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胡安国,胡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9787116070387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探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土地3
第一章 土地概述3
第一节 土地与大国土资源3
第二节 土地的演化周期4
第三节 世界土地资源7
第四节 中国土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9
第五节 耕地是土地的核心11
第六节 土地的紧缺隐藏着社会的不安定因素13
第七节 中国荒地概况及开发方向13
第八节 草地建设和畜牧业的结构改革15
第二章 沙漠24
第一节 土与沙的组合24
第二节 沙漠26
第三节 沙漠化33
第四节 沙尘天气36
第五节 沙漠的成因39
第六节 我国沙漠发展的趋势42
第七节 现有沙漠防治技术简述48
第八节 我国的防沙治沙工程50
第九节 对治沙技术和治沙工程的粗浅看法53
第十节 引水拉沙淤土造田55
第十一节 本书所提方案的进度及效果60
第十二节 固化沙丘,发展多年生农业63
第三章 灌溉与土地盐碱化68
第一节 概述68
第二节 盐水的运动规律71
第三节 灌溉的模式73
第四节 灌溉第三模式的本质是调水与稻田的结合81
第五节 灌溉第三模式条件下的盐碱地改造86
第六节 生物排水与种植耐盐作物88
第四章 流水侵蚀与荒漠区开发90
第一节 土地的侵蚀形式90
第二节 土地的沉积形式92
第三节 土地的侵蚀规律与侵蚀结果93
第四节 土地侵蚀的防治99
第五节 岩漠区的开发103
第六节 荒漠型多年生农业106
第二篇 水资源115
第五章 水资源概述115
第一节 地球上的水115
第二节 水资源的性质118
第三节 与水灾有关的几个因素122
第四节 提高储量满足水资源需要129
第六章 湿地及开发133
第一节 湿地133
第二节 湿地的功能和价值135
第三节 中国湿地的变化140
第四节 湿地的保护与开发利用146
第五节 对太湖污染防治的建议150
第七章 调水152
第一节 中国水资源紧缺152
第二节 几个调水问题的探讨155
第三节 调水实例156
第四节 汛期从长江三峡向北调水是解决长江水患和北方缺水的最好办法159
第五节 全国统一考虑的治黄策略164
第六节 下游分流是兴利除害的治黄方针168
第七节 将黄河水引向西北,让长江水满足黄河下游的需要173
第八节 建设全国统一河渠网174
第八章 储水178
第一节 解决降水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靠储水178
第二节 储水形式与水土组合形式180
第三节 水库的利弊184
第四节 地下水库189
第三篇 生态建设205
第九章 几个地区的生态建设建议205
第一节 鄂尔多斯和关中平原205
第二节 内蒙古内陆区和浑善达克沙地210
第三节 松辽引水区和科尔沁沙地214
第四节 石羊河流域和腾格里沙漠216
第五节 黑河流域和巴丹吉林沙漠220
第六节 疏勒河流域223
第七节 准噶尔盆地225
第八节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226
第九节 柴达木盆地245
第十节 库姆塔格沙漠246
第十一节 中央戈壁、哈顺戈壁和吐鲁番-哈密盆地247
第四篇 环境251
第十章 地球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物质交换与平衡251
第一节 碳循环251
第二节 氧循环271
第三节 硫循环282
第十一章 “三废”的资源化287
第一节 “三废”的资源化是工业社会是否合理及其是否能长期存在的决定因素287
第二节 “三废”产生的原因289
第三节 “三废”的类型292
第四节 “三废”资源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300
第十二章 零排放产业簇群303
第一节 零排放303
第二节 零排放产业簇群305
第三节 零排放产业簇群的组成308
第四节 零排放产业簇群的结构314
第五节 零排放产业簇群的分类321
第六节 实现零排放的常用技术323
第七节 创新是零排放产业簇群建设和发展的关键325
第十三章 改造型零排放产业簇群327
第一节 具有一定数量工厂的工业区皆可改造成零排放产业簇群327
第二节 当前我国生态工业建设应以现有工业区的改造为主328
第三节 数据库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建设的武器330
第四节 围绕核心企业的簇群334
第五节 无主体企业的簇群353
第十四章 新建零排放产业簇群365
第一节 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产业簇群365
第二节 为资源开发而建设的产业簇群378
第三节 为特殊需要的产品建设的产业簇群383
第十五章 结论386
第一节 本书的指导思想386
第二节 本书具体内容简述389
参考文献393
Introduction395
后记405
热门推荐
- 2956023.html
- 3789460.html
- 1703030.html
- 967994.html
- 1854586.html
- 1118355.html
- 2976741.html
- 1802512.html
- 1946173.html
- 20352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3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00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89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28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5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09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55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9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