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
  • 李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135718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79页
  • 主题词:经籍-研究-中国-宋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宋本群经义疏的编校与刊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乔秀岩1

引言1

上篇 单疏本考5

第一章 宋人校刻单疏本考述5

第一节 唐初《五经正义》成书始末5

一、颜师古校正《五经》6

二、孔颖达等撰修《五经义赞》7

三、孔颖达等覆审《正义》9

四、长孙无忌等刊正《正义》10

第二节 北宋校刻唐人义疏并撰刻新疏13

一、校刻《九经》十二种经注本14

二、《五经正义》之校勘、刊刻和覆校17

(一)孔维等校刻《五经正义》17

1.《周易正义》之校刻20

2.《尚书正义》之校刻21

3.《春秋正义》之校刻21

4.《毛诗正义》之校刻23

5.《礼记正义》之校刻25

6.《五经正义》之校刻程序27

(二)覆校《五经正义》31

三、“七经义疏”之校勘、撰修和刊刻33

四、泛论监刻群籍对阅读的影响40

第三节 南宋覆刻单疏本42

一、南宋覆刻群经义疏42

(一)绍兴九年刻书诏42

(二)所谓南宋监本43

(三)群经义疏之覆刻44

二、泛论南宋覆刻本与北宋监本之异同46

(一)尽量摹仿北宋本46

(二)字体具有覆刻特徵46

(三)行款当与北宋本接近47

(四)版框高广据北宋本雕刊47

(五)每行起讫或与北宋本不同48

(六)明显讹字或非北宋本所有48

(七)上表及分卷、标目皆出自原本49

(八)卷尾所记字数49

(九)空格与提行50

第四节 宋刊单疏传本讨原51

一、宋刊单疏本之传本及其覆刻、传抄本51

(一)周易正义52

1.宋刊本52

2.传抄本54

(二)尚书正义58

(三)毛诗正义59

(四)礼记正义60

(五)春秋正义60

1.日抄本60

2.刊本残叶64

(六)周礼疏64

(七)仪礼疏65

1.清覆宋刊本65

2.日抄本66

(八)春秋公羊疏68

1.宋刊本68

2.日抄本68

(九)春秋谷梁疏68

(十)尔雅疏69

二、南宋单疏本覆刻时间推定71

三、泛论宋刊单疏本之流布与传承72

第二章 北宋官校《五经正义》管窥74

第一节 从唐抄本到宋刊本75

一、北宋校刻工作的划时代意义75

二、校勘方法及体例76

(一)以宋刊单疏本为主要校本76

(二)以唐抄本及其转抄本为底本78

(三)异文分类80

1.分类标准80

2.所谓《正义》原本82

(四)校录凡例83

1.底本符号83

2.校语符号83

3.其他说明83

第二节 敦煌抄本《周易正义·贲卦》校议84

一、底本、校本说明84

二、文本校录85

三、异文分析91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91

1.文字特徵91

2.行款特徵92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93

1.校订出文(甲、戊)93

2.引用经注原文(甲、戊)96

3.区别经与彖、象传(甲)96

4.整齐句式(戊)97

5.调整词句(甲、戊)98

6.规范用字(戊)100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100

第三节 日藏《毛诗正义·小戎》、《蒹葭》写本校议101

一、底本简介101

二、文本校录106

三、异文分析125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125

1.文字特徵125

2.行款特徵126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127

1.引用群经经注原文(甲、戊)127

2.调整词句(甲、戊)128

3.规范用字(戊)130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131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132

1.出文132

2.空格133

3.篇首133

4.引《定本》133

第四节 敦煌抄本《毛诗正义·思齐》及《民劳》校议134

一、《毛诗正义·思齐》残片134

(一)文本校录135

(二)异文分析135

二、《毛诗正义·民劳》抄本简介135

三、《民劳》正义文本校录137

四、《民劳》正义异文分析141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141

1.出文的抄写141

2.文字特徵141

3.行款特徵141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142

1.规范体例(甲、戊)142

2.调整词句(甲、戊)142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143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143

第五节 日藏《毛诗·韩奕》、《江汉》正义抄本校议143

一、底本简介144

二、文本校录146

三、异文分析176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176

1.擅自删改《正义》内容(丙)176

2.文字特徵180

3.由此卷讳字管窥《正义》原本的避讳原则180

4.行款特徵182

(二)宋刊本所作更改182

1.引用经注原文(甲、戊)182

2.调整词句(甲、戊)183

3.规范用字(戊、甲)184

(三)宋刊本之误失(乙)185

(四)唐抄本与宋刊本的共通之处186

第六节 敦煌抄本《春秋正义·哀公》校议186

一、底本、校本说明186

二、文本校录189

三、异文分析206

(一)此唐抄本的特徵206

1.行款特徵206

2.出文特徵207

3.文字特徵207

(二)宋本所作更改209

1.校订出文(甲、戊)209

2.引用经注原文(甲、戊)211

3.调整词句(甲)212

4.规范用字(戊)213

(三)宋本之误失(乙)213

(四)唐抄本与宋本的共通之处214

1.空格214

2.篇首214

结论《五经正义》的唐、宋差距214

一、规范体例215

(一)出文215

(二)引经注216

(三)句式217

(四)用字217

(五)规范体例的用意:确立“定本”218

(六)规范体例的保障:经注“定本”218

二、调整词句219

三、编纂因素220

四、行款222

下篇 注疏合刻本考227

第三章 南宋越刊八行本的编刊与递修227

第一节 越刊八行本刊行考227

一、《周易》、《尚书》、《周礼》229

(一)传本简介229

(二)《周易》卷首231

1.八行本《周易》原应具备卷首231

2.钱抄本卷首与八行本无关231

3.朱良裘所据旧本232

4.《周易要义》233

(三)《易》、《书》、《周礼》的刊刻时间及次序234

1.讳字及刻工234

2.经注疏的编连235

3.行款236

4.《尚书》最为特殊236

5.由刻书风格推测刊刻时间236

(四)《易》、《书》单疏覆刻本与注疏合刻本238

二、《毛诗》、《礼记》239

(一)传本简介239

(二)日抄本《毛诗注疏》242

1.体式242

2.抄写习惯243

3.编连方式243

4.讳字243

5.文本244

三、《左传》245

四、《论语》、《孟子》246

第二节 八行本经、注、疏的编连246

一、八行本所据底本247

二、八行本经注疏的两种编连方式248

(一)《书》、《诗》、《论》、《孟》与《周易》、《礼记》248

(二)《周礼》249

三、八行本经注疏之编连以单疏旧式为基础249

(一)《周礼》、《左传》以外诸经八行本与单疏体裁250

(二)《周礼》八行本与单疏体裁250

(三)《左传》八行本与单疏体裁252

第三节 八行本的标目与分卷253

一、义疏253

(一)《尚书正义》253

(二)《周礼疏》255

(三)《礼记正义》257

(四)《春秋左传正义》261

二、注疏264

(一)《周易注疏》264

(二)《毛诗注疏》266

三、注疏解经272

(一)《论语注疏解经》272

(二)《孟子注疏解经》274

第四节 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贮存与递修278

一、元西湖书院与明南雍所贮义疏旧版278

(一)《西湖》、《南雍》二目之著录278

(二)前人论西湖书院与南雍之义疏旧版280

(三)本文对西湖书院与南雍义疏的认识286

1.二目所载为同种义疏286

2.以单疏本补充八行本之空阙286

3.八行本与单疏本配成一套官版《十三经》义疏288

二、版本学论证290

(一)体例说明290

(二)传本刻工291

1.《周易》八行本291

2.《尚书》八行本292

3.《周礼》八行本293

4.《毛诗》八行本295

5.《礼记》八行本295

6.《左传》八行本297

7.《论语》八行本298

8.《孟子》八行本298

9.《孝经》八行本299

10.南宋刊《仪礼》单疏本299

11.南宋刊《公羊》单疏本302

12.南宋刊《谷梁》单疏本303

13.南宋刊《尔雅》单疏本303

(三)版本学论证303

1.南宋原版与补版刻工303

2.元代补版刻工305

3.明时版入南雍305

4.反观单疏本之流传与补版306

第五节 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补版文本307

一、由八行本传本探讨各期补版的特点307

二、八行本《尚书》的宋、元补版文本309

(一)从足利本谈起309

(二)从《尚书》疏文版本源流看异文来源309

(三)宋修与原版的文本差异310

1.宋修刊正原版明显讹误310

2.宋修参校他本、他书311

3.宋修叶据他书校勘挖改312

4.宋修之讹313

5.国图本原版叶之局部修补313

6.足利本原版叶之局部修补314

(四)元修与原版的文本差异314

三、泛论南宋浙刊义疏官版的各期补版315

第四章 南宋建刻十行本述略317

第一节 宋元十行本版本说317

一、十行本宋刻、元刻辨318

二、十行本与“建本有音释注疏”320

三、附释音十行本底本说320

四、宋十行本曾刻几种324

五、元刻注疏书版长贮闽中327

第二节 宋刻十行本的文本329

一、用字草率无例329

二、错讹累累331

三、疏文所据底本333

第三节 十行本的编纂方式335

一、十行本之间的体例异同336

二、十行本《毛诗》的编纂方式338

(一)标目、分卷338

(二)章句339

(三)疏文的缀合341

(四)疏内小注341

结语 从单疏本到八行本、十行本343

一、编纂因素343

二、底本、校勘344

三、刊刻346

四、印刷、补版347

五、出版·阅读348

徵引文献3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