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输血治疗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输血治疗学
  • 陈小伍,于新发,田兆嵩主编;陈会友,董维,剧永乐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4012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972页
  • 文件大小:313MB
  • 文件页数:991页
  • 主题词:输血-血液疗法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输血治疗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血型抗原与抗体1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与抗体1

二、人类白细胞抗原与抗体4

三、人类粒细胞抗原与抗体5

四、血小板抗原与抗体6

第二节 输血所面临的风险7

一、输血的非感染性风险8

二、输血的感染性风险9

第三节 输血安全的防范措施11

一、采供血机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12

二、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和采集血液13

三、严格检测血液13

四、加强临床输血过程管理14

第四节 科学合理输血16

一、限制不必要的输血16

二、尽量减少术中失血17

三、提倡自体输血18

四、开展成分输血18

五、术中控制性低血压22

六、药物替代输血22

第五节 循证输血23

一、循证医学与循证输血概述24

二、循证输血的方法和步骤25

三、循证输血在临床输血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26

四、循证输血进展27

第二章 输血前相容性试验32

第一节 重视血液标本32

一、血标本采集要求32

二、血标本保存的要求35

第二节 坚持正反定型36

一、ABO血型的鉴定36

二、RhD血型的鉴定37

三、疑难血型鉴定38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血型鉴定39

第三节 做好抗体筛选与鉴定39

一、抗体筛选39

二、抗体鉴定41

第四节 严格交叉配血42

一、交叉配血的内容42

二、常用的交叉配血方法43

三、交叉配血不合的解决方案46

四、交叉配血试验的临床意义48

五、交叉配血试验的局限性48

第五节 认真对待疑难交叉配血49

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9

二、其他特殊情况50

第三章 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54

第一节 输血前准备54

一、输血前的评估、知情同意与输血申请54

二、患者识别与血标本采集58

三、输血前相容性试验59

四、血液的发放和领取59

五、血液的院内运输与临时保存61

第二节 血液输注62

一、输血前的核对62

二、输血通路63

三、输血过程的管理66

四、输血后注意事项68

第三节 计算机在临床输血程序中的应用70

一、先进的自动识别技术71

二、自动化血型检测系统72

三、电子交叉配血系统75

第四章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78

第一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功能78

一、全血的生理功能79

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80

第二节 红细胞的代谢82

一、葡萄糖代谢82

二、红细胞代谢的替代底物83

三、能量代谢的调控83

四、合成过程84

五、膜代谢85

第三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保存86

一、红细胞保存液和添加剂86

二、全血和红细胞的储存、运输及有效期90

三、影响保存的因素91

四、储存损伤93

五、储存红细胞的质量检测96

第四节 全血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97

一、全血的临床应用97

二、红细胞的临床应用99

第五节 各种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103

一、悬浮红细胞(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103

二、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浓缩液)105

三、少白细胞红细胞105

四、洗涤红细胞108

五、辐照红细胞109

六、冰冻红细胞111

七、年轻红细胞112

第五章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115

第一节 现代粒细胞采集技术115

一、采集程序和方法115

二、单采获得的粒细胞的功能118

三、保存、输注剂量与方法118

第二节 粒细胞的临床应用119

一、预防性粒细胞输注119

二、治疗性粒细胞输注121

第三节 粒细胞输注的疗效评价及常见并发症127

一、疗效评价127

二、常见并发症128

第六章 血小板的临床应用130

第一节 血小板制品分类和制备方法130

一、制品分类130

二、制备方法130

三、制品性质及储存131

第二节 血小板输注134

一、适应证134

二、相对禁忌证141

三、剂量与用法141

四、疗效评价142

五、血小板输注易被忽略的问题145

六、血细胞比容与出血、止血的关系147

第三节 特制血小板148

一、去除大部分血浆的血小板148

二、少白细胞血小板148

三、洗涤血小板149

四、冰冻血小板149

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小板150

六、HLA配型的血小板150

七、辐照血小板150

八、添加剂血小板151

九、病原体灭活血小板153

第四节 血小板输注无效155

一、原因155

二、预防156

三、处理157

第五节 血小板储存损伤158

一、概述158

二、储存损伤160

第七章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163

第一节 输注含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副作用163

一、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164

二、引起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165

三、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166

四、引起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67

五、引起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169

六、传播病原体170

第二节 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制备172

一、制备要求173

二、制备方法173

三、质量控制177

第三节 输注去除白细胞血液成分的临床意义177

一、普遍去除白细胞引发的争议177

二、临床适应证178

三、不良反应183

第八章 血浆和冷沉淀的临床应用185

第一节 概述185

一、血浆种类185

二、新鲜冰冻血浆186

三、普通冰冻血浆187

四、冷沉淀188

第二节 新鲜冰冻血浆的临床应用189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189

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93

第三节 冷沉淀的临床应用194

一、在各种疾病中的应用194

二、应用需要注意的问题196

第九章 血浆衍生物的临床应用198

第一节 因子Ⅷ浓缩剂198

一、制备方法199

二、制品性质199

三、适应证200

四、剂量和用法201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02

第二节 凝血酶原复合物203

一、制备方法203

二、制品性质203

三、适应证204

四、剂量和用法206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06

第三节 纤维蛋白原浓缩剂207

一、制备方法208

二、制品性质208

三、保存期209

四、适应证209

五、剂量和用法210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10

第四节 抗凝血酶Ⅲ浓缩剂和蛋白C浓缩剂211

一、抗凝血酶Ⅲ浓缩剂211

二、蛋白C浓缩剂214

第五节 白蛋白218

一、制备方法218

二、制品性质219

三、适应证219

四、剂量和用法220

五、不合理应用221

六、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21

第六节 正常人免疫球蛋白222

一、制备方法223

二、制品性质223

三、适应证224

四、剂量和用法226

五、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27

第七节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28

一、制备方法229

二、各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229

第十章 纤维蛋白胶在手术中的应用234

第一节 概述234

一、发展史234

二、纤维蛋白胶的组成、作用机制和制备方法235

三、使用方法236

第二节 纤维蛋白胶在手术中的应用237

一、适应证237

二、并发症244

第十一章 血液代用品的临床应用247

第一节 血浆代用品247

一、羟乙基淀粉248

二、明胶制剂253

三、右旋糖酐255

第二节 红细胞代用品257

一、血红蛋白类氧载体258

二、全氟碳化合物263

第三节 血小板代用品264

一、血小板膜类代用品265

二、胶原纤维类代用品266

第十二章 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269

第一节 红细胞生成素269

一、生理作用270

二、产品介绍271

三、适应证274

第二节 髓系造血生长因子280

一、生理作用280

二、产品介绍281

三、适应证282

第三节 血小板生长因子285

一、生理作用285

二、产品介绍286

三、适应证288

第十三章 自体输血294

第一节 概述294

一、自体输血发展史294

二、自体输血分类295

三、自体输血优点296

四、自体输血缺点298

五、自体输血适应证299

六、自体输血不良反应300

第二节 储存式自体输血301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301

二、优点与缺点302

三、患者的选择303

四、采血方法与采血量304

五、血液储存与取血306

第三节 稀释式自体输血307

一、血液稀释的理论依据307

二、血液稀释对机体的影响308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13

四、优点与缺点314

五、稀释方法315

六、注意事项317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318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318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320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21

四、回收方法323

五、注意事项323

第五节 自体血小板研究进展324

一、自体冰冻血小板324

二、自体富含血小板血浆328

三、自体富含生长因子血浆333

四、自体血小板胶335

第六节 自体纤维蛋白胶的研究进展337

一、发展史337

二、作用机制338

三、制备方法338

四、临床应用340

五、优点341

六、缺点341

第十四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344

第一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技术与方法344

一、方法344

二、置换液346

三、抗凝剂349

四、置换量和频度350

第二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适应证和术前准备351

一、适应证351

二、术前准备357

第三节 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360

一、治疗性红细胞单采术360

二、治疗性红细胞置换术362

三、治疗性白细胞单采术364

四、治疗性血小板单采术365

第四节 血浆置换术365

一、治疗血液系统疾病366

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373

三、治疗肾脏疾病377

四、治疗风湿性疾病379

五、治疗其他疾病382

第五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384

一、静脉穿刺部位血肿385

二、过敏反应385

三、枸橼酸盐毒性反应385

四、循环超负荷386

五、凝血紊乱386

六、低血压387

七、反跳现象388

第十五章 内科患者的输血治疗390

第一节 贫血概述390

一、供氧生理机制391

二、贫血的生理代偿机制392

三、关于红细胞输注阈值的研究393

四、影响输血疗效的因素394

第二节 急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395

一、病因395

二、病理生理特点395

三、输血指征396

四、治疗原则396

第三节 慢性贫血患者的输血治疗397

一、病因398

二、病理生理特点398

三、治疗原则398

四、输血治疗399

第四节 红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400

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00

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405

三、地中海贫血406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406

五、造血原料缺乏性贫血407

第五节 白细胞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408

一、白血病408

二、急性粒细胞缺乏症411

第六节 出血性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412

一、止血和凝血的病理生理412

二、免疫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3

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14

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14

五、抗凝药物过量416

六、血友病418

七、血管性血友病419

第七节 内科系统疾病患者的输血治疗420

一、消化系统疾病420

二、呼吸系统疾病423

三、循环系统疾病424

四、肾脏疾病425

五、败血症426

第十六章 外科患者的输血治疗429

第一节 外科输血的现状、风险及避免输血的措施429

一、外科输血的现状429

二、输血的风险430

三、避免输血的措施434

第二节 成分血在外科的应用438

一、输血指征438

二、红细胞在外科的应用439

三、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在外科的应用441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输血治疗443

一、创伤性休克444

二、创伤性休克的治疗446

三、创伤性凝血病452

四、创伤性凝血病的治疗455

第四节 大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457

一、概述457

二、大量输血的定义458

三、大量输血的策略458

四、紧急情况下ABO和RhD非同型输血462

五、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及治疗465

六、大量输血的预后467

第五节 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467

一、烧伤患者的特点468

二、烧伤患者的血液学特点469

三、烧伤患者的输血治疗469

第六节 输血的辅助治疗471

一、血液代用品的优势472

二、血液代用品的弊端472

三、晶体液和胶体液的争论472

四、高渗盐溶液473

五、红细胞生成素474

六、重组活化因子474

第十七章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477

第一节 概述477

一、血液保护的概念477

二、血液保护的必要性477

三、血液保护策略的制定478

四、免输血外科478

第二节 血液保护的术前策略480

一、严格掌握输血指征480

二、术前贫血的危险性与治疗482

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诊断与治疗483

四、开展自体输血486

第三节 血液保护的术中策略486

一、外科技术486

二、控制性低血压489

三、术中体位调整及保暖措施497

第四节 血液保护的术后策略499

一、术后出血的处理与回输499

二、术后避免不必要的采血500

第五节 心脏手术与血液保护500

一、体外循环对血液的影响501

二、心脏手术的血液保护措施502

第六节 骨科手术与血液保护506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507

二、骨科手术的血液保护技术507

第十八章 妇产科患者的输血治疗511

第一节 概述511

一、妊娠期生理学特点511

二、输血与妊娠的相互作用513

三、成分血在产科的应用514

四、RhD阴性孕产妇的输血517

五、Rh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518

六、习惯性流产的输血治疗523

第二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治疗525

一、妊娠合并慢性贫血525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528

三、妊娠合并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30

第三节 产科出血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输血治疗532

一、产科出血533

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541

第四节 妇产科手术的自体输血546

一、异位妊娠的自体输血546

二、妇科肿瘤手术的自体输血547

三、产科自体输血548

第五节 胎儿宫内输血治疗550

一、宫内输血发展简史551

二、输血目的和指征551

三、输血途径和方法553

四、成分血的选择554

五、输血量555

六、胎儿监护556

七、并发症556

八、造血干细胞宫内移植557

第十九章 儿科患者的输血治疗561

第一节 概述561

一、造血系统发育562

二、新生儿血液的生理学特征562

三、儿科输血特点563

第二节 小儿贫血567

一、小儿贫血概述567

二、缺铁性贫血571

三、感染性贫血572

四、再生障碍性贫血573

五、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573

六、早产儿贫血574

七、新生儿失血性贫血575

第三节 新生儿溶血病577

一、病因577

二、发病机制578

三、血清学检查与早期诊断578

四、治疗579

第四节 出血性疾病583

一、新生儿出血症(低凝血酶原血症)583

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584

三、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585

第五节 先天性溶血性贫血597

一、地中海贫血597

二、镰状细胞病600

三、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606

四、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乏症607

五、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608

六、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608

第二十章 重症医学科患者的输血治疗611

第一节 贫血与输血611

一、贫血的常见原因612

二、贫血时血流动力学改变612

三、输血指标的选择613

四、不同人群的输血指征614

五、输血的风险616

六、减少输血的方法616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与输血617

一、病因617

二、病理生理特点618

三、早期诊断与监测618

四、治疗方案619

五、复苏的终点与预后评价622

第三节 严重感染与输血622

一、严重感染的定义与诊断622

二、严重感染时血液系统的改变623

三、临床表现626

四、治疗方案626

第四节 创伤性凝血病与输血628

一、发病机制628

二、监测指标630

三、诊断标准631

四、创伤性凝血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631

五、与其他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因素的鉴别634

六、治疗方案634

第五节 特殊治疗与输血637

一、特殊治疗过程中血栓形成的机制637

二、特殊治疗过程中抗凝方案的选择和应用637

三、出血并发症的原因639

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640

五、血液成分在特殊治疗过程中的使用642

第六节 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风险评估与预防性成分输血643

一、出血风险的评估指标643

二、预防性成分输血的利与弊645

三、主要侵入性操作的出血风险646

四、合理的预防性成分输血648

第二十一章 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及细胞免疫治疗651

第一节 输血与免疫抑制651

一、输血诱导免疫抑制的机制651

二、输血与肿瘤复发653

三、避免输血引起免疫抑制的措施654

第二节 肿瘤患者的输血治疗655

一、成分血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655

二、造血生长因子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659

第三节 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662

一、供者淋巴细胞输注663

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668

三、树突状细胞疫苗674

四、共培养的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678

第二十二章 实体器官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680

第一节 输血对器官移植免疫学的影响680

一、致敏反应681

二、诱导免疫耐受682

三、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683

四、血浆置换术治疗抗-HLA介导的移植器官排斥反应684

第二节 器官供者传染性疾病的检测685

一、供者血液、器官和组织传染性疾病的检测685

二、详细了解既往输血、输液史的重要性687

第三节 肝移植与输血687

一、肝移植的特点687

二、肝移植术中止血与凝血功能监测688

三、肝移植的输血689

四、ABO血型不合肝移植692

五、肝移植中的红细胞同种免疫694

第四节 心肺移植与输血695

一、概述695

二、心肺移植输血的特点695

三、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697

第五节 肾移植与输血698

一、肾移植的特点699

二、输血对移植肾存活的影响699

三、输血有益效应的机制700

第二十三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输血治疗703

第一节 概述703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类703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证705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706

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分期及输血原则707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分输血709

一、红细胞输注709

二、血小板输注711

第三节 血液成分的特殊处理712

一、减少巨细胞病毒感染风险712

二、去除白细胞713

三、γ射线辐照714

四、紫外线照射714

五、减少容量715

六、洗涤715

七、病原体灭活715

第四节 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716

一、间充质干细胞简介716

二、间充质干细胞作用机制的新认识716

三、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717

四、间充质干细胞与移植物抗宿主病717

第二十四章 输血不良反应的诊断和治疗721

第一节 概述721

第二节 输血导致的免疫性不良反应722

一、溶血性输血反应722

二、疑似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731

三、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732

四、过敏性输血反应734

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736

六、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40

七、输血后紫癜740

第三节 输血导致的非免疫性不良反应742

一、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742

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744

三、空气栓塞747

四、输血相关性低血压反应750

五、血栓性静脉炎752

六、类似输血反应的非免疫性溶血753

七、输血相关性急性疼痛反应754

第四节 大量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755

一、低体温755

二、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756

三、凝血功能障碍与出血757

四、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759

五、枸橼酸盐中毒762

六、微聚物引起的输血反应763

第五节 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与处理765

一、临床特征与鉴别要点765

二、调查、处理和预防768

第二十五章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772

第一节 概述772

一、基本概念772

二、发现与认识773

三、流行病学774

第二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777

一、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778

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病机制780

第三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诊断及治疗782

一、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病理学、临床表现及诊断782

二、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治疗785

三、预后787

第四节 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787

一、辐照法787

二、非辐照法793

第二十六章 红细胞同种免疫及其处理796

第一节 红细胞抗原796

一、红细胞抗原的免疫原性796

二、红细胞抗原免疫原性不同的原因797

三、红细胞抗原的相对免疫原性798

四、红细胞抗原的免疫特性800

第二节 红细胞抗体和受血者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频率802

一、红细胞天然抗体802

二、红细胞同种抗体803

三、受血者出现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频率807

第三节 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和处理812

一、红细胞破坏的基础理论812

二、红细胞同种免疫的预防815

三、红细胞同种免疫的处理816

四、红细胞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的鉴别818

第二十七章 输血传播性疾病821

第一节 输血传播的病毒性疾病821

一、艾滋病821

二、病毒性肝炎825

三、人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837

四、巨细胞病毒感染840

五、EB病毒感染842

六、西尼罗河病毒感染843

第二节 输血传播的梅毒、疟疾和弓形虫病845

一、疟疾845

二、梅毒848

三、弓形虫病849

第三节 朊毒体病852

一、病原体与流行现状852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853

三、朊毒体病与输血854

四、治疗及预防855

第二十八章 血液制品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术857

第一节 病原体去除与灭活技术简介857

一、有机溶剂 去污剂法857

二、亚甲蓝光化学法860

三、S-59光化学法861

四、S-303处理技术863

五、PEN110处理技术864

六、核黄素光化学法867

第二节 病原体去除与灭活血液成分的临床试验868

一、血浆的临床试验868

二、血小板的临床试验870

三、红细胞的临床试验871

第二十九章 临床输血的质量管理874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874

一、质量管理体系概述874

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877

三、过程管理879

第二节 血液预警系统879

一、概况879

二、有关定义880

三、组织形式884

四、血液预警系统的效果885

五、国际合作887

六、展望887

第三节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和输血科(血库)的管理888

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888

二、输血科(血库)891

第四节 临床输血过程管理893

一、错误输血概况893

二、错误输血的对策896

第五节 患者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902

一、患者对输血的认识与态度902

二、患者参与输血的可能性903

三、展望904

第三十章 输血的护理906

第一节 护士在输血治疗中的角色和要求906

一、护士在输血治疗中的角色906

二、护士在输血安全中的作用907

三、护士在输血实践中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任职要求908

第二节 血标本的采集与血液的领取908

一、交叉配血血标本的采集909

二、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要求910

三、采集交叉配血血标本的常见错误及应对策略911

四、血液的领取913

第三节 静脉输血914

一、静脉输血步骤914

二、各种血液成分输注要点917

三、血浆衍生物输注要点919

四、特殊输血的护理920

五、护士在输血中的不良操作及应对策略930

六、输血的注意事项931

七、输血辅助装置的使用935

八、输血通路常见问题及处理937

第四节 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940

一、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940

二、怀疑急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步骤943

三、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护理943

四、输血不良反应的文件记录946

第五节 护士在输血实践中的职业防护946

一、职业暴露的原因946

二、职业防护措施947

附录951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951

索引96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