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
  • 宿久高,邵艳平,于海鹏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ISBN:978755342966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296页
  • 主题词:新感觉派-文学研究-日本-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及其在中国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 编 日本的新感觉派文学3

第一章 日本新感觉派文学的形成3

第一节 日本新感觉派缘起3

第二节 “新感觉”和“象征性”6

第三节 新感觉派的产生与日本文坛之状况8

第四节 新感觉派的产生与欧洲文艺思潮12

第五节 日俄战争与新感觉派对自然主义文学的反抗19

第六节 文体的“破旧立新”与社会变异22

第七节 新感觉派文学与日本“现代文明”23

第二章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理论26

第一节 横光利一的《新感觉论》28

一、感觉与新感觉29

二、官能与新感觉31

三、生活的感觉化32

第二节 伊藤永之介的鼓与呼34

第三节 赤木健介的“新象征主义基调”37

第四节 片冈铁兵的新感觉理论和主张39

一、“新感觉派如斯主张”40

二、关于“新感觉派的表征”41

三、《告年轻读者书》46

四、不再反复的论争49

第五节 川端康成的新感觉理论51

一、呼唤充满生机的新时代52

二、新感觉的内涵53

三、关于表现主义的认识论54

四、达达主义与新感觉表现手法56

第六节 小结58

第三章 日本新感觉派的文学创作60

第一节 横光利一的文学创作与探索60

一、过去的艺术——《被嘲笑的孩子》62

二、登龙门之作——《太阳》66

三、《苍蝇》与横光利一的新感觉倾向71

四、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头与腹》77

五、代表作——《春天乘着马车来》83

第二节 川端康成及其新感觉文学创作89

一、命运多舛的童年时代89

二、终生阴影和隔辈之爱90

三、创作的萌芽与作家之路91

四、邂逅横光利一与《文艺时代》92

五、文学创作与思考原点——《感情装饰》94

六、“主客如一”的文学实验——《蚂蚱与铃虫》95

七、浅草风物志——《浅草红团》100

八、心灵的洗涤与灵魂的救赎——《伊豆舞女》103

第三节 片冈铁兵和《走钢丝的少女》120

第四节 中河与一和《天上的葫芦花》123

第五节 今东光和《瘦削的新娘》125

第四章 横光利一的集大成之作《上海》127

第一节 《上海》的故事梗概127

第二节 横光利一的上海之行129

第三节 上海与《上海》的主题130

第四节 鲜明迥异的人物形象134

一、两极的存在——参木与甲谷134

二、薄命少女阿杉136

三、共产党人芳秋兰137

第五节 空间感觉和色调139

第六节 空间的“流体化”与作者的彷徨141

第七节 无声电影般的视觉效果142

第八节 新感觉的表现手法及其缺陷145

第五章 横光利一的文学革命与《上海》151

第一节 反国语形式论的文学实验152

第二节 作品的音声和节奏特征154

一、音声特征155

二、节奏特征155

第三节 “无言空间”和“形、音、义”157

第四节 音声的双重性和双重作用158

第五节 文本的比喻构造159

一、比喻和属性赋予159

二、比喻构造中的“根源隐喻”161

三、“水火不容”的五行比喻群165

四、“三要素”和横光利一对无产阶级文学的批判170

后 编 近30年间日本新感觉派文学在中国的研究175

第一章 流派研究175

第一节 1980—1990年间的研究176

第二节 1990—2000年间的研究178

第三节 2000年后的研究181

第四节 小结185

第二章 比较研究187

第一节 影响研究188

一、1980—1990年间的研究189

二、1990—2000年间的研究191

三、2000年后的研究197

第二节 翻译研究204

第三节 流派间的比较研究206

一、1980—1990年间的研究207

二、1990—2000年间的研究208

三、2000年后的研究214

第四节 作家间的比较研究218

第五节 平行研究223

第六节 跨学科研究225

第七节 小结227

第三章 作家研究228

第一节 横光利一研究228

第二节 川端康成研究231

一、1980—1990年间的研究231

二、1990—2000年间的研究234

三、2000年后的研究239

第三节 小结243

第四章 作品研究244

第一节 《苍蝇》研究244

第二节 《上海》研究248

第三节 横光利一其他作品研究251

第四节 《伊豆舞女》研究254

第五节 《雪国》研究258

第六节 川端康成其他作品研究265

第七节 小结269

第五章 理论研究270

第六章 创作方法与艺术特色研究274

参考文献28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