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车构造【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汽车构造
  • 唐文初,邓宝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2859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87MB
  • 文件页数:442页
  • 主题词:汽车-构造-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车构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1

一、汽车工业的发展史1

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1

三、汽车的定义2

四、汽车的分类2

五、汽车总体构造3

六、汽车的主要参数3

七、未来汽车的发展4

第一章 发动机工作原理及总体构造5

第一节 概述5

一、汽车发动机的类型5

二、发动机基本结构6

三、基本术语6

第二节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8

一、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8

二、四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10

三、四冲程汽油机与柴油机的比较10

第三节 发动机的总体构造11

第四节 发动机的性能指标12

一、动力性指标12

二、经济性指标13

三、强化指标13

四、紧凑性指标13

五、环境指标14

六、可靠性指标14

七、耐久性指标14

八、工艺性指标14

九、发动机速度特性14

第五节 内燃机名称及型号编制规则15

第二章 曲柄连杆机构17

第一节 机体组17

一、气缸体18

二、气缸盖20

三、气缸垫和气缸盖罩21

四、燃烧室21

五、油底壳24

六、发动机的支承24

第二节 活塞连杆组25

一、活塞25

二、活塞环30

三、活塞销33

四、连杆组34

第三节 曲轴飞轮组39

一、曲轴39

二、曲轴前、后端密封43

三、曲轴扭转减振器44

四、飞轮45

第四节 平衡机构45

第三章 配气机构47

第一节 气门式配气机构的布置及传动47

一、气门的布置形式47

二、凸轮轴的布置形式49

三、凸轮轴的传动方式50

四、链(带)传动的张紧机构51

五、每缸的气门数及其排列方式55

六、气门间隙56

第二节 配气定时57

一、配气定时工作原理57

二、可变配气定时典型机构58

第三节 配气机构的零件和组件59

一、气门组59

二、气门传动组64

第四章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71

第一节 汽油及可燃混合气71

一、汽油的使用性能71

二、可燃混合气浓度对燃烧性能的影响73

三、汽油机不同工况对可燃混合气的要求74

第二节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的分类与组成76

第三节 电控汽油喷射的空气供给系统84

一、空气供给系统组成84

二、空气计量84

三、怠速控制系统88

四、节气门体90

第四节 电控汽油喷射燃油供给系统91

一、电控汽油喷射燃料供给系统的分类91

二、电控汽油喷射燃料供给系统的主要零部件93

第五节 电控汽油喷射电子控制系统97

一、电控单元99

二、传感器102

三、执行器108

第六节 智能电子节气门控制系统108

一、电子节气门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108

二、电子节气门系统的控制策略109

第七节 汽油机缸内直喷系统111

第五章 柴油机燃料供给系113

第一节 柴油及使用性能113

第二节 柴油机可燃混合气形成与燃烧115

一、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115

二、柴油机的燃烧过程116

三、柴油机燃烧室118

第三节 柴油机燃油供给系统的组成120

一、喷油器120

二、喷油泵124

三、喷油提前角调节器135

四、调速器137

第四节 电控柴油喷射系统145

一、电控柴油喷射的优点145

二、电控柴油喷射系统的类型145

三、电控柴油喷射的基本原理146

四、位置控制式电控柴油喷射系统146

五、高压共轨电控柴油喷射系统148

第六章 进排气系统及排气净化装置154

第一节 进气系统154

一、空气滤清器154

二、进气管系统157

三、排气装置159

四、消声器161

第二节 可变配气机构与可变进气管162

一、可变气门控制系统162

二、可变进气歧管控制系统168

第三节 排气净化装置170

一、发动机的有害排放物170

二、排气污染的控制171

第四节 强制式曲轴箱通风系统175

一、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175

二、汽油蒸发控制系统176

三、发动机的增压177

四、机械增压180

五、废气涡轮增压181

第七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186

第一节 冷却系统的作用及类型186

一、冷却系统的作用186

二、冷却系统的类型186

三、冷却液186

第二节 冷却系统的基本组成187

一、散热器188

二、冷却风扇190

三、冷却水泵192

四、节温器193

五、冷却液温度传感器194

第三节 冷却系工作原理195

一、水冷却系工作原理195

二、风冷却系统工作原理197

第八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199

第一节 润滑剂199

一、机油的功用199

二、机油的使用特性及机油添加剂199

三、机油的分类200

四、机油的选用200

五、合成机油201

六、润滑脂201

第二节 润滑系统的功用及组成201

一、润滑系统的功用201

二、润滑方式201

三、润滑系统的组成及油路202

第三节 润滑系统主要部件的构造204

一、机油泵204

二、机油滤清器206

三、机油冷却器210

第九章 汽车电源、起动系与点火系211

第一节 汽车电源系统211

一、蓄电池211

二、交流发电机212

三、电压调节器213

四、电源电路实例分析214

第二节 发动机起动系统215

一、起动机215

二、电磁啮合式起动机219

第三节 传统点火系统220

一、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220

二、传统点火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221

三、传统点火系统的部件结构222

四、传统点火系统实例分析226

第四节 电子点火系统227

第五节 计算机点火系统230

一、计算机点火系统的组成230

二、闭合角、点火提前角控制231

三、爆燃控制231

四、无分电器点火系统234

第十章 汽车传动系统236

第一节 汽车传动系统概述236

一、传动系统的功用与组成236

二、传动系统的类型及布置形式237

第二节 离合器239

一、离合器概述239

二、摩擦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40

三、离合器操纵机构242

第三节 变速器与分动器245

一、概述245

二、齿轮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246

三、同步器250

四、变速器操纵机构253

五、分动器256

第四节 汽车自动变速器257

一、概述257

二、液力变矩器258

三、自动变速器的机械变速机构261

四、换挡执行机构267

五、自动变速器的操纵和控制系统271

第五节 万向传动装置278

一、概述278

二、万向节280

三、传动轴和中间支承284

第六节 驱动桥285

一、概述285

二、主减速器286

三、差速器290

四、半轴与桥壳293

第十一章 汽车行驶系统297

第一节 汽车行驶系统概述297

第二节 车架298

一、边梁式车架299

二、中梁式车架300

三、综合式车架和承载式车身301

第三节 车桥和车轮302

一、车桥302

二、车轮与轮胎308

第四节 悬架314

一、概述314

二、弹性元件315

三、减振器318

四、非独立悬架321

五、独立悬架323

六、电子控制悬架327

第十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332

第一节 概述332

一、汽车转向系统的类型和组成332

二、转向系的几个主要概念333

第二节 机械转向系统334

一、转向操纵机构334

二、转向器338

三、转向传动机构342

第三节 动力转向系统344

一、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44

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347

三、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47

第四节 四轮转向系统350

一、四轮转向汽车的转向特性350

二、四轮转向系统的类型352

三、机电控制的四轮转向系统353

第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统356

第一节 制动系统概述356

一、制动系统的主要功用356

二、制动系统的类型356

三、对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357

四、制动系统的组成357

五、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358

第二节 制动器358

一、鼓式制动器359

二、盘式制动器365

第三节 人力制动系统368

一、人力机械制动系统369

二、人力液压制动系统371

第四节 伺服制动系统374

一、助力式(直接操纵式)伺服制动系统374

二、增压式(间接操纵式)伺服制动系统376

第五节 动力制动系统378

一、动力制动系统的功用与分类378

二、气压制动系统379

三、液压制动系统388

第六节 制动力调节装置394

一、概述394

二、制动力分配调节装置结构与工作原理394

第七节 汽车防滑控制系统——ABS与ASR398

一、概述398

二、制动防抱死系统(ABS)400

三、驱动防滑系统(ASR)403

第十四章 汽车电器及电子设备410

第一节 照明与信号系统410

一、照明系统的组成410

二、灯光信号系统411

三、声响信号装置411

第二节 汽车仪表系统412

一、电流表412

二、油压表412

三、水温表412

四、燃油表412

五、车速里程表413

六、汽车显示报警系统413

七、电子显示器件413

第三节 汽车辅助电器设备413

一、电动刮水器与洗涤器413

二、汽车空调414

第四节 安全气囊系统415

一、安全气囊系统的作用和基本类型415

二、安全气囊系统的组成415

第五节 汽车巡航控制系统416

一、巡航控制系统组成416

二、巡航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416

第六节 电子防盗系统418

一、汽车电子防盗报警系统418

二、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防盗系统418

第十五章 汽车车身419

第一节 车身主要性能及结构分类419

一、车身的主要性能419

二、车身的结构分类419

第二节 轿车车身结构420

一、轿车车身的分类420

二、轿车车身壳体结构421

第三节 典型车身结构425

一、GOA车身425

二、3H车身426

参考文献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