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神经外科麻醉学 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神经外科麻醉学 2版
  • 王恩真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6031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022页
  • 文件大小:362MB
  • 文件页数:10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神经外科麻醉学 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基础1

第1章 神经系统应用解剖1

第一节 颅脑解剖概要1

一、头皮1

二、颅骨1

三、脑膜2

四、脑5

五、脑神经8

六、脑血管9

七、脑室、脑脊液和脑脊液循环10

第二节 脊柱和脊髓的解剖概要10

一、脊柱10

二、脊膜11

三、脊髓12

第三节 周围神经解剖概要14

第四节 植物神经系统16

一、植物神经系统的组成16

二、植物神经对器官和脏器的支配16

第五节 主要神经传导通路和功能系统17

一、视觉传导通路17

二、听觉传导通路18

三、痛觉与温觉传导通路18

四、触觉传导束18

五、位置觉、运动觉、振动觉(本体觉)传导束18

六、运动传导束18

七、锥体外系统18

八、网状结构和网状激活系统19

九、边缘系统19

十、心血管运动与血压的中枢调节19

十一、呼吸的中枢调节19

十二、体温的中枢调节21

第2章 脑血流、脑代谢和血脑屏障与麻醉22

第一节 脑的血液供应22

一、脑动脉系统22

二、脑的静脉系统25

第二节 脑的血流27

一、脑血流的测定方法27

二、脑血流的自动调节29

三、脑血流的影响因素30

第三节 脑代谢32

一、脑氧代谢和糖代谢32

二、脑中氨基酸和蛋白质代谢32

三、脑中脂类代谢32

四、脑中核苷酸代谢33

五、脑中铁的代谢33

六、脑功能和脑代谢的关系33

七、年龄、性别和脑代谢的关系34

第四节 麻醉对脑血流、脑代谢的影响34

一、麻醉药物和麻醉辅助药物34

二、体温38

三、二氧化碳39

四、低氧血症39

五、麻醉方法和管理40

第五节 血脑屏障与麻醉41

第3章 颅内压与麻醉49

第一节 颅内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49

一、定义49

二、颅内压的正常值49

三、颅内压的产生和维持49

第二节 颅内压的生理调节50

一、脑脊液的调节50

二、脑血流量和血容量的调节51

三、脑组织体积的变化52

第三节 颅内压与全身麻醉52

第四节 麻醉用药对颅内压的影响53

一、吸入麻醉药53

二、静脉麻醉药56

三、麻醉性镇痛药57

四、肌肉松弛药59

五、血管活性药物59

第五节 硬脊膜外间隙阻滞对颅内压的影响61

第六节 颅内高压的治疗62

一、一般治疗原则62

二、应用药物降低颅内压62

三、生理性降低颅内压69

四、颅内高压患者的补液治疗71

五、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71

六、颅内高压的手术治疗71

第4章 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生化与麻醉75

第一节 神经元间的突触传递75

一、突触的结构75

二、化学突触神经递质释放和传递的原理76

第二节 中枢神经递质与中枢抑制78

一、中枢神经递质78

二、中枢抑制84

第三节 全身麻醉药对突触生理的影响86

一、对神经递质释放过程的影响86

二、对突触后膜受体的影响87

三、对突触后膜和离子通道的影响87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与神经递质的变化88

一、儿茶酚胺类和5-羟色胺88

二、兴奋性氨基酸88

三、γ-氨基丁酸89

四、腺苷90

第五节 围手术期神经递质的检测90

第六节 外源性、内源性一氧化氮和各种信使与麻醉91

一、一氧化氮的生理和病理生理作用92

二、以一氧化氮为主的信使及其他各种信使的作用93

三、一氧化氮与脑损伤时的神经元凋亡94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一氧化氮与麻醉作用94

第5章 麻醉与脑认知功能97

第一节 睡眠与觉醒97

一、睡眠与觉醒的机制及生理变化规律97

二、全身麻醉与睡眠、睡眠剥夺101

三、结语102

第二节 意识和记忆103

一、基本概念103

二、麻醉下的记忆104

第三节 手术中知晓107

一、手术中知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07

二、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及潜在性危害108

三、手术中知晓的发生机制和可能危险因素108

四、减少手术中知晓发生的策略109

第四节 手术后谵妄109

一、流行病学110

二、谵妄的危害110

三、谵妄的危险因素111

四、谵妄的病理生理机制112

五、谵妄的临床表现112

六、谵妄的诊断113

七、谵妄的预防114

八、谵妄的治疗114

第五节 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15

一、概述115

二、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115

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病因115

四、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118

五、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预防和治疗118

第六节 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功能评定的方法119

一、常用的成套神经心理学量表119

二、应用神经心理学量表中注意的问题121

三、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122

第6章 神经外科麻醉的药理学基础125

第一节 药效动力学125

一、药物的量-效关系125

二、时效关系126

三、构效关系127

四、受体学说127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133

一、药物通过细胞膜的转运133

二、药物的吸收134

三、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136

四、药物的生物转化136

五、药物的排泄137

第三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138

一、房室模型的概念和原理138

二、速率过程140

三、药物的半衰期142

四、恢复时间144

五、效应部位平衡144

六、药代动力学和静脉给药方案144

第四节 神经外科麻醉的常用药物及药理学146

一、静脉麻醉药147

二、吸入麻醉药149

三、麻醉性镇痛药150

四、右旋美托咪啶153

五、镇静药物154

第7章 神经放射学基础157

第一节 颅骨的正常X线解剖157

一、颅盖骨157

二、颅底骨158

三、颅内生理性钙化160

四、颅脑的测量160

第二节 正常颅脑的CT解剖160

一、颅底层面160

二、蝶鞍层面161

三、鞍上池层面161

第三节 正常颅脑磁共振成像解剖164

一、大脑半球164

二、深部结构和脑室系统165

三、横轴位断面成像167

第四节 颅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175

一、基本问题175

二、神经上皮性肿瘤176

三、脑膜的肿瘤187

四、神经鞘瘤194

五、鞍区肿瘤195

六、恶性淋巴瘤202

七、生殖细胞的肿瘤205

八、囊肿和类肿瘤病变208

九、脑转移瘤214

十、其他肿瘤215

十一、脑肿瘤手术后与放疗后改变218

第五节 颅内血管疾患的影像学诊断221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221

二、脑静脉窦闭塞233

三、出血性脑血管病235

第六节 颅脑外伤的影像学诊断249

一、头皮血肿249

二、颅骨骨折249

三、脑挫裂伤250

四、硬脑膜下血肿250

五、硬脑膜外血肿251

六、颅内血肿251

七、蛛网膜下隙出血251

八、颅脑外伤合并症和后遗症252

第二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总论253

第8章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253

第一节 手术前全身状态评估及神经功能评分253

一、全身状态评估253

二、神经功能评分257

第二节 手术前用药、手术前准备和伴发疾病的处理260

一、手术前用药260

二、手术前准备及伴发疾病的处理261

第9章 神经外科常用的麻醉方法264

第一节 吸入麻醉264

一、基础原理264

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吸入麻醉的原则266

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吸入麻醉的实施266

第二节 静脉全身麻醉268

一、概述268

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静脉麻醉的原则269

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静脉麻醉的方法269

四、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静脉麻醉的实施269

第三节 静脉-吸入复合麻醉271

一、基本问题271

二、麻醉实施272

三、静吸复合麻醉的注意事项273

第四节 神经阻滞麻醉274

一、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274

二、神经阻滞前用药和监测279

三、头部区域神经阻滞279

第五节 针刺疗法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282

一、针灸-针刺麻醉-针刺疗法的历史演变282

二、针刺疗法的作用机制283

三、针刺疗法在手术麻醉中的作用284

四、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针刺疗法285

第六节 浅低温在神经外科的应用287

一、低温的治疗机制288

二、低温技术的实施方法288

三、降温方法289

四、临床应用289

五、总结290

第10章 肌肉松弛药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293

第一节 肌肉松弛药的药理学特性293

一、骨骼肌肉松弛作用293

二、中枢神经系统293

三、心血管系统作用294

第二节 神经-肌肉阻滞的分类和常用的肌肉松弛药296

一、神经-肌肉阻滞的分类296

二、常用的肌肉松弛药297

第三节 肌肉松弛药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303

一、神经外科麻醉中应用肌肉松弛药的适应证303

二、神经外科麻醉中影响肌肉松弛药作用的因素304

三、神经外科麻醉中肌肉松弛药的应用307

第四节 神经肌肉病变患者应用肌肉松弛药的原则309

第五节 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识别和拮抗314

一、残余肌肉松弛作用的定义和发生率314

二、抗胆碱酯酶药的量-效关系314

三、拮抗药物和转复时机的选择315

四、琥珀胆碱Ⅱ相阻滞的转复316

五、转复肌肉松弛药作用的注意事项316

第11章 控制性低血压318

第一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生理学基础和临床意义318

一、血管系统318

二、人体的总血容量319

三、血压319

四、控制性低血压对生理功能的影响320

第二节 实施控制性低血压的基本原则322

一、保证组织器官的血流灌注量322

二、血压控制水平322

三、控制性低血压的时间322

四、呼吸管理323

五、注意体位对局部血压的影响323

六、基本监测323

第三节 控制性低血压的方法324

一、生理性控制性低血压324

二、椎管内阻滞控制性低血压324

三、药物控制性低血压324

四、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326

第12章 血液稀释与自身输血328

第一节 血液稀释328

一、血液稀释对生理功能的影响328

二、血液稀释的分类及稀释程度329

三、急性等容血液稀释330

四、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331

第二节 贮血式自身输血(PAT)332

第三节 手术中血液回收333

一、血液回收的操作流程333

二、回收血液的主要成分335

三、IBS的临床应用337

第四节 失血量的测定340

第五节 血液稀释与自身输血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与前景340

一、PAT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340

二、ANH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341

三、AHH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的现状341

四、IBS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342

第六节 血液保护的最新理念344

第13章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体液管理349

第一节 血脑屏障与体液管理349

一、血脑屏障的解剖学特点349

二、血脑屏障与液体治疗350

第二节 特殊神经外科手术临床状态的体液管理353

一、脑血管痉挛353

二、坐位354

三、水电解质代谢紊乱354

第三节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监测355

一、尿监测355

二、电解质监测356

三、体重监测357

第四节 容量治疗的最新进展357

一、重视容量治疗过程中的适当监测357

二、重视临床工作理念的转变358

第14章 神经外科手术体位与麻醉360

第一节 基本问题360

第二节 不同手术体位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361

第三节 不同手术体位对呼吸系统的影响362

第四节 手术体位与并发症363

一、循环系统363

二、呼吸系统363

三、神经系统364

四、眼部损伤366

五、咽部及面部水肿367

六、皮肤损伤367

七、空气栓塞367

八、其他367

第五节 手术中空气栓塞368

一、空气栓塞的发生机制368

二、空气栓塞的病理生理改变369

三、空气栓塞的诊断370

四、空气栓塞的预防371

五、空气栓塞的治疗372

第六节 特殊监测在坐位手术中的应用372

一、胸前区多普勒超声372

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73

三、右心房内置入导管376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77

五、呼气末氮气379

六、直接动脉内压力监测379

七、电生理学监测379

第15章 神经外科麻醉中的气道管理381

第一节 手术前的气道评估381

一、病史复习381

二、一般检查381

三、张口度382

四、舌咽解剖结构382

五、寰枕关节伸展度383

六、下颌间隙383

七、其他评估方法384

第二节 面罩通气技术384

一、面罩的选择和准备384

二、面罩通气的方法385

三、面罩通气不良的原因和处理386

四、面罩通气的注意事项388

第三节 气管插管技术388

一、气管插管前的准备388

二、经口和经鼻明视气管插管技术391

三、气管插管的并发症397

四、拔管及其注意事项399

第四节 特殊体位的气道管理400

一、合理地摆放手术体位401

二、围手术期加强呼吸动力学监测401

三、特殊手术体位的气道管理401

第五节 手术中唤醒患者的气道管理402

一、手术前气道准备402

二、手术中气道管理403

第六节 喉罩通气道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的价值406

一、喉罩通气道的喉罩的类型和用途406

二、喉罩通气道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409

第七节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困难气道管理410

一、困难气道的定义410

二、困难气道的危害410

三、困难气道病因的分类411

四、困难气道的处理411

五、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特殊困难气道的处理414

第三篇 神经外科麻醉的监测415

第16章 循环功能监测415

第一节 基本监测方法415

一、脉搏监测415

二、听诊器监测415

三、无创性血压监测416

四、心电图监测417

第二节 特殊监测项目419

一、有创动脉血压监测419

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和测压422

三、肺动脉压的监测426

四、心排血量的监测429

第三节 其他监测方法434

一、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434

二、氧输送和氧消耗435

三、PiCCO监测436

第四节 循环功能监测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439

一、颅内操作易造成循环功能紊乱439

二、循环稳定是防治脑损害的重要保证439

三、体位多种多样439

四、特殊技术的广泛应用440

五、手术时间长、出血多440

六、病情变化复杂440

第17章 呼吸功能检查与监测442

第一节 呼吸功能观察442

一、一般监测方法442

二、简易呼吸功能测定方法443

第二节 肺通气功能的监测443

一、肺容量443

二、肺通气功能444

第三节 肺换气功能与监测448

一、肺的弥散功能448

二、肺通气/血流比值449

第四节 二氧化碳交换有效性的监测450

一、动脉血气分析450

二、脉搏氧饱和度仪451

三、氧浓度监测451

四、呼气末二氧化碳曲线图451

第五节 呼吸功能的综合评价456

第18章 全身麻醉深度监测459

第一节 全身麻醉和麻醉深度459

一、全身麻醉的定义459

二、麻醉深度的概念461

三、如何监测麻醉深度462

第二节 麻醉中患者神志状态的监测463

一、意识状态的临床评价463

二、脑电监测464

第三节 应激反应程度的监测469

一、应激反应的基本概念469

二、全身麻醉下创伤性应激反应的监测472

第19章 脑血流和脑氧平衡的监测477

第一节 脑血流测定的方法477

一、经颅多普勒超声477

二、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482

三、氙-CT483

四、近红外光谱分析法484

五、激光多普勒流量仪484

六、其他方法484

第二节 围手术期脑血流监测485

一、目的485

二、脑血流监测在围手术期的应用485

第三节 颈内静脉血监测488

一、解剖与生理488

二、方法489

三、并发症489

四、相对禁忌证489

五、颈内静脉氧饱和度监测489

六、颈静脉球血乳酸监测493

第四节 脑红外光谱仪监测494

一、脑氧饱和度监测494

二、脑血流监测496

三、临床应用498

第20章 脑电图监测503

第一节 脑电生理活动与麻醉503

第二节 定量脑电图监测的原理和方法503

一、基本概念503

二、定量脑电图检测的原理和特点504

三、定量脑电图监测的方法505

第三节 影响定量脑电图监测的因素507

一、影响定量脑电图监测采集的因素507

二、影响定量脑电图监测分析的因素509

第四节 围手术期脑电图监测的意义和应用及前景509

一、围手术期脑电图监测的意义和范围509

二、围手术期脑电图监测的应用及前景512

第21章 诱发电位监测515

第一节 概述515

一、诱发电位的特点515

二、诱发电位的分类515

三、手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基本技术516

四、有关的技术参数516

五、诱发电位监测的适用范围517

第二节 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518

一、体感诱发电位相关的解剖518

二、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技术520

三、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和警报标准520

四、手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应用522

第三节 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524

一、概述524

二、手术中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技术525

三、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因素和报警标准526

四、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528

第四节 手术中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531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相关的解剖531

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的技术531

三、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534

第五节 手术中肌电图监测535

一、概述535

二、肌电图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535

三、肌肉松弛药对脑神经监测的影响537

四、不同脑神经监测的方法537

第六节 手术中视觉诱发电位监测539

一、刺激和记录参数539

二、视觉诱发电位改变的意义539

三、视觉诱发电位监测在手术中的应用539

第22章 颅内压监测542

第一节 颅内压的物理学定义和解剖分析542

一、颅内压的物理学定义542

二、颅内压的解剖分析543

第二节 颅内压监测的方法544

一、颅内压监测的基本原理544

二、液体(脑脊液)压力的测定545

三、采用置入的压力传感器测定颅内压547

四、无创性颅内压监测550

第三节 正常的颅内压波形552

一、压力波的组成552

二、颅内压的振幅552

三、颅内压的波形553

第四节 异常的颅内压波形554

一、A波554

二、B波554

三、C波555

四、D波555

五、E波555

六、复合波556

第五节 颅内压监测的作用及临床应用556

一、急性颅脑外伤556

二、颅内肿瘤556

三、脑积水557

四、蛛网膜下隙出血557

五、其他557

第六节 颅内压监测的并发症及注意事项557

一、感染557

二、颅内出血558

三、医源性颅内高压558

四、测定错误558

五、脑实质损伤559

第23章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561

第一节 一般监测法561

一、神志清醒的患者561

二、神志尚未恢复的患者561

第二节 周围神经刺激监测法562

一、神经刺激器562

二、肌机械描记法563

三、肌加速度描记法564

四、肌电描记法564

五、特殊改良式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仪565

第三节 电刺激的类型、方式和临床意义567

一、单次颤搐刺激567

二、强直刺激568

三、四个成串刺激569

四、强直刺激后单次刺激肌肉颤搐反应计数569

五、双短强直刺激570

第四节 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571

一、监测前准备工作571

二、仪器的调整和对照值的确定572

三、监测部位的选择572

四、不同麻醉时期神经刺激类型的选择和应用572

五、影响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的因素574

第四篇 神经外科麻醉学各论577

第24章 幕上肿瘤手术的麻醉577

第一节 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577

一、幕上肿瘤的解剖学定位及其临床表现577

二、幕上肿瘤的性质578

三、幕上肿瘤对颅内压的影响579

第二节 手术前评估和手术前准备580

一、手术前评估580

二、手术前准备581

第三节 麻醉方法及实施582

一、麻醉前准备582

二、麻醉诱导583

三、麻醉维持584

四、麻醉苏醒586

五、小结586

第四节 脑室镜手术的麻醉587

一、手术前准备587

二、手术中管理587

三、手术后管理588

第五节 特殊注意事项588

一、避免继发性脑损伤588

二、特殊体位589

三、颅内大出血的预防和治疗589

四、神经功能与脑内环境监测590

第25章 下丘脑、鞍区及垂体腺瘤手术的麻醉592

第一节 垂体腺瘤患者的麻醉592

一、垂体的解剖特点592

二、垂体腺瘤的病理生理特点593

三、垂体腺瘤的新分类法593

四、垂体腺瘤的临床特征594

五、垂体腺瘤患者的麻醉处理594

第二节 麻醉对垂体前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596

一、麻醉对生长激素的影响596

二、麻醉对泌乳素的影响596

三、麻醉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影响596

四、麻醉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597

第三节 垂体腺瘤患者的气道管理597

一、垂体腺瘤患者气道的特点597

二、手术前气道评估598

三、气道管理598

四、手术中和手术后气道管理601

五、特别提示601

第四节 常见鞍区肿瘤手术的麻醉处理601

一、常见的鞍区肿瘤601

二、经蝶垂体瘤切除术的麻醉处理602

三、颅咽管瘤患者的麻醉处理要点603

第五节 尿崩症患者的麻醉处理604

一、基本问题604

二、麻醉管理604

三、手术后治疗604

第26章 颅底病变手术的麻醉606

第一节 颅底神经外科手术的基本问题606

一、颅底的解剖606

二、颅底肿瘤608

三、颅底肿瘤的临床表现610

四、颅底肿瘤手术入路的特点610

五、颅底重建技术611

六、内镜辅助颅底肿瘤显微手术612

七、颅底手术的并发症612

第二节 颅底病变患者的手术前评估和特殊准备613

一、手术前评估613

二、手术前特殊准备613

第三节 麻醉方法和实施614

一、麻醉方法614

二、手术中管理615

第四节 手术中监测和手术后管理619

一、手术中监测619

二、手术后管理621

第27章 颅后窝病变手术的麻醉624

第一节 颅后窝的解剖624

第二节 手术前评估和准备624

一、手术前评估624

二、手术前准备626

第三节 麻醉方法与体位的特点627

一、麻醉方法627

二、体位特点628

第四节 手术中特殊监测的应用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629

一、手术中特殊监测629

二、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629

第28章 脑干肿瘤手术的麻醉631

第一节 脑干的解剖631

第二节 脑干肿瘤的分类及临床表现631

第三节 脑干肿瘤手术的麻醉632

一、麻醉前评估632

二、麻醉前准备634

三、麻醉方法635

第29章 脊髓手术的麻醉640

第一节 脊柱和脊髓的解剖学640

一、脊柱的解剖学640

二、脊髓的解剖学640

三、脊髓的被膜641

四、脊髓的血液循环641

第二节 脊髓的生理学641

一、脊髓的运动功能642

二、脊髓的感觉功能642

三、自主神经功能642

四、脊髓的血流量及其影响因素643

第三节 脊髓手术的麻醉643

一、手术前准备644

二、麻醉处理645

三、围手术期脊髓功能的保护646

四、麻醉中注意事项646

五、麻醉恢复期管理647

第四节 寰枕畸形手术的麻醉647

一、病因学647

二、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648

三、麻醉处理648

第五节 脊髓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648

一、基本问题648

二、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和麻醉药物的影响649

第30章 功能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652

第一节 癫痫手术的麻醉652

一、概述652

二、麻醉药物与癫痫患者的脑电活动652

三、麻醉前准备655

四、癫痫手术的麻醉656

五、癫痫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658

第二节 立体定向神经外科麻醉659

一、立体定向技术的发展历史659

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的特点和适应证659

三、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管理660

第三节 帕金森病和肌张力障碍手术的麻醉661

一、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661

二、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661

三、帕金森病的临床分级662

四、帕金森病的治疗663

五、帕金森病手术的麻醉663

第31章 颅内血管疾病手术的麻醉666

第一节 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666

一、流行病学666

二、临床表现666

三、诊断667

四、治疗方法668

五、麻醉管理668

第二节 颅内血管畸形670

一、病理学特点和临床特征670

二、麻醉管理672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手术麻醉675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675

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类676

三、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麻醉678

第四节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的麻醉679

一、颈动脉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和治疗现状679

二、CEA患者的风险预测和手术前评估680

三、手术前长期用药681

四、麻醉选择682

五、监测684

六、麻醉管理685

七、手术后管理及并发症689

第32章 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692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和生理特点692

一、头颅和脊柱692

二、脑脊液693

三、脑血流和脑代谢693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694

五、血脑屏障695

六、自主神经系统695

七、痛觉695

第二节 小儿神经药理学696

一、吸入麻醉药696

二、静脉麻醉药697

三、麻醉性镇痛药698

四、肌肉松弛药698

第三节 小儿神经外科疾患的特点699

一、小儿颅内肿瘤的特点699

二、小儿神经损伤的特点701

三、小儿神经外科先天性疾患的特点702

第四节 手术前评估、准备和麻醉前用药703

第五节 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管理705

一、麻醉选择705

二、麻醉监测706

三、呼吸管理709

四、体液管理709

五、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部位的选择711

六、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711

第六节 几种常见小儿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712

一、小儿脑肿瘤712

二、抗癫痫手术714

三、狭颅症颅缝重建715

四、血管畸形715

五、神经管闭合不全715

六、侧脑室/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716

七、脊髓手术716

八、创伤性脑损伤716

九、脑血管介入治疗术717

第33章 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麻醉718

第一节 神经介入治疗718

一、概述718

二、神经介入治疗室的环境718

三、神经介入治疗的范围719

四、神经介入治疗的抗凝处理720

五、神经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处理721

六、手术后护理723

第二节 神经介入治疗患者的麻醉723

一、麻醉科医师的职责及管理规章制度723

二、手术前评估和准备724

三、手术中管理725

四、手术后管理730

第34章 创伤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732

第一节 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特征732

第二节 创伤性颅脑损伤手术的麻醉735

一、麻醉前评估735

二、呼吸管理735

三、循环管理736

四、液体治疗737

五、手术中监测738

六、麻醉实施739

七、脑保护741

第三节 脊柱脊髓创伤手术的麻醉741

一、脊柱解剖生理特点在脊柱脊髓创伤中的意义742

二、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742

三、脊柱脊髓创伤手术的麻醉管理744

四、神经保护策略747

第四节 复合伤患者的麻醉管理748

一、麻醉前准备748

二、麻醉监测748

三、麻醉的实施和管理749

四、体液复苏750

五、早期防治结合,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751

第五节 急性颅脑创伤患者伴发多系统功能障碍患者的处理751

一、呼吸系统表现及处理751

二、肝功能衰竭752

三、肾脏功能衰竭753

四、胃肠道表现753

第35章 神经外科手术中唤醒麻醉756

第一节 手术中唤醒麻醉的适应证和禁忌证756

一、适应证756

二、禁忌证757

第二节 手术中唤醒麻醉的方法与实施757

一、手术前访视与医患沟通757

二、麻醉前评估和准备758

三、体位的摆放758

四、头部神经阻滞与切口局部浸润麻醉759

五、唤醒麻醉手术中人工气道建立与呼吸管理759

六、清醒镇静麻醉759

七、全凭静脉唤醒麻醉760

八、针刺辅助麻醉在唤醒麻醉中的应用760

第三节 手术中唤醒麻醉的并发症及防治761

一、麻醉唤醒期躁动761

二、呼吸道并发症761

三、呼吸抑制762

四、高血压与心动过速762

五、癫痫762

六、恶心和呕吐763

七、颅内压增高763

八、低温与寒战764

九、唤醒麻醉后心理障碍764

第36章 术中磁共振成像手术的麻醉767

第一节 仪器设备767

一、磁兼容的麻醉机767

二、监护仪768

三、静脉输注系统768

第二节 术中磁共振成像相关的安全问题768

一、患者的安全768

二、医护人员的安全769

三、仪器设备的安全769

第三节 术中磁共振成像患者麻醉处理的要点769

第37章 合并其他疾患的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772

第一节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麻醉772

一、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现状772

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麻醉772

三、围手术期的脑功能保护775

第二节 合并妊娠患者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776

一、妊娠期妇女的生理改变776

二、麻醉对子宫血流量的影响777

三、麻醉药物与妊娠778

四、妊娠期神经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778

五、妊娠期颅内手术的麻醉779

六、妊娠期自发性脊髓硬脊膜外间隙血肿清除术的麻醉处理780

第三节 合并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麻醉781

一、疾病概述781

二、病因和临床表现781

三、临床分型783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784

五、预后784

六、治疗784

七、麻醉管理786

第四节 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787

一、疾病特点787

二、手术治疗的麻醉处理793

三、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处理797

第五篇 神经外科麻醉的恢复期管理和重症治疗801

第38章 神经外科麻醉恢复期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801

第一节 神经外科麻醉后恢复室的建立与管理801

一、建立麻醉恢复室的意义和作用801

二、神经外科麻醉恢复室的流程管理802

第二节 呼吸系统并发症803

一、上呼吸道梗阻803

二、通气不足805

三、低氧血症805

四、神经源性肺水肿806

五、肺栓塞806

第三节 循环系统并发症808

一、高血压808

二、低血压809

三、心律失常809

第四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810

一、麻醉苏醒延迟810

二、手术后谵妄812

三、手术后癫痫812

四、颅内血肿814

五、脑水肿815

第五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急性疼痛的治疗815

一、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是否需要镇痛815

二、神经外科手术后镇痛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816

三、神经外科手术后镇痛的药理学基础及药物评价817

四、神经外科手术后镇痛的方法及其评价821

五、神经外科手术后镇痛治疗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823

第六节 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825

一、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机制825

二、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易发因素826

三、手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827

四、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828

第七节 手术后体温异常830

一、体温调节830

二、体温变化对机体的影响830

三、手术后体温异常的易发因素832

四、体温异常的预防和治疗832

第39章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重症监测治疗836

第一节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特殊监测836

一、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法在局部脑血流量监测中的应用836

二、热弥散法839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840

四、近红外光谱法841

五、脑组织氧分压841

第二节 意识水平的判断和手术后镇静处理842

一、意识水平的判断842

二、手术后镇静治疗845

第三节 呼吸道湿化的管理850

一、呼吸道湿化的有关知识850

二、气管插管对呼吸道的影响851

三、最适宜的温度与湿度851

四、呼吸道湿化的目标851

五、如何监测呼吸道湿化的疗效851

六、监测呼吸道湿化时的不良反应851

七、何时停止呼吸道湿化治疗852

八、呼吸道湿化治疗无效的原因852

九、呼吸道湿化的方法852

十、临床上常用的湿化液853

第四节 手术后脑水肿的防治和脑灌注压的维持853

一、手术后脑水肿853

二、脑灌注压的维持855

第40章 神经外科手术后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860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输液的特点860

一、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基础理论知识860

二、脑灌注的维持与相关治疗理念864

三、神经外科手术后补液原则867

第二节 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871

一、基本问题871

二、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872

三、脑性耗盐综合征875

四、低钠血症的鉴别诊断877

第三节 高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878

一、高钠血症的病因878

二、高钠血症的临床表现879

三、尿崩症879

四、高钠血症的治疗882

第四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营养支持884

一、脑损伤患者的能量需求884

二、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885

三、肠外与肠内营养的选择886

四、营养支持的时机887

五、营养支持的注意事宜887

第41章 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治疗889

第一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感染的概述889

第二节 手术后感染的病因和发病学889

一、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889

二、发病学894

第三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诊断896

一、临床诊断的特点与困难896

二、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896

三、诊断标准901

第四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预防902

一、手术前后的处理903

二、无菌操作与洗手903

三、加强人工气道管理903

四、保持呼吸治疗器械清洁可用904

五、胃黏膜的保护904

六、加强口腔护理904

七、加强营养支持治疗904

第五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治疗904

一、抗生素的应用904

二、感染的综合治疗915

第42章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917

第一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917

第二节 机械通气方式和临床应用918

一、机械通气的时相918

二、基本通气模式919

第三节 神经外科手术后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特点921

一、通气量921

二、胸内压922

第四节 机械通气的撤离和气管导管的拔除923

一、机械通气的撤离923

二、气管导管的拔除924

第六篇 脑复苏和疼痛治疗927

第43章 脑复苏和脑保护927

第一节 脑缺血的病因和分类927

一、脑缺血的病因927

二、脑缺血的分类929

第二节 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学929

一、脑能量代谢障碍930

二、兴奋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931

三、钙离子稳态失调932

四、氧化应激损伤932

五、免疫炎症损伤934

六、细胞死亡934

七、自我保护与修复机制936

第三节 脑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937

第四节 预处理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938

一、脑缺血耐受的诱导938

二、脑缺血耐受的可能机制939

第五节 脑保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942

一、脑保护研究的现状942

二、脑保护基础研究943

三、脑保护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944

第六节 目前临床应用的脑保护措施950

一、血糖控制951

二、血压管理952

三、高压氧952

四、过度通气952

五、血液稀释952

六、药物措施953

七、脑保护的生理监测954

第七节 心肺脑复苏患者的预后判断和脑死亡955

一、心肺脑复苏的转归955

二、脑损伤程度的判断955

三、脑死亡957

第八节 心肺脑复苏的并发症及其处理959

一、CPCR操作中的并发症及处理960

二、各器官功能障碍及处理960

第44章 疼痛治疗的相关基础965

第一节 疼痛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965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965

二、癌痛的神经病理生理机制970

第二节 疼痛治疗的新理念和分子镇痛的研究现状974

一、疼痛机制研究的进展975

二、基因载体977

三、疼痛基因治疗途径979

四、反义技术在疼痛研究中的应用980

五、RNA干扰技术在疼痛研究中的应用981

六、分子镇痛的临床应用981

七、分子镇痛前景的展望982

第45章 神经外科患者慢性疼痛的诊断和治疗984

第一节 基本问题984

一、疼痛的定义和分类984

二、神经外科患者手术后急、慢性疼痛对生理功能的影响984

三、神经外科手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985

四、神经外科手术后非伤口性疼痛的类型和治疗986

五、疼痛评估和急性疼痛管理小组989

第二节 中枢性疼痛990

一、概述990

二、中枢性疼痛的病因、临床特征和诊断990

三、常见的中枢性疼痛疾病993

四、中枢性疼痛的治疗原则995

第三节 神经外科常见慢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1002

一、三叉神经痛1002

二、舌咽神经痛1003

三、蝶腭神经痛1004

四、带状疱疹和带状疱疹后神经痛1005

五、脊髓损伤后疼痛1006

与神经外科麻醉相关的国内网站1008

与神经外科相关的国外网站1010

索引10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