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大化瑶族自治县历史 第1卷 1923-2007【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唐讯,黄志飞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171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97页
- 文件大小:73MB
- 文件页数:423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大化瑶族自治县-1927~2007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大化瑶族自治县历史 第1卷 1923-200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党领导大化人民为独立和解放而斗争1
第一章 大革命时期大化农民运动的兴起与中共党组织的创建3
第一节 大革命之前大化的社会状况3
(一)大化的地理位置及行政沿革3
(二)近代大化的阶级矛盾4
第二节 大化的农民运动6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洪流6
(二)大化的农民运动7
第三节 西区劳农会的成立与农民运动的发展8
(一)西区劳农会的成立与古河街示威游行8
(二)国共合作与农民运动的发展10
(三)开办农讲所培养农运骨干11
(四)大化农民运动的历史地位12
第四节 中共大化地方组织的诞生和发展13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化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15
第一节 以革命的武装对付反革命的武装15
(一)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15
(二)农会和农军队伍的扩大16
(三)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17
第二节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反“围剿”斗争18
(一)革命根据地的建设18
(二)苏区人民的反“围剿”斗争20
(三)艰苦卓绝的顶劳山保卫战22
(四)国民党反动派加剧对苏区的“围剿”24
第三节 红二十一师的成立与党组织的恢复发展25
(一)红二十一师在乙圩成立25
(二)党领导的乙圩保卫战26
(三)党组织的整建与革命的恢复发展28
第三章 抗日战争时期大化的抗日救亡运动31
第一节 党领导的大化抗日救亡运动31
(一)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大化抗日救国运动31
(二)镇西事件和反对国民党反共逆流的斗争33
(三)大化的“抗征”斗争34
第二节 党组织的恢复和整顿35
(一)建立“白面红心”政权35
(二)整顿和恢复地下党组织38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大化党组织发展壮大和全境解放41
第一节 大化党组织在开展敌后游击战之前的活动41
(一)中共地下基层组织的壮大41
(二)建立“两面政权”42
第二节 放手发动群众组建游击武装43
(一)江南乡武装自卫队的组建43
(二)各地游击武工队的成立46
(三)从反“三征”到武装斗争47
(四)党领导的反“围剿”斗争48
(五)把武装斗争推向敌占区50
第三节 整编队伍培训干部解放大化53
(一)整编队伍和地委扩大会53
(二)培训干部工作的开展与右江干校的教学活动55
(三)大化全境解放58
第二篇 大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第一个十年的曲折和发展61
第五章 大化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63
第一节 中共大化区级组织和区级人民政权的建立63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大化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63
(二)中共大化区级组织的建立64
(三)大化区级人民政权的建立65
(四)选拔培训与教育干部队伍66
第二节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斗争66
(一)人民民主政权面临严峻的威胁66
(二)消灭土匪武装 巩固人民政权67
(三)清匪反霸、镇压反革命和减租退押运动70
(四)抗美援朝运动71
第三节 大化的“三反”运动73
(一)“三反”运动的必要性73
(二)大化的“三反”运动74
第四节 大化的土地改革运动75
(一)土改前的封建地主所有制75
(二)第一批土地改革76
(三)少数民族(不含壮族)地区的和平土改78
(四)大化土地改革后的变化79
第五节 大化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80
(一)学习宣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0
(二)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2
(三)狠抓粮食统购统销工作84
(四)完成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7
(五)建立基层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88
(六)加强党的建设和加强群团组织的建设89
第六章 大化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曲折前进90
第一节 大化贯彻党的八大精神与反右斗争91
(一)贯彻党的八大会议精神91
(二)整党整风运动93
(三)反右斗争94
(四)反右斗争的必要性和扩大化的后果97
第二节 大化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8
(一)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98
(二)“大跃进”运动99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102
(四)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104
(五)“反右倾”斗争和经济的严重困难106
第三节 大化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继续探索108
(一)整风整社与贯彻中央“十二条”108
(二)贯彻“农业六十条”112
(三)贯彻执行“八字方针”与贯彻“七千人大会”精神114
(四)精简干部职工和平反冤假错案116
第四节 大化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和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118
(一)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与纠正“资本主义倾向”118
(二)开展农村“社教”和机关“五反”运动120
第五节 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123
(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123
(二)全民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124
第七章 大化的“文化大革命”内乱和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2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大化的发展过程127
(一)“文化大革命”的发动过程127
(二)“红卫兵”和“造反派”组织的成立及活动128
(三)“踢开党委闹革命”与派性武斗129
第二节 大化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与开展“斗批改”运动131
(一)各公社革命委员会的成立131
(二)“清理阶级队伍”与“斗批改”运动132
(三)学“毛著”的群众运动被引入歧途134
(四)各级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和发展136
第三节 “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方针在大化的实施138
(一)农业学大寨与“批修批资”总体战138
(二)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和发展141
(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143
(四)民兵工作“三落实”144
第四节 大化的“批林批孔”与反击“右倾翻案风”146
(一)批陈整风与路线教育146
(二)“批林批孔”运动147
(三)全面整顿与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149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在大化的结束及其后在徘徊中前进151
(一)党员、干部、群众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抗争151
(二)庆祝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152
(三)“文化大革命”给大化造成的灾难和教训153
第六节 大化在徘徊中前进155
(一)深入揭批“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和影响155
(二)各项工作在徘徊中前进157
第八章 大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个十年的发展161
第一节 在中国伟大历史性转变过程中的大化161
(一)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61
(二)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164
(三)实事求是平反冤假错案166
(四)认真落实政策调整社会关系167
第二节 大化国民经济调整和改革开放的起步168
(一)“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168
(二)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兴起170
第三节 大化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步开展173
(一)贯彻党的十二大精神173
(二)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商品经济173
(三)改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174
(四)改革教育体制 提高教学质量176
(五)按照干部“四化”标准改革干部制度177
(六)全面整顿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177
(七)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179
(八)农村延长土地承包期和扩大承包经营181
(九)流通体制的改革182
(十)扶贫开发工作的开始184
(十一)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185
第三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创大化瑶族自治县新的历史189
第九章 大化瑶族自治县在改革开放中孕育和诞生191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筹备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和建县工作的全面启动191
(一)党的十三大精神的贯彻落实191
(二)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化瑶族自治县192
(三)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筹备工作委员会的成立193
第二节 迎难而上筹建新县和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的成立195
(一)克服困难筹建新县195
(二)顺利完成交接与调整行政区划196
(三)组建县直各部门和县城的总体规划198
(四)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的成立和自治县党、政、人大领导机构的挂牌199
(五)“兵分三路”统筹兼顾200
第三节 大化瑶族自治县的诞生201
(一)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工作201
(二)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01
(三)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的建议203
第四节 艰苦创业的一年两个月205
(一)加强经济工作,推进各项工作新发展205
(二)加强党的建设,促进群团工作208
(三)新县建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210
第十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和各方面建设的全面展开212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一次代表大会212
(一)自治县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212
(二)大会确定的工作任务213
(三)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领导的选举和任调215
第二节 经受政治风波考验和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216
(一)维护大化局势的稳定216
(二)贯彻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218
第三节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220
(一)加强党的建设220
(二)开展反腐败斗争222
(三)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223
(四)《大化瑶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制定224
第四节 各行各业建设的全面启动226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26
(二)不断加快新县建设步伐227
(三)扎实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7
(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228
(五)实践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229
第十一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和大学习大讨论促进大发展230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二次代表大会230
(一)自治县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230
(二)大会确定继续推进自治县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部署231
(三)县委和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选举和任调233
第二节 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和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233
(一)学习讨论邓小平南方谈话233
(二)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大精神236
(三)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237
第三节 领导和支持自治县人大和政协开展工作238
(一)领导和支持县人大开展工作238
(二)领导和支持县政协开展工作241
(三)加强党对武装工作的领导242
第四节 经受考验,迎难而上的两年工作243
(一)经济建设有了新的发展243
(二)基本建设不断增加,各项事业不断进步244
(三)继续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44
(四)实践中的主要体会和经验244
第十二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和大化大变化246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三次代表大会246
(一)自治县第三次党代会的召开246
(二)大会确定自治县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247
(三)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选举和任调249
第二节 开展党员“双学”活动和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250
(一)开展“学玉林,赶舞阳”活动250
(二)开展党员“双学”活动252
(三)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255
第三节 费尽心思安置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257
(一)时刻关注库区移民的问题257
(二)安置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的指导思想和行动258
(三)移民走出被动生存的若干思考260
第四节 集中力量打好扶贫攻坚战262
(一)扶贫攻坚的历程262
(二)扶贫攻坚路子的确定263
(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扶贫责任制的落实265
(四)扶持贫困先扶智,脱贫致富靠科技266
(五)大化移民环江异地安置点的努力267
(六)扶贫攻坚战的胜利果实269
第五节 大化大变化的五年272
(一)适时决策选准符合县情的经济发展路子272
(二)令人瞩目的物质文明建设成就273
(三)大化社会建设结出硕果275
(四)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277
(五)大化大变化的经验和体会278
(六)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足279
第六节 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十周年庆典活动280
(一)县庆十周年项目协调会280
(二)建县十周年座谈会280
(三)隆重集会庆祝建县十周年281
第十三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和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83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四次代表大会283
(一)自治县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283
(二)大会确定世纪之交的奋斗目标和主要措施284
(三)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选举和任调287
第二节 “三讲”教育活动的开展288
(一)县级“三讲”教育活动试点288
(二)基层的“三讲”教育活动290
第三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292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29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扎实开展293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收效294
第四节 推进党政机关管理体制改革296
(一)推进党政机关的机构改革296
(二)规范村民自治 完善民主管理298
(三)推行政务公开299
第五节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四年300
(一)国民经济有了较好的发展300
(二)扶贫攻坚实现历史性突破300
(三)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300
(四)国企经济运行质量提高301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果丰硕301
(六)党的建设全面推进302
(七)奋斗中需要努力克服的主要困难和问题303
(八)加快发展的实践体会304
第十四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和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306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306
(一)自治县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06
(二)大会确定开创大化各项事业新局面的总体要求307
(三)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选举和任调310
第二节 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传达学习311
(一)党的十六大精神的传达学习311
(二)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314
第三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316
(一)围绕目标开展教育活动316
(二)教育活动的丰硕成果318
(三)群众满意的教育工程321
第四节 努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322
(一)深刻认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322
(二)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措施和任务323
(三)加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324
(四)加大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原动力325
(五)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326
第五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7
(一)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327
(二)以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28
(三)以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331
第六节 加强党的组织、党校和党史工作332
(一)管理和服务干部、党员、人才的组织工作332
(二)以创新的精神推进党校事业的发展334
(三)重视和支持党史工作336
第七节 经济社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四年337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337
(二)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结构不断优化338
(三)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城乡面貌不断改变338
(四)扶贫开发措施有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339
(五)出好特色品牌,上级对大化的扶持不断加大339
(六)精神文明建设再上台阶,社会事业不断进步339
(七)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安定团结局面不断巩固340
(八)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党的领导不断加强341
(九)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342
(十)开创工作新局面的基本经验342
第十五章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六次代表大会和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大化345
第一节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六次代表大会345
(一)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45
(二)大会确定“四业一城”的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346
(三)大会确定富民兴县的主要任务和措施347
(四)县委、县人大、县人民政府、县政协领导的选举和任调349
第二节 转变干部作风 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350
(一)贯彻区党委的《决定》突出“两个好”350
(二)强化“七个到位”351
(三)五个“重点抓住”353
第三节 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开展355
(一)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355
(二)扎实推进县庆项目大会战,加快承接产业转移357
(三)电站扩容工程重大项目建设有序进行357
(四)维护岩滩库区稳定358
(五)“三农”和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发展358
(六)党建工作得到加强358
(七)城乡清洁工程的实施359
第四节 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360
(一)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学习360
(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63
第五节 县委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基本经验365
(一)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奠定党执政的经济基础365
(二)提高执政为民的能力,稳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368
(三)提高“三级联创”的能力,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369
(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筑牢党执政的民心基础372
(五)提高依法治县能力,铺平党执政的法治基础373
(六)提高领导团结工作的能力,充实党执政的力量基础375
(七)持续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377
中共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领导人一览表379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领导人一览表386
大化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领导人一览表388
政协大化瑶族自治县委员会领导人一览表393
后记395
热门推荐
- 2989230.html
- 406846.html
- 2134404.html
- 3864614.html
- 684877.html
- 609064.html
- 1458938.html
- 1813800.html
- 3170317.html
- 8325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0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55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34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99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67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35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58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9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2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