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的见证 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历史的见证 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
  • 陈明远 著
  • 出版社: 香港: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80729304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2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票据-经济史-中国;人民币(元)-货币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历史的见证 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票证和人民币的故事(代序) 1

粮票的故事 3

粮票概述 4

粮食定量与城镇户口挂钩 5

第一套面粉购买证 6

计划供应的全国粮票 8

粮票的地区差别和种类 9

粮票的版面 9

管理票证的专门工作 10

农村的口粮怎么办? 10

粮票——命根子 11

“骄傲的全国粮票” 11

上海市最早发给票证的回忆 12

配给定量的波动起伏 13

农村口粮安排 14

农村非产粮区的粮食供应 14

粮票实在是命根子 15

难忘师生情 16

没有粮票就没有奶水 17

1959年:形势一片大好,肚子咕咕叫 18

1960年:中共中央指示压低口粮标准 18

揣着粮票游长江 19

灾害饥荒时期的粮食 20

童年时记忆最深的是挨饿! 20

一斤粮票的悲喜剧 21

大家都吃不饱 22

穷困的见证 22

黑市粮票:痛心的记忆 24

支援老家的全国粮票 25

农林学院的伙食 25

大学同学的无奈 26

糕点票、就餐券 27

1961年:高价糕点、糖果、饮食 28

斤斤计较着粮票 29

1962年:没有上海粮票就别想在饭店吃肉 30

一顿饭9分钱外加4两粮票 31

1963年:春节特供票 31

周恩来家宴:各人自带粮票 32

1964年:最大的心愿是“积攒粮票” 32

1965年:40斤粮票一条人命 33

农民向城镇换取粮票 33

插队知青的粮票 34

农村青年和粮票 35

油票、肉票的故事 36

多少年油水不足 36

农村用油少得可怜! 37

城镇油票定量不断减少 37

上海人心目中的油票 38

食用油限量供应 38

天津油票附麻酱票 39

油票的最小面额 40

一滴泪珠似的素油 40

猪肉计划供应 41

最早的肉票 41

年夜饭吃肉 42

猪肉佬、弥勒佛 43

有肉票也买不到肉 44

团圆饭 46

农村奖售肉票和奖励票证 46

北京人的肉票 48

上世纪70年代上海肉票供应 48

肉票的反复 49

布票的故事 51

布票概述 51

起初布票还不算困难 53

打折布票的危机 54

上世纪60年代布票严重紧缺 55

布票的种类 56

布票定量减半又减半 57

全家人的布票 58

抹不掉的记忆 59

唯一的新衣舍不得穿 60

模范标兵邢燕子结婚的布票 60

借布票结婚 61

对农村的奖励布票 61

棉花票 62

1厘米布票、手帕券 62

补丁盖补丁 62

假领与脖套 63

梦中的人造棉衬衣 64

一件学生服 65

裤子的窘困 66

旧货店“翻行头” 67

布票比钱重要 67

工业券的故事 68

又增加日用工业品购货券 68

中山装,要10张工业券 69

上海市发放工业券的情况 69

鞋类凭工业券限量供应 70

70年代——工业券的全盛时期 71

结婚专用票证 71

买自行车用工业券 72

买辆“大金鹿”用30张工业券 73

买缝纫机用工业券 73

买名牌手表要60张工业券 74

照相机、收音机 75

电唱机也凭工业券 76

购货本的故事 77

购货本的雏形:供给转移证 77

购货本跟城镇户口配套 78

项目不断增加的购货本 79

票和本儿的异同 79

1959年票证增加到12种 80

香烟限量供应 80

火柴限量供应 81

食糖限量供应 82

蔬菜限量供应 82

豆制品、粉制品限量供应 83

肥皂限量供应 84

1960年购货本,凭票证供应商品30种以上 84

就餐券 85

糕点券 85

1961年凭票、本供应副食品50种、商品156种 86

梁晓声回忆购货本 87

依靠购货本“找对象” 87

高档糖果 88

天津1962年的工业品购货证 88

1963年购货本和春节菜单 88

上海市的春节特供 89

1964年北京春节购货本 90

丢了购货本就如同丢了性命 91

通货膨胀、商品紧缺的难关 93

生活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不断上涨 93

严重的通货膨胀 94

对于国家干部和高知的照顾 95

1960—1965年的高价商品出台 95

高价商品的扩大 97

高价商品略微降价 98

高价政策的历史作用 99

“文革”期间的票证 101

哪堪回首 百种票券 101

人均贫困线降到7元 102

粮食价格继续上涨 103

“文革”中的粮票 103

一般市民对粮票的珍惜 104

街上的饭店和单位里的食堂 104

上世纪70年代:攒了粮票娶媳妇 105

粮票的力量 105

窝头票、大粪票 106

布票上的标语口号 106

“不爱红装爱武装” 107

市场畸形,充满政治色彩 108

寒冬的棉裤 108

一件红花格子衣服 109

上海的“文革”服装 109

劳保手套编成线衣 110

北国寒冬说布票 110

旧事重提7尺布票 111

因为布票打成“反革命” 112

不要布票的自制裤 113

农民的布 114

“文革”中的购货本和“号号票” 115

每家必须珍藏购货本 115

“文革”后期的大户、小户 116

知青供应券 117

购货本上的白糖 117

春节的稀罕物——瓜子儿 118

油盐酱醋都要写本儿 118

“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九十号!” 120

“号号票” 121

票证歌 122

难以挽回的巨额损失 123

侨汇券的故事 124

什么是侨汇券? 124

国务院关于贯彻保护华侨政策的命令 125

制定侨汇物资供应政策 127

华侨商店和凭侨汇证供应物资 128

早期“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 129

侨汇物资供应票(证、券) 130

“文革”前福建省的侨汇券 132

“文革”前广州市的华侨商店和侨汇券 133

“文革”大字报猛批侨汇券 134

1978年恢复侨汇物资供应办法 134

关于做好侨汇工作扭转侨汇下降的通知 135

广东佛山的侨汇券 137

“文革”后广东华侨商店复业 138

“文革”后收取侨汇券的标准 139

瞻家侨汇商品的优待价格 140

北京华侨商店再三优惠 141

上海的华侨商店 142

倒卖侨汇券的故事 143

侨汇券藏名酒 144

山东省的侨汇业务 145

山西省的侨汇业务 146

侨汇券善后工作 147

票证的社会影响 148

票证制度下的社会心态 148

统购统销与票证制度的怪圈 149

商业厅干部的苦恼 149

市场一大奇观——排队 150

年关的突击抢购 151

烟民们牢骚满腹 152

闻风排队抢购棉布 153

票证成了代价券 154

买卖布票的历史记录 154

“票证时代”的街头交易 155

倒卖票证的专业户 156

自由市场收粮票 157

票贩子——票证的倒爷发了财 158

工业品票证更值钱 159

对于回国长期工作的科技专家的票证照顾 160

65种票证全方位地支配生活 161

广东率先打破僵局 161

首次免收布票、棉絮票 162

80年代中期仍然使用票证 162

1993年:票证退出历史舞台 162

局部的余波微澜 163

人民币和外汇的故事 167

老人民币时期 167

新人民币时期 171

新中国的外汇和外汇券 184

进入小康社会 207

后记 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