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
  • 桂诗春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13220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 语言的感知、理解与产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 心理语言学的研究对象1

§1.1.1 语言与言语1

目录前言第一章 导论1

§1.1.2 心理过程2

§1.1.3 认知基础4

§1.2 为什么要研究心理语言学6

§1.2.1 科学的探究6

§1.2.2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的应用有着十分诱人的前景7

§1.2.3 心理语言学和认知科学对其它科学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7

§1.3.1 胚胎期8

§1.3 心理语言学的发展简史8

§1.3.2 孕育期10

§1.3.3 成长期21

§1.4 小结27

第二章 研究方法30

§2.1 基本原则31

§2.1.1 抽象分析的原则31

§2.1.2 可计算性的原则33

§2.1.3 信息处理的原则36

§2.2 实验方法41

§2.2.1 潜伏性数据42

§2.2.2 眼睛固视43

§2.2.3 口头报告45

§2.2.4 双耳试验48

§2.2.5 再现48

§2.3 建立理论的方法49

§2.3.1 扣除法50

§2.3.2 信息处理分析52

§2.3.3 计算机模拟52

§2.3.4 不确定性问题58

§2.4.1 常模的建立60

§2.4 统计手段60

§2.4.2 抽样的原理62

§2.4.3 控制的原理65

§2.4.4 无差别假设66

§2.5 小结70

第三章 认知与语言的神经基础73

§3.1 神经系统73

§3.1.1 神经元74

§3.1.3 认知元的假设77

§3.1.4 认知的发展模式78

§3.1.2 信息的神经表征79

§3.2.1 左右两半球81

§3.2 大脑的组织81

§3.2.2 言语中枢83

§3.3 视觉系统84

§3.3.1 视觉细胞的神经编码86

§3.3.2 马尔的研究88

§3.4 小结89

第四章 知觉与注意91

§4.1 感觉记忆91

§4.1.1 视觉记忆91

§4.1.2 听觉记忆93

§4.2.1 注意的模式94

§4.2 注意与感觉信息处理94

§4.2.2 自动化99

§4.2.3 数据与资源限制101

§4.3 型式识别102

§4.3.1 模块匹配模式102

§4.3.2 特征分析103

§4.4 格式塔组织原则106

§4.5 注意与型式识别109

§4.6 语境与型式识别110

§4.7 小结114

§5.1 以知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116

第五章 知识表征116

§5.1.1 空间与线性表征117

§5.1.2 心理表象118

§5.1.3 模拟数量比较121

§5.1.4 表象与心理图画123

§5.1.5 线性排列125

§5.2 以意义为基础的知识表征128

§5.2.1 言语信息的记忆129

§5.2.2 视觉信息的记忆131

§5.2.3 知识的储存133

§5.2.4 命题表征135

§5.2.5 图式142

§5.3 程序性知识151

§5.3.1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151

§5.3.2 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的相互作用152

§5.3.3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53

§5.4 小结157

第六章 知识的习得和提取160

§6.1 记忆结构160

§6.1.1 短时记忆160

§6.1.2 长时记忆163

§6.1.3 平行与系列处理165

§6.1.4 记忆的ACT理论167

§6.2 陈述性知识的习得与记忆168

§6.2.1 新陈述性知识的习得168

§6.2.2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和建立171

§6.2.3 增添172

§6.2.4 组织176

§6.3 程序性知识的习得180

§6.3.1 型式识别与动作一次序程序180

§6.3.2 型式识别程序的习得181

§6.3.3 动作一次序程序的习得189

§6.4 小结195

第七章 语言与通信197

§7.1 信息与信息量198

§7.1.1 什么是信息198

§7.1.2 信息的定量表示202

§7.2 通信中的言语听辨207

§7.2.1 连续性与离散性事件207

§7.2.2 信息容量209

§7.2.3 语言听辨的肌动论211

§7.2.4 通信中的干扰215

§7.3 语言结构的概率218

§7.3.1 言语听辨及其发生的概率218

§7.3.2 马尔可夫过程227

§7.4 小结233

第八章 语言模式与语法分析器236

§8.1 转移网络237

§8.1.1 有限状态自动机238

§8.1.2 词组结构分析器241

§8.1.3 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247

§8.2 扩充转移网络250

§8.2.1 转换语法251

§8.2.2 扩充转移网络256

§8.3 以意义为基础的语法分析器267

§8.4 小结271

第九章 意义及其理论274

§9.1 辨认词的模式275

§9.1.1 试验成果275

§9.1.2 词汇发生模式278

§9.1.3 检索模式281

§9.1.4 问题与发展282

§9.2 什么是意义290

§9.2.1 “意义”的意义290

§9.2.2 语义学的范围293

§9.3 词的意义294

§9.3.1 特征理论295

§9.3.2 语义网络301

§9.3.3 原型理论304

§9.3.4 程序语义学306

§9.4 句子意义311

§9.4.1 逻辑语义学311

§9.4.2 语用理论318

§9.5 小结329

第十章 语言理解332

§10.1 言语听辨过程333

§10.1.1 孤立声音的听辨333

§10.1.2 连续性言语的听辨345

§10.2 意义建立过程347

§10.2.1 句法和意义分析在什么时候进行347

§10.2.2 语言理解系统是如何组织的350

§10.2.3 对语言理解系统的结构的实验研究352

§10.2.4 语篇的理解363

§10.3 使用过程385

§10.3.1 使用过程是怎样组织的385

§10.3.2 断言的保存387

§10.3.3 是/否问句的回答391

§10.3.4 特殊(Wh—)问句的回答398

§10.3.5 指令的执行 400

§10.3.6  间接的使用过程 404

§10.4 小结 408

第十一章 语言产生 414

§11.1 语言产生的研究方法 415

§11.1.1 失语症 416

§11.1.2 言语失误 418

§11.1.3 口吃和停顿 419

§11.2 制定计划阶段 419

§11.2.1 语篇计划 421

§11.2.2 句子计划 428

§11.2.3 句子成份计划 439

§11.3 建立结构阶段 445

§11.3.1 生成的产生式系统 445

§11.3.2 制定计划、建立结构和执行计划 447

§11.4 言语的执行阶段 458

§11.4.1 失言 458

§11.4.2 发音程序的编制 460

§11.4.3 词的形成和表现 463

§11.4.4 节奏和时间466

§11.4.5 发音程序的执行 467

§11.5 小结47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