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
  • 龚书铎主编;李瑞兰主编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 ISBN:7544011291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607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4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通史 先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页1

绪论1

第一章 自然环境、疆域和生产力水平17

第一节 自然环境18

一、自然环境概述18

二、自然环境的利用、开发与保护27

第二节 疆域沿革33

一、原始文化的发祥地33

二、夏、商王朝的疆域范围36

三、西周王朝的疆域范围38

四、春秋时期的疆域范围41

五、战国时期的疆域范围47

第三节 生产力水平50

一、从石器到铁器--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50

二、农业、畜牧业的萌芽与发展54

三、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60

四、商业活动的产生、发展与繁荣66

第二章 人口与民族70

一、人口的数量、分布及发展大势71

第一节 人口71

二、人口思想79

第二节 民族83

一、传说时代人物的族属问题84

二、夏代的民族与民族关系86

三、商代的民族与民族关系90

四、本周时期的民族与民族关系97

五、春秋时期的民族与民族关系103

六、战国时期的民族与民族关系111

一、宗族的产生与发展116

第三章 家庭、家族与社区116

第一节 家族与宗族116

二、宗族主要制度及其功能144

第二节 社区163

一、原始聚落形态与氏族生活164

二、城市与乡村166

三、文化区域182

第四章 阶级和阶层201

第一节 商以前阶级等级状况的拟测201

第二节 商代阶级和等级结构210

第三节 西周阶级和等级结构213

一、贵族分层的概况214

二、西周时期的平民219

三、西周时期的奴隶220

第四节 春秋时期阶级等级结构的新陈代谢221

一、等级状况221

二、贵族的更化225

三、地主的兴起与庶民的变化228

四、士的分化与新生230

第五节 战国时期阶级等级结构的新局面232

一、私人地主方兴未艾,编户齐民蓬勃发展232

二、活跃的手工业者和商人233

三、等级关系的更张与进步236

第五章 社会生活方式238

第一节 衣服与饮食239

一、衣服239

二、饮食248

一、居止262

第二节 居止与交通262

二、交通273

第三节 社会礼俗与社会交往290

一、婚丧礼俗290

二、岁时节庆299

三、朝聘与会盟302

第六章 社会调控307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自然秩序与强制性社会调控的萌芽307

一、氏族组织及其首领的产生307

二、原始宗教、道德及风俗310

三、部落联盟及其领导机构314

第二节 夏代早期阶级社会调控体系的初步形成316

一、王权的确立316

二、“茫茫禹迹,画为九州”317

三、“大战于甘,乃召六卿”318

四、夏礼与禹刑、圜土319

五、“用命,赏于祖”321

第三节 商代社会调控体系的发展322

一、王权的强化322

二、“殷正百辟”与“殷边侯甸”323

四、“商有乱政,而作汤刑”326

三、“王乍三?:右、中、左”326

五、“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327

六、子赏小子贝329

第四节 以礼乐文明相标榜的西周社会调控330

一、“君天子臣诸侯”330

二、宗法制与分封制333

三、“西六?”与“成周八?”334

四、礼乐制度与《九刑》336

五、敬德保民339

六、册命制度与赏赐340

第五节 春秋时期社会调控体系的转型341

一、“礼乐征伐自诸侯出”341

二、郑铸刑鼎,晋铸刑书345

三、神道设教与忠孝仁信346

四、论功行赏349

第六节 战国时期新型社会调控体系的建立350

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郡县制取代分封制350

二、常备兵制度取代民兵制356

三、“刑无等级”与“事断于法”357

四、因功行赏360

第七章 社会保障364

第一节 劳动保障367

一、定民之居,成民之事367

二、施取其厚,敛以其薄378

三、节用以礼,使民以时386

四、勤恤民隐,裒多益寡393

第二节 社会福利399

一、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400

二、安老怀少,养生丧死408

三、本六俗以安民415

第三节 社会救济418

一、未雨绸缪418

二、临灾筹赈430

三、灾后安民441

第八章 社会问题449

第一节 巨大的自然灾害449

第二节 群王的苛暴与贵族的奢淫458

一、夏后氏德衰而国失458

二、酗酒淫虐,“殷是以陨”460

三、厉王专利,“周室大坏”465

四、诸侯恣行,“民逃公命”468

第三节 绵长的民族冲突476

一、“靡室靡家,?狁之故”476

二、“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481

第四节 残酷的兼并战争483

一、“春秋无义战”483

二、“战国”与战争规模的不断升级487

一、“有扈氏知义而不知宜”490

第五节 社会变革中的陈痛490

二、周公救乱、克殷、践奄492

三“礼崩乐坏”的春秋与“世之走利”的战国493

第九章 社会信仰与社会思潮501

第一节 图腾信仰与祖先崇拜502

一、图腾信仰502

二、祖先崇拜508

第二节 天神崇拜与天命思想519

一、天神崇拜519

二、天命思想528

一、社神崇拜532

第三节 社神崇拜与山川崇拜532

二、山川崇拜538

第四节 人文思潮与诸子学说545

一、人文思潮545

二、诸子学说552

第十章 社会变革562

第一节 由野蛮向文明跨越阶段的社会变革562

一、跨越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562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动564

三、东方模式566

一、夏、商国家形态568

第二节 商周之际的社会变革568

二、周公改制570

三、礼乐文明的影响577

第三节 春秋时代的社会变革579

一、春秋时代特点579

二、诸侯霸政下的社会变革581

第四节 战国时代的社会变革589

一、变革的原因589

二、变法运动中的社会进步591

主要参考文献60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