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自然辩证法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自然辩证法教程
  • 王兵,戴正农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2158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自然辩证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林德宏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1

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1

二、自然辩证法的内容2

三、自然辩证法的性质3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与现状5

一、自然辩证法的前史5

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传播7

三、自然辩证法的现状8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价值11

一、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价值12

二、自然辩证法的实践价值16

第二章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与演化方式20

第一节 自然界的存在方式20

一、物质联系的系统方式20

二、物质联系的层次方式26

第二节 自然界的演化方式34

一、自然界的演化过程34

二、自然界的演化规律36

三、自然界的演化机制41

四、存在着的自然界与演化着的自然界45

第三节 开放的自然观49

一、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观49

二、近代机械自然观52

三、现代辩证自然观54

四、开放的自然观56

第三章 人和自然的关系61

第一节 人工自然进化的规律61

一、人工自然进化的规律61

二、人工自然的人化67

第二节 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69

一、人工自然与自然关系的演变69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变72

第四章 科学认识方法81

第一节 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81

一、科研程序82

二、科学问题83

三、科研选题88

第二节 科学事实与经验认识方法92

一、科学事实92

二、科学观察方法94

三、科学实验方法100

第三节 科学抽象与理性思维方法106

一、科学抽象106

二、逻辑方法109

三、形象与直觉思维方法114

四、数学方法116

第四节 科学假说与理论形成121

一、假说的作用122

二、假说的建立及其原则125

三、假说的检验与理论的形成127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法131

第一节 工程技术方法的特点和原则131

一、工程技术方法的若干特点131

二、工程技术方法论的原则134

三、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136

第二节 技术预测方法139

一、技术预测的基础139

二、技术预测的若干原则140

三、技术预测的类型与方法141

第三节 技术规划方法145

一、技术项目的确定与规划146

二、系统目标的形成和辨识147

第四节 技术评估方法149

一、技术评估及其特点149

二、技术评估的价值观150

三、技术评估的一般程序152

第五节 技术构思方法153

一、原理推演法154

二、缺陷消除法155

三、移植法156

四、综合法158

五、仿生法160

第六节 技术设计方法162

一、工程设计及其作用162

二、技术设计的一般方法163

三、工效学思想166

第六章 技术创新方法169

第一节 技术创新理论170

一、创新理论170

二、技术创新的定义171

三、技术创新的分类172

第二节 技术创新模型173

一、熊彼特技术创新模型173

二、施莫克乐技术创新模型175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175

一、索洛的计算176

二、丹尼森的计算176

三、肯德里克的计算177

第四节 技术创新政策178

一、技术创新政策178

二、日本技术创新政策180

第五节 企业技术创新182

一、R&D企业内部化的进程182

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185

三、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型187

第六节 提高我国技术创新能力189

一、技术创新理论的特点和意义189

二、我国科技与经济结合存在的问题190

三、提高国家技术创新能力的新举措192

四、开拓技术创新之路194

第七章 系统科学方法198

第一节 系统论方法199

一、系统方法的定律199

二、系统方法应用的原则、方式和步骤207

三、系统方法的作用和意义215

第二节 控制论方法216

一、控制论方法的基本内容217

二、控制论方法应用的原则227

三、控制论方法的作用229

第三节 信息论方法231

一、信息概念的演化231

二、信息方法的基本特征242

三、信息方法的具体应用244

四、信息方法应用的原则252

五、信息方法的作用和意义253

第四节 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256

一、耗散结构方法256

二、协同学方法259

三、超循环方法260

第八章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263

第一节 科技革命的模式和机制263

一、科学革命的模式和机制263

二、技术革命的模式和机制265

三、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267

第二节 现代科学革命268

一、科学革命的历史反思269

二、现代科学革命的主要内容275

三、现代科学革命的特点和趋势281

第三节 现代技术革命288

一、技术革命的历史反思288

二、现代技术革命的主要内容290

三、现代技术革命的基本特征306

第九章 高技术与经济312

第一节 高技术的商品化314

一、世界性的战略选择315

二、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319

三、一体化的发展模式323

第二节 高技术的产业化328

一、新兴产业的发展329

二、传统产业的改造336

三、产业结构的变革338

第三节 高技术的社会化342

一、高智力:高技术支撑环境的核心级343

二、智密区:高技术支撑环境的主体级345

三、信息经济:高技术支撑环境的基础级350

第十章 高技术与政治355

第一节 高技术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356

一、高技术与两机对立格局的倾斜和瓦解356

二、多极政治格局和高技术的进展358

三、多极科技实力与多极政治力量的对应,导致“科技政治”现象的出现363

第二节 高技术对政治事务及政治关系的影响366

一、主权范围和政治职能的调整366

二、高技术与国民凝聚力368

三、国家安全的基点从军事转向经济和社会发展369

四、国际政治力量的不平衡加剧370

五、世界政治协调与合作的趋势372

第三节 高技术与当代资本主义373

一、高技术与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力374

二、高技术与当代资本主义管理模式376

三、高技术与资本国际化378

第四节 高技术与社会主义380

一、高技术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环境380

二、高技术与社会主义的发展383

第十一章 高技术与文化389

第一节 高技术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389

一、文化与文化变迁389

二、技术是文化变迁的根本动力390

三、高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391

第二节 高技术与价值观念的变革395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价值观念变革的原因396

二、高技术与价值观念的变革397

第三节 高技术与思维方式的变革402

一、高技术发展对传统思维方式的挑战402

二、现代思维方式408

第四节 高技术与行为方式的变革413

一、高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推动413

二、高技术带来全新的行为方式414

第十二章 自然界、人、社会的协调发展420

第一节 自然界、人、社会的辩证发展过程420

一、自然界→人→社会的正向演化过程422

二、自然界←人←社会的逆向发展过程434

三、自然界?人?社会的正反结合过程443

第二节 自然界、人、社会的辩证发展的规律451

一、规律的纵向提升452

二、规律的横向发展453

三、规律的综合发展455

第三节 自然界、人、社会的辩证协调发展机制457

一、科教兴国是自然界、人、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457

二、实践创造是自然界、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463

三、人文管理是自然界、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方法467

参考书目487

后记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