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闻评论作品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闻评论作品选
  • 王振业,李舒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ISBN:7504351156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24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43页
  • 主题词:评论性新闻-作品集-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闻评论作品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当代篇3

报刊新闻评论3

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农民工(社论,2006年3月28日《人民日报》)3

台湾光复60周年 让历史昭示未来(社论,2005年10月25日《人民日报》)4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社论,2005年7月6日《人民日报》)7

国有企业改制一定要规范(2004年1月10日《经济日报》)8

祖国万岁(社论,199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10

迎着老百姓的方向走(社论,1998年11月1日《河北日报》)12

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社论,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13

附录:帝国的终结:照管好剩余的小属地(1997年7月1日[英]《泰晤士报》)15

回答一个问题(社论,1982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16

假如都像徐永山(社论,1980年4月20日《中国农民报》)19

论责任 公民道德建设关键环节(任仲平;200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20

涵养我们民族的精神气质(评论员文章,2006年4月23日《人民日报》)25

陆永康告诉我们什么是光荣(评论员文章,2006年4月2日《光明日报》)27

一项面向未来的希望工程(评论员文章,2006年3月27日《人民日报》)28

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时代话题(评论员文章,2006年3月21日《人民日报》)29

当前头等大事(评论员文章,1998年8月9日《人民日报》)31

认识有先后(评论员文章,1984年8月8日《人民日报》)32

一号文件要管“二号文件”(评论员文章,新华社1984年7月11日)32

不能再虐待资源了(记者述评,李向南;1995年1月25日《经济日报》)34

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记者述评,艾丰;1982年2月《人民日报》)36

附录:水!水!到处都需要水([香港]《远东远东评论》1995年6月1日)39

改革不可动摇(皇甫平;2006年1月25日《财经》杂志)40

“软工作”别成“硬制约”(王炤坤;2005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42

爱的教育(余杰;2004年1月17日《南方周末》)43

微笑,并保持微笑(尚德琪;2003年5月22日《甘肃日报》)45

走出“黄宗羲定律”的怪圈(王比学;2003年4月30日《人民日报》)47

该出手时再出手 见义勇为不可莽撞(荀勇翔等;2001年3月4日《解放军报》)48

文盲的内涵(韩钟昆;1995年7月6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49

坚决制止低俗炒作行为(社论,2004年4月19日《云南日报》)50

旗帜鲜明地同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作斗争(社论,1996年5月7日《新疆日报》)51

论“老虎”与“苍蝇”(社论,1992年9月30日《福建日报》)53

有些案件为什么长期处理不下去(社论,1982年2月7日《福建日报》)54

再也不要干“西水东调”式的蠢事了(社论,1980年6月15日《人民日报》)54

一个警号(评论员文章,1983年7月11日《人民日报》)56

评朱毓芬之死(评论员文章,1983年4月13日《人民日报》)58

“天体大十字”预言宣告破产(述评,新华社国际部1994年8月18日)59

大熊猫是“卧底干探”?(连锦添;2006年4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60

透过表象看实质(吉方平;2004年11月15日《解放日报》)62

面对农民,我们应该忏悔(张鲜堂;2002年12月22日《中国经济时报》)63

为何将评论作祭文(贾亦凡;《新民周刊》2002年8月5日期)64

假如媒体缺席(裴智勇;2001年8月27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66

“高科技”的羊头(方舟子;2001年8月22日《中华读书报》)67

附录:中国:生物化学家发动反对道德败坏的网上战争([美]《科学》杂志2001年8月8日期)69

风水学是一门学科?(刘金;2001年1月6日《人民日报》)71

这个“笑话”太沉重(钱塘人;2001年1月5日《中国青年报》)72

谁在谋杀传媒的公信力?(何龙;2000年12月20日《羊城晚报》)73

谈领导与“大款”交朋友(储瑞耕;1995年8月6日《河北日报》)74

从“肮脏的废纸”说起(德民;1982年6月3日《人民日报》“大地”副刊)76

报刊专栏作家评论77

林白水之死(邓拓,1962年7月《北京晚报·燕山夜话》)77

“胡说八道”的命题(邓拓;1961年7月)79

堵塞不如开导(邓拓;1961年7月)80

变三不知为三知(邓拓;1961年7月)82

陈绛和王耿的案件(邓拓;1961年6月)83

“伟大的空话”(邓拓;1961年《三家村扎记》)84

废弃“庸人政治”(邓拓;1957年5月《人民日报》)86

赵朴初驳王安石(林放;1990年5月20日《新民晚报·未晚谈》)88

真假王蒙(林放;1986年12月13日《未晚谈》)89

“若烹小鲜”(林放;1985年1月12日《未晚谈》)90

有感于李准改名(林放;1984年4月30日《未晚谈》)91

“吃文件”(林放;1983年8月16日《未晚谈》)92

包公与伯乐(林放;1982年1月10日《未晚谈》)93

江东子弟今犹在(林放;1982年3月29日《未晚谈》)93

吕日周,教我如何不服您?(微音;2002年5月2日《羊城晚报·新闻周刊》)95

为钱钟书鸣不平(微音;1997年4月28日《街谈巷议》)96

中国人决不能下跪(微音;1996年10月10日《街谈巷议》)96

我想返老还童(微音;1996年4月8日《街谈巷议》)97

大寨“春暖花开”了!(微音;1983年秋《街谈巷议》)99

墙内开花墙外香(微音;1982年《街谈巷议》)99

广播新闻评论100

广播口播评论100

三问中部(王晓晖;“中广”2005年3月30日)100

信用是本 道德为先(“中广”2001年6月18日)102

思想政治工作重在创新(王明华;“中广”2000年7月24日)103

从“泰坦尼克号”说起(王世玲等;北京人民广播电台1998年4月9日)104

49%大于51%的启示(苏维茗等;天津人民广播电台1997年12月12日)106

增强名牌意识 弘扬爱国主义(纪斌斌等;江苏经济电台1995年12月20日)107

从中小学教师的呼声谈起(蔡小林等;“中广”1994年4月24日)109

“五爱”是当前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李戈华;“中广”1986年)110

致富路上说养猪(广播谈话,吉林梨树县站1984年8月7日)111

美国决定退出教科文组织说明了什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83年12月30日)112

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曹仁义;“中广”1980年10月17日)113

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114

微笑的美(顾执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115

仔猪热销与蔬菜烂在地里的启示(述评,“中广”2000年7月26日)116

990评论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05-2006年)117

丛飞,应是一群人(姚明绮;2006年4月25日)117

“沪语危机”并不是坏事(叶治安;2006年3月3日)118

让“图书漂流”活动漂流文明(过哲峰;2005年12月11日)118

想起“雨伞道德”(江曾培;2006年4月3日)119

细节里看上海(怡然;2006年3月21日)119

媒体要警惕信任危机(蒋元明;2006年1月22日)120

崇高与低下(吴兴人;2005年12月2日)120

钱学森不上名人录(汪长纬;2005年11月4日)121

治理好污水也是政绩(李方存等;浙江人民广播电台2004年12月28日)122

广播音响评论122

聚焦留学低龄化现象(2)(“中广”2004年1月2日)123

警惕“项目之痛”(鲍莹等;吉林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11月6日)127

“召回”新政策也是进步(丁芳等;上海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10月3日)129

南雁北飞(青岛人民广播电台2003年“新闻快评”)132

“以德营商”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广东人民广播电台2002年)134

“慕马大案”警示录(辽宁人民广播电台2001年12月20日)136

名牌,要的是强(青岛广播电台2001年2月25日)138

农业院校何以门庭冷落?(山东人民广播电台1994年)141

风雨老字号(胡国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1994年)143

大瓷盘为什么走俏?(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2月10日)145

电视新闻评论146

“王啸飞燕”(敬一丹等;“央视”2006年5月1日)146

揭开医药回扣的黑幕(翟树杰等;“央视”2006年2月27日)149

海啸周年:为了纪念与希望(“央视·国际观察”2005年12月26日)152

北京人会说普通话吗?(赵蕾等;北京电视台2005年9月17日)158

欠债乍就不还钱(孙锐等;黑龙江电视台2004年12月19日)161

用生命撞响的警钟(朱海虎等;山西电视台2003年8月15日)164

无影工程 何以竣工(王同业等;“央视”2003年8月5日)168

是谁让我坠入黑暗(陈立蓬等;上海东方电视台2003年7月2日)171

造林还是“造字”(校红等;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176

寻思后府(吉林电视台2001年12月15日)179

莫把“脱困”当“脱险”(辽宁电视台2000年11月22日)182

“罚”要依法(再军等,中央电视台1997年11月25日)184

成果转化:墙里开花墙外香(李果等;兰州电视台1997年)188

无法掩盖的罪恶(赵微等;中央电视台1995年8月)190

“三国四方”何时拆除篱笆墙(迟航等;黑龙江电视台1994年)194

火警声声向文化(姜澜等;上海东方电视台1994年)197

市场不相信权力(顾令阳等;陕西电视台1992年)199

刑场上枪声留下的警示(广东电视台1991年12月)201

让我们伸出双手(肖晓琳等;中央电视台《观察与思考》1991年)204

粪桶畅销的启示(许东良等;浙江电视台1990年10月25日)208

学雷锋的队伍走了以后(南京电视台1990年3月6)209

附录:纽约正在坍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60分钟”)210

网络新闻评论215

有感于三位总理的“火气”(罗宗华;2006年5月29日“人民网·强国博客”)215

“世界第一”的区政府谁受益?(朱绍华;2006年5月26日“东方网·画里有话”)217

究竟是要与国际接轨,还是要与老百姓脱轨(新理论家;2006年5月24日“人民网·强国论坛”)218

朱镕基“不该”这样对待儿子(Nopro;2006年5月9日“人民网·强国博客”)219

别把“民族主义”贬义了(潘瑶;2006年5月3日“光明网”)220

我对教育有满腹的怨言(水铃兰;2006年5月2日“大洋网·珠江瞭望”)221

为确认贫困生花巨款让谁汗颜?(华蓥山农夫;2006年4月27日“大洋网·民生视点”)224

学者“采访收费”有违伦理和法理(土生阿耿;2006年4月19日“天府论坛·天府时评”)225

农民起诉财政局的宪法意义(王学进;2006年4月15日“红网·红辣椒评论”)226

从毛泽东1.5元招待陈嘉庚说起(林伟;2006年4月5日“人民网”)228

爱心编织的真情谎言(青萝卜;2006年3月24日“东北网·东北论坛”)229

好话坏话说电视(许博渊;2006年3月10日“新华网”)230

从“官贼定律”看“学官现象”(练洪洋;2006年3月10日“红网·红辣椒评论”)232

缅怀王选的“时态”论(刘海明;2006年2月14日“红网·红辣椒评论”)233

领袖不是自封的(徐学江;2005年12月23日“新华网”)234

语言问题(崔彤,2005年11月28日“中国广播网”)236

为周振鹤教授拂袖而去的勇气叫好(郭之纯;2005年10月10日“千龙网”)238

泥瓦匠的“杰作”(啸;2005年8月“北方网·北方论坛”)239

看,可怕的小学毕业生留言!(李德民;2005年8月5日“人民网”)240

不能让专家论证沦为“无责任论证”(朽木;2005年3月16日“人民网”)242

问责不能只盯着“事故官员”(三加一;2005年2月4日“人民网·强国论坛”)243

民工不需要“优待”,只需要平等(斯雄;2005年1月19日“人民网”)244

名人勿成赚“黑心钱”的“扬名器”(张永义等;2004年8月24日“千龙网”)245

“新闻炒作学”焉能进入师大课堂(张闻跃;2003年12月26日“千龙网”)246

布什总统,请听美国人民的呼声(王义堂;2001年4月19日“人民网”)247

“人民网·评论靶子”选——怎样纠正重视外语忽略本国语言学习现象(2005年3月5日“人民网·评论靶子”)248

帖文选:语文教学不是读书识字(网友:姚克明;2005年3月26日“人民网·评论靶子·留言板”)250

苏州“百官共廉”神话为何破灭?(2004年11月15日“人民网·评论靶子”)250

帖文选:廉政文化三题(网友IP;2004年11月16日“人民网·评论靶子·留言板”)252

她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姚明绮选稿;2006年3月2日“东方网·深谈阔论”)254

议政又一年(网谈,周洪宇;2005年2月6日“人民网·强国论坛”)256

“东方评论”年终特稿(万润龙、杨振华;2005年12月26、27日)261

附录:文明办网倡议书(2006年4月9日)269

历史篇273

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1949年8月18日新华社评论)273

质问国民党(毛泽东;1943年7月12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277

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陆定一;1946年4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社论)281

由延安易手说起(徐铸成;1947年3月20日上海《文汇报》社论)283

怒吼吧,中国!(徐铸成;1944年6月29日桂林《大公报》)285

我们在割稻子(王芸生;1941年8月19日《大公报》社评)286

给西安军界的公开信(张季鸾;1936年12月18日《大公报》社评)288

再论西安事变(张季鸾;1936年12月16日《大公报》社评)290

附:张季鸾文论西安事变(王鹏,2006年3月29日北京《团结报》)292

大公报一万号纪念辞(张季鸾;1931年5月22日《大公报》社评)294

蒋介石之人生观(张季鸾;1927年12月2日《大公报》社评)295

关于西安事变的三篇评论(恽逸群;1936年12月《立报》)297

光荣而惨痛的纪念(韬奋;1936年1月25日《大众生活》周刊)299

国事紧张中的言论自由(韬奋;1935年11月23日《大众生活》周刊)301

国府迁回南京(韬奋;1932年12月10日《生活》周刊)302

硬吞香蕉皮(韬奋;1932年10月1日《生活》周刊)303

做阴寿式的国耻纪念(韬奋;1932年9月1日《生活》周刊)304

政府广播革命种子(韬奋;1931年11月28日《生活》周刊)305

糊涂虫假认真(韬奋;1929年5月12日《生活》周刊)306

潘老太太与中医(韬奋;1929年3月31日《生活》周刊)307

叶木华与藏本英明(杜重远;《新生》1934年6月23日)308

要面子不要脸(杜重远;《新生》1934年3月17日)309

明耻(杜重远;《新生》1934年2月)310

致伦敦泰晤士报驻京记者(邵飘萍;1925年6月27日《京报》)312

北京报界之宜自警惕(邵飘萍;1923年12月7日《京报·评坛》)313

官僚之运气(林獬;1926年8月5日《社会日报》)314

做百姓的事业(林獬;《中国白话报》1904年1月17日第三期)316

再论问题与与主义(李大钊;1919年8月1日《每周评论》)318

新纪元(李大钊;1919年1月5日“每周评论”第3号)322

附: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节选)(胡适)322

今(李大钊;1918年4月15日《新青年》4卷4号)324

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陈独秀;1919年5月26日)326

除三害(陈独秀;1919年1月19日)328

平民之贵族,奴隶之平民(黄远生;《少年中国》周刊)330

外交部之厨子(黄远生;1911年7月21日)331

中国万岁 民立万岁(于右任;1910年10月11日《民立报》)332

敬告姊妹们(秋瑾;《中国女报》1907年1月第一期)334

不了之局(陈景韩;《时报》)336

《革命军》序(章太炎;1903年5月10日《苏报》)338

读《革命军》(章士钊;1903年5月9日《苏报》)338

少年中国说(梁启超;1900年2月10日)340

变法通议·自序(梁启超;1896年8月9日《时务报》)344

琉事不足辨(王韬;《循环日报》)345

附:琉球曾是独立王国(于时语,2006年4月13日)347

变法(中)(王韬,1874年《循环日报》)348

附录353

附录一 香港、台湾、澳门及国外当代华文报刊新闻评论选353

中国的路线图(斯蒂格里茨,2006年4月12日《联合早报》)353

台湾是否还要再沉沦二年?(陈长文,2006年4月6日《中国时报》)355

《四库全书》有必要影印出版吗?(吴韦材,2006年4月6日《联合早报》)356

人本社会主义与中共新意识形态(节选)(郑永年,2006年4月4日《联合早报》)358

台独军事化危机(南方朔,香港《亚洲周刊》2006年2月19日期)360

美国亚洲战略是让中日世代“鹬蚌相争”(李国基,2005年10月9日《世界日报》)363

对广岛原爆纪念的不同观点(南方朔,2005年8月8日《明报》)364

两岸合写新历史的开端(节选)(南方朔,《凤凰周刊》2005年第12期)366

邀连战访大陆是一着妙棋(阮次山,2005年5月8日《联合早报》)369

反分裂 保现状 维持稳定(王家英,2005年3月14日“大公网·大公论坛”)371

中国教育改革的三大败笔(郑永年,2005年1月21日《联合早报》)373

陈水扁的诚信危机(王家英,2004年11月23日《联合早报》)375

“中国模式”概念的崛起(郑永年,2004年4月21日[新加坡]《联合早报》)377

“台独时间表”等于“宣战时间表”(项羽,2003年11月21日《澳门日报》)378

宁为SARS鬼 不为中国人(石之瑜,2003年5月28日《明报》)380

现在已够了,再下去呢?(南方朔,《新新闻》2003年5月21日期)381

附:疫病的鬼神想像(南方朔,《新新闻》2003年5月21日期)382

中国市场瓦解“中国威胁论”(《亚洲周刊》2003年第9期)385

小泉再三冒犯中国究竟为什么?(阮次山,2003年2月15日《联合早报》)386

两位台联立委对河洛话的两种看法(《联合报》社论,2002年4月4日)388

论开放中高龄劳工赴大陆谋职(《联合报》社论,2002年5月28日)389

附录二 普利策评论奖项获奖作品选391

乔森纳·弗里德曼1986年获奖社论391

一、复活节日出(4月3日《圣迭戈论坛报》)392

二、停止对外国人的抵制(5月6日)394

三、为非法移民负担费用(6月23日)395

四、由非法外国人说开去(9月26日)397

五、自由的美国,自由的非法外国人(10月20日)398

六、依法治理的而不是用铁丝网阻隔的边境(11月6日)400

查尔斯·克劳萨默1986年获奖评论选401

一、图图与金:两种非暴力主义(1月17日《华盛顿邮报》)401

二、“挑战者”号之后(1月31日)403

三、尼—加—拉—瓜(7月11日)405

四、青少年性问题:仗打输了(12月5日)407

沃尔特·李普曼1962年获奖评论选408

一、赫鲁晓夫哲学和唯一真正的选择(1961年5月9日《纽约先驱论坛报》)409

二、两次重要的会谈与新的政治哲学(5月25日)410

沃尔特·李普曼1958年获奖评论选412

月亮的启示(1957年10月10日《纽约先驱论坛报》)412

詹姆斯·赖斯顿1957年获奖评论选413

一、艾森豪威尔:糟糕交易中的好人(1956年1月15日《纽约时报》)414

二、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怪事(1956年1月22日)415

三、寄语杜鲁门小姐(1956年4月22日)417

亨利·哈斯克尔1944年获奖社论选418

德国怎样愚弄全世界(1943年2月28日《堪萨斯城明星报》)418

亨利·哈斯克尔1934年获奖社论选421

政府机构过滥(1932年3月25日《堪萨斯城明星报》)421

附录: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1897年9月21日《纽约太阳报》社论)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