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陶瓷史 增订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陶瓷史 增订版
  • 叶喆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97871080341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668页
  • 文件大小:216MB
  • 文件页数:687页
  • 主题词:古代陶瓷-工业史-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陶瓷史 增订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Brief Introduction4

前言6

第一章 陶器的起源2

第二章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与分期6

第一节 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9

一、仰韶文化9

二、马家窑文化16

三、齐家文化21

四、大汶口文化23

五、龙山文化25

第二节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陶器29

一、大溪文化29

二、屈家岭文化30

三、河姆渡文化32

四、马家浜文化34

五、崧泽文化36

六、良渚文化37

第三节 其他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41

一、北方草原地区的细石器文化41

二、西南地区的古代陶器43

三、东南地区的古代陶器44

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制作和烧成方法46

一、轮制法46

二、选择原料46

三、烧造方式46

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造型与装饰艺术49

一、彩陶造型的基本特征49

二、彩陶装饰的基本特征50

第三章 夏商周时期主要制陶工艺52

第一节 夏代初见端绪的灰、黑陶与白陶53

第二节 中原地区商代陶器的主要成就56

一、釉的出现56

二、精致白陶的烧制58

三、烧窑技术的改进61

第三节 其他富有地方特点的青铜时代陶器66

一、西北地区66

二、华南地区68

三、东北地区69

第四节 战国时期的特艺陶器72

第四章 秦汉时期陶器的发展与瓷器的出现78

第一节 秦代大型陶俑的烧成81

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陶器84

第三节 东汉瓷器的烧成93

第四节 汉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9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陶瓷98

第一节 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器101

第二节 六朝青瓷与带彩瓷器106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瓷器的造型与纹饰110

第六章 隋代陶瓷的普及和提高114

第一节 白瓷的烧制成功117

第二节 著名的青瓷窑场121

一、河南安阳窑121

二、河南巩县窑122

三、河北磁州窑122

四、河北邢窑124

五、河北井陉窑125

六、山东寨里窑、中陈郝北窑、朱陈窑126

七、安徽寿州窑126

八、湖南湘阴窑128

九、四川邛崃窑129

十、四川成都青羊宫窑129

十一、江西洪州窑130

第三节 隋代青瓷的主要特征131

一、釉色方面131

二、胎质方面132

三、造型装饰方面133

第四节 隋代陶瓷工艺的特色135

一、主要品种135

二、装饰风格138

三、原料选择139

四、使用化妆土140

五、施釉特征140

六、发明匣钵140

七、成型工艺141

第七章 唐代陶瓷的辉煌成就142

第一节 南北方青瓷名窑145

一、南方青瓷的典范——越窑145

二、浙江温州窑157

三、浙江婺州窑158

四、安徽寿州窑159

五、四川邛崃窑160

六、江西洪州窑162

七、广东西村窑164

八、陕西耀州窑165

九、湖南长沙窑168

十、湖南岳州窑172

第二节 南北方白瓷名窑174

一、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窑174

二、河北定窑181

三、河北磁州窑183

四、河南密县窑185

五、河南巩县窑185

六、山西浑源窑189

七、江西景德镇窑190

八、江西婺源窑191

第三节 独树一帜的唐三彩陶器193

第四节唐、五代时期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202

一、造型品种丰富202

二、装饰技法创新208

三、瓷质普遍提高211

四、制瓷工艺趋于完善212

第五节唐、五代时期陶瓷器的对外输出215

一、越窑青瓷216

二、邢窑、定窑白瓷218

三、唐三彩218

四、长沙窑瓷器223

第六节 传说中的五代名瓷——柴窑器224

第八章 宋代陶瓷的历史高峰226

第一节 定窑及其类型229

一、山西介休窑241

二、山西平定窑242

三、山西阳城窑242

四、山西盂县窑243

五、安徽萧县窑243

六、四川彭县窑244

第二节 磁州窑及其类型246

一、河南登封窑255

二、河南扒村窑257

三、河南当阳峪窑259

四、河南鹤壁集窑263

五、山东博山窑(淄博窑)264

六、山西临汾窑255

七、其他266

第三节 汝窑及其类型269

第四节 钧窑及其类型285

第五节 耀州窑及其类型297

一、河南临汝窑304

二、河南宜阳窑306

三、河南内乡窑306

四、广西永福窑307

五、广西容县窑308

六、广西兴安窑308

七、山西榆次窑309

第六节 景德镇窑及其类型312

一、江西吉州窑317

二、江西南丰窑318

三、福建泉州窑319

四、福建德化窑320

五、福建安溪窑321

六、福建同安窑321

七、广东潮州窑321

第七节 建阳窑及其类型324

一、建阳窑324

二、江西吉州窑331

第八节 龙泉窑及其类型335

一、龙泉窑335

二、属于龙泉窑类型的其他各窑344

第九节 哥窑及其问题347

第十节 官窑及其问题353

第十一节 宋代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368

一、提高瓷质,树立典范368

二、丰富造型纹饰369

三、改进窑炉结构371

四、普遍应用化妆土373

五、推广覆烧法373

第十二节 宋代陶瓷器的对外输出与制瓷技术的传播374

一、日本374

二、朝鲜376

三、马来西亚及文莱376

四、巴基斯坦377

五、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377

第九章 辽金西夏陶瓷的民族风格378

第一节 辽金陶瓷的主要产地379

一、内蒙古赤峰缸瓦屯窑379

二、内蒙古林东窑382

三、辽宁辽阳江官屯窑385

四、辽宁抚顺大官屯窑385

五、山西大同窑386

六、山西怀仁窑387

七、山西浑源窑388

第二节 辽金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陶瓷器391

第三节 辽金陶瓷的特征395

第四节 西夏陶瓷的历史概况402

第十章 继往开来的元代陶瓷406

第一节 景德镇窑及其类型409

一、青花瓷器409

二、青白釉(影青)瓷器431

三、红釉瓷器437

四、卵白釉瓷器438

五、釉里红瓷器440

六、蓝釉瓷器443

七、红绿彩瓷器446

第二节 龙泉窑及其类型447

第三节 磁州窑及其类型456

一、典型的磁州窑器物456

二、磁州窑类型的一般风格461

第四节 钧窑及其类型465

第五节 其他地方名窑469

一、耀州窑469

二、定窑471

三、吉州窑472

第六节 琉璃器的制作475

第七节 元代陶瓷器的国内流通与对外输出478

一、元代对外贸易用瓷的主要品种478

二、元代瓷器对外输出的影响482

第十一章 明代陶瓷业的崭新面貌486

第一节 景德镇窑的突出发展487

第二节 其他地方窑的生产状况489

一、磁州窑(彭城窑)489

二、龙泉窑489

三、德化窑490

四、宜兴窑494

五、石湾窑496

第三节 明代陶瓷工艺的主要成就499

一、形成主流的青花瓷器499

二、具有代表性的彩瓷511

三、各种典型的颜色釉519

四、风格别具的珐花器530

五、古朴雅致的紫砂器531

第四节 明代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534

第五节 明代陶瓷器和技术的对外交流538

第十二章 清代陶瓷业的繁荣昌盛542

第一节 地方名窑烧造概况545

一、磁州窑545

二、宜兴窑546

三、石湾窑547

四、龙泉窑549

五、德化窑550

六、钦州窑551

七、其他新兴的地方窑552

第二节 景德镇窑的恢复与发展555

一、官窑与民窑555

二、陶瓷工艺的典型制作559

第三节 清代陶瓷器的造型与装饰601

一、无奇不有的器物601

二、变化奇巧的器形602

三、丰富多彩的装饰607

第四节 清代陶瓷和技术的对外传播613

第五节 清末民初的陶瓷业619

附录634

图版目录635

线图目录652

参考文献654

中国古陶瓷术语汉英对照简表658

初版后记666

再版后记6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