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物权法教程 第3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物权法教程 第3版
  • 梅夏英,高圣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20820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08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物权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物权法教程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物权法总则3

第一章 物权法概述3

第一节 物权法的概念及特征3

一、物权法的概念3

二、物权法的特征4

第二节 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5

一、物权法的调整对象5

二、物权法的功能6

第三节 物权法的基本原则7

一、物权法定主义7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应采纳“物权法定”原则抑或“物权自由”原则9

二、一物一权原则10

三、公示、公信原则11

第四节 物权法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物权法的发展12

一、现代物权法的发展趋势12

二、我国物权法的发展14

第二章 物权概述16

第一节 物权的概念16

一、物权的概念16

二、物权与债权的关系17

第二节 物权的客体18

一、物权客体的概念和特征18

理论探讨 无形财产权利能否作为物权的客体20

理论探讨 虚拟财产权的客体21

二、物的分类23

第三节 物权的分类24

一、民法学上物权的分类24

二、我国《物权法》中物权的类型26

第四节 物权的效力26

一、物权效力的概念26

二、物权的排他效力26

三、物权的优先效力27

四、物权的追及效力29

理论探讨 物权的追及效力能否成为物权的一项独立的效力30

五、物权请求权30

实务研究 我国法律究竟规定了哪些类型的物权请求权32

第三章 物权的变动34

第一节 物权变动概述34

一、物权变动的概念34

二、物权变动的原因35

三、基于法律行为发生的物权变动的立法模式以及我国的立法选择36

理论探讨 物权行为理论37

立法背景 不动产物权变动应当采取登记对抗主义还是采取登记要件主义42

典型案例 产权过户登记对房屋买卖合同的意义43

第二节 不动产登记44

一、不动产登记的概念44

二、不动产登记的效力44

三、不动产登记机构45

实务研究 在我国,何种机构可以作为不动产登记机构46

立法背景 我国的登记机构应当承担何种审查义务47

典型案例 登记机构的审查义务及责任49

四、预告登记制度51

典型案例 房屋预售合同登记的效力52

五、异议登记与更正登记53

第三节 动产交付54

一、动产交付的概念54

二、动产交付的类型54

典型案例 未办理变更登记的转让行为的效力55

第四章 物权的保护58

第一节 物权保护的概述58

一、物权保护的概念58

二、物权保护的分类58

第二节 物权法上的物权保护方式59

一、物权法的物权保护方式概述59

二、物权保护的具体方式60

典型案例 物权请求权与债权请求权62

第二编 所有权67

第五章 所有权概述67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及特征67

一、所有权的概念67

二、所有权的特征68

三、所有权的正当性68

第二节 所有权的内容71

一、占有权能71

二、使用权能71

三、收益权能72

四、处分权能72

第三节 所有权的限制73

一、征收73

实务研究 基于国家利益或商业开发而进行的征收是否属于公共利益范围74

理论探讨 程序在征收中的意义75

二、征用77

实务研究 我国征收的补偿标准77

第四节 所有权的类型78

一、国家所有权78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作出专门规定80

二、集体所有权81

三、私人所有权83

四、社会团体所有权84

第六章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86

第一节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概述86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86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特征87

理论探讨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与一物一权原则88

第二节 专有权89

一、专有权的概念及特征89

二、专有权的客体范围90

三、专有权的内容91

第三节 共有权93

一、共有权的概念及特征93

二、共有权的客体94

立法背景 地下车库、车位的归属96

三、共有权的内容98

第四节 区分所有建筑物的管理99

一、管理权的概念99

理论探讨 成员权的性质和地位100

二、管理权的内容101

实务研究 表决权行使中面积和人数的计算方法102

三、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107

四、物业服务机构111

理论探讨 物业服务合同的效力112

第七章 相邻关系117

第一节 相邻关系概述117

一、相邻关系的概念117

二、相邻关系的特征117

第二节 相邻关系的类型118

一、相邻用水、排水关系118

典型案例 霍某诉崔某相邻排水关系纠纷案119

二、相邻土地使用关系120

三、相邻的损害防免关系120

四、越界的相邻关系121

五、区分建筑物相邻关系121

第三节 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123

第八章 共有125

第一节 共有概述125

一、共有的概念125

二、共有的特征125

第二节 按份共有126

一、按份共有的概念和法律特征126

二、按份共有中的应有份额127

理论探讨 共有人是否可以以其应有份额设定抵押权129

三、按份共有的内容130

实务研究 分管协议的效力131

典型案例 按份共有的汽车发生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132

第三节 共同共有133

一、共同共有的概念和特征133

二、按份共有与共同共有的区别133

三、共同共有的内容134

典型案例 李某诉王某转让其共有财产纠纷案135

四、我国共同共有的类型135

五、共有物的分割136

第四节 准共有137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方式139

第一节 善意取得139

一、善意取得的概念和意义139

二、善意取得的理论依据140

三、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41

立法背景 不动产作为善意取得标的的立法取舍142

理论探讨 以占有改定为交付方式可否适用善意取得144

四、占有脱离物与善意取得145

五、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147

典型案例 原告李某诉张某返还财产纠纷案147

第二节 遗失物的拾得148

一、遗失物的概念148

二、遗失物拾得的构成要件149

三、拾得人的权利和义务150

立法背景 拾得人是否享有报酬请求权150

四、遗失物的归属151

五、拾得遗失物制度的准用151

第三节 发现埋藏物151

一、埋藏物的概念151

二、发现埋藏物的构成要件152

三、发现人的权利和义务152

四、埋藏物发现的法律后果153

第四节 先占153

一、先占的概念及意义153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设立先占制度153

二、先占的构成要件154

三、先占的法律效果154

第五节 添附155

一、添附概述155

立法背景 我国《物权法》是否有必要设立添附制度155

二、附合155

三、混合156

四、加工156

第六节 取得时效157

一、取得时效的概念和意义157

二、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158

三、取得时效的法律效果159

四、取得时效的中断、中止159

第三编 用益物权163

第十章 用益物权概述163

第一节 用益物权的概念和特征163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163

二、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164

实务研究 用益物权的客体165

三、用益物权的社会意义166

第二节 用益物权的体系168

一、用益物权体系的形成和发展168

二、我国的用益物权体系169

理论探讨 土地使用权与地上权的区别172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174

第一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概述174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概念174

立法背景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性质认定175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特征176

理论探讨 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178

第二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取得182

一、基于法律行为而取得183

二、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而取得186

第三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效力186

一、承包方的权利和义务186

理论探讨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190

二、发包方的权利和义务197

理论探讨 合作社道路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优化配置199

第四节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消灭200

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提前收回200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提前交回201

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期限届满201

四、承包地被征收202

五、承包地灭失或使用价值丧失202

六、承包方死亡且无继承人或继承人放弃继承202

实务研究 未按约定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作物,应否承担责任203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205

第一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概述205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名称205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概念206

立法背景 是否应将空间利用权规定为一种独立的物权类型206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208

四、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内容209

五、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意义209

第二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与变动210

一、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设立210

理论探讨 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民事合同性质211

二、建设用地使用权的变动212

实务研究 因土地不及时开发而收回的法律后果214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与房屋所有权的关系218

实务研究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制度研究221

第三节 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消灭222

实务研究 国有企业破产时,无偿划拨的土地能否列入破产财产223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225

第一节 宅基地使用权概述225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概念和特征225

二、宅基地使用权与地上权227

第二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与消灭227

一、宅基地使用权初始取得方式227

二、宅基地使用权的继受取得230

三、宅基地使用权的消灭230

第三节 宅基地使用权的效力231

一、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231

实务研究 宅基地使用权单独处分的效力232

二、宅基地使用权人的义务233

理论探讨 走进用益物权的宅基地使用权234

第四节 城市私房用地使用权237

第十四章 地役权240

第一节 地役权概述240

一、地役权的概念240

二、地役权的法律特征241

三、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关系244

四、地役权的制度价值246

第二节 地役权的种类246

第三节 地役权的取得247

第四节 地役权的内容249

一、地役权人的权利和义务249

二、供役地人的权利和义务251

第五节 地役权的消灭251

第十五章 特许物权254

第一节 特许物权概述254

一、特许物权的定义254

二、特许物权的性质255

第二节 渔业权257

一、渔业权的概念和特征257

二、养殖权258

三、捕捞权259

第三节 采矿权260

第四节 海域使用权261

第五节 取水权262

第四编 担保物权267

第十六章 担保物权总论267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特征267

理论探讨 担保物权的性质268

二、担保合同与担保物权的设立270

立法背景 担保合同的从属性和独立性271

理论探讨 主合同无效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过错的认定274

实务研究 主合同导致担保合同无效时担保人责任的性质274

理论探讨 损害赔偿金是否属于担保物权的法定担保范围277

理论探讨 流质契约的存废279

典型案例 流质契约的认定与效力281

三、反担保制度281

理论探讨 反担保的性质282

实务研究 反担保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方式284

四、担保物权的消灭285

五、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承担285

理论探讨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286

典型案例 同一债权既有人的担保又有物的担保的责任分担289

立法背景 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不存在求偿问题290

六、我国《物权法》担保物权编及其适用292

第十七章 抵押权(上)——不动产抵押权299

一、抵押、抵押权及其种类299

二、不动产抵押权的设立301

实务研究 国有企业的抵押人资格问题302

实务研究 国家机关和公益法人的抵押人资格问题304

实务研究 《公司法》之下的公司对外担保能力305

理论探讨 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金融化308

理论探讨 抵押权是否可以担保将来发生的债权314

实务研究 房地产抵押权中的“房地一致”316

实务研究 农村村民的房屋是否可以设定抵押权318

三、不动产抵押权效力所及的标的物的范围320

理论探讨 抵押权是否及于设定后抵押财产新增的从物321

理论探讨 抵押权的效力与抵押财产所生法定孳息323

四、不动产抵押权对抵押权人的效力325

五、不动产抵押权对抵押人的效力328

典型案例 抵押物的转让329

典型案例 抵押权的竞存330

六、不动产抵押权和租赁权的冲突与处理332

典型案例 不动产抵押权与租赁权的并存333

七、不动产抵押权的实现和消灭335

典型案例 抵押权的实现条件336

理论探讨 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关于公力救济途径规定的检讨337

实务研究 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权的实现344

立法背景 抵押权应有存续期间的限制345

典型案例 抵押权是否有存续期间的限制346

理论探讨 抵押权存续期间是否可以约定346

典型案例 当事人是否可以约定抵押权的存续期间348

第十八章 抵押权(下)——特殊抵押权351

第一节 动产抵押权351

一、动产抵押权及其制度功能351

二、动产抵押权的登记353

理论探讨 动产抵押登记不具有创设权利的功能353

三、动产抵押权和动产质权的竞存及其处理355

理论探讨 先抵押后出质的处理356

典型案例 抵押权与质权的并存358

第二节 浮动抵押权359

立法背景 我国引入浮动抵押制度的必要性359

一、浮动抵押权的设立360

实务研究 浮动抵押权登记与固定抵押权登记的区别362

二、浮动抵押权的效力364

立法背景 浮动抵押权的效力休眠期364

三、浮动抵押财产的确定365

第三节 最高额抵押权366

一、最高额抵押权的意义366

实务研究 最高额抵押权中“连续发生的债权”的认定367

理论探讨 最高额抵押权的从属性368

二、最高额抵押权的设立371

实务研究 是否可以设立概括性最高额抵押权372

三、最高额抵押权的效力373

典型案例 最高额抵押权的处分374

四、最高额抵押权的确定375

立法背景 最高额抵押权债权确定期间的计算376

第十九章 质权381

第一节 动产质权381

一、质权及其性质381

理论探讨 权利的“占有”382

二、动产质权的设立383

实务研究 货币可否为质押财产383

理论探讨 动产质权的善意取得384

三、动产质权的效力386

理论探讨 转质387

典型案例 承诺转质与责任转质389

四、动产质权的实现390

第二节 权利质权392

一、权利质权概述392

二、票据质权396

实务研究 票据质权之设立是否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为必要396

实务研究 记载“不得转让”的票据可否出质398

三、存单质权399

典型案例 存单核押的效力402

四、股权质权404

五、应收账款质权409

立法背景 应收账款可以出质409

实务研究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系统的构建及其评价411

典型案例 应收账款质权的设立413

六、知识产权质权415

理论探讨 专利权质权的登记与专利证书的交付之间的关系416

第二十章 留置权421

一、留置权的权利属性和制度功能421

二、留置权的成立423

理论探讨 留置财产是否仅限于债务人所有的财产425

典型案例 留置权的成立条件429

理论探讨 留置财产与债权之间的牵连关系430

典型案例 债权人对动产的占有与债权发生之间的关系432

三、留置权的效力435

理论探讨 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的竞存及其处理437

四、留置权的实现438

五、留置权的消灭440

第五编 占有445

第二十一章 占有及其分类445

一、占有的意义445

理论探讨 占有的性质446

二、占有与相关概念的区别447

三、占有的功能448

四、占有的分类449

典型案例 占有的分类451

第二十二章 占有的取得、变更、消灭452

一、占有的取得452

二、占有的变更453

三、占有的消灭454

第二十三章 占有的效力与保护455

一、占有的权利推定效力455

立法背景 占有推定效力455

二、占有的状态推定效力456

三、占有人的权利与义务457

四、占有人的自力救济458

五、占有保护请求权458

典型案例 占有保护请求权459

主要参考书目4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