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应用诉讼心理学 诉讼主体心理指南【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鲁千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29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0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1页
- 主题词:诉讼-司法心理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应用诉讼心理学 诉讼主体心理指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社会心理现象对诉讼中主体心理的影响1
第一节 诉讼中的代价与回报2
一、诉讼代价的定义与内涵3
二、付出诉讼代价的原则4
三、代价付出的自主性与获取回报的非自主性矛盾5
四、代价—回报与“熊市”心理效应6
第二节 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7
一、诉讼愿望的定义与内涵7
二、诉讼愿望与社会效果8
第三节 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消费心理10
一、消费心理的概念与内涵10
二、诉讼消费的内容和特点11
三、不良诉讼消费心理的原因分析12
四、诉讼消费中的心理失衡14
第四节 诉讼中的“面子官司”14
一、“面子官司”的概念与特征14
二、“面子官司”的形成15
三、“面子官司”的心理内容16
四、“面子官司”的心理特点分析16
五、“面子官司”的消极性18
第五节 牺牲客观正义与“习得失助”心理19
一、保护普遍正义的公正性原则与牺牲个别正义的效率性原则之矛盾19
二、牺牲客观正义的几种情况19
三、当事人面对牺牲客观正义时的“习得性失助”心理21
第六节 当事人在有形资源诉讼中的心理冲突23
一、当事人的资源意识与对生存质量的追求23
二、资源争讼中的心理极端化24
第七节 假诉与试诉心理25
一、假诉心理25
二、试诉心理27
第八节 和解与调解中的心理29
一、和解——期望最优纠纷解决机制30
二、我国调解制度与当事人心理31
第二章 诉辩角色互动及其心理变化过程与规律33
第一节 诉讼中角色心理概述36
一、诉讼角色的法律规定性36
二、社会心理学关于角色的理论37
三、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角色心理定式39
第二节 诉辩双方的自我保护心理41
一、假请求产生的心理基础41
二、诉辩双方的回避过错心理43
三、否认违法45
四、渴望和解47
第三节 诉辩双方的假想心理48
一、查无证据49
二、不公断案50
三、对方屈服52
第四节 诉辩双方的谎言心理53
一、记忆说谎54
二、编造谎言55
三、狡辩心理56
四、放弃谎言58
第五节 诉辩双方的规避法律心理59
一、规避法律的目的是逃避法律义务60
二、恶意诉讼规避法律的形式与原因60
三、恶意诉讼规避法律的行为分析62
四、恶意诉讼规避法律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特点63
五、规避法律心理在诉讼中的两种表现形式66
六、规避法律心理的逻辑图示67
第六节 诉讼心理的两极化趋势68
第三章 诉讼中当事人角色的心理规律与特点70
第一节 原告的心理特点72
一、原告与实体权利人之间的关系72
二、原告对诉讼公正性和效率性的要求74
三、原告诉讼动机结构的多元性、混合性及其冲突75
四、共同原告之间的心理沟通76
第二节 被告的心理特点77
一、被告态度的消极性78
二、被告的惧诉心理特点78
三、被告的反诉心理特点79
四、被告防守反击的心理对策80
五、共同被告之间的责任矛盾与心理80
第三节 第三人的心理特点81
一、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心理特点82
二、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心理特点83
三、关于诉讼第三人法律规定性之辨识与心理冲突84
第四节 当事人的胜诉心理及胜诉后的心理反应84
一、胜诉的概念、内涵与特点86
二、胜诉心理的概念与特征87
三、胜诉心理的满足标准91
四、胜诉后的心理反应94
五、胜诉心理中的道德与伦理准则95
第五节 当事人败诉后的心理反应96
一、败诉的概念与内涵97
二、败诉心理的概念与特点100
三、当事人对无证败诉的当然解释101
四、不正常败诉与失信于法103
五、败诉心理危机的自我调节104
第六节 缠诉心理107
一、缠诉的概念及内涵107
二、缠诉现象的原因108
三、缠诉心理的概念与特点109
四、缠诉心理的调适和求衡111
第七节 结语——不良诉后心理的外部调适113
一、审理中的释明是防止不良诉后心理的基础114
二、判后答疑是消除不良诉后心理的保障116
三、综合分析当事人心理状态,提供优化的调整方案116
第四章 代理人角色的心理特点118
第一节 代理人心理的基本特征119
一、代理心理的理性化与自身利益追求119
二、代理心理的依附性和诉讼行为的受制约性121
三、代理心理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121
四、代理心理的复杂性122
第二节 当事人的委托心理123
一、量力而行的代价选择123
二、对律师知名度的偏好124
三、对代理人的依赖心理125
四、当事人的救急心理125
五、对诉讼结果的归因问题126
第三节 法定代理人的心理特点126
一、法定代理人与当事人的角色心理竞合126
二、代理关系人之间利益互酬性对代理人心理的影响128
第四节 委托代理人的心理特点129
一、职责援助、法律服务与代理人的混合动机129
二、代理诉讼中的利他主义130
三、追求时尚与功利性目的130
四、代价与报酬的严格对等观念131
五、中介角色与责任无约束性态度132
六、法官自由裁量权失范状态与代理人的关系心理134
七、律师事务所的营利机制与代理人的趋利敷衍心态134
八、对律师代理诉讼行为正当性的评价135
第五节 当事人与诉讼代理人关系类型及对代理人诉讼心理的影响136
一、法定义务型136
二、情感基础型137
三、无偿援助型137
四、智囊参谋型138
五、共同利益型138
六、金钱雇用型138
七、代理欺诈型139
八、动机复合型140
第六节 影响代理人心理的其他因素141
一、代理人的道德修养与观念141
二、宏观法治环境与代理人心理142
三、当事人的社会角色与代理心理142
四、法律制度的利弊对代理人诉讼心理的影响143
第七节 律师的诉讼思路与对策145
一、律师参与诉讼的策略146
二、庭审应变的技巧148
三、上诉反败为胜的策略与技巧149
第八节 律师辩论心理153
一、律师辩论的特征与原则153
二、律师辩论行为的实施154
三、律师辩论的思维154
四、律师辩论的心理157
五、律师辩论的心理误区158
第五章 诉讼中证据与证人心理的特点162
第一节 对证据价值的认同心理164
一、证据价值观概述164
二、证据是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基础166
三、证据是满足诉讼需要的保障166
四、证据是诉讼对抗的工具167
第二节 证据心理的构成167
一、证据心理中的认知因素168
二、证据心理中的态度因素169
三、证据心理中的情感因素170
第三节 盖然性证明标准与主体心理171
一、英美法系关于“盖然性占优势”的标准与诉讼心理172
二、大陆法系关于“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与诉讼心理173
三、我国法律关于“高度盖然性”的标准与诉讼心理173
第四节 证据价值的实现175
一、证据质量要求与主体心理175
二、证据效力判断与主体心理176
三、证据的法律评价与主体心理177
四、证据矛盾的排除与主体心理178
五、认证方法与主体心理179
第五节 举证心理181
一、举证心理的概念181
二、举证方式与心理182
三、举证准备的心理182
四、证据的发现、选择与整理183
五、举证过程中的心理184
六、举证追加的心理184
七、举证原则与心理185
第六节 质证心理186
一、质证心理的概念与内涵186
二、质证的对象187
三、质证与反证187
四、质证活动应忌随意187
五、质证方式与心理188
第七节 拒证、伪证与毁证心理189
一、拒证心理189
二、伪证心理190
三、毁证心理192
第八节 证人证言的可靠性与诉讼心理193
一、证言的内容、种类和要素194
二、证人自身所处的其他客观条件与证言的可靠性195
第九节 证人的角色心理196
一、证人角色的一般特点196
二、证人作证中事不关己的消极心态197
三、作证代价与社交需要、法律保护197
第十节 未来诉讼中的证据对抗198
一、证据是“克敌制胜”的法宝198
二、证据争夺是未来诉讼活动失范的主要诱因199
第六章 法官的审判心理200
第一节 法官审判心理的概念与特征200
一、法官审判心理的概念与定义200
二、法官的职责与心理202
三、法官的审判心理内容203
第二节 法官良好审判心理的基本构成209
一、法官的个性心理品质209
二、法官的心理状态215
三、法官的司法观念217
四、法官的法律意识218
五、司法公正的实现219
第三节 法官的审判思路和目标221
一、法官审判思路的特点221
二、审判思路的类型222
三、法官的审判目标224
第四节 法官的审判艺术227
一、法官的庭审语言艺术228
二、组织庭审艺术与举止231
第五节 法官的不良心理及其矫正232
一、法官不良心理的表现形式233
二、法官不良心理的成因234
三、改善法官心理的对策236
第七章 用于诉讼对抗的心理战术238
第一节 心理战术在诉讼活动中的价值239
一、诉讼心理战术的概念与特点239
二、诉讼心理战术的动机内涵和行为内涵241
三、诉讼心理战术的运用价值244
第二节 当事人文化素质对诉讼心理战术的影响245
一、精于社交246
二、勤于思考246
三、善于观察247
四、熟悉法律247
五、知识广博248
第三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道德与法律准则249
一、竞争与协作并重249
二、诚意为先250
三、识别对象251
四、情理能容251
五、合法252
第四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原则253
一、知己知彼、有备无患的原则253
二、攻心为上、相互沟通的原则254
三、抢占先机、制造被动的原则255
四、反客为主、争取主动的原则255
五、避其锋芒、迂回突破的原则256
六、随机应变、打破陈规的原则256
七、予其所需、满足自尊的原则257
八、欲擒故纵、挫其骄狂的原则257
九、一矢二的、利益兼收的原则258
十、釜底抽薪、迫其转意的原则258
第五节 诉讼心理战术的具体内容259
一、主动的战术方法259
二、被动的战术方法261
三、中性的战术方法264
四、辩驳与诡辩的战术方法266
第八章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与矫治268
第一节 诉讼心理理性化的条件与标准269
一、诉讼心理理性化的概念与内涵269
二、诉讼心理理性化的外部条件270
三、诉讼心理理性化的几个主要标准与意义271
第二节 引发不良诉讼心理的客观因素272
一、法治环境与诉讼心理272
二、法官素质、作风与诉讼心理276
三、诉讼程序操作方式改革与诉讼心理280
第三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表现形式283
一、退让与逃避283
二、盲目与依赖284
三、绝望与对抗284
四、投机与狡辩285
五、紧张与焦虑286
六、固执与偏见286
第四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287
一、不良诉讼心理的形成机制287
二、不良诉讼心理的特征290
第五节 不良诉讼心理的预防与矫治291
一、预防、矫治不良诉讼心理的哲学与心理学基础291
二、预防与矫治的原则296
第六节 预防、矫治不良诉讼心理的具体方法和艺术301
一、预防和矫治的基本途径301
二、预防和矫治的具体方法和艺术303
主要参考书目307
后记309
热门推荐
- 948782.html
- 3703727.html
- 81947.html
- 254072.html
- 3529846.html
- 3843241.html
- 1064438.html
- 639899.html
- 446416.html
- 1817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4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42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55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100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96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49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37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764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5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