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工业新技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周家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1900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40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52页
- 主题词:食品工业-新技术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食品工业新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食品生物技术1
第一节 食品基因工程1
一、基因工程基础1
二、基因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7
三、蛋白质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1
四、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25
第二节 食品酶工程29
一、酶工程基础29
二、酶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35
三、生物传感器53
第三节 食品发酵工程60
一、发酵工程基础60
二、发酵工程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62
一、细胞工程基础82
第四节 细胞工程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82
二、动物细胞工程84
三、植物细胞工程88
四、微生物细胞工程93
第二章 食品辐照技术96
第一节 辐射化学的物理基础96
一、辐射的种类96
二、辐射化学的基本特征99
三、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99
第二节 辐射化学效应106
一、过渡态活性粒子及其形成106
二、水的辐射化学109
三、营养素的辐射化学111
四、核酸的辐射化学114
一、辐射对生物分子的作用116
第三节 辐射生物学效应116
二、靶学说119
三、辐射对细胞的作用120
四、辐射对细菌的作用125
五、辐射对多细胞机体的作用130
第四节 辐射源与辐照工艺131
一、辐射源131
二、辐射剂量单位136
三、辐射剂量计137
四、辐照工艺138
第五节 食品辐照的应用144
一、食品的辐照杀菌144
二、食物发芽的辐照抑制147
三、食物虫害的辐照控制148
六、食品加工参与物的辐照149
七、辐照技术应用实例149
四、果蔬成熟期的辐照延缓149
五、酒类辐照149
第六节 辐照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性153
一、辐照食品的安全性153
二、辐照食品的卫生性154
三、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155
第三章 食品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58
第一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159
一、超临界流体特性160
二、超临界流体的p-V-T特性161
三、超临界流体的传递性质162
四、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164
五、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热力学基础及过程设计依据166
六、超临界流体萃取的过程系统168
八、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操作特性169
七、超临界流体萃取设备169
九、影响萃取效率因素171
第二节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73
一、应用概况173
二、在食用油工业中的应用174
三、在酒类、调味品工业中的应用175
四、在脱除食品中某些成分中的应用176
五、在提取抗氧化成分中的应用178
第四章 食品微波技术182
第一节 微波技术的历史沿革182
第二节 微波加热原理183
一、微波的特性183
二、我国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83
一、国外微波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83
二、微波加热的基本原理185
三、微波能杀菌机理186
四、微波加热的特点188
五、微波对物质的穿透作用189
第三节 微波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94
三、焙烘195
二、蒸煮195
一、热烫195
四、干燥196
五、调温和解冻197
六、杀菌和保鲜197
七、家庭烹调200
八、膨化201
九、实例——微波技术在方便面生产工艺中的应用201
一、微波加热对食品营养成分的影响203
第四节 微波加热对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203
二、微波加热对食品风味的影响207
第五节 微波加热设备209
一、微波加热设备的类型209
二、微波加热器的选择214
第六节 用于微波技术(食品)的包装材料和专用薄膜214
一、微波食品包装材料的选择214
二、微波食品的外包装216
三、微波食品的内包装216
四、发展趋势217
第七节 前景展望217
第五章 食品微胶囊技术219
第一节 微胶囊技术原理219
一、微胶囊的基本组成和作用219
二、微胶囊化方法和材料220
三、部分壁材的性能221
四、微胶囊的性能参数225
五、微胶囊材料和工艺选用原则228
第二节 微胶囊的主要制备方法229
一、喷雾干燥法229
二、界面聚合法236
三、原位聚合法240
四、水相分离法242
五、油相分离法247
六、囊芯交换法248
七、干燥浴法(复相乳液法)249
八、锅包法250
九、空气悬浮成膜法251
十、粉末床法253
十二、锐孔-凝固浴法254
十一、包结络合法254
十三、熔化分散冷凝法257
第三节 微胶囊中的囊芯释放258
一、囊芯材料释放机理258
二、影响微胶囊囊芯缓释的因素258
三、微胶囊囊芯释放动力学方程式260
第四节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260
一、食品及原料的微胶囊261
二、食品添加剂的微胶囊261
三、营养强化剂的微胶囊263
第六章 食品膜分离技术265
第一节 膜技术概述265
一、膜的定义和分类265
二、膜分离过程266
四、膜材料概述269
三、膜的性能表征269
五、膜材料结构对膜性能的影响273
六、膜的制备275
七、工业构形膜281
第二节 膜分离装置和工艺流程282
一、膜分离装置282
二、膜分离工艺流程286
第三节 极化、污染现象和控制288
一、浓差极化289
二、吸附291
三、膜表面特性291
四、膜污染的控制291
第四节 反渗透294
一、反渗透(RO)的基本原理294
二、反渗透膜的透过机理295
三、典型的反渗透膜298
四、反渗透膜的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301
五、反渗透膜的污染和控制303
六、反渗透膜分离规律305
七、纳滤技术(NF)306
八、反渗透技术的应用306
第五节 超滤311
一、超滤的基本原理311
二、典型的超滤膜312
三、超滤膜的性能评价313
四、影响超滤过程的因素313
五、超滤操作工艺314
六、超滤技术的应用315
一、微滤(MF)的基本原理318
第六节 微滤318
二、典型的微滤膜319
三、微滤技术的应用320
第七节 电渗析321
一、电渗析原理321
二、离子交换膜323
三、电渗析运行工艺参数324
四、离子交换膜的污染和控制326
五、电渗析装置327
六、高温电渗析和填充床电渗析328
七、电渗析技术的应用328
第八节 气体分离和渗透蒸发329
一、气体分离329
二、渗透蒸发331
一、微生物耐热性的表示方法333
第一节 热杀菌处理的基本概念333
第七章 超高温杀菌和无菌包装333
二、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334
第二节 超高温杀菌的基本原理338
第三节 超高温杀菌的方法340
一、蒸汽喷射式超高温杀菌(直接加热法之一)341
二、蒸汽注入式超高温杀菌(直接加热法之二)347
三、欧姆加热超高温杀菌(直接加热法之三)349
四、板式热交换超高温杀菌(间接加热法之一)351
五、环形管式热交换超高温杀菌(间接加热法之二)355
六、刮面式热交换超高温杀菌(间接加热法之三)358
第四节 无菌包装360
一、包装材料的灭菌360
二、无菌包装系统365
第一节 超高压技术的沿革377
第八章 食品超高压技术377
一、超高压技术的应用现状378
二、超高压技术研究动向379
第二节 超高压技术的原理379
一、超高压技术的概念及基本原理379
二、超高压技术对食品品质的影响380
三、超高压技术处理食品的特点387
第三节 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389
一、超高压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389
二、超高压食品加工工艺400
三、超高压食品的包装设计401
第四节 超高压技术加工设备401
一、超高压食品加工装置的结构特点401
二、超高压食品加工装置的分类402
三、超高压食品加工处理装置403
第五节 超高压技术的前景展望405
一、超高压技术进展406
二、超高压技术开发的重点407
三、超高压技术进展存在的问题407
第九章 食品分子蒸馏技术409
第一节 绪论409
一、分子蒸馏技术产生的技术背景409
二、分子蒸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简史411
第二节 分子蒸馏技术原理及特点412
一、分子蒸馏的基本原理412
二、分子蒸馏技术特点414
第三节 分子蒸馏设备及其工业化应用装置416
一、分子蒸馏器的结构与性能特点416
二、分子蒸馏装置的组成单元422
三、分子蒸馏工业化装置及工艺流程422
第四节 分子蒸馏技术的工业化应用423
一、分子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的适用性原则424
二、分子蒸馏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的作用424
三、分子蒸馏工业化应用领域426
第五节 分子蒸馏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实例426
一、分子蒸馏生产单甘酯427
二、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429
三、从鱼油中提取纯化DHA、EPA431
四、α-亚麻酸提取技术434
五、高碳脂肪醇的精制434
六、小麦胚芽油的制取435
七、辣椒红色素提取技术436
第六节 分子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前景展望437
一、我国分子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37
二、我国分子蒸馏技术工业化应用前景分析437
主要参考文献439
热门推荐
- 596591.html
- 1024729.html
- 2100476.html
- 3424728.html
- 102768.html
- 827580.html
- 2665992.html
- 3204212.html
- 2871271.html
- 13605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57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0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01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6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08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810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984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45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5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