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贷配给论 制度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贷配给论 制度分析
  • 金俐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98767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30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42页
  • 主题词:信贷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贷配给论 制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导论1

1.0 引言1

内容摘要1

1.1 信贷配给的含义2

1.2 几个与信贷配给相关的概念3

1.3 选题的理论背景5

1.3.1 前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5

1.3.2 1940~1980年正统凯恩斯主义8

1.3.3 20世纪80年代后的宏观经济学13

1.4 选题的现实意义14

1.5 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16

2 文献评述21

2.0 引言21

2.1.1 新古典范式22

2.1 信贷市场的性质22

2.1.2 不对称信息范式24

2.2 早期信贷配给模型26

2.2.1 霍奇曼模型27

2.2.2 贾菲-莫迪利安尼模型28

2.3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与信贷配给31

2.3.1 斯蒂格利茨-魏斯模型31

2.3.2 斯蒂格利茨-魏斯模型:批评、回应与扩展36

2.3.3 近期研究40

2.4 有成本的状态证实(CSV)与信贷配给43

2.4.1 威廉姆森模型44

2.4.2 CSV模型存在的问题48

2.4.3 威廉姆森后的信贷配给研究50

2.5 简要评价52

3 抵押品及其替代机制与信贷配给55

3.0 引言55

3.1 抵押品在债务融资中的作用56

3.2 抵押品与信贷配给:一个道德风险模型60

3.2.1 模型背景61

3.2.2 银行行为与信贷配给62

3.3 抵押品的替代机制之一:第三方担保的作用66

3.4 抵押品的替代机制之二:关系型贷款的作用69

3.4.1 关系型贷款的含义69

3.4.2 关系型贷款的作用:一些经验研究的结论72

3.4.3 关系型贷款健康发展的条件75

3.5 抵押品与银行的“甄别缺口”78

4.0 引言81

4 法律制度环境与信贷配给81

4.1 法律制度与信贷市场82

4.2 债务合约的执行力度与信贷配给86

4.2.1 模型背景87

4.2.2 银行行为与信贷配给89

4.2.3 执法效力对信贷配给的影响93

4.3 一些经验研究结论97

4.4 正式市场中的信贷配给与非正式信贷市场100

4.4.1 中国的非正式信贷市场100

4.4.2 正式市场与非正式市场的转换104

4.5 抵押品清算与企业破产的福利效应110

5 信用信息环境与信贷配给113

5.0 引言113

5.1.1 公共信用登记制度114

5.1 信息共享制度的类型114

5.1.2 非政府的信息共享制度116

5.1.3 两种信息共享制度的关系117

5.2 信息共享的惩戒作用与信贷配给118

5.2.1 一个重复借贷模型119

5.2.2 信贷市场结构与信贷配给123

5.2.3 “过度银行化”与“信贷饥渴”的并存:俄罗斯的教训125

5.3 信息共享在减少逆向选择中的作用128

5.3.1 模型背景128

5.3.2 银行作为一个地方垄断者的行为129

5.3.3 信息共享的作用131

5.4 我国信息共享制度的现状与制度建设问题133

5.4.1 我国信息共享制度的现状135

5.4.2 制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138

6.0 引言143

6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银行风险规避与信贷配给143

6.1 银行作为资产组合的管理者144

6.1.1 银行的资产组合问题144

6.1.2 银行的资产组合选择146

6.2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148

6.2.1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信号提取149

6.2.2 不确定性条件下银行资产组合的调整151

6.2.3 不确定性、风险规避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选择153

6.3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银行风险规避与信贷配给157

6.3.1 银行的均值-方差效用函数157

6.3.2 银行的贷款收益与贷款利率160

6.3.3 宏观经济不确定性与信贷配给162

6.3.5 银行净值、资本充足率要求与信贷配给167

6.3.4 银行风险规避程度的改变与信贷配给167

6.3.6 安全资产利率、存款准备率的改变与信贷配给171

7 信贷配给、货币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效果174

7.0 引言174

7.1 货币传导的“货币观”175

7.1.1 传统的利率渠道175

7.1.2 其他资产价格渠道179

7.2 货币传导的“货币观”的缺陷180

7.3 货币传导的“信贷观”184

7.3.1 银行贷款渠道184

7.3.2 平衡表渠道189

7.4 信贷配给与货币传导的信贷渠道192

7.5.1 我国货币传导的主渠道——银行贷款渠道196

7.5 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特征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196

7.5.2 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201

8 信贷配给的货币政策含义207

8.0 引言207

8.1 信贷配给的货币政策含义208

8.1.1 货币政策的分配效应和扭曲效应208

8.1.2 货币政策的总供给效应211

8.1.3 货币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213

8.1.4 货币政策影响的不可逆性214

9 总结215

9.0 主要结论215

9.1 不足与今后研究的思路217

主要参考文献219

后记23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