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可靠性与维修工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可靠性与维修工程
  • 陈云翔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52884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8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298页
  • 主题词:航空器-可靠性工程-教材;航空器-维修-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可靠性与维修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地位和作用1

1.1.1 可靠性、维修性的地位1

1.1.2 可靠性、维修性的作用2

1.2 可靠性工程及其发展3

1.2.1 基本概念3

1.2.2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4

1.3 维修性工程及其发展6

1.3.1 基本概念6

1.3.2 维修性工程的发展7

1.4 可靠性、维修性工程与相关学科的关系8

1.4.1 可靠性工程与质量管理8

1.4.2 可靠性、维修性工程与维修工程9

1.4.3 维修性工程与综合保障工程10

习题10

第2章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度量11

2.1 可靠性的概念11

2.1.1 可靠性的定义11

2.1.2 可靠性的分类12

2.2 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13

2.2.1 寿命剖面13

2.2.2 任务剖面13

2.3 可靠性函数15

2.3.1 可靠度函数15

2.3.2 故障分布函数16

2.4 可靠性寿命特征19

2.4.1 平均寿命20

2.4.2 可靠寿命、中位寿命与特征寿命21

2.5 产品的故障规律21

2.5.1 典型故障率曲线21

2.5.2 一般设备故障率曲线的基本形式24

2.5.3 复杂设备故障率曲线24

习题26

第3章 系统可靠性分析27

3.1 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27

3.1.1 系统和状态27

3.1.2 可靠性框图27

3.2 串联系统28

3.3 并联系统29

3.4 k/n(G)表决系统31

3.4.1 2/3(G)系统31

3.4.2 k/n(G)系统32

3.5 储备系统可靠性模型33

3.5.1 冷储备系统34

3.5.2 热储备系统36

3.6 网络系统可靠性分析38

3.6.1 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38

3.6.2 真值表法39

3.6.3 全概率分解法41

3.6.4 最小路法42

3.6.5 网络可靠度计算44

3.7 三态系统的可靠性46

3.7.1 串联系统46

3.7.2 并联系统47

3.7.3 串联—并联系统47

3.7.4 并联—串联系统48

习题49

第4章 系统可靠性分配与预计51

4.1 可靠性要求及确定51

4.1.1 可靠性要求51

4.1.2 可靠性要求的确定54

4.2 系统可靠性分配57

4.2.1 可靠性分配的目的和用途57

4.2.2 可靠性分配的原理和准则58

4.2.3 可靠性分配的一般方法58

4.2.4 不同研制阶段可靠性分配方法的选择66

4.2.5 进行可靠性分配时的注意事项66

4.3 系统可靠性预计66

4.3.1 可靠性预计的目的和用途67

4.3.2 可靠性预计的分类67

4.3.3 系统可靠性预计方法67

4.3.4 不同研制阶段可靠性预计方法的选取78

4.3.5 进行可靠性预计时的注意事项78

习题79

第5章 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81

5.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81

5.1.1 概述81

5.1.2 FMEA分析方法81

5.1.3 FMEA分析步骤82

5.1.4 FMEA表格83

5.2 危害性分析84

5.2.1 分析目的84

5.2.2 分析方法84

5.2.3 分析步骤85

5.2.4 危害性矩阵86

5.3 损坏模式及影响分析(DMEA)86

5.3.1 分析目的86

5.3.2 分析方法87

5.3.3 分析步骤87

5.3.4 DMEA表格87

5.4 FMECA示例——航空发动机FMECA88

5.4.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88

5.4.2 危害性分析(CA)92

习题94

第6章 故障树分析95

6.1 概述95

6.2 建造故障树95

6.2.1 基本概念及符号95

6.2.2 故障树建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98

6.3 故障树定性分析99

6.3.1 割集与路集99

6.3.2 求最小割集的方法100

6.3.3 最小割集的定性分析102

6.4 故障树的定量计算102

6.4.1 故障树的数学描述102

6.4.2 单调关联系统105

6.4.3 通过底事件发生概率直接求顶事件发生概率105

6.4.4 通过最小割集求顶事件发生的概率107

6.4.5 故障树的简化110

6.4.6 重要度分析112

6.4.7 故障树分析法的优缺点及应注意的问题114

习题115

第7章 可靠性试验118

7.1 可靠性试验的基本概念118

7.1.1 可靠性试验的目的118

7.1.2 可靠性试验的分类118

7.1.3 可靠性试验考虑的主要因素119

7.2 可靠性试验的实施过程120

7.2.1 试验场所的选取原则120

7.2.2 可靠性试验前应具备的条件121

7.2.3 可靠性试验中的实施要求125

7.2.4 可靠性试验后的工作内容128

7.3 可靠性验证试验129

7.3.1 可靠性鉴定试验129

7.3.2 可靠性验收试验132

7.4 可靠性增长试验134

7.4.1 可靠性增长与可靠性增长试验134

7.4.2 可靠性增长模型138

习题142

第8章 可靠性的统计分析143

8.1 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3

8.1.1 可靠性数据143

8.1.2 产品常见的寿命分布144

8.1.3 数据分析的直方图法147

8.2 产品可靠性的经验分析148

8.2.1 完整试验的经验分析148

8.2.2 截尾试验的经验分析150

8.2.3 随机截尾试验的经验分析152

8.3 可靠性分布参数的估计154

8.3.1 分布参数的点估计154

8.3.2 分布参数的区间估计158

8.4 故障分布检验162

8.4.1 皮尔逊的x2检验法162

8.4.2 K-S检验162

8.4.3 典型分布检验164

8.5 概率纸法166

8.5.1 正态分布概率纸法166

8.5.2 对数正态分布的图估计法170

8.5.3 威布尔分布的图估计法170

习题176

第9章 维修性和可用性178

9.1 维修性定性要求178

9.2 维修性函数179

9.2.1 维修度179

9.2.2 维修时间密度函数180

9.2.3 修复率180

9.3 维修性参数181

9.3.1 维修时间参数181

9.3.2 维修工时参数184

9.3.3 维修费用参数184

9.4 维修性建模184

9.4.1 维修性建模的目的和程序184

9.4.2 维修性物理模型185

9.4.3 维修性数学模型188

9.5 可用性191

9.5.1 时间的分解191

9.5.2 瞬时可用性192

9.5.3 稳态可用度193

9.6 可修系统和马尔可夫过程197

9.6.1 马尔可夫过程(Markov Process)197

9.6.2 单部件可用度建模198

9.6.3 串联可修系统可用度建模200

9.6.4 并联可修系统可用度建模202

习题204

第10章 维修性要求的确定及分配与预计206

10.1 维修性要求及其确定206

10.1.1 维修性定性要求及确定206

10.1.2 维修性定量要求及确定206

10.2 维修性分配210

10.2.1 概述210

10.2.2 维修性分配的程序212

10.2.3 维修性分配的方法214

10.2.4 保证正确分配的要素217

10.3 维修性预计218

10.3.1 维修性预计的目的与时机218

10.3.2 维修性预计的主要依据及条件219

10.3.3 维修性预计的程序219

10.3.4 维修性预计的方法220

10.3.5 保证正确预计的要素224

习题225

第11章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226

11.1 概述226

11.1.1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目的与作用226

11.1.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时机和种类226

11.1.3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内容227

11.2 维修性试验与评定的一般程序228

11.2.1 准备阶段工作程序228

11.2.2 实施阶段工作程序230

11.3 维修性指标的验证方法238

11.3.1 维修时间平均值和最大修复时间的检验239

11.3.2 维修工时率的检验241

11.3.3 预防性维修时间的专门试验243

11.4 维修性参数值的估计244

11.4.1 维修时间平均值和方差的估计245

11.4.2 规定百分位的最大维修时间的估计246

11.5 保证试验与评定正确的要素248

习题249

第12章 测试性与机内自检测技术250

12.1 测试性基本概念250

12.1.1 测试、测试技术和测试性250

12.1.2 诊断、诊断技术、诊断能力和综合诊断252

12.1.3 机内测试、机内测试设备和自动测试设备252

12.2 测试性与测试要求253

12.2.1 测试性要求253

12.2.2 测试方案255

12.2.3 测试性设计要求256

12.2.4 测试性工作259

12.3 测试性分配与预计259

12.3.1 测试性分配方法259

12.3.2 测试性预计方法263

12.4 测试性验证266

12.4.1 目的266

12.4.2 验证程序及管理266

12.4.3 测试性设计与验证的若干关键问题267

习题267

第13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269

13.1 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的作用意义269

13.2 寿命周期中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271

13.2.1 论证阶段271

13.2.2 方案阶段271

13.2.3 工程研制阶段(含设计定型)272

13.2.4 生产阶段272

13.2.5 使用阶段272

13.3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272

13.3.1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重要性272

13.3.2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分类273

13.3.3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的内容274

13.3.4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管理的方法275

13.3.5 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的闭环管理277

13.4 常用的可靠性维修性国家军用标准278

13.4.1 重要的国家军用可靠性、维修性标准主要内容278

13.4.2 常用的可靠性、维修性国家军用标准280

习题281

参考文献2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