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 雍自元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7212029769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青少年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一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1

二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必要性2

三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意义5

四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历史和现状7

五 青少年犯罪研究的不足10

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现象12

第一节 青少年及青少年犯罪12

一 “青少年”的含义12

二 “犯罪”的概念14

三 “青少年犯罪”的概念1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特点20

一 青少年犯罪的现状20

二 中国青少年犯罪的特点23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类型35

一 危害公共安全类犯罪36

二 财产类犯罪36

三 涉“性”类犯罪43

四 暴力犯罪45

五 青少年涉“毒”类犯罪50

六 计算机类犯罪52

第三章 犯罪原因论57

第一节 犯罪原因概述57

一 犯罪原因的概念57

二 犯罪原因的结构57

三 犯罪原因的特性61

四 犯罪原因的地位64

五 犯罪原因研究的历史演进64

第二节 西方主要罪因理论66

一 西方罪因理论的思想源流66

二 犯罪人类学派的罪因理论66

三 犯罪生物学派的罪因理论69

四 犯罪心理学派的罪因理论70

五 犯罪社会学派的罪因理论70

第三节 中国学者关于犯罪原因的探讨73

一 古代思想家关于犯罪原因的论述73

二 现代中国的罪因理论74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77

一 西方学者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77

二 中国学者的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论82

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的宏观社会原因87

第一节 经济因素与青少年犯罪87

一 经济贫困与青少年犯罪87

二 经济发展与青少年犯罪92

三 经济制度与青少年犯罪96

四 经济体制改革与青少年犯罪98

第二节 政治因素与青少年犯罪108

一 阶级斗争与青少年犯罪109

二 政治动乱与青少年犯罪111

三 政治腐败与青少年犯罪113

四 政治体制不完善与青少年犯罪116

第三节 文化因素与青少年犯罪118

一 文化对犯罪的影响方式118

二 影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文化因素119

第四节 不良传媒与青少年犯罪126

一 传媒及其积极效应126

二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消极影响127

第五节 社会控制功能弱化与青少年犯罪133

一 社会控制及其形式133

二 道德控制与青少年犯罪134

三 法律控制与青少年犯罪137

第五章 青少年犯罪的微观社会原因145

第一节 家庭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145

一 家庭及其功能145

二 家庭具有教育青少年的优势148

三 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150

第二节 学校环境因素与青少年犯罪175

一 学校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一般关系175

二 中学教育和管理缺陷与青少年犯罪176

三 大学教育和管理缺陷与大学生犯罪193

第三节 社区环境、不良交往与青少年犯罪205

一 不良居住环境与青少年犯罪205

二 不良交往与青少年犯罪207

第四节 恋爱婚姻与青少年犯罪208

一 恋爱与青少年犯罪208

二 婚姻与青少年犯罪217

第六章 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222

第一节 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22

一 青少年的生理特征222

二 青少年的心理特征223

三 青少年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227

四 青少年主体心理特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229

第二节 个体的人格倾向与青少年犯罪230

一 不正当需要与青少年犯罪230

二 人生观、价值观偏差与青少年犯罪234

第三节 个体人格特征与青少年犯罪236

一 性格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236

二 气质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238

第四节 心理不健康与青少年犯罪239

一 心理健康的标准240

二 心理不健康是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诱因241

第五节 变态心理与青少年犯罪245

一 人格障碍与青少年犯罪245

二 性心理障碍与青少年犯罪247

三 智能障碍与青少年犯罪249

第七章 青少年犯罪的条件和相关因素250

第一节 犯罪条件250

一 犯罪条件概述250

二 青少年犯罪的个人条件251

三 青少年犯罪的社会条件253

四 青少年犯罪的自然条件256

第二节 犯罪的相关因素260

一 侵害对象因素261

二 现场其他人因素261

三 现场条件和气氛261

四 犯罪机遇262

第八章 青少年被害人263

第一节 犯罪被害人概述263

一 被害人学的诞生及其在中国的发展263

二 被害人的概念264

三 被害人的传统分类265

第二节 青少年被害人266

一 青少年被害人的概念266

二 青少年被害现状266

三 青少年被害人的特点267

四 青少年被害人的类型270

五 青少年被害的原因273

第九章 青少年犯罪预防283

第一节 犯罪预防概述283

一 何为犯罪预防283

二 犯罪能否预防285

三 犯罪预防的模式287

第二节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原则294

一 防范为主、处罚为辅、教育优先原则295

二 早期预防、及时预防原则296

三 打击与防范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原则297

第三节 青少年犯罪的宏观预防297

一 经济预防297

二 政治文化预防301

三 道德预防301

四 法律预防302

五 行政预防305

六 媒体预防309

七 技术预防310

第四节 青少年犯罪的微观预防312

一 社区预防312

二 学校预防313

三 家庭预防322

第五节 青少年犯罪的矫治预防329

一 工读学校矫治329

二 少年教养制度334

三 少年管教制度335

四 对未成年人犯罪处遇的新探索336

五 对变态人格的矫治342

第六节 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343

一 何谓自我预防343

二 青少年怎样预防犯罪343

第十章 青少年被害预防347

一 被害预防的模式347

二 青少年被害预防新观念349

三 青少年被害预防的体系352

主要参考文献364

后记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