年: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认识46

二、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的特质形态48

三、“千年思想家”的思想在中国焕发青春50

毛泽东的“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52

一、毛泽东的“三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52

二、毛泽东的实践认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开山斧”55

三、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剖刀”61

四、毛泽东的群众史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石”67

邓小平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一个新形态70

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共性和个性70

二、邓小平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观的一个新形态7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新形态的继续和发展77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80

一、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源理论8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大原创性突破83

三、党的指导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86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89

一、党的80年的奋斗业绩89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党的80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92

三、坚持“三个代表”思想,反对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103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107

一、指导思想的发展:从党的一大到十六大107

二、党的性质:从“一个先锋队”到“三个先锋队”109

三、党的先进性内涵:从“一个代表”到“三个代表”111

四、“三个代表”:从思想发轫到理论形态113

五、“三个代表”:从认识理论创新到认定理论地位116

六、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从理论创新走向实践创新121

七、十六大报告:“三个代表”思想从理论创新走向全面实践创新123

新的旗帜,新的解读——论胡锦涛2003年的“七一讲话”12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特点12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127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129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指针132

五、正确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135

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与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137

一、毛泽东留下的全部历史遗产,都是治国理政的资鉴137

二、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之一:矛盾论——两大战略思想的哲学理论依据139

三、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之二:统筹兼顾论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论——两大战略思想的政治理论依据142

四、毛泽东的历史遗产之三:“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大战略思想提出的历史教训依据144

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147

一、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创新概况147

二、新的理论创新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151

三、理论创新与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创新155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161

第二编 党的建设论165

《论党》——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的一座伟大里程碑165

一、党的建设理论的历史性飞跃165

二、党的指导思想的原始性创新168

三、新世纪党的建设的科学性指针173

历史的呼唤:大力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178

一、进入新世纪的历史呼唤178

二、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182

三、治国先治党,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思路187

把握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194

一、时代要求解决的新课题194

二、最根本的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创新199

甲申三百六十年祭202

一、今日之甲申再祭360年前之甲申202

二、再祭甲申的资治史鉴203

三、反腐败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愚公移山工程205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207

一、中央三代领导人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思考和探索208

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形成和提出210

三、《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认识214

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重大发展225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反腐败斗争227

一、引言:从甲申年话《甲申三百年祭》说起227

二、千年历史难题和党的求解探索229

三、邓小平的政治交代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提出234

四、《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新认识和反腐败斗争的新局面238

第三编 党的历史论24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249

一、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49

二、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曲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延伸和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254

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60

从党的历史发展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266

一、真正地了解中国实际,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267

二、继承优秀历史文化,创造民族形式,形成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271

三、坚持世界眼光,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275

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群众,使之成为改造中国的强大物质力量278

五、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反对错误倾向,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实现理论创新282

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编修289

一、编修概况289

二、编修的指导思想291

三、编修的谋篇布局292

四、对三次路线错误的定位表述294

五、对编修新本党史内涵的把握298

六、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的述评300

七、努力消除路线斗争史的烙印301

八一建军节的历史缘由和党军关系的中国国情——与全国党史学会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教授的对话305

一、坚持以八一为建军节是坚持唯物史观305

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与“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并不矛盾307

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308

四、牢记历史教训,警惕任何削弱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错误倾向309

三河坝战役与中国革命的发展312

一、应当高度评价八一南昌起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意义312

二、三河坝战役在革命转折时期的历史意义315

通山红色政权与湖北革命党史320

一、通山是八七会议后在全国建立的首批县级红色政权的县之一320

二、湖北的党史资源极其丰富,要大力宣传湖北苏区的贡献321

三、既要充分认识,又要实事求是地把握鄂南暴动和红色政权的历史意义323

论东固苏区的历史作用327

一、五走赣西南、两到东固和“发掘”苏区党史327

二、东固苏区的六大历史作用329

三、把握苏区历史的本质,着重研究它的规律性335

赣南党史考察336

一、穿越时间隧道的考察336

二、历史细节的准确把握和深切的实感体验341

三、悠悠岁月的沧桑巨变348

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350

一、从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发展历史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发展阶段351

二、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和苏区精神的基本内涵353

三、研究苏区精神的几个问题359

抗日战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岁月365

一、党是领导中国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365

二、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壮大368

三、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370

四、党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375

七大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378

一、七大对党的历史问题作出了科学总结378

二、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380

三、七大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路线384

四、七大组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成熟的中央领导集体388

五、七大极大地推进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390

从“苦甲天下”到建设“秀美山川”——社会主义时期党史考查报告·宁夏、甘肃篇396

一、西部前期开发的历史丰碑396

二、各民族和睦团结进步的基本经验399

三、西部建设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402

四、努力建设秀美山川405

第四编 党的人物论411

走进毛泽东的读书生活411

一、下面先讲第一个问题:毛泽东读书的基本情况412

二、第二个问题:毛泽东读书的主要特点418

三、第三个问题:毛泽东读书的若干启示424

如何看待毛泽东对《正处》的修改434

一、修改《正处》的情况和背景434

二、对讲话稿和发表稿应作全面比较436

三、历史地看待那些不协调的论述438

四、纪念《正处》要紧紧把握好严格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442

周恩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楷模443

一、励精图治,执政兴国443

二、呕心沥血,执政为民447

三、殚精竭虑,执政安邦453

四、倡俭戒奢,执政清廉463

伟大而传奇的朱德468

一、早年的传奇:入党前为拯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奋斗了整整十年468

二、入党后的传奇:最初没被接纳而后却成为党的重要领袖470

三、晚年的传奇:走遍中华、革命到底的楷模476

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479

一、新时期的“胡绳现象”479

二、胡绳晚年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481

三、胡绳学术晚年辉煌的原因浅析493

党的人民哲学家冯定496

一、吾师乃党的人民哲学家496

二、近现代中国三位通俗哲学大师之一498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哲学的一代宗师502

四、政治哲学的硕果——《关于掌握中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并和中国资产阶级的错误思想进行斗争》509

丹青难写是精神——痛悼师、兄、友龚育之513

一、道德、文章堪称学范的理论大家和党史大家513

二、丹青难写的实事求是精神的宏观展现514

三、坚守真理性认识的学术风骨517

昔人已乘黄鹤去——再悼师、兄、友龚育之519

一、龚育之离去后的学术空间不能立马弥补519

二、老龚在中共党史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520

三、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龚育之精神522

第五编 红军长征论525

伟大的长征525

一、红军长征历程的基本阶段525

二、红军长征史上的几个问题527

三、万古长存的红军长征精神538

略论赣南中央苏区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央红军长征的贡献545

一、赣南中央苏区:党的历史上的奇葩545

二、赣南中央苏区:中央红军长征的母乳547

中央红军长征与宁化549

一、宁化与中央苏区的发展549

二、宁化与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551

三、弘扬长征精神,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552

广昌战役·苏区精神·红军长征554

一、“走走党史”,感受广昌的战略地位554

二、研究广昌战役的一点思考555

三、怎样认识广昌与中央苏区和红军长征558

四、怎样认识苏区精神与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长征精神560

红军长征和长征精神565

一、红军长征的基本内涵565

二、红军长征的基本发展阶段569

三、党的先进性之魂的长征精神576

践行长征说长征579

一、悲壮的转移和惨烈的血战579

二、伟大的转折和神奇的用兵588

三、雪山下相逢和草地行分裂602

四、哈达铺“定点”和落脚奠基礼611

五、瓦窑堡会议和三军大会师618

关于《走走党史——长征行》639

一、长征行的基本走法639

二、走长征路的几点收获640

三、为什么要定名“走走党史”643

《长征行》访谈——答《百年潮》记者问645

一、《长征行》的写作:既要上论山攀高,又要下史海游泳645

二、《长征行》的特点:力求熔见闻、知识、论理于一炉的活的信史647

三、《长征行》的新识:与时俱进,创见迭出652

第六编 札记和杂论659

——短论659

毛泽东论坛:应更全面深入地研究毛泽东659

毛泽东思想何时载入宪法662

深化《正处》研究的一点想法664

要加强七千人大会的研究666

毛泽东、邓小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670

20年前论争的启示67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法的来由681

深圳特区还要“特”下去683

伟大民族精神的新升华687

应当宣传“苏区精神”689

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69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解放思想的伟大成果69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起点、历史起点和理论起点698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701

为什么习惯上不把“马克思主义”看做“西化”内容707

正确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710

——序文718

《思想解放史录》序718

《现代稀见史料书系》前言724

《通江苏维埃志》序726

《苟坝会议文集》序732

《中央红军红三军团在石城》序736

——贺友论书738

自由翱翔的硕果——读龚育之的两本新著738

理论风格和学术风骨——读龚育之《党史札记二集》744

学者风度,史家风范——贺春明、振霞同志双双出版文集750

大器早成,史家名士——贺静如学兄从教50周年754

鸟瞰中国现代社会的“小百科”——读张静如等主编的《中国现代社会史》757

记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历程的大著——在《郑必坚论集》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760

人生理念与人生实践的交响乐章——读《毛泽东的人生哲学》764

邓小平研究:别开生面的“外传”766

一本富有创意的新作——读王天玺的《“三个代表”兴中华》768

——书刊评介770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部具有权威性的简明通史770

通俗理论的新收获——《2005:理论热点面对面》773

难得精品,有质有文:《〈百年潮〉精品系列》775

《中华圣地》——伟大民族精神的画卷778

恢宏的历史画卷:《安徽革命史画册》781

《邓小平画传》——世纪伟人的画传珍品783

——地方交往言论787

为党修史任重道远787

一、要充分宣传中央领导人是怎样高度重视党史工作的788

二、要从世界大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党史工作认识的自觉性791

三、党史工作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党修好历史795

四、党史工作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797

五、做好党史工作要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和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799

地方党史的上乘之作——《中国共产党广东地方史》(第一卷)802

祝“红都之春”更红火804

寄语湖北党史808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的提纲811

——研究自述816

在《我观党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辞816

在《三个代表思想:领航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出版座谈会上的致辞818

《前线》与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820

《马克思与燕妮》再版的话823

谈谈做学问与练文笔——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825

一、深入研究党史,最好“走走党史”825

二、做学问,一定要扎扎实实827

三、写文章既要讲究严谨,还要力求活泼829

学术小传8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