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
  • 潘吉星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 ISBN:7312012019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54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6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与世界影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造纸术的发明1

第一节 有关纸的一般概念1

一、纸未出现前的古代书写纪事材料1

二、论纸的定义7

三、成纸的科学原理10

第二节 从西汉纸的出土看造纸术的起源21

一、为什么造纸术起源于中国?21

二、造纸术起源于西汉24

三、论蔡伦的历史作用43

第三节 评造纸起源于外国之说50

一、造纸起源于欧洲或埃及吗?50

二、评造纸起源于中美洲或印度说52

第二章 中国造纸术的发展55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造纸技术55

一、麻纸的改进与普及55

二、纸的新原料和新用途的开拓60

三、纸的施胶、涂布和染色技术66

第二节 隋唐五代的造纸技术69

一、皮纸的发展和竹纸的兴起69

二、纸的产地和用途的扩大75

三、造纸技术和加工技术的进步80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的造纸技术85

一、宋元时期的造纸技术85

二、明清时期的造纸技术92

第三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03

第一节 印刷术发明前的古典复制技术103

一、纸上钤印对印刷术的影响103

二、碑石文字拓印技术107

第二节 木版印刷和铜版印刷的发明112

一、木版印刷起源于隋112

二、唐初有关印刷的记载和实物资料115

第三节 唐至北宋木版印刷的发展121

一、唐中叶至唐末的印刷121

二、五代十国及北宋的印刷126

三、传统木版印刷技术130

第四节 版画和多色印刷的发展139

一、版画的起源和发展139

二、彩色印刷的起源和发展149

第五节 评木版印刷起源于外国说154

一、为什么印刷术起源于中国?154

二、评印刷术起源于印度说157

三、评木版印刷起源于韩国说158

第四章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162

第一节 非金属活字技术的发明162

一、木活字印刷的发明162

二、木活字印刷在元代以后的发展168

三、泥活字或陶活字印刷的发明174

第二节 金属活字印刷的发明182

一、铜活字印刷起源于北宋182

二、铜活字印刷在宋以后的发展188

三、锡活字印刷的起源和发展202

第三节 评韩国发明金属活字说206

一、评此说所据的物证206

二、评此说所据的文献证据209

第五章 火药技术的发明213

第一节 火药出现前的古代纵火武器213

一、古代以弓弩发射的纵火箭213

二、古代的火炬、飞炬、火禽、火兽215

三、五代和北宋的猛火油机218

第二节 火药的定义和燃烧理论223

一、火药的定义223

二、古代火药燃烧理论226

三、近代火药燃烧理论228

第三节 为什么火药发明于中国231

一、中国最早利用和提纯硝石的史实231

二、中国最早发现火药混合物的史实240

第四节 中国火药技术的发明和早期火器246

一、10世纪以来出现的北宋早期火器246

二、10世纪出现的最早的军用火药方251

第五节 评外国发明火药说255

一、评印度发明火药说255

二、评拜占庭发明火药说260

三、评欧洲发明火药说264

第六章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早期发展269

第一节 高硝粒状火药的制造269

一、两宋之际的烟火和爆仗269

二、南宋出现的铳炮和火枪273

第二节 南宋出现的突火枪、火箭和硬壳炸弹277

一、1259年的突火枪277

二、火箭和火箭弹280

三、硬壳手榴弹和炸弹284

第三节 元明时火药和火器技术的发展286

一、元代的金属火铳286

二、明代的金属火铳、火炮和火铳箭293

三、火箭、集束火箭、二级火箭和火箭飞行298

四、炸弹、定时炸弹、地雷和水雷303

第七章 指南针的发明和早期发展310

第一节 指南针发明前古人定方位之法310

一、战国以来以圭表测日影的定位方法310

二、观看北极星确定方位之古法314

三、中国古代用于天文导航的牵星术317

第二节 指南针的前身司南仪的发明321

一、磁石指极性的发现和司南仪的制成321

二、司南的形制和用法324

三、晋至唐期间对司南仪的技术改进330

第三节 指南针的发明和早期发展335

一、唐末堪舆用水浮式罗盘针的发明335

二、北宋水罗盘的构造和复原340

三、南宋时发明的旱罗盘344

四、明清的水、旱航海罗盘347

第四节 指南针在航海中的应用349

一、宋代的航海罗盘和航海图349

二、元代的航海罗盘和航海图352

三、明代郑和航海针路图和清代的旱罗盘355

第八章 中国造纸术的外传360

第一节 造纸术在朝鲜和日本的传播360

一、造纸在朝鲜半岛的起源和早期发展360

二、高丽朝和朝鲜朝的造纸363

三、造纸在日本的起源和早期发展367

四、奈良朝以后日本的造纸371

第二节 中国造纸术在亚非其他国家的传播375

一、造纸术在越南的传播375

二、造纸术在南亚和东南亚国家的传播377

三、造纸术在中亚、西亚和北非的传播381

第三节 中国造纸术在欧美的传播385

一、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造纸之始385

二、造纸术在欧美其他国家的传播387

三、18世纪欧美从中国引进的造纸技术392

四、中国造纸技术对19世纪欧洲的影响397

第九章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403

第一节 印刷术在日本和朝鲜半岛的传播403

一、日本木版印刷之始403

二、日本活字印刷之始407

三、朝鲜半岛木版印刷之始409

四、朝鲜半岛活字印刷之始411

第二节 印刷术在亚非其他国家的传播417

一、越南印刷术的早期发展417

二、菲律宾和泰国印刷术之始419

三、波斯印刷术之始423

四、北非埃及印刷术之始427

第三节 中国印刷术在欧洲的传播429

一、欧洲木版印刷之始429

二、欧洲木活字印刷之始435

三、欧洲金属活字印刷之开端437

第十章 中国火药技术的外传446

第一节 中国火药术在阿拉伯地区的传播446

一、阿拉伯人关于硝石和火药的早期记载446

二、伊利汗国枪手哈桑兵书中的火药知识449

三、《焚敌火攻书》和《诸艺大全》中的火药、火器知识452

第二节 中国火药术在欧洲的传播457

一、蒙古军西征导致火药和火器的西传457

二、传播火药知识的欧洲先驱者459

三、欧洲早期的火器466

第三节 中国火药术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传播472

一、中国火药术在朝鲜半岛的传播472

二、中国火药术在日本的传播475

三、中国火药术在东南亚的传播478

四、中国火药术在南亚印度次大陆的传播481

第十一章 中国指南针在国外的传播487

第一节 中国指南针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487

一、阿拉伯文献有关磁石的最早记载487

二、指南针是阿拉伯人最先使用的吗?488

三、阿拉伯早期的水罗盘490

第二节 中国指南针技术在欧洲的传播491

一、指南针在欧洲的起源491

二、中国技术对欧洲航海罗盘的影响493

三、13世纪欧洲的旱罗盘和航海图497

第三节 中国指南针在东亚的传播499

一、朝鲜国关于指南针的记载499

二、朝鲜朝后期的指南针和磁学知识500

三、日本江户时代的指南针502

第十二章 纸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06

第一节 纸在推动中外文化发展中的作用506

一、纸的出现是文字载体发展史中的革命506

二、纸在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508

三、纸在阿拉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511

四、纸在中世纪欧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515

第二节 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18

一、印刷术对中国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影响518

二、印刷术促进中国儒学和文史的发展522

三、印刷术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教育和科学发展中的作用524

四、印刷术促进欧洲人文主义思想和民族文学的发展528

第三节 印刷术在东、西方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效应532

一、印刷术对东、西方考试制度所产生的影响532

二、印刷术与欧洲宗教改革运动537

三、印刷术在中外产生的经济效应540

第十三章 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46

第一节 火药和火器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46

一、火药和火器在武器、战争中引起的革命546

二、火药、火器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548

三、火药和火器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555

第二节 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62

一、指南针引起航海技术革命和地理大发现562

二、指南针与航海技术引出的政治、经济后果566

三、指南针对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570

简短的结论575

附录582

一、本书使用的西文缩略语说明582

二、主要参考文献583

(一)1911年以前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古书583

(二)1911年以后的中国、日本、朝鲜、韩国和越南书籍、论文、译著588

(三)西文书籍和论文595

三、英文提要(ABSTRACT)606

四、综合索引618

第一章 造纸术的发明1

图1 秘鲁境内印第安人结绳纪事遗物1

图2 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前4800~前3600)遗址彩陶上的纪事符号1

图3 商代甲骨文拓片2

图4 周无专鼎及铭文拓片,铸于周宣王十六年(前812)2

图5 1973年甘肃居延遗址出土的西汉时新王朝地皇三年(22)木简册4

图6 巴比伦人刻在黏土柱的楔形文字(前686)5

图7 罗马人的青铜板军事文凭(246)5

图8 欧洲中世纪制造羊皮板(左)和羊皮板写本抄写、装订(右)图5

图9 古埃及人制莎草片方法6

图10 树皮毡与纸纤维物理结构的区别9

图11 中国古代常用造纸植物纤维图谱12

图12 纤维打浆前后对比19

图13 纸张施胶前后对比20

图14 粉料涂布纸横切面微观图20

图15 中国古代漂絮图22

图16 1933年新疆罗布淖尔出土的西汉麻纸(前49)25

图17 1942年内蒙古查科尔帖出土的西汉字纸26

图18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的西汉麻纸(前140~前87)27

图19 1973年甘肃居延金关出土的西汉麻纸(前52)28

图20 1979年敦煌马圈湾出土的西汉麻纸29

图21 1986年天水市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纸(前176~前140)30

图22 1990~1992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西汉字纸30

图23 西汉纸麻纤维细胞纵剖面显微分析景象36

图24 西汉纸麻纤维细胞横切面显微分析景象36

图25 西汉灞桥纸纤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10038

图26 西汉灞桥纸纤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10038

图27 西汉金关纸纤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30038

图28 西汉马圈湾纸纤维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照片×10039

图29 切麻工具40

图30 浸渍草木灰水设备40

图31 汉代造纸用蒸煮锅41

图32 舂捣麻料设备41

图33 抄纸槽42

图34 汉代两种抄纸帘42

图35 砑光纸操作42

图36 汉代造麻纸工艺流程图43

图37 新疆出土东汉书信47

第二章 中国造纸术的发展56

图38 活动帘床纸模56

图39 编帘原理示意图56

图40 编帘操作图56

图41 敦煌出土魏甘露元年(256)麻纸写经《譬喻经》58

图42 南北朝经生抄写佛经图59

图43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59

图44 新疆出土东晋写本《三国志》59

图45 1964年新疆吐鲁番出土东晋民间纸绘设色人物图60

图46 桑树61

图47 构树61

图48 中国发明的雨伞63

图49 纸鸢65

图50 1959年新疆出土的高昌6世纪剪纸65

图51 新疆出土的高昌忍冬纹团花剪纸(567)66

图52 北京国家图书馆藏《律藏初分》(416)及所用麻料施胶纸显微分析图67

图53 东晋写本《三国志》麻料涂布纸显微分析图68

图54 唐代画家韩滉用桑皮纸彩绘的《五牛图》72

图55 唐代造皮纸工艺流程图74

图56 冯承素705年临《兰亭叙》77

图57 颜真卿758年写《祭侄季明稿》77

图58 唐武周长安二年(702)刻印《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78

图59 吐鲁番出土的唐代纸冠79

图60 唐代多人抄造巨型匹纸示意图82

图61 7世纪唐初用麻料硬黄纸写《妙法莲华经》83

图62 北宋书法家米芾《珊瑚帖》竹纸本法书86

图63 元至元六年(1269)竹纸刻本《事林广记》插图87

图64 元代画家李容瑾纸本山水画《汉宛图》88

图65 纸糊走马灯89

图66 元人王祯《农书》(1313)中的连碓机90

图67 连三纸抄纸设备91

图68 清乾隆年宫内印有绿色花鸟图案的粉笺壁纸95

图69 碾、磨皮料图96

图70 石灰水浸皮料97

图71 蒸煮97

图72 抄纸过程图97

图73 压榨去水98

图74 《天工开物》(1637)中砍竹、沤竹、蒸煮图99

图75 《天工开物》(1637)中荡帘、翻帘、压纸图99

图76 《天工开物》(1637)中烘纸图99

第三章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104

图77 中国古代印章的各种形式104

图78 历代印章的印文105

图79 汉代以印章封泥的实物105

图80 东汉熹平四年(175)刻石经107

图81 魏正始年(240~248)刻三体石经108

图82 唐永徽五年(654)拓太宗御笔《温泉铭》110

图83 梁简文帝陵墓碑正、反体碑文(556)111

图84 1974年西安柴油机械厂出土7世纪初梵文陀罗尼咒单页印本118

图85 1974年西安唐墓出土的梵文陀罗尼印本咒文排列及环读方向图119

图86 唐大和八年(834)铸千佛像铜印版拓片120

图87 1975年西安出土的唐中期《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神咒经》单页印本122

图88 敦煌石室发现的唐乾符四年(877)刊的历书123

图89 1907年敦煌石室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刻《金刚经》124

图90 敦煌发现的9世纪唐刻本《一切如来尊胜佛顶陀罗尼》125

图91 敦煌发现的五代(950)印单张《大圣文殊师利菩萨像》127

图92 1925年杭州发现的975年印《宝箧印陀罗尼经》128

图93 北宋宣和元年(1119)寇约校勘的《本草衍义》129

图94 南宋绍熙二年(1191)建安余仁仲刊《春秋榖梁传》129

图95 烧取松烟图132

图96 刻版用工具134

图97 刻版操作图134

图98 书籍刷印(上)和装订(下)操作图135

图99 卷轴装136

图100 经折装137

图101 旋风装137

图102 蝴蝶装138

图103 包背装138

图104 线装139

图105 北宋刻本《武经总要》(1044)中的版画水平仪图141

图106 北宋刻本《证类本草》(1108)中的海盐图141

图107 元刻本《饮膳正要》(1331)中插图142

图108 金代(12世纪前半叶)平阳印年画《四美人图》142

图109 北宋大观二年(1108)重刻《开宝藏》太宗御制序时加的四幅插图之一143

图110 明代徽州刻工刻版画用的工具144

图111 明万历年杭州刻《列仙全传》(1600)中的郭琼像145

图112 明顾曲斋刻《梧桐雨》杂剧插图(1619)145

图113 1603年明杭州刻《历代名公画谱》中的文房图146

图114 清顺治五年(1648)安徽刻萧云从绘《太平府山水图》148

图115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府刊印《御制耕织图》148

图116 元至元六年(1340)刻《金刚经注》朱墨双色印本150

图117 金平阳刻《东方朔偷桃图》三色版画(不晚于1158)151

图118 明崇祯元年(1633)南京胡正言刻彩色套印本《十竹斋画谱》菊谱图152

图119 明天启六年(1626)南京颜继祖刻彩色套印本《萝轩变古笺谱》153

图120 清康熙四十年(1701)南京沈因初刻彩色套印本《芥子园画谱》154

第四章 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165

图121 1991年宁夏贺兰发现的12世纪西夏文木活字本《吉祥遍至口和本续》165

图122 西夏木活字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166

图123 1908年敦煌发现的12~13世纪之际的回鹘文木活字167

图124 1298年王祯著《造活字印书法》书影169

图125 1298年王祯发明的活字贮存转盘169

图126 依王祯《农书》所述而绘制的木活字操作图170

图127 明万历十四年(1586)浙江刻木活字本《唐诗类苑》171

图128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武英殿版木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程式》172

图129 《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中木活字操作图173

图130 《梦溪笔谈》(1088)关于毕昇发明活字技术的记载175

图131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毕昇泥活字版复制件176

图132 1965年浙江温州白象塔内发现的北宋(1103)泥活字本《无量寿佛经》177

图133 13世纪西夏文木活字本及木活字179

图134 1844年安徽泾县翟金生烧制的泥活字和泥活字本书180

图135 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山东泰安出版的白陶活字本《周易说略》181

图136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北宋(10世纪~11世纪)济南刘家针铺铸广告铜印版184

图137 南宋行在会子库1161~1168年印发的壹贯会子铜印版186

图138 《蜀中广记》(约1600)引元人费著《楮币谱》(约1360)载宋交子印版版式188

图139 金代1215~1216铸贞祜宝券五贯铜印版190

图140 金代陕西东路1215年铸壹拾贯交钞铜印版192

图141 金泰和年(1201~1209)铸三百贯交钞铜印版残版及部分复原图192

图142 元中统元宝交钞壹贯现钞193

图143 明洪武八年(1376)开铸的大明宝钞壹贯铜印版正面(A)及背面(B)196

图144 印制大明宝钞所用的铜活字字体(1376年铸)196

图145 明弘治八年(1495)无锡华燧会通馆印铜活字本《容斋随笔》198

图146 明嘉靖三年(1524)无锡安国刊铜活字本《吴中水利通志》198

图147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福建芝城姚奎刊铜活字蓝印本《墨子》199

图148 清雍正四年(1726)内府铸铜活字本《古今图书集成》200

图149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常州吹藜阁刊铜活字本《文苑英华律赋选》201

图150 1957年杭州西湖出土的南宋1186年铸《大圆满陀罗尼》锡印版203

图151 1983年安徽东至县发现的南宋1264年发行关子的锡制试样版204

图152 清道光末年(1850)广东佛山唐氏铸的锡活字206

图153 1913年日本古董商售出的铜字块208

图154 1958年朝鲜开城发现的铜字块208

图155 汉城中央图书馆一山文库藏《南明证道歌》后世木刻本之崔怡跋211

第五章 火药技术的发明214

图156 古代的纵火箭214

图157 古代纵火武器燕尾炬216

图158 火禽217

图159 火兽218

图160 《武经总要》(1044)所载猛火油机及附件220

图161 猛火油机工作原理示意图221

图162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233

图163 西汉炼丹术著作《三十六水法》中用硝石之方234

图164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医药汉简中用硝石之方235

图165 马志《开宝本草》(974)论硝石与芒硝、朴硝之区别238

图166 唐炼丹家清虚子论《伏火矾法》(808)242

图167 唐炼丹家论“伏火硫黄法”243

图168 《真元妙道要略》(9世纪~10世纪)关于火药燃烧的记载244

图169 10世纪中国的火药纵火箭249

图170 《武经总要》(1044)所载火球、火蒺藜等火器250

图171 投射火药包的抛石机单梢砲、双梢砲251

图172 《武经总要》(1044)所载最早的三种军用火药配方253

图173 10世纪中国的火药鞭箭及投射方式254

图174 古印度《摩奴法典》有关原文及正误英译文对比258

图175 拜占庭人以希腊火与阿拉伯人在海上作战图262

第六章 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的早期发展270

图176 宋代起火结构示意图270

图177 宋代的大型成架烟火272

图178 地老鼠和旋转型烟火结构图273

图179 四川大足石窟内南宋建炎二年(1128)石刻的铳炮和手榴弹形象274

图180 南宋建炎二年(1128)铸金属瓶状铳炮内部构造复原图275

图181 南宋绍兴二年(1132)的火枪复原图277

图182 南宋开庆元年(1259)的突火枪复原图279

图183 杨万里《海赋后序》(1170)书影280

图184 南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采石战役中使用的霹雳砲复原图281

图185 南宋出现的火箭及结构示意图282

图186 1232年金、蒙开封府战役中金兵使用的飞火枪283

图187 金代所制的陶壳炸弹“蒺藜手砲”和铁壳炸弹“震天雷”285

图188 合药图287

图189 1970年黑龙江阿城出土的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铸铜火铳289

图190 1974年西安出土元大德年(1297~1307)铸铜火铳290

图191 元至顺三年(1332)铸的喇叭口铜火铳290

图192 元至顺三年(1332)铸铜火铳操作图291

图193 元至正年(1351)铸铜火铳292

图194 明洪武十年(1377)铸铜火铳295

图195 明洪武五年(1372)铸铜火铳295

图196 山西省博物馆藏明洪武十年(1377)平阳铸铁火炮296

图197 《武备志》(1621)载生铁铸成的飞云霹雳砲297

图198 明初1388年使用的火铳神机箭297

图199 1241年蒙古军队在波兰莱格尼查战役中使用的集束火箭298

图200 火箭飞弹(“神火飞鸦”)299

图201 明代的二级火箭“火龙出水箭”工作示意图300

图202 明代二级往复火箭“飞空砂筒”301

图203 明代二级往复火箭“飞空砂筒”飞行示意图302

图204 15世纪明初火箭飞行试验者万虎及其飞行器302

图205 无敌地雷砲示意图304

图206 伏地冲天雷砲304

图207 明代水雷“水底龙王砲”复原图307

图208 《武备志》载引爆地雷的钢轮发火装置308

图209 《武备志》载3种钢轮发火装置复原图309

第七章 指南针的发明和早期发展312

图210 《考工记》所述立表定方向示意图312

图211 《淮南子》所述立表定方位示意图313

图212 1877年内蒙古托克托出土的西汉初(前2世纪)晷仪313

图213 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馆藏西汉晷仪314

图214 从北斗星找北极星示意图315

图215 覆矩仪示意图316

图216 牵星板317

图217 牵星板操作图318

图218 《郑和航海图》中的牵星图318

图219 1925年乐浪遗址出土的东汉漆木式盘复原件326

图220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西汉末占卜用漆式盘(A)及释文(B)327

图221 清人刘心源著录的汉代“四门方镜”拓片(A)及释文(B)327

图222 汉代式盘上的二十四方位排列图328

图223 中国古代式盘及罗盘二十四方位与近代指南针360度刻度对照图329

图224 汉代司南及地盘复原图329

图225 汉代司南的新复原图330

图226 悬针法指南针图332

图227 堪舆罗盘上表示磁偏角的“三针图”338

图228 唐末10世纪《九天玄女青囊海角经》中的浮针方气图339

图229 《武经总要》(1044)载水罗盘“指南鱼”复原图341

图230 《梦溪笔谈》(1088)及《本草衍义》(1116)所载指南针复原图344

图231 南宋1198年墓出土的持旱罗盘的瓷俑“张仙人”(A)及临绘件(B)345

图232 南宋(12世纪)墓出土瓷俑中旱罗盘复原图346

图233 《事林广记》所述宋人魔术道具指南鱼复原图347

图234 《事林广记》所述宋人魔术道具指南龟复原图347

图235 明代八卦正针铜制水罗盘构造图348

图236 清康熙(18世纪初)时的航海用旱罗盘349

图237 元代人周达观航海路线图354

图238 元代(14世纪初)北洋《海道指南图》354

图239 明宣德五年(1430)郑和下西洋航海路线图356

图240 郑和下西洋航海针路图358

图241 清代远洋航船“封舟”,船尾有“针房”359

第八章 中国造纸术的外传369

图242 《枯杭集》(1668)有关日本早期造纸的记载369

图243 日本天平八年(740)麻纸写本《大宝积经》371

图244 《纸漉重宝记》(1798)中的抄纸图374

图245 印度北部以草秆编的抄纸帘379

图246 中亚人313年用粟特文写在麻纸上的书信381

图247 8世纪中国纸工在阿拉伯地区传授造纸技术图383

图248 11世纪巴格达的胡尔万(Hulwan)拥有20万卷书的图书馆384

图249 1390年德国纽伦堡兴建的斯特罗姆(Stromer)纸场388

图250 欧洲最早的造纸图389

图251 1680年荷兰人发明的打浆机结构图390

图252 18世纪法国纸厂内景393

图253 1765年德人谢弗论造纸原料专著卷一扉页399

图254 中国造纸技术外传图401

第九章 中国印刷术的外传404

图255 日本770年造百万塔及塔内所置百万枚印本陀罗尼404

图256 日本正平年(1364)僧道祜刊《论语集解》406

图257 1384年福建人俞良甫在京都刊《传法正宗纪》(左)和1287年刊《柳文集》(右)407

图258 1616年骏府版铜活字本《群书治要》408

图259 日本骏府版铜活字408

图260 1007年高丽刊印的《宝箧印陀罗尼经》410

图261 高丽版《大藏经》411

图262 1377年高丽刊铜活字本《佛祖直指心体要节》413

图263 1403年朝鲜刊铜活字本《十七史纂古今通要》414

图264 1438年朝鲜以1434年铸甲寅铜活字(“卫夫人字”)刊《柳文集》416

图265 1593年中国人龚容在马尼拉出版的汉文木刻本《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420

图266 1606年龚氏在马尼拉刊铜活字本《新刊僚氏正教便览》421

图267 埃及出土的1300~1350年雕印的阿拉伯文《古兰经》残页428

图268 丝绸之路上新疆出土的14世纪中国印的纸牌432

图269 1423年德国木刻单页宗教画《圣克里斯托夫与基督渡水图》433

图270 欧洲木刻画《默示录》,约印于1425年434

图271 1455年谷腾堡在美因茨用铅活字出版的拉丁文《四十二行圣经》439

图272 1457年富斯特与舍弗合作印刷出版的《圣诗篇》朱墨双色本440

图273 1468年在科隆出版的《怡情少女颂》中出现的活字形象440

图274 欧洲活字印刷的螺旋压印装置441

图275 中国印刷技术外传图445

第十章 中国火药技术的外传456

图276 1320年阿拉伯文手稿中火箭、烟火及火铳(midfa)图456

图277 1320年阿拉伯文手稿中喷火筒、炸弹及火铳图456

图278 蒙古骑兵使用火铳示意图458

图279 15世纪欧洲写本中检验火药燃烧图465

图280 1327年德米拉梅特手稿中的瓶状铳炮图467

图281 1327年欧洲最早的铳炮复原图467

图282 1396年拉丁文手稿所绘欧洲早期喷火枪468

图283 14世纪拉丁文手稿所绘火铳468

图284 凯泽尔(Kyeser)手稿中的炸弹469

图285 16世纪哈斯(Haas)手稿中的火箭469

图286 14世纪后半叶欧洲出现的后膛装火炮“佛朗机”471

图287 朝鲜朝火铳图475

图288 18世纪时印度的火箭484

图289 中国火药及火器技术外传图486

第十一章 中国指南针在国外的传播501

图290 17~18世纪朝鲜木制罗盘501

图291 中国指南针技术外传图505

第十二章 纸和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13

图292 拉兹《秘中之秘书》(912)的阿拉伯文本书页513

图293 水运仪象台521

图294 《天体运行论》中的日心说图示526

图295 木桶装运书籍530

图296 马丁·路德从希腊文译成的德文版《圣经》扉页539

第十三章 火药和指南针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551

图297 17世纪初明将领康迪乾与清兵交战时火器营布阵图551

图298 1537年欧洲壁画上描述以火炮攻城的场面553

图299 17世纪欧洲使用火器的战争中挖掘地壕工事图554

图300 18世纪欧洲浮雕上描绘以火药开矿情况555

图301 研究弹道学的欧洲科学著作(1606)插图,从不同仰角发射的炮弹轨道557

图302 动力机的早期形式559

图303 1405~1433年郑和率领的远洋船队566

图304 16世纪尼德兰的安特卫普交易所569

图305 1600年吉尔伯特试验磁石两极及小磁石对球形磁石的反应5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