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力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11214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85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81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体育科学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科学方法的特征2
(一)可控制性2
第一编 科学研究与科学方法2
第一章 科学方法的基本特征2
(二)可操作性3
专栏1-1 能给“永恒”下一个操作定义吗5
(三)可证伪性6
二、科学研究的层次11
(五)可争辩性11
(四)可重复性11
(三)实验研究12
(二)关系研究12
(一)描述研究12
(四)分析单位13
专栏1-2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降格错误与升格错误14
(五)还原主义15
三、因果关系的探索17
(二)因果关系准则18
(一)常见因果谬误18
专栏1-3 爱因斯坦论科学精神22
(一)假说的特点26
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导向26
第二章 理论假说与实证检验26
(三)假说的标准28
(二)假说的功能28
(四)假说的检验30
专栏2-1 如何提出一项研究假说31
专栏2-2 如何评价跨样本效度研究的价值32
(一)提出假说取向与检验假说取向33
二、研究设计的方法取向33
(三)小样本取向与大样本取向34
(二)定性取向与定量取向34
专栏2-3 如何评价体育科学的科学地位36
(四)现场取向与实验室取向36
(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44
一、课题类型44
第二编 研究课题的规划设计44
第三章 选题规划44
专栏3-1 2000—2002年诺贝尔自然科学奖45
(三)实证研究与综述研究48
(二)调查研究与实验研究48
专栏3-2 发现你的兴趣,然后追随着它49
(一)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题49
二、选题原则49
(二)根据理论需要选择课题51
(四)根据创造发展选择课题53
(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课题53
(五)根据科学理论选择课题54
三、选题误区55
(七)根据传统方向选择课题55
(六)根据现有条件选择课题55
(三)层次表浅56
(二)系统性差56
(一)无根无据56
(一)研究成果的应用化57
四、选题动态57
(四)贪大求全57
(五)方法不当57
(三)研究结果的数学化58
(二)研究环境的生态化58
(四)研究方式的综合化59
(一)抽样的概念63
一、抽样的意义63
第四章 抽样方法63
(二)抽样的作用65
专栏4-1 盖洛普民意测验为什么那么火66
(一)概率抽样的基础67
二、概率抽样67
专栏4-2 如何使用随机数表进行随机抽样68
(二)简单随机抽样68
(三)等距抽样69
(四)分层抽样70
(五)整群抽样71
三、非概率抽样72
(六)多段抽样72
(二)主观抽样73
(一)方便抽样73
(四)雪球抽样74
(三)定额抽样74
(一)精确程度75
四、样本的规模75
(三)分析要求76
(二)异质程度76
(六)时间及经费等77
(五)未回答者的情况77
(四)抽样方法77
(三)设计和抽取样本78
(二)选择抽样方法和编制抽样框78
五、抽样的程序78
(一)界定研究总体和调查总体78
(四)对样本进行评估79
一、变量的种类83
第五章 变量关系与变量控制83
(三)反应变量84
(二)机体变量84
(一)刺激变量84
(六)无关变量85
(五)因变量85
(四)自变量85
(九)中介变量86
(八)调节变量86
(七)协变量86
(三)定距测量87
(二)定序测量87
二、变量的测量87
(一)定类测量87
(五)尺度转换88
(四)定比测量88
三、变量的关系89
(四)反应变量是机体变量的函数90
(三)机体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90
(一)反应变量是刺激变量的函数90
(二)一种反应变量是另一种反应变量的函数90
(五)刺激变量是反应变量的函数91
(一)对被试的控制92
四、变量的控制92
(二)对主试的控制95
专栏5-1 物理学等“硬科学”是否也存在主试期待效应96
专栏5-2 骗人的90°摄像机97
(四)统计学的控制98
(三)对条件的控制98
(一)信度的概念101
一、测验的信度101
第六章 信度与效度101
(二)信度的种类与评定102
(三)影响测验信度的因素106
(二)效度的种类与评定108
(一)效度的概念108
二、测验的效度108
(三)影响测验效度的因素122
(一)误差的来源及性质123
三、测验信度与测验效度的关系123
(二)信度与效度的理论定义124
(三)信度与效度的关系125
(一)实验的内部效度126
四、实验的效度126
(二)实验的外部效度129
(一)单因素完全随机两等组设计133
一、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33
第七章 真实验研究设计133
(二)所罗门4组设计138
(一)多因素设计的类型140
二、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40
(二)2×2因素设计142
(三)多因素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45
(二)随机区组设计的被试分配146
(一)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思路146
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46
(三)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147
(一)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基本模型148
四、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148
(四)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148
(三)随机区组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49
(二)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的数据分析149
(一)时间序列设计152
一、单组准实验设计152
第八章 准实验设计152
(二)相等时间样本设计155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157
二、多组准实验设计157
(二)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158
(三)平衡设计159
(一)单组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型163
一、单组后测设计163
第九章 非实验设计163
(一)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基本模型164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164
(二)单组后测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64
(一)固定组设计的基本模型165
三、固定组比较设计165
(二)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数据分析165
(三)单组前测后测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65
四、事后回溯设计166
(三)固定组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66
(二)固定组设计的数据分析166
(二)相关研究设计的数据分析167
(一)相关研究设计的基本模型167
(五)事后回溯设计的优点与局限168
(四)准则组设计的数据分析168
(三)准则组设计的基本模式168
(六)事后回溯设计中的统计控制169
(一)定性与定量172
一、现场调查研究的性质172
第十章 现场调查研究设计172
专栏10-1 与大猩猩结伴10年176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优点177
(一)自己人研究178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实例178
(三)现场调查研究的局限178
(二)街头生活研究180
(三)飞车党研究181
(一)现场调查研究的准备183
三、现场调查研究的规划183
(二)现场调查研究的议题184
(三)现场调查人员的身份185
(四)现场调查资料的记录、整理和分析186
专栏10-2 定性研究需要回答的方法学问题191
(一)访谈调查的性质195
一、访谈调查的特点195
第十一章 访谈调查研究设计195
(二)访谈调查的类型196
二、访谈调查的实例199
(一)访谈目的的界定200
三、访谈调查的规划200
(二)访谈形式的规划201
(四)反应方式的选择202
(三)访谈问题的编制202
(五)访谈人员的培训208
(一)目标分类213
一、确定目标213
第十二章 纸笔测验研制方法213
(三)测验对象与测验情景214
(二)内容分析214
专栏12-1 儿童测验的特点215
(一)题目来源216
二、编写测题216
(二)题目分类219
(三)编题原则227
(四)偏差控制229
(一)内部一致性235
三、统计检验235
(三)构想效度236
(二)重测信度236
(四)众知群体效度237
(七)交叉效度238
(六)区分效度238
(五)聚合效度238
四、制定手册239
(一)描述总体情况245
一、问卷调查的议题245
第十三章 问卷调查研究设计245
(三)分析行为原因246
(二)探索变量关系246
(一)问卷调查的优点248
二、问卷调查的特点248
(四)分析单位248
(一)封闭型问卷调查与开放型问卷调查249
三、问卷调查的类型249
(二)问卷调查的局限249
专栏13-1 德尔菲法与派生德尔菲法251
(二)现场问卷调查与邮寄问卷调查251
(一)评价回收率的标准252
四、问卷回收率252
(二)解决问卷回收率问题的方法254
(一)社会调查问卷实例255
五、调查问卷实例255
(二)心理调查问卷实例261
(三)调查问卷的格式与内容264
(一)个案研究的优越性268
一、个案研究基本特征268
第十四章 个案研究设计268
(一)儿童发脾气的研究269
二、个案研究实例分析269
(二)个案研究的局限性269
(二)动态视敏度的研究271
(三)奥运会冠军的研究272
(一)A-B设计273
三、个案实验设计类型273
(三)A-B-A-B设计275
(二)A-B-A设计275
(四)A-B-C-B设计277
(五)多重基线设计278
(一)量具等值性281
一、跨文化研究的等值性281
第十五章 跨文化研究设计281
专栏15-1 谁是女儿谁是娘282
(二)样本等值性287
(四)3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研究288
(三)3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研究288
二、跨文化研究的层次性288
(一)两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的研究288
(二)两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的研究288
(六)多个变量两种文化多文化样本研究289
(五)多个变量两种文化单文化样本研究289
(二)外部效度290
(一)因果关系290
三、跨文化研究的挑战性290
(四)生态谬误291
(三)包裹变量291
(一)假说检验研究293
四、跨文化研究的理论性293
(二)非假说检验研究294
(一)选材设计的时间维度297
一、运动员选材设计原则297
第十六章 运动员选材研究设计297
(二)选材设计的指标维度302
二、运动员选材常用指标312
(三)素质指标313
(二)机能指标313
(一)形态指标313
(四)技能指标314
(五)心理指标315
(六)发育指标316
(一)方差分析317
三、运动员选材统计方法317
(三)多元回归318
(二)判别分析318
(四)指标加权319
(五)标准分级321
(二)确定初选指标324
(一)确定选材时间324
四、运动员选材工作流程324
(五)进行跟踪研究325
(四)统计测试结果325
(三)测试选材指标325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性质329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特点329
第十七章 比赛技术统计的研究设计(高峰 北京体育大学)329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类型、格式和采集手段332
(一)常规技术统计333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实例333
(二)专题技术统计335
(一)比赛技术统计的设计程序339
三、比赛技术统计的设计339
(二)比赛技术统计的指标体系340
(三)比赛技术统计人员的培训343
一、多元回归概述348
第十八章 多元回归与研究课题348
第三编 资料数据的统计分析348
二、多元回归回答的研究问题349
专栏18-1 将类别变量转换为虚拟变量的方法350
(二)哪些自变量更重要351
(一)自变量真的能预测因变量吗351
(五)控制其他自变量的作用之后重点自变量还有预测作用吗352
(四)自变量与因变量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352
(三)增加新的自变量会有更好的预测效果吗352
(八)因变量如何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353
(七)能否用回归方程预测新样本中被试的因变量分数353
(六)哪一组自变量的预测效果更好353
(一)标准多元回归354
三、多元回归的主要类型354
(三)统计多元回归356
(二)分层多元回归356
(四)选择最佳多元回归技术358
(一)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难题359
四、确定预测变量相对重要性的方法359
(二)优势分析的操作过程和统计意义360
五、多元回归的研究实例364
(二)分层多元回归实例365
(一)标准多元回归实例365
六、多元回归小结367
(三)统计多元回归实例367
一、典型相关概述371
第十九章 典型相关与研究课题371
二、典型相关回答的研究问题372
(四)各被试的典型变量分数是多少373
(三)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如何373
(一)有多少个典型变量对373
(二)如何解释典型变量对373
(一)典型变量的重要程度374
三、典型变量的实际意义374
(一)药物使用研究375
四、典型相关的研究实例375
(二)典型变量的主观解释375
(二)生育比率研究376
五、典型相关小结377
一、多维频数分析概述379
第二十章 多维频数分析与研究课题379
(一)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380
二、多维频数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380
(四)各自变量哪个更重要381
(三)各变量效应的参数估计值是多少381
(二)自变量对预测因变量有多大作用381
(六)特殊比较和趋势分析382
(五)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强度如何382
(二)妇女角色研究383
(一)数学错误研究383
三、多维频数分析的研究实例383
(四)家庭变动研究384
(三)准时赴约研究384
四、多维频数分析小结385
(一)嵌套数据结构引发的问题388
一、分层线性模型概述388
第二十一章 分层线性模型与研究课题388
(二)嵌套数据结构的分析思路389
(三)分层线性模型的一般方程390
二、分层线性模型回答的研究问题391
(二)儿童词汇研究392
(一)计划生育研究392
三、分层线性模型的研究实例392
四、分层线性模型小结393
(三)数学发展研究393
(一)协方差分析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397
一、协方差分析概述397
第二十二章 协方差分析与研究课题397
(二)协方差分析在非实验研究中的应用398
(四)协方差分析减小误差的思路399
(三)协方差分析在多元方差分析中的应用399
(二)自变量之间有交互作用吗401
(一)自变量有作用吗401
二、协方差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401
(五)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有多强402
(四)协变量对因变量有多大作用402
(三)自变量的哪个水平有更大的作用402
(二)教学目标研究403
(一)控制体重研究403
(六)调整后的边栏均数和方格均数是多少403
三、协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403
(三)社会地位研究404
(一)选择协变量的原则405
四、协方差分析小结405
(三)协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406
(二)协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406
(一)多元方差分析的性质409
一、多元方差分析与多元方差协方差分析概述409
第二十三章 多元方差分析、多元协方差分析与研究课题409
(二)多元方差分析的优越性410
(四)多元协方差分析411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局限性411
二、多元方差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412
(六)多元方差分析适用的研究设计412
(五)多元方差分析的后续检验412
(二)多个自变量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吗413
(一)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性的影响吗413
(五)自变量的哪个水平有更大的作用414
(四)调整后的边栏均数和方格均数是多少414
(三)哪个或哪些因变量更能敏感地体现自变量的影响414
(八)多元方差分析可解答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问题吗415
(七)协变量的作用有多大415
(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有多大程度的相关415
(二)约会对象研究416
(一)心理测验研究416
三、多元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416
(四)白鼠年龄研究417
(三)评估报告研究417
(一)隔离病区研究418
四、多元协方差分析的研究实例418
(五)医学实验研究418
五、多元方差分析与多元协方差分析小结419
(二)内控倾向研究419
一、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概述422
第二十四章 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与研究课题422
(二)各组之间存在整体差异吗423
(一)各组的剖面图一样吗423
二、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423
(三)不同因变量的平均分数是否一致424
(五)如何对边栏均数或方格均数绘图425
(四)哪些组别之间或哪些测量之间有差异425
(一)护士应激研究426
三、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的研究实例426
(六)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多大程度的关联426
(七)如何检验多维时间序列设计中的处理效应426
四、重复测量的剖面图分析小结427
(二)职业探索研究427
(一)判别函数分析的特点430
一、判别函数分析概述430
第二十五章 判别函数分析与研究课题430
(四)多因素判别函数分析432
(三)协方差判别函数分析432
(二)判别函数分析与因果关系432
(二)有多少个具有显著性的判别函数433
(一)能通过一组变量可靠地预测组别吗433
二、判别函数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433
(五)对样品进行分类的准确性如何434
(四)如何通过分类函数对新的样品进行分类434
(三)预测变量是如何区分组别的434
(八)加入协变量时用预测变量判断组别时的可靠性如何435
(七)各预测变量的重要性如何435
(六)组别与预测变量之间有多大关联435
(二)购买商品研究436
(一)非法吸毒研究436
(九)各组的平均数是多少436
三、判别函数分析的研究实例436
(四)妇女更年期研究437
(三)科学态度研究437
四、判别函数分析小结438
一、逻辑斯蒂克回归概述440
第二十六章 逻辑斯蒂克回归与研究课题440
二、逻辑斯蒂克回归回答的研究问题441
(三)预测变量间的交互作用有多大重要性442
(二)预测变量有多大重要性442
(一)能否通过一组变量预测分类结果442
(六)加入协变量后还能否做出可靠的预测443
(五)能在多大程度上对样品做出正确诊断443
(四)如何利用参数估计值计算一个样本处于某种类别的概率443
(一)心理健康研究444
三、逻辑斯蒂克回归的研究实例444
(七)预测变量与结果变量有多大程度的相关444
(四)胃病研究445
(三)特优学生研究445
(二)种族偏见研究445
四、逻辑斯蒂克回归小结446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特点449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概述449
第二十七章 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与研究课题449
(二)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步骤450
(四)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局限451
(三)主成分分析与因素分析的差异451
(三)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452
(二)如何对各因素进行合理的解释452
二、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回答的研究问题452
(一)众多变量中存在多少个因素452
(一)水门事件研究453
三、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的研究实例453
(四)如何对理论进行检验453
(五)如何评估和计算因素分数453
(一)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应注意的问题454
四、主成分分析和因素分析小结454
(二)人体捐献研究454
(三)金钱意义研究454
(二)探索性因素分析与证实性因素分析457
第二十八章 结构公式模型与研究课题460
(一)结构公式模型的定义461
一、结构公式模型概述461
(二)结构公式模型的作用462
(三)结构公式模型的特征465
(四)各观测变量可靠吗466
(三)自变量在多大程度上解释了因变量的方差466
二、结构公式模型回答的研究问题466
(一)假设模型与观测数据是否一致466
(二)哪种理论模型最好466
(八)是否有重复测量的时间效应467
(七)不同组别的结构公式模型是否不同467
(五)表示潜在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系数是多少467
(六)是否存在中介作用467
(二)主观幸福研究468
(一)赛前情绪研究468
三、结构公式模型的研究实例468
(三)生活意义研究469
(四)吸毒问题研究470
(六)听觉能力研究471
(五)病症遗传研究471
四、结构公式模型小结472
一、第三变量的意义475
第二十九章 第三变量的分析与研究课题475
二、调节变量的性质与作用477
(二)调节变量为类别变量,自变量为连续变量时的统计方法478
(一)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均为类别变量时的统计方法478
三、调节作用的确定478
(三)调节变量为连续变量,自变量为类别变量时的统计方法479
四、中介变量的性质与作用481
(四)调节变量与自变量均为连续变量时的统计方法481
(一)回归方程的检验482
五、中介作用的确定482
(三)结构公式模型实例483
(二)中介变量的测量误差483
(二)引入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时机486
(一)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区别486
六、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关系486
(四)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的综合模型487
(三)调节变量与中介变量的相互转换487
七、调节变量、中介变量与理论发展489
(一)数据处理的决策问题494
一、统计检验的显著性494
第三十章 显著性、效果量、原因量494
(二)Ⅰ型错误的概率495
(三)先验概率与后验概率的混淆497
(四)造成混淆的可能原因:推理谬误498
(五)确定Ⅰ型错误后验概率的问题499
(一)效果大小与实际意义的关系500
二、统计检验的效果量500
(二)评价效果量的思路503
(一)因果效能504
三、研究设计的原因量504
专栏30-1 感觉剥夺实验505
四、显著性、效果量、原因量问题的小结506
(三)主观因果效能506
(二)客观因果效能506
专栏30-2 p>0.05意味着什么508
第四编 不同研究的相互比较512
第三十一章 元分析512
一、元分析方法的科学研究背景512
(一)传统文献综述方法的困惑512
(二)元分析的基本特征513
二、元分析的统计学基础515
(一)对元分析提出的批评和质疑515
(二)为效果量选择标准差515
(三)ES估计值的分布理论516
(四)方差齐性检验517
(五)检验异常值518
(六)零效果量问题519
三、体育科学重要研究领域元分析结果及其启示519
(一)焦虑与运动成绩519
(二)运动员人格520
(三)心理技能训练521
(四)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521
(五)运动技能学习522
四、运用元分析进行研究评价的操作过程524
(一)检索和选择文献524
(二)对研究特征进行编码525
(三)计算效果量525
(四)齐性检验526
(五)理论总结527
(二)元分析是全面评价528
(一)元分析是定量分析528
(三)元分析寻求普遍结论528
五、对元分析方法的小结528
第三十二章 不同研究的比较与整合531
(一)对不同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的必要性532
(二)效果量与显著性之间的关系532
一、行为科学面临的新挑战532
(三)元分析程序的框架534
二、对两项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535
(一)对两项研究进行比较535
(二)对两项研究进行整合536
三、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与整合538
(一)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扩散性检验538
(二)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比较:集中(对照)性检验539
(三)对三项或更多研究进行整合541
(四)变量之间以及研究之间互不独立的问题542
四、文件抽屉问题543
(一)未能发表的无显著性结果的研究数量的计算方法544
(二)文件抽屉问题的具体例证544
五、对重复性研究结果的评价545
(一)对重复性研究进行评价的传统模式545
(二)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的重复性研究546
(四)对Ⅱ型错误的成功重复548
(五)效果量在重复性研究中的重要性548
(三)非真正意义上的成功的重复性研究548
(六)重复性研究的评价矩阵550
(一)效果量和显著性556
(二)统计功效556
六、研究论文中应当报告的内容556
(三)同等可能(非零)效果量558
一、科技信息来源560
第三十三章 科技信息的检索与查询560
(一)图书馆560
第五编 研究结果的相互交流560
专栏33-1 中国国家图书馆现有文献检索信息库种类564
专栏33-2 哪些学术期刊是研究者必读的567
(二)互联网568
(三)学术会议571
二、图书分类法572
(一)中国国家图书馆分类法573
(二)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582
三、二手资料分析584
(一)二手资料分析的特征584
(二)二手资料分析的来源585
(三)二手资料分析的实例585
一、研究报告的撰写格式589
(一)标题589
第三十四章 研究结果的报告与交流589
(三)脚注590
(四)摘要590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590
(五)引言591
(六)方法593
(七)结果593
(八)讨论595
(九)结论595
(十)致谢596
(十一)参考文献596
(十二)附录597
(十三)体育科技论文基本撰写格式597
二、研究报告的阅读指引599
三、研究报告的质量评价601
(一)理论贡献601
专栏34-1 科学难题与科学理论602
(二)因果关系603
(三)方法创新603
(四)实际意义604
(五)系列成果604
专栏34-2 转基因动物制作方法604
(六)效果大小605
(七)精细程度605
(九)吸引魅力606
(十)可信程度606
(八)外推能力606
附录1 体育科研常见统计误用(刘炜 上海体育学院)610
附录2 体育科学专用心理学纸笔测验名称及来源649
附录3 体育科学常用心理学纸笔测验名称及来源692
附录4 体育科学常用生理学测验名称及来源(陆一帆 北京体育大学)701
附录5 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示例707
附录6 自然科学研究计划示例717
附录7 社会科学研究报告示例732
附录8 自然科学研究报告示例744
附录9 随机数表752
参考文献756
主题索引776
热门推荐
- 697594.html
- 2286895.html
- 2701166.html
- 34408.html
- 2901941.html
- 3362886.html
- 3477873.html
- 2236537.html
- 2400121.html
- 30216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66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02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72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79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70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1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587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263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73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