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服务型政府建设规律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朱光磊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413271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1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机关-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服务型政府建设规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 服务型政府——历史压力之下的历史性选择1
一、“服务型政府”概念的来源与内涵1
二、服务型政府建设:历史压力之下的选择4
三、服务型政府建设:一个历史性的选择7
四、服务型政府建设: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9
第一章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13
第一节 当前政府职能转变存在的重要问题13
一、改革的深入要求对政府职能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和细化14
二、实践的发展要求政府在职能转变中实现创新16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正式提出18
第二节 基本认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新阶段20
一、政府职能转变的历史前提21
二、初步认识与改革启动阶段(1984 ~1998年)23
三、调整认识与改革探索阶段(1998 ~2003年)25
四、深化认识与改革深入阶段(2003年至今)26
第三节 现代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扩展趋势27
一、公共服务职责扩大化的趋势28
二、更全面地理解“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转变”概念31
三、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下建设“服务型政府”33
第四节 履行公共服务职责是国家的本质要求35
一、明确国家的阶级性和社会性的辩证关系35
二、中国应当不断增强国家的社会性37
三、中国要善于对政治行为做“社会性”处理41
第二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44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条件性44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条件44
二、两个平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48
三、四个支柱:市场、第三部门、法治国家与积极成熟的公众55
第二节 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坚持“留有余地”的原则60
一、“福利刚性”要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循序渐进60
二、公共服务水平可以适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61
三、小结:适度和渐进地提升服务水平66
第三节 坚持“均等化”与“差别性”的动态统一68
一、应充分认识均等化对市场效率的影响68
二、应充分认识区域差距对均等化的制约69
三、应充分重视人口的城乡构成对均等化的制约作用71
第三章 深度推进公共服务事业要求合理的政府定位73
第一节 “有为政府”是公共服务事业中政府的基本定位73
一、对政府的综合定位:“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政府”74
二、实践中政府定位的演变75
三、中国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有为政府”的客观要求77
第二节 “有为政府”的内涵79
一、平衡职责:经济监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80
二、行政主导:资源配置枢纽与“软约束”81
三、注重绩效:投入和效益并重82
四、规模适度:规模与结构的合理化83
五、法治健全:自律与制约相结合84
六、灵活开放:敏于应对外部变化86
第三节 “有为政府”的定位是特定条件下的抉择88
一、转型社会的特定阶段88
二、现代化的双重历史任务90
三、超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91
四、深厚历史传统的制约93
五、巨大的外部压力94
六、“有为政府”:一个阶段性的选择95
第四章 构建公共服务体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96
第一节 公共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96
一、“公共服务”概念辨析96
二、现代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103
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着力点107
四、核心→基本→全面:公共服务体系立体化建设构想109
第二节 核心公共服务111
一、九年义务教育112
二、基本社会保障117
三、基本医疗卫生122
第三节 基本公共服务126
一、公共教育126
二、社会保障131
三、公共卫生135
四、就业服务140
五、环境保护145
六、公共文化150
第四节 支持性公共服务155
一、加快建设社会基础设施155
二、大力推进公共科技服务156
三、逐步完善公共信息服务157
四、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服务157
第五章 完善公共财政体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制度保障159
第一节 财政功能的转型是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基础159
一、新时期财政功能的转型及意义160
二、新中国政府间财政体制的变迁163
三、推进财政功能转型的总体思路173
第二节 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财政体制176
一、公共服务事权事责与财权财力176
二、财政分权:理论、经验与实践179
三、当前政府间财政体制症结分析184
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财政改革190
本章结语195
第六章 突出“多元参与”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特征196
第一节 社会需求格局变化要求公共服务主体多元化196
一、发展新阶段与公共服务需求扩大化196
二、利益格局多元化与服务需求多样化199
三、服务主体多元化:缓解公共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200
第二节 政府与社会: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体认定203
一、“多元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特征203
二、政府主动作为206
三、社会全面参与210
四、突出第三部门等社会性力量的作用217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各参与主体的责任确定218
一、注重政府与社会因素作用的平衡218
二、反对“政府单边主义”220
三、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发挥骨干作用222
四、尊重慈善组织的主动作用223
五、警惕第三部门成为腐败新载体225
第七章 合理调度社会资源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现实需要227
第一节 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要求提供方式多样化227
一、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是满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的内在要求228
二、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多样化是创新公共服务方式的重要表现229
三、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重要途径230
四、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最突出意义在于合理调度社会资源231
五、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过程是多方主体“双向互动”的过程231
第二节 国外对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积累与探索232
一、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233
二、发展中国家对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探索241
第三节 中国对公共服务方式多样化的积极探索244
一、政府的公共服务方式244
二、市场主体的公共服务方式246
三、社会主体的公共服务方式创新250
第八章 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保障255
第一节 高水平的政府管理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技术保障255
一、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持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255
二、基于公共服务导向的政府管理的内涵与目标256
第二节 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259
一、倡导“整体性公共服务”259
二、发展“协作性公共管理”262
三、以电子政务建设重塑工作流程265
四、重视规制治理能力建设267
五、积极探索基于服务型政府的绩效评估体系271
第三节 全面提升政府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体制机制保障273
一、建立综合协调机构——公共服务委员会273
二、制定“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74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体系275
四、搭建以政府网站为核心的公共服务信息网络276
五、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制度环境277
第九章 构建“伙伴型”府际关系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政策工具创新278
第一节 伙伴关系:府际关系模式变迁的趋向278
一、伙伴关系意识提升是府际关系模式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279
二、市场经济纵深发展要求加强府际合作282
三、对城市化进程中“问题外溢”的有效回应283
四、缩小地区间差距的重要路径285
五、“伙伴型”府际关系的中国空间287
第二节 重构伙伴型府际关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290
一、“伙伴型”府际关系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90
二、“伙伴型”府际关系有利于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的提升292
三、“伙伴型”府际关系有利于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293
第三节 协作性公共服务是“伙伴型”府际关系发展的生长点295
一、资源聚集的规模效应295
二、优势互补的协同效应297
三、经验共享的标杆效应299
四、责任共担的弹性效应300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中的“伙伴型”府际关系重构301
一、坚持供应与生产分开的原则302
二、完善区域间横向转移支付机制303
三、构建区域协调法律框架305
四、创新跨区域协调机制306
第十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与现代服务业的密切结合309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与公共服务业的形成309
一、服务业是现代经济中的最大产业310
二、公共服务的“产业化”是现代公共服务的重要发展趋势311
三、行政管理的“服务化”取向与特点313
四、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公共服务业的发展与政府管理创新314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中国公共服务业的完善315
一、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目标315
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业是公共服务的产业支撑316
三、现代公共服务业的成长与政府的作用317
第三节 政府运营过程的革新:来自现代服务业的启示318
一、“行政就是最大的服务业”:行政革新的现代理念318
二、以“经营服务”的精神重塑政府工作321
第十一章 “以服务平衡差距”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突出社会价值323
第一节 以服务平衡差距:基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策略选择323
一、三大差距是服务型政府建设面临的现实难题323
二、破解差距难题首先要厘清“问题”中的问题326
三、以服务平衡差距:一种递进式差距调控思路331
第二节 对策组合:渐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334
一、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有限均等化”335
二、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局部均等化”339
三、阶层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底线均等化”343
第三节 长效价值: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347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统筹城乡发展348
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区域协调发展349
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350
第十二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城市化良性发展的有效推力352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352
一、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趋势352
二、城乡公共服务差距阻碍城乡一体化进程356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有赖于“差异互补”的公共服务358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推进大都市区治理的有效平台362
一、大都市区化是城市化的高级阶段363
二、初现端倪的大都市区治理困境364
三、统一的大都市区治理是公共服务体系高效运转的基本保障367
四、统筹公共服务是完善大都市区治理体制的重要突破口369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利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372
一、小城镇建设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372
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严重制约小城镇建设的有序推进373
三、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推力375
第四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有助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若干突出问题378
一、公共服务深度覆盖农民工是其融入城市的基本保障378
二、强化针对失地农民的公共服务是推进城市化的必要保障381
三、公共服务向城市弱势群体适度倾斜有利于城市化健康推进385
第十三章 服务型政府建设对政治发展具有内在推动作用389
第一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党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机遇389
一、服务型政府建设对党提出了新要求390
二、起点:领导与执政理念的转变392
三、过程:领导与执政能力的提升394
四、结果:巩固领导与执政基础396
五、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政党效应”398
第二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政治过程398
一、“以管理和服务促进统治”: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政治模式399
二、以时间换空间:服务型政府背后的政治发展道路403
三、以点带面: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辐射效应405
第三节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综合政治功能408
一、扩大政治参与409
二、提高政治制度化水平410
三、提升政治能力412
四、促进民主化进程413
五、保持政治稳定414
主要参考文献416
后记431
热门推荐
- 2564421.html
- 1113696.html
- 711959.html
- 512948.html
- 570737.html
- 3390821.html
- 1744160.html
- 3355463.html
- 948391.html
- 784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86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3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35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1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48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92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0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163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999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