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生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生死学
  • 何兆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75027657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79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599页
  • 主题词:生命哲学;死亡哲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生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死亡哲学1

第一章 死亡是永恒的课题1

(一)生命与死亡的意义2

(二)生命与死亡的四论2

(三)文明的生活与文明的死亡4

(四)红事或白事4

(五)肯定与否定5

(六)死亡是个悖论7

(七)人类毕竟憎恨死亡11

二、死亡历史学11

(一)战争死亡11

(二)政治迫害16

(三)灾荒死亡17

(四)瘟疫死亡19

(五)自然死亡与意外死亡、自杀20

(一)价值一体化与表现的多元化21

三、死亡伦理学21

(二)死亡价值观的时代差异25

(三)死亡价值观的宗教差异26

(四)死亡价值观的哲学差异30

四、死亡心理学31

(一)亲者痛仇者快31

(二)革命者的态度32

(三)科学家的态度33

(四)哲学家的态度33

(五)病人心态34

(六)医生心态37

五、死亡社会学40

(一)寿命谱40

(二)死因谱43

(三)中国死亡率与自杀死亡率51

(四)自杀54

(一)内容69

六、死亡文艺69

(二)形式71

第二章 自来生死两茫茫79

一、生命与死亡的定义80

(一)生命定义80

(二)死亡定义81

二、生命与死亡的标准86

(一)生命标准86

(二)死亡标准88

三、死亡标准的差异性98

(一)地区差异98

(二)理论差异99

四、脑死亡的理论与实际107

(一)脑死亡标准的社会意义107

(二)危险人口108

(三)脑损伤后的逝世时间110

(四)脑死亡的转归111

(五)EEG对脑死亡的诊断价值113

(六)死亡概念的内涵116

五、死亡诊断的历史进展118

(一)先生后死(孔子规律)118

(二)方生未死(历史局限)121

(三)虽死犹生(假死)124

(四)虽生犹死(植物状态)127

(一)死亡诊断的原则134

六、死亡诊断134

(二)社区诊断135

(三)正规医院诊断139

七、临终诊断与沟通145

(一)目的146

(二)临床诊断147

(三)护理诊断148

(四)临终心理149

(一)鬼神论158

(二)无神论158

八、鬼魂之谜158

(三)信鬼但不怕鬼160

(四)新有鬼论——生命之后的生命161

(五)鬼魂观念的形成164

(六)医门鬼影168

(七)死亡与鬼魂无关169

第三章 濒死体验——不是灵魂174

一、濒死体验的研究历史174

(二)灵学阶段177

(一)科学—灵学阶段177

(三)灵学—科学阶段178

二、关于濒死体验研究的书刊183

(一)专著183

(二)杂志184

(三)重要文献185

(四)人类学研究186

三、濒死体验的个体差异187

(一)地区差异188

(二)文化差异189

四、病因学192

(一)人格解体说192

(二)感觉剥夺说194

(三)人格分离说197

(四)记忆复苏说200

(五)超感官知觉说200

(六)光线出现与重遇故人201

(八)驳心理研究成果202

(七)生命回顾或全景回忆202

(九)心理动力学研究的临床应用203

五、临近死亡与濒死体验203

(一)临近死亡不一定是濒死203

(二)濒死体验患者可区分为四个范畴205

六、濒死体验的诊断207

(一)诊断理论207

(四)初步问卷208

(二)濒死体验的类型208

(三)筛查的初步问卷208

(五)最后量表210

七、濒死体验的鉴别诊断212

(一)鉴别诊断的有关问题212

(二)外国案例213

八、预后及治疗218

(一)预后218

(二)治疗219

(三)濒死体验理论的挑战221

第四章天不能死地难埋224

一、求生在人,免死在天225

(一)贫穷是疾病和死亡的盟友225

(二)降低风险促进健康是当务之急228

(三)最大的风险是不安全性事230

(四)体重不足233

(五)体重超重233

(六)食物配餐的风险235

(七)环境风险236

(八)运动缺如238

(九)不良嗜好239

(十)不充足避孕241

(十一)低投入高产出241

(十二)风险未有穷时243

二、父权主义,病人奈何244

(一)什么是父权主义244

(二)父权主义与生死关头249

(三)父权主义有硬有软258

(四)父权主义与讲真话261

(五)父权主义与拒绝治疗265

(六)父权主义与知情同意267

(七)父权主义与生命控制270

(八)父权主义与行为控制275

三、病人权利医生奈何282

(一)病人的权利与义务282

(二)DNR284

(三)DNH285

(四)DNT286

(五)深度昏迷及植物状态287

(六)脑死亡291

(七)出生缺陷292

(八)早产儿294

(九)弱智儿298

(十)宗教信仰301

(十一)尊重隐私301

(十二)讲真话302

第五章 优生难优死也不易306

一、优生与优死的历史教训306

(一)优生学306

(二)优死术308

二、优生和优育312

(一)优生的名誉不好312

(二)出生缺陷严重313

(一)不仅要控制生育,还要控制死亡315

三、人口多难,人口少也难315

(二)中国不是地大物博,却是人口众多316

(三)生育并非越少越好317

四、优生要控制性别比例318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偏离319

五、安乐死的新概念320

(一)安乐死的历史根源320

(二)出生人口性别偏离的后果320

(二)安乐死的现代议程321

(三)安乐死的当代争论322

(四)安乐死的现代概念325

六、安乐死难得327

(一)立法缺失327

(二)未必是病人真心意愿329

(三)好死不如赖活331

(四)承认死亡的权利,无异承认自杀的权利333

(五)实施安乐死必须联系政治环境334

(六)重病、绝症要求死亡的争论340

七、好死可求341

(一)好死定义341

(二)好死概念的社会背景342

(三)临终症状342

(四)好死标准343

(五)病人体验可变维度345

(六)撤除或取消生命维持装置后的死亡质量346

(一)人道与天道347

八、人道与优生347

(二)核黄疸新生儿是否治疗349

(三)核黄疸后遗症患儿能否处死351

(四)孕妇生病医生为难352

(五)颅内出血新生儿是否救治354

(六)晚期引产活婴的处置355

(七)严重痴呆儿如何处置356

(八)先天愚型358

(九)婴儿是不是商品359

(十)防治新生儿舞蹈病360

(十一)保胎难题361

九、人道与优死362

(一)假死亡与真死亡362

(二)突然死亡的医生责任364

(三)能让植物人死吗366

(四)深昏高龄患者能否放弃治疗367

(五)晚期肿瘤病人能否安乐死368

(一)医生与死亡370

第六章 医生医死370

一、直面死亡370

(二)人类对死亡的态度374

(三)死亡教育补课377

(四)死亡的分类与性质379

(五)救死的历史阶段性384

(六)医生、验尸官、行刑官的角色冲突389

(一)猝死的发生率396

二、突然死亡(急死或猝死)396

(二)病种398

(三)处理407

(四)善后412

三、安详辞世413

(一)临近辞世的生命质量413

(二)临终病人心态415

(三)安详死去417

(四)决心给予镇静药控制疼痛425

(五)放弃治疗426

(六)病人拒绝给水、给营养431

四、谨防枉死433

(一)误诊与漏诊433

(二)谁之过436

(三)误诊、漏诊是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439

(四)医疗事故存在的七种状态442

(五)尸体解剖与医疗纠纷448

(一)术语学455

五、临终关怀455

(二)历史回顾458

(三)模式461

(四)镇痛治疗468

(五)宁养宣教473

六、自杀问题475

(一)自杀病人475

(二)病人自杀482

(三)自杀危机干预难题487

七、火葬危机491

(一)火葬危机491

(二)火葬两难492

(三)金属残留494

(四)两次银汞战争498

(五)火葬场烟囱与汞污染503

(六)火葬场工作人员的汞感染507

第七章 护士护生510

一、临终护理道德511

(一)让患者安然死去511

(二)让家属减少悲伤515

(三)妥善处理善后工作516

二、临终护理措施517

(一)护理诊断517

(二)安排一个善终环境518

(三)护理管理518

(四)基础护理519

(五)安全护理519

(六)症状护理521

(七)家庭临终护理523

三、心理护理524

(一)心理护理的基础524

(二)心理护理的前提525

(三)心理护理的原则与途径528

(四)心理护理的方法530

四、癌痛姑息护理536

(一)疼痛的影响536

(二)疼痛的表现形式537

(三)疼痛的流行病学538

(四)镇痛护理的任务539

(五)非传统性的疼痛处理措施543

五、哀伤辅导544

(一)重要性544

(二)前瞻性545

(三)抚慰性549

(四)善后性550

六、尸体料理552

(一)尸体料理的基本观点552

(二)目的、用物及操作方法552

(三)善后554

参考文献555

后记5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