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叶春辉,王希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3613695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02页
- 主题词: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方法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 论 思维定式决定论1
第一章 20世纪:第一次历史性大错位(1905—1949) 1
第一节 第一次历史性大错位3
一、大错位:美术变革与反传统3
二、20世纪上半叶美术大变革理论框架12
三、中西美术的“文化相对主义”理念19
第二节20世纪美术留学与创作方法论的异同23
一、20世纪美术留学先驱24
二、20世纪美术留学“十大家”29
三、美术留学“四杰女画家”39
第三节从“新兴木刻”到“延安木刻”的成功44
一、新兴木刻运动与民族性44
二、延安木刻与大众化的发展47
三、中国文艺的革命现实主义与结论51
第四节在“国统区”徐悲鸿、徐志摩的“二徐之辩”52
一、“二徐之辩”争论的背景54
二、“二徐之辩”的核心内容与影响56
三、“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一个焦点是:对西方部分当代艺术家的认同与否60
四、“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二个焦点是:二人大相径庭的艺术观、教育观61
五、“二徐之辩”争论的第三个焦点是:如何看待西方现代绘画决定着中国的创作方法论的问题67
第二章 中国第二次、第三次历史性大错位(1950—1984)和(1985—1995) 69
第一节 第二次历史性大错位(1950—1984) 71
一、“十七年美术”的创作方法论(1949—1965) 72
二、“文革”时期美术的创作方法论(1966—1976) 78
第二节 第三次历史性大错位(1985—1995) 81
一、过渡期的美术创作方法论(1977—1984) 81
二、“八五美术思潮”时期的创作方法论(1985—1989) 84
第三节 整个20世纪的中国绘画创新思维87
一、写实主义的巨大影响87
二、20世纪“50后”、“60后”的美术创作89
三、“70后”一代美术变革91
四、“80后”一代美术变革96
第三章 美术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画家群体互动式的分分与合合99
第一节 西方美术在中国的“软着陆”与地域化形成101
第二节 三大美术地域因素与价值取向107
第三节 上海地域化美术群体111
一、上海地域化美术群体与江浙地区的归属114
二、上海土山湾画馆与“宗教油画”的兴起120
三、上海美术地域化时期的美术教育122
第四节 岭南地域化美术群体127
一、岭南文化与美术地域化的形成128
二、岭南美术地域化的近代形态137
三、第一代岭南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139
四、第二代岭南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145
五、岭南美术地域化的其他代表人物152
第五节 北京画派与地域化美术群体157
一、“美术革命”与北京美术地域化160
二、京津美术地域化的代表人物165
第六节 地缘美术学:学科架构、方法论上的探究176
一、横向比较:其他学科与地缘美术学176
二、纵向比较:地方画派与地缘美术学178
三、未来研究学科:地缘美术学180
第四章 重建与过渡——中国美术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183
第一节“艺术化”了的脱离,还是脱离了的“艺术化”185
第二节 机制与体制的分离190
第五章 中国当代美术生态纵览(1985—2005) 197
第一节 当代艺术前十年(1985—1995) 199
一、前奏(1979—1984) 199
二、“八五美术运动”209
三、“后八九”与90年代前期艺术创作(1990—1995) 225
第二节 当代艺术后十年(1995—2005) 245
一、“艳俗艺术”与其艺术家246
二、“青春残酷绘画”与其艺术家251
三、实验水墨艺术的发展256
四、女性艺术的发展262
五、架上绘画外的视觉艺术形式的发展268
六、其他重要艺术展事与798艺术区的崛起272
第三节 未来创作方法论的问题281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289
热门推荐
- 30982.html
- 1833177.html
- 2938250.html
- 3405789.html
- 184086.html
- 656365.html
- 12174.html
- 1868278.html
- 769935.html
- 12831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26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96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501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16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73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6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87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755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24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