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传统为开新 另眼看待汉文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转传统为开新 另眼看待汉文化
  • 周庆华著 著
  • 出版社: 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7329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转传统为开新 另眼看待汉文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一、让神秘文本与生活美学浮现出来1

二、儒道哲学与佛教形上学的双双关怀3

三、古文今译与转言为文以显创意的语用符号学纪元5

四、非逻辑的后设认知与汉语声调的重新定位6

五、从中国传统文学到台湾文学的断裂修补发微7

六、情志思维与文学进路的规模8

第二章 另具只眼:中国传统文哲中神秘文本的建构与诠释11

一、所谓的另具只眼11

二、从文本到神秘文本的发掘旅程13

三、中国传统文哲中神秘文本的建构16

四、中国传统文哲中神秘文本建构后的设释19

五、相关的建构与旨全释的当代意义24

第三章 「野合」:中国上古社会的一种生活美学27

一、从孔子「野合而生」谈起27

二、「野合」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28

三、实况是集体在野外交媾29

四、一切都为了祈雨31

五、祈雨背后的文化意涵34

六、相关的欲求所体现的生活美学37

七、当今的性爱派对又如何呢39

第四章 「自」字与字「自」:中国传统的一种生活美学与文化意识形式41

一、文字类化学41

二、「自」字与字「自」的相互衍绎42

三、一种独特的生活美学45

四、相关美感背后的文化意识形式48

五、重新建构中国美学的新的切入点51

第五章 重新焦点化:跨文化沟通中的哲学诤论55

一、「哲学诤论」的缘起55

二、跨文化沟通的必要的哲学诤论56

三、相关哲学诤论的几个自拟的例示59

四、回归中国传统哲学的可能性66

五、再辟哲学诤论空间的方向73

第六章 新体证模式:佛教形上语言隐含的难题及其化解途径79

一、一个存有学式的论述模式79

二、形上语言在佛教经义上体现的情况80

三、佛教形上语言的诡论性及其缘由82

四、相关难题的化解途径85

五、新体证模式可期的正当性88

第七章 「古文/今译」一个不可能的媒合:以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为例93

一、从「/」谈起93

二、古文今译在「/」的区隔里存活94

三、相关方法论的反省97

四、「古文/今译」不可能媒合后102

五、基进创新取向的远景106

第八章 开启转传统为现代的语用符号学道路:以龚鹏程先生《文化符号学》为开展核心111

一、所谓的语用符号学111

二、建构语用符号学的意义与价值112

三、从中国传统汲取资源的尝试114

四、转「言」为「文」的语用符号学构想117

五、一个可以期许的志业122

第九章 你我非你也非我:《公孙龙子》中的后设认知抉微127

一、从辩者到名家127

二、名家兴起的背景及其流衍129

三、公孙龙不讳言自居一家133

四、所著《公孙龙子》中的后设认知135

五、后设认知遇挫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140

第十章 言文的辩证回归:汉语声调的社会功能与文化功能143

一、自从有了声调以后143

二、声调在交际中的社会功能145

三、相关社会功能背后的文化因缘150

四、有声调/无声调的社会/文化功能的比较153

五、由「言」向「文」的回归155

第十一章 台湾文学如果要有希望:以叶笛的文学论述为一个参考点159

一、走出台湾文学的想象共同体159

二、在文学批评的道路上跟叶笛相遇162

三、叶笛的台湾文学批评观167

四、相关批评观所给台湾文学开展新局面的启迪173

五、再造另一个台湾文学的想象共同体175

第十二章 从台湾文本到文本台湾:一个华语叙述的新向度179

一、叙述与华语叙述179

二、全球化中华语叙述的处境181

三、「台湾文本」式华语叙述热潮的涉外无望184

四、向「文本台湾」式华语叙述过渡的需求188

五、没有止境的止境192

第十三章 诗性思维VS.情志思维:一个根源性的中西诗观的比较195

一、一个半新不旧的论述模式195

二、两种「诗」的思维再度争锋196

三、诗性思维与西方文学传统198

四、情志思维下的中国文学的流变201

五、各自寻求出路的展望204

第十四章 数位文学的明天:一个文学未来学的焦虑点209

一、文学复活了吗209

二、后现代之后与数位文学210

三、数位文学兴起所带动文学场域的变迁215

四、文学场域的变迁中的新危机220

五、电脑科技还会是文学未来学所寄望的么224

第十五章 结论227

一、汉文化的文化性的最新检视成果227

二、我们还可以怎样开启未来「与世竞驰」的途径228

参考文献2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