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量管理实用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计量管理实用大全
  • 任永剑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6905351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120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124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计量管理实用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2.对于能估计其误差限±e1

第一编 计量基础知识2

第一章 计量名词术语2

第一节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2

定义2

一、计量学、计量器具2

1.计量学2

2.〔可测的〕量2

3.量值2

4.量的数值2

5.计量单位2

6.计量器具2

目录2

11.副基准3

14.标准物质3

13.〔计量〕标准3

12.工作基准3

9.计量装置3

8.计量仪器(仪表)3

7.〔实物〕量具3

10.国家〔计量〕基准3

21.校准4

26.测试4

25.调整4

24.比对4

23.分度4

22.定度4

19.首次检定4

20.周期检定4

18.抽样检定4

17.暂行检定方法4

16.检定规定4

15.检定4

二、检定4

36.计量器具的示值5

37.刻度5

35.量具的标称值5

三、计量器具的参数和特性5

38.示值范围5

39.测量范围5

40.量程5

27.检定条件5

34.检定系统5

33.量值传递5

32.检定结果通知书5

31.检定标记5

30.检定证书5

29.检定周期5

28.检定方法5

50.量的真值6

49.测量误差6

48.间接测量6

47.直接测量6

46.测量6

四、测量误差6

45.准确度等级6

44.灵敏阈6

43.灵敏度6

42.稳定度6

41.分度值6

51.测得值7

52.测量结果7

53.实际值7

54.系统误差7

55.随机误差(偶然误差)7

56.粗大误差7

57.正态分布7

偏差8

61.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8

62.加权算术平均值8

60.测量列中单次测量的标准8

59.残余误差8

58.算术平均值8

偏差(均方根误差)8

63.加权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9

差9

64.间接测量误差合成定律9

72.观测误差10

76.测量的复现性10

75.估读误差10

74.视差10

73.读数误差10

69.器具误差10

71.调整误差10

70.方法误差10

68.误差的绝对值10

67.相对误差10

66.绝对误差10

65.部分误差10

82.极限误差11

81.不确定度11

77.测量的重复性11

80.准确度(精确度)11

79.正确度11

78.精密度11

83.置信因子12

五、计量器具的误差12

84.量具的示值误差12

85.计量仪器(仪表)的示值12

误差12

86.修正值12

87.基本误差12

88.附加误差12

89.允许误差12

90.引用误差12

第二节 国际通用计量学基本13

名词13

100.修正曲线13

99.校准曲线13

一、量和单位13

1.(可计量的)量13

91.零值误差13

97.偏差13

96.示值变动性13

95.回程误差13

94.相邻示值误差13

93.倾斜误差13

92.位置误差13

98.误差曲线13

7.(计量)单位符号14

10.国际单位制(SI)14

9.一贯(计量)单位制14

8.(计量)单位制14

6.(计量)单位14

5.无量纲量14

4.量纲14

3.导出量14

2.基本量14

11.基本(计量)单位15

12.导出(计量)单位15

13.一贯(计量)单位15

14.制外(计量)单位15

15.倍数(计量)单位15

16.分数(计量)单位15

17.(量)值15

18.(量的)真值15

4.动态计量16

5.计量原理16

3.静态计量16

6.计量方法16

7.计量程序16

1.计量16

二、计量16

21.(量或特性的)参考值标尺16

20.(量的)数值16

2.计量学16

19.(量的)约定真值16

14.间接计量法17

18.替代计量法17

17.直接比较计量法17

16.定义计量法17

15.基本计量法17

12.计量信号17

13.直接计量法17

11.(被计量的量的)变换值17

10.影响量17

9.被计量的量17

8.计量过程17

4.已修正结果18

3.未修正结果18

5.计量准确度18

19.微差计量法18

2.(计量仪器的)示值18

1.计量结果18

三、计量结果18

20.零位计量法18

6.计量重复性19

7.计量复现性19

8.实验标准偏差19

9.计量不确定度19

2.实物量具20

1.计量仪器20

15.修正因子20

四、计量器具20

13.系统误差20

12.随机误差20

11.相对误差20

10.(绝对)计量误差20

14.修正值20

3.计量变换器21

4.计量链21

5.计量系统21

6.指示式(计量)仪器21

7.记录式(计量)仪器21

8.累计式(计量)仪器21

9.积分式(计量)仪器21

10.摸拟式(计量)仪器21

15.传感器22

18.指示器22

17.标尺标记22

16.检测器22

13.记录装置22

12.指示装置22

11.数字式(计量)仪器22

14.记录媒质22

25.线性标尺23

29.度盘23

28.扩展式标尺23

27.无零值标尺23

26.非线性标尺23

24.标尺间隔23

23.标尺间距23

22.标尺分度23

21.标尺范围23

20.标尺长度23

19.标尺23

3.标称值24

2.量程24

1.标称范围24

五、计量器具的特性24

33.调整24

32.(计量器具的)调准24

31.计量仪器的零值24

30.标尺数码24

34.用户调整24

9.响应特性25

12.鉴别力阈25

11.鉴别力25

10.灵敏度25

7.标准条件25

8.仪器常数25

6.极限服件25

5.额定操作条件25

规定的工作范围25

4.规定的计量范围25

误差26

(计量仪器的)最大允许26

24.(计量仪器的)示值误差26

23.(计量仪器的)误差极限26

22.准确度级别26

25.(计量仪器的)基值误差26

26.(计量仪器的)零值误差26

27.(计量仪器的)固有误差26

15.滞后26

21.(计量仪器的)准确度26

20.(计量仪器的)跟踪误差26

19.响应时间26

18.漂移26

17.超然性26

16.稳定性26

14.死区26

13.(指示装置的)分辨力26

2.集合(计量)标准27

1.计量标准 标准器27

3.(计量)标准组27

(计量)标准系列27

31.(计量仪器的)重复性27

32.(计量仪器的)引用误差27

30.(计量仪器的)重复性误差27

29.(计量仪器的)抗偏差(误差)性27

28.(计量仪器的)偏差误差27

六、计量标准27

4.(计量)基准28

5.副(计量)基准28

6.国际(计量)标准28

7.国家(计量)标准28

8.参考(计量)标准28

9.工作(计量)标准28

10.传递(计量)标准28

11.搬运式计量标准28

12.溯源性28

13.校准28

16.有证标准物质29

15.标准物质29

14.计量标准的保持29

第二章 法定计量单位30

第一节 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30

内容30

一、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内容30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30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0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30

称的导出单位30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30

单位30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30

式的单位30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所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30

5.基本单位33

4.法定计量单位33

二、法定计量单位有关名词解释33

1.量33

3.计量单位的符号33

2.计量单位33

7.单位制34

8.国际单位制34

9.国际单位的辅助单位34

10.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34

6.导出单位34

11.词头35

12.主单位35

13.国际单位制单位35

14.非国际单位制单位35

15.组合形式的单位35

19.物质的量36

20.坎〔德拉〕36

21.安〔培〕36

17.重量36

16.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36

18.摩〔尔〕36

26.兆37

一、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37

第二节 法定计量单位的定义37

22.开〔尔文〕37

25.公里37

24.压力37

23.摄氏度37

三、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38

的导出单位38

二、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38

四、我国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39

第三节 法定计量单位使用41

方法41

一、总则41

二、法定单位的名称41

三、法定单位和词头的符号41

四、法定单位和词头的使用规则43

附:常见错误举例44

一、国家对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46

要求46

1.目标46

2.要求46

第四节 推行法定计量单位的46

要求46

3.措施47

二、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的用法48

1.总的原则48

2.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两48

种主要情况48

第五节 常用物理量的法定单位49

1.空间与时间49

一、常用物理量及其法定单位名称与符号49

名称与符号49

3.应当使用汉字的两种主要49

5.横排标题、数字49

4.引文注标49

情况49

6.竖排时数字49

2.周期及其有关现象51

3.力学51

4.热学53

5.电学和磁学54

6.光及有关电磁辐射57

7.声学58

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59

9.原子物理学和核物理学60

10.核反应和电离辐射60

二、应淘汰的常用计量单位与符号61

1.长度应淘汰单位61

2.面积应淘汰单位62

3.体积、容积应淘汰单位62

6.时间应淘汰单位63

4.面积二次矩应淘汰单位63

5.平面角应淘汰单位63

8.加速度应淘汰单位64

9.质量应淘汰单位64

7.速度、流速、风速应淘汰单位64

10.压力、应力应淘汰单位65

11.力、重力应淘汰单位65

12.能、功、热应淘汰单位65

15.电学和磁学应淘汰单位66

14.温度应淘汰单位66

13.功率应淘汰单位66

16.电离辐射应淘汰单位67

17.光学应淘汰单位67

18.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应淘汰单位67

第三章 国际单位制68

第一节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内容68

一、国际单位制的构成68

1.用SI基本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69

二、SI基本单位69

四、SI导出单位69

三、SI辅助单位69

2.用SI辅助单位表示的SI导出单位70

3.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70

单位70

4.由于人类健康安全防护上的需要而确定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70

5.用专门名称表示的SI导出70

单位70

五、SI词头70

六、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72

1.由于使用广泛而重要,可与SI并用的单位72

九、SI中以科学家名字命名的单位73

(CGS)单位73

八、建议一般不用的其他单位73

单位73

3.暂时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73

2.SI单位表示的值需由实验得出的与国际单位制并用的单位73

七、具有专门名称的厘米克秒制73

1.安培75

2.开尔文75

3.赫兹76

4.牛顿76

5.帕斯卡76

6.焦耳76

10.法拉77

7.瓦特77

9.伏特77

8.库仑77

11.欧姆78

12.西门子78

13.韦伯78

14.特斯拉78

18.希沃特79

15.亨利79

17.戈瑞79

16.贝可勒尔79

第二节 国际计量大会、国际计80

量委员会有关国际单位80

制的决议80

第三节 国际单位制在各国及国101

际组织中推行情况101

一、法国101

二、英国101

三、日本101

四、苏联与经互会成员国101

五、美国102

六、国际科技组织102

七、部分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简况102

二、量制105

第四章 量、单位与单位制105

第一节 量和单位的基本概念105

一、量105

三、量纲106

四、单位107

1.一贯单位制107

2.SI与SI单位108

第二节 量和单位符号的一般109

规则109

一、量的符号109

1.字体109

2.矢量符号109

3.随时间变化的量110

4.复数量的表示110

5.量符号的组合110

6.字母的替换110

3.单位的中文名称111

三、SI词头符号111

4.单位符号的写法111

2.单位符号的组合111

1.字体111

二、单位符号111

四、数值112

五、化学元素和核素符号113

第三节 米制的由来和发展113

一、米制的产生113

二、“档案米”与“档案千克”114

三、米制外交会议114

四、米制公约115

五、国际米原器与千克原器115

六、米制的演变115

1.米制与英制115

2.米制发展中的问题115

第四节 量的单位换算116

一、常用物理量的单位换算116

1.长度单位换算117

2.平面角单位换算118

3.面积单位换算119

4.速度单位换算120

5.角速度单位换算121

6.加速度单位换算122

7.质量单位换算(一)122

8.质量单位换算(二)123

9.质量单位换算(三)124

10.比面积、每单位质量面积125

换算125

11.线密度单位换算126

12.面密度单位换算127

13.密度单位换算128

14.质量浓度单位换算129

15.比体积、比容积单位换算130

16.力单位换算131

17.力矩单位换算132

18.转动惯量单位换算133

换算(一)134

19.压力(压强)、应力单位134

20.压力(压强)、应力单位135

换算(二)135

21.压力(压强)、应力单位136

换算(三)136

22.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一)137

23.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二)138

24.体积、容积单位换算(三)139

25.英、美同名体积单位对照140

26.质量流量单位换算141

27.体积流量单位换算142

28.耗油量单位换算143

29.油行程单位换算143

30.动力粘度单位换算144

31.运动粘度、热扩散率单位145

换算145

32.能、功、热单位换算(一)146

33.能、功、热单位换算(二)147

34.功率单位换算148

35.比能单位换算149

36.单位体积燃料的发热量或150

能量换算150

37.比热容、比熵单位换算151

38.体积热容单位换算152

39.热流密度单位换算153

40.传热系数单位换算154

41.热导率单位换算155

42.热阻率单位换算156

43.释热率单位换算157

44.不同温标间的换算158

45.不同温标的绝对零点、水冰点、水三相点及水沸点158

46.光亮度单位换算159

47.电磁单位换算160

48.光强及光照度单位换算161

49.声学单位换算161

50.核物理与电离辐射单位换162

算162

二、部分国家旧制单位的进率和163

换算163

51.我国市制常用计量单位的163

进率和换算163

52.英美制常用计量单位的进164

率和换算164

53.苏联旧制常用计量单位的166

进率和换算166

三、日常生活与贸易中几种计量167

单位的换算167

54.日本制常用计量单位的进167

率和换算167

量值对照168

2.几种商品英制与法定计量168

单位量值的对照168

1.市制单位与法定单位常用168

3.棉布计量单位换算169

第五章 有关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169

1.空间与时间的量和单位171

位172

2.周期及有关现象的量和单172

3.力学的量和单位173

4.热学的量和单位176

5.电学、磁学的量和单位179

6.光及有关电磁辐射的量和184

单位184

7.声学的量和单位187

8.物理化学、分子物理学的192

量和单位192

9.原子物理学、核物理学的197

量和单位197

10.核反应、电离辐射的量和202

单位202

11.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208

第六章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212

第一节 基本概念212

一、测量的性质212

二、测量的目的和要素212

三、测量的类别212

四、研究误差的意义213

五、误差的定义213

1.绝对误差213

七、误差分类214

4.人员误差214

3.方法误差214

六、误差的来源214

2.相对误差214

2.环境误差214

1.装置误差214

1.系统误差215

2.随机误差215

3.粗大误差215

八、测量的不确定度215

第二节 随机误差的基本性质与215

一、随机误差的定义及产生的原因215

1.随机误差的定义215

2.产生的原因215

估计215

二、遵循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及特性216

三、标准偏差的定义及计算216

1.正态分布的重要特征参216

数o——标准偏差216

2.标准偏差的计算217

1.等精度多次测量时量值的218

确定(算术平均值原218

理)218

四、被测量量值的确定218

2.不等精度多次测量时量值219

的确定219

五、被测量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219

1.等精度直接测量时算术平219

均值的标准偏差219

2.等精度间接测量时算术平219

均值的标准差219

3.不等精度测量时算术平均220

值的标准差220

六、不确定度A类分量的确定(随机不确定度)220

1.单次测量的随机不确定度220

1.均匀分布221

七、随机误差的其他分布221

度221

2.算术平均值的随机不确定221

2.反正弦分布222

3.t分布222

第三节 系统误差222

一、系统误差的定义和产生原因222

1.定义222

2.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222

1.等精度测量中发现变值系223

统误差的方法223

2.未定系统误差223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方法223

1.已定系统误差223

二、系统误差分类223

2.不等精度测量中发现变值224

系统误差的方法224

四、系统误差的消除224

1.消除系统误差的措施224

系统误差225

2.加修正值的方法消除定值225

3.替代检验修正法消除定值225

系统误差225

4.调换测量法消除定值系统226

误差226

5.反向补偿法消除定值系统227

误差227

6.替代测量法消除定值系统227

误差227

7.基准变换法消除定值系统228

误差228

8.对称测量法消除变值系统228

误差228

9.半周期偶数测量法消除变228

值系统误差228

量229

1.具有确定规律的误差的分229

五、B类分量的确定229

及分布的误差分量230

3.对于仅能估计误差限±e1,但不能掌握其确切规律的误差分量230

第四节 粗大误差231

一、定义231

二、坏值剔除的方法231

1.拉依达准则231

2.肖维勒准则232

3.戈罗贝斯准则233

4.狄克逊准则233

5.t检验准则235

第五节 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236

一、直接测量法的几种形式236

二、等精度直接测量法测量结果237

的处理237

结果的数据处理238

三、不等精度直接测量列测量238

第六节 间接测量结果的处理239

一、函数量佳值的计算240

二、函数系统误差的传递240

三、标准偏差的传递241

1.独立量和相关量241

2.误差传递公式241

二、最小二乘法原理242

三、矩阵最小二乘法242

一、组合测量法242

第七节 组合测量的数据处理242

第八节 误差理论的应用243

一、测量方法的精度分析243

二、测量次数的确定244

三、测量方法与计算方法的选择244

四、选择最有利的测量条件245

第九节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245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246

一、近似数246

二、有效数字246

四、测量结果的有效位数的确定247

第十节 数据处理的内容、程247

序与不确定度247

第二编 计量器具与量值传递250

第七章 计量标准仪器250

第一节 高精度计量标准器具250

第二节 各类计量标准器具262

1.长度计量器具262

2.热工计量器具266

3.力学计量器具270

4.电磁计量器具272

5.无线电计量器具275

6.时间频率计量器具277

7.光学计量器具279

8.声学计量器具280

9.电离辐射计量器具281

10.理化计量器具282

第八章 检定规程284

第一节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目录284

一、长度284

二、温度286

三、力学287

四、电磁289

五、无线电290

六、时间 频率291

七、光学292

八、化学292

九、声学292

十、电离辐射293

十一、气象293

十二、国家计量技术规范293

2.归口单位及归口项目294

1.归口单位的任务与职责294

三、检定规程的编写规则294

第二节 计量检定规程的制定294

一、检定规程的编号294

二、检定规程制定归口方案294

第三节 计量检定印、证及其307

管理307

一、检定印、证的分类与作用307

1.检定证书307

2.检定结果通知书307

二、计量检定印、证的管理308

2.计量检定印、证的使用与308

1.计量检定印、证的制发308

管理308

4.检定合格印308

3.检定合格证308

5.注销印308

三、计量检定印、证的编号309

四、关于计量检定手段和条件不完全满足规程要求时的检定出证310

量器具如何管理310

六、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的计310

分检定和出证310

五、关于按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部310

三、关于部门、地方计量检定规310

程向国家计量局备案310

二、关于制定检定规程的范围310

一、关于计量技术规范310

规程的问题310

第四节 实施计量法中有关检定310

十一、关于计量检定规程中对检311

定周期的规定311

九、关于执行规程与技术标准的协调十、关于执行部门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的协调311

用中旧的计量器具的检定311

十二、关于规程修订以后,对使311

据所进行的“检定”311

八、关于没有计量检定规程为依311

的检定和出证311

七、关于参照某检定规程所进行311

第九章 计量检定系统313

1.量块计量检定系统313

2.线纹计量检定系统314

3.表面粗糙度检定系统315

4.温度计量检定系统316

5.质量计量检定系统320

6.力值计量检定系统321

7.布、洛、维氏、表面洛氏321

硬度计量检定系统321

8.肖氏硬度计量检定系统322

9.转速计量检定系统323

10.压力计量检定系统324

11.微压计量检定系统325

12.真空计量检定系统326

13.流量计量检定系统327

14.容量计量检定系统328

15.玻璃浮计计量检定系统329

16.直流电压计量检定系统330

17.直流标准电阻器计量检定331

系统331

18.标准电容器计量检定系统332

19.标准电感器计量检定系统333

20.互感器计量检定系统334

21.直流电位差计计量检定系335

统335

22.直流磁测量计量检定系统336

23.交流磁测量计量检定系统337

24.工频相位计量检定系统338

25.低频、高频电压计量检定339

系统339

26.微波小功率计量检定系统340

27.微波中功率计量检定系统341

28.微波大功率计量检定系统342

29.射频峰值脉冲功率计量检343

定系统343

30.衰减计量检定系统344

31.波导高温噪声计量检定系345

统345

32.同轴高温噪声计量检定系346

统346

33.低温噪声计量检定系统347

34.相移计量检定系统348

35.微波阻抗计量检定系统349

36.高频阻抗计量检定系统350

37.磁场强度计量检定系统351

38.电场强度计量检定系352

统(1)352

39.微波场强计量检定系统353

41.高频场强计量检定系统354

(2)354

40.电场强度计量检定系统354

42.脉冲计量检定系统355

43.高频介质计量检定系统356

44.?真度计量检定系统357

45.调制度计量检定系统358

46.微波介质计量检定系统359

47.信号发生器计量检定360

系统360

48.时间频率计量检定系统361

49.激光功率计量检定系统362

50.色度计量检定系统363

51.光度计量检定系统364

52.激光能量计量检定系统365

53.酸度计量检定系统366

54.粘度计量检定系统367

系统368

56.空气声声压计量器具检定368

55.热量计量检定系统368

57.照射量计量检定系统370

第十章 计量机构及开展项目371

第一节 全国计量行政及检定371

系统371

第二节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371

一、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简况371

1.长度处371

2.热工处373

3.力学处373

4.电磁处374

5.无线电处374

6.时间频率处374

9.标准物质研究所375

1.长度375

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检定测试项目375

8.电离辐射处375

7.光学处375

2.热工380

3.力学385

4.电磁393

5.无线电399

6.时间频率405

8.离辐电射406

7.光学406

三、标准物质所制备的标准物质407

1.标准气体407

2.渗透管407

3.pH标准物质408

4.电导标准物质408

5.燃烧热标准物质408

6.标准粘度油408

7.水渗透管409

8.扩散管409

10.水中痕量元素标准物质410

9.基准试剂410

第三节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411

第四节 各省、市、自治区计量416

机构及其所建标准416

第五节 有关部委计量机构开展433

项目433

一、海洋局系统433

二、机械部仪表局所属行业计量433

测试中心433

三、邮电科学研究院计量室建立433

标准项目433

项目434

五、气象系统开展计量项目434

四、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标准434

第六节 计量教育、情报与435

学会435

一、计量教育435

1.中国计量学院435

2.计量教育体系435

二、计量情报437

1.计量情报工作437

2.计量情报网437

3.国家计量局情报研究所437

4.计量刊物与报纸438

三、计量测试学会439

1.学会的任务和组织439

2.学会的活动440

2.测量方程式442

1.定义442

3.被测对象和被测量442

4.测量方法的分类442

第一节 基础知识442

第十一章 几何量计量442

第三编 计量专业技术442

一、基本概念442

二、测量中的基本原则443

1.阿贝原则443

3.最短测量链原则444

4.最小变形原则444

2.封闭原则444

5.基准统一原则445

6.动态模似功能测量原则445

7.经济原则445

三、瞄准系统445

1.概述445

2.接触式瞄准446

变形448

2.基本定位方式及其误差448

3.缩向变形(压缩)和弯曲448

四、定位系统448

3.瞄准方式的选择448

1.正确选择测量基面的原则448

4.支承点位置的选择452

一、量块453

4.量块的尺寸系列453

3.制造量块的材料453

1.概述453

2.量块的名词术语和定义453

第二节 长度的计量453

2.测量方法的精度系数K方453

1.选用原则453

五、常用计量器具的选用原则453

5.量块的等与级455

6.量块的技术要求及检定455

7.量块检定和使用时的温度459

要求459

8.量块的选用及组合460

9.GB6093—85《量块》介绍461

10.量块的维护与保养461

1.基本概念和定义464

三、圆柱体的测量464

二、线纹尺464

2.线纹尺的检定464

1.概述464

2.圆柱体轴径、孔径的测量470

第三节 角度的测量473

一、多面棱体473

1.概述473

2.多面棱体的技术要求和检定方法473

二、测角仪及检定476

1.概述476

2.测角仪的工作原理476

3.测角仪的技术要求及检定476

方法476

三、角度块及其检定476

1.概述476

四、水平仪的检定478

4.开展角度块检定所需设备478

1.概述478

3.角度块的主要技术要求及478

检定478

2.角度块系列478

2.框式、条式水平仪480

3.合象水平仪480

第四节 表面粗糙度483

一、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及数值系列483

1.表面粗糙度的概念483

2.表面粗糙度的一些术语483

3.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483

二、取样长度与评定长度选用486

三、表面粗糙度代〔符〕号486

四、各国表面粗糙度标准所用参数及其符号489

一、螺纹测量490

1.螺纹的基本概念490

第五节 复合量测量490

五、表面粗糙度与原表面光洁度级别对照490

2.螺纹公差492

3.圆柱螺纹测量492

4.圆锥螺纹测量493

5.丝杠测量494

二、齿轮测量495

1.齿轮的基本概念495

2.圆柱齿轮参数单项测量497

3.圆柱齿轮参数综合测量499

4.圆柱斜齿轮参数的测量500

1.形状误差定义501

三、形状误差及其评定501

5.形位误差的五种检测原则501

4.形位误差测量精度501

3.形位误差检测标准条件501

符号501

1.形位误差项目及符号501

二、形位公差检测规定501

一、形位公差有关术语定义501

第六节 形状和位置误差测量501

5.圆锥齿轮参数的测量501

2.形状和位置公差标注有关501

2.形状误差的评定506

四、位置误差的评定508

1.定向误差的定义及评定508

五、基准的建立和体现509

2.定位误差的定义及评定509

3.跳动误差及其评定509

六、形位误差测量511

第七节 测量环境的选择513

一、温度513

1.标准温度513

2.偏差标准温度而引起的测量误差513

六、腐蚀性气体514

五、灰尘514

三、振动514

四、采光514

二、温度514

七、磁场515

八、墙面515

九、实验室地面515

第十二章 温度计量516

第一节 基本概念516

1.温度516

2.温标516

3.热力学温标516

4.摄氏温度516

5.国际实用温标517

第二节 温度计517

一、玻璃液体温度计517

1.玻璃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及类型517

度计518

2.几种特殊的玻璃水银温518

3.各类玻璃液体温度计的519

性能519

二、电阻温度计524

三、热电温度计524

1.测温原理524

2.热电温度计的分类与特性525

3.几种特殊热电偶527

四、光学高温计529

五、全辐射高温计532

六、其它温度计533

第三节 二次仪表535

1.动圈式仪表535

2.自动平衡显示仪表537

3.DDZ—11型电动单元组合539

仪表539

4.QDZ型气动单元组合仪表540

检定541

第四节 温度计量仪器仪表的541

5.TA系列简易电子调节器541

1.检定方法542

2.检定环境条件及设备542

3.二次仪表检定542

第十三章 力学计量544

第一节 质量计量544

一、基本概念与分类544

1.质量、重力与衡量544

2.砝码545

3.天平的分类与精度等级547

二、测量环境与天平、砝码的使用548

1.实验环境条件548

2.天平、砝码的使用和保养549

三、质量的测量原理与方法550

1.质量计量中应用的平衡550

原理550

2.质量的测定方法550

5.空气浮力修正551

3.天平分度值551

4.砝码允差551

6.砝码材料的统一名义密度554

五、秤的分类与各类秤的技术性能554

1.扭力天平554

2.架盘天平555

3.杆秤555

4.移动式杠杆秤557

5.字盘秤558

6.地秤558

7.滚轮式皮带秤559

8.电子秤559

六、质量计量的发展趋势560

第二节 力值计量561

一、力和单位561

二、计量标准器与量值传递561

1.两种常见的测量方法562

三、实验环境要求与设备562

四、测量原理与方法562

2.材料试验机分类、命名565

与型号565

3.测力计的示值定度565

4.测力机的维护保养566

第三节 硬度计量567

一、基本概念567

1.静力试验法567

2.其他试验法570

二、计量标准器与量值传递570

保养575

1.压力的定义575

第四节 压力计量575

一、定义与分类575

2.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575

1.环境条件575

三、测量环境条件与计量器具的技术要求575

3.硬度机、硬度块的维护575

2.压力仪表的分类576

3.压力仪表的精度等级576

二、测压仪表的作用原理577

1.活塞式压力计577

2.液体压力计577

5.压力传感器和数字压力表578

三、压力仪表的检定578

3.弹簧管式压力仪表578

4.电气式压力仪表578

第五节 真空计量582

一、基本概念582

1.真空的定义582

2.真空计量单位582

3.真空区域划分582

4.真空计量的应用582

二、真空计量标准仪器583

三、真空计585

第六节 振动、冲击计量586

一、基本概念586

1.振动、冲击的物理量586

2.振动、冲击计量的主要586

参数586

3.振动、冲击计量的分类586

4.振动、冲击计量的量值586

传递586

二、振动、冲击计量基本方法587

1.振动激光干涉绝对校准法587

2.互易校准法587

3.比较法587

4.冲击校准法587

三、实验标准、振动试验台与传感器1.实验标准587

2.振动试验台587

3.振动电测法常用传感器588

一、基本概念590

1.转速590

2.转速计量单位590

3.转速表的分类590

二、转速表590

第七节 转速计量590

第八节 流量计量591

1.体积流量与质量流量591

一、基本概念591

2.BZ—4型标准转速装置591

3.实验室的要求591

1.测速方法591

三、转速测量与装置591

2.计量单位594

二、流量仪表594

三、流量计量的标准器594

2.容量计量单位595

3.分类595

1.容量计量595

一、基本概念595

二、容量计量器具595

1.玻璃量器595

1.重力式流量标准装置595

第九节 密量计量595

喷嘴595

5.高压气体标准——音速595

4.钟罩式气体标准装置595

3.标准体积管595

2.容积式液体流量标准装置595

2.标准金属容器596

3.计量罐596

三、容量的计算方法597

1.衡量法597

2.比较法597

3.尺寸计算法597

1.密度计分类598

二、密度计598

2.浓度598

1.密度与相对密度598

一、基本概念598

第十节 密度计量598

2.浮计599

三、密度计量原理、方法599

第十四章 电磁计量600

第一节 标准电池600

一、基本概念600

1.分类600

2.标准电池的等级600

二、技术特性与环境要求601

1.标准电池基本参数及技术601

特性601

2.标准电池的温度特性601

3.实验室环境条件601

3.使用标准电池应注意事项602

2.标准电池检定项目602

三、标准电池测量方法与使用602

1.两种检定方法602

二、标准电阻的技术特性和测量604

特性604

2.其他等级电阻量具的技术604

指标604

1.基、标准器的主要技术604

条件604

2.直流标准电阻器的分类604

1.标准电阻604

一、基本概念604

第二节 标准电阻器604

4.设备配置604

3.标准电阻温度修正605

3.使用标准电阻器注意事项606

2.标准电阻器的检定项目606

1.测量原理和方法606

5.实验室温度要求606

三、测量原理、方法与使用606

标称使用范围606

4.基、标准器对各影响量的606

第三节 标准电容器608

一、基本概念608

1.电容器608

2.电容器分类608

3.标准电容器608

二、技术性能与测量环境609

1.标准电容器的技术性能609

2.实验室各种条件要求609

3.对电磁场的要求609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610

1.标准电容器的检定项目610

2.标准电容器的检定方法610

流612

3.电容器的损耗因数与漏电612

第四节 标准电感器613

一、基本概念613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条件613

1.标准电感的技术特性613

2.检定条件614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614

1.检定项目614

2.几种测量方法614

2.互感器分类615

3.互感器误差测量时的电流、负荷及功率因数615

1.各等互感器的允许误差615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615

2.互感器的允许变差615

一、基本概念615

第五节 测量用互感器615

3.电感线圈的其他参数615

1.互感器及其应用615

4.环境条件616

1.互感器检定项目618

3.检定方法618

4.电流互感器的退磁618

1.标准器及计量设备的选用618

三、互感器的测量及要求618

第六节 常用电测量指示仪表619

(电流表、电压表、功率)619

表619

一、基本概念619

1.电测量指示仪表619

2.分类619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619

1.基本误差与仪表工作条件619

2.标准器的选用619

3.环境条件622

三、测量原理与方法623

第七节 直流电位差计625

一、基本概念625

1.直流电位差计625

2.分类625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625

1.主要指标与环境要求625

2.携带型电位差计内附625

检流计625

三、测量方法625

2.电桥分类627

1.测量范围627

二、技术特性与测量条件627

2.基本误差627

一、基本概念627

第八节 电桥627

1.电阻测量与电桥627

3.测量环境条件与检定装置628

测量误差628

三、测量的原理与方法628

1.单、双桥原理628

2.直流电桥检定方法628

1.概念与分类630

2.技术特性与测量环境630

一、基本概念630

二、磁通计量630

第九节 磁学测量630

三、磁感应强度与磁矩计量631

1.磁感应强度计量631

2.磁矩计量632

四、磁性材料632

1.概念与分类632

2.磁性材料的技术参数632

1.瞬时值u(t)634

一、基本概念634

2.峰值?634

第一节 电压计量634

第十五章 无线电计量634

3.平均值u平均635

4.有效值urms635

二、电压表的分类635

1.模拟式635

2.数字式637

三、交流电压表637

1.正弦交流电压表的分类637

2.交流电压表的检波器637

四、脉冲电压表639

五、取样电压表639

六、选频电压表639

七、热电式电压表639

2.热电转换器640

1.热电偶640

2.数字电压表的分辨力641

因素641

九、影响电压测量精度的主要641

1.对测量直流电压的影响641

1.数字电压表的分类641

八、数字式电压表641

4.微电位计641

3.衰减热偶电压表641

2.对测量交流电压的影响642

十、电压的量值传递与检定643

十一、电压基准644

第二节 低频与高频集总参数644

阻抗644

一、基本概念644

二、元件和阻抗测量仪器645

及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646

五、元件参数和阻抗的标准646

四、元件参数和阻抗的计量方法646

三、回路的真实Q值与有效Q值646

1.电阻标准647

2.电感标准647

3.电容标准647

4.高频阻抗647

第三节 讯号发生器647

一、概述647

二、讯号发生器的分类648

三、正弦讯号发生器649

1.一般性能649

2.讯号源的调制性能649

3.讯号的频谱649

四、扫频讯号发生器650

五、频率合成器或综合讯号发650

生器650

2.相干直接数字综合651

3.分数N锁相环651

1.相干非直接综合技术651

六、函数发生器652

七、脉冲讯号发生器652

1.脉冲波形参数的定义652

2.脉冲讯号发生器的定义653

八、讯号发生器的标准和检定654

第四节 功率的测量654

一、概述654

二、功率计的分类655

2.热偶敏感器656

三、功率敏感器(功率头)656

1.热敏电阻座656

3.二极管敏感器657

4.各种敏感头的特性比较657

四、脉冲功率的测量657

五、功率计的主要误差658

1.失配误差及其不确定性659

2.有效效率、标准系数659

4.总的不确定度660

3.功率计的其他误差660

第五节 网络分析仪661

一、基本概念661

六、功率计的标准与检定661

二、网络分析仪662

三、网络分析仪分类663

四、网络分析仪的组成663

1.标量网络分析仪663

2.矢量网络分析仪664

3.频率特性测量仪665

五、网络分析仪的校准665

第六节 示波器及其测量665

一、基本概念665

二、示波器的类型665

1.显示系统667

2.x轴和y轴偏转系统667

三、示波器的主要性能和术语667

3.时基668

4.触发669

5.取样示波器670

6.存储记忆示波器670

四、示波器测试中的几个问题670

五、影响示波器测量精度的主要672

因素672

六、示波器的检定673

第七节 场强的测量673

一、概述673

二、场强与测量673

1.场强的定义与计算673

2.场强计的基本组成674

3.天线系数674

第八节 讯号分析与测量675

一、概述675

三、场强计的校准675

四、无线电干扰675

二、频谱分析仪676

1.基本原理676

2.频谱分析仪的功能676

3.各种调制波形及对应频谱677

4.频谱分析仪的主要性能677

5.影响频谱测量精度的因素678

6.频谱分析仪的检定679

三、富里哀分析仪679

四、波形分析器679

五、失真度分析680

第九节 衰减的测量680

一、基本概念680

2.高频替代法681

4.中频替代法681

3.音频替代法681

二、衰减的测量681

1.功率比例法681

三、泄漏682

四、阻抗匹配682

五、设备的稳定性682

六、衰减器的检定682

第十节 逻辑分析仪682

一、基本概念682

三、基本分析仪的应用和与示波683

器的特性比较683

1.逻辑分析仪的种类683

2.显示的种类683

二、逻辑分析仪的种类和显示683

第十六章 时间与频率计量685

第一节 基本概念685

一、时间和频率的定义685

二、时间刻度(时标)的分类685

1.天文时685

4.时区686

2.原子时686

3.协调世界时686

第二节 频率和时间测量中687

参数的定义687

一、频差687

二、时差687

三、相对频差和相对时差688

四、频率准确度688

五、频率稳定度688

六、频率的再现性688

七、开机特性688

第三节 频率稳定度688

一、概述688

二、长期稳定度688

三、短期稳定性689

1.时域表征法689

2.稳定度的频域表征691

3.频域和时域特性之间关系692

和转换692

第四节 频率和时间测量与693

仪器设备693

一、电子计数式频率计693

1.电子计数器的组成693

2.电子计数器分类693

3.电子计数器的性能指标和695

定义695

4.各型电子计数器的性能698

二、频率误差倍增器699

三、相位比较器699

线电广播700

一、标准频率和时间的高频无700

播和传输700

第五节 标准频率与时间的广700

析仪700

六、频域测量法——相位噪声分700

五、双时差混频技术700

四、差拍法700

二、低频、甚低频传播与校准701

时频701

三、利用无线电导航台进行频率704

校准和时间同步704

1.奥米茄导航系统704

2.罗兰C导航系统704

四、利用彩色电视副载波校频705

五、利用卫星进行频率和时间708

测量708

1.利用同步卫星的测量方法708

2.利用GPS导航星709

主要误差原因710

3.利用卫星进行时频测量的710

第六节 标准频率源712

一、概述712

二、石英振荡器713

1.石英振荡器713

2.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分类713

3.晶体振荡器的主要性能713

指标713

三、原子频率标准714

4.晶体振荡器的检定714

1.原子频率标准的原理715

2.铯束原子频率标准715

3.铷汽泡型原子频标717

4.氢激射原子频率标准718

四、实用频率标准性能719

1.平方反比定律720

三、光度计量中常用定律720

一、光度学中的量和单位720

二、常用量新旧单位换算720

第二节 光度计量720

第一节 概述720

第十七章 光学计量720

2.发射的朗伯余弦定律723

四、光度计量的应用723

五、光度计量常用计量仪器723

1.各种测光用标准灯723

2.光度计724

第三节 色度计量725

一、色度学中的量725

二、色度学中的测色原理725

三、色度计量的应用726

四、色度计量常用仪器726

1.光谱光度计726

2.光电积分测色仪器726

一、辐射度学中的量和单位728

第四节 辐射计量728

3.测色用工作标准728

二、光度量与辐射量之间的转换729

三、辐射计量中的主要定律729

1.基尔霍夫定律729

2.普朗克辐射定律730

3.斯忒藩—波尔兹曼定律730

四、辐射计量的应用730

五、辐射计量常用仪器730

1.标准辐射源730

2.光谱辐射计731

第五节 激光计量731

一、激光计量及内容731

二、常用的激光计量仪器732

1.各种量热计732

一、基本概念733

计量733

第六节 眼镜行业中的光学733

2.光电型功率计和能量计733

3.热释电型激光功率能量计733

二、配镜和验光中的量及单位735

三、验光配镜中的计量仪器736

1.焦度计736

2.验光镜片组737

3.验光机737

第十八章 声学计量738

第一节 基本概念738

一、声压和声压级739

二、声强与声强级739

三、声〔源〕功率和声功率级739

第二节 空气声的计量740

一、互易法740

三、声级校准器742

四、高压校准器742

二、活塞发声器742

五、静电激励器744

第三节 水声的计量745

一、互易法745

二、补偿法745

三、振动液柱法746

第四节 超声功率的计量746

三、光学法747

二、量热法747

一、力学法747

第十九章 化学计量749

第一节 酸度(pH)计量749

一、酸度计量一般概念749

二、检定项目与要求750

三、测量方法750

第二节 粘度计量752

一、粘度的定义752

五、粘度计种类及技术指标753

四、粘度标准的建立753

二、基、标准粘度计753

三、标准液753

第三节 热量计量755

一、热量计量与量热计755

二、基本原理与测量方法755

第四节 标准物质756

一、标准物质及其分类756

二、标准物质的特点756

一、光电比色757

1.光电比色方法757

三、标准物质的管理757

择电极757

第五节 光电比色与离子选757

2.光电比色计的分类758

3.检定项目与要求758

二、离子选择性电极758

2.电离室法763

1.计数管法763

3.量热计法763

第二十章 电离辐射计量763

二、电离辐射计量方法763

一、电离辐射计量763

第一节 引言763

三、五个服务对象和三个计量764

部分764

四、基准和辐射标准764

五、最大误差765

第二节 放射性核素计量765

一、服务对象765

二、测量对象765

三、测量知识766

1.探测器766

4.膜吸收修正770

3.自吸收修正770

2.衰变校正770

四、纳入计量范围的测量(需要771

计量管理的测量)771

五、活度量程上的基准和服务领域772

六、不同核素的标准物质和标准773

源及测量任务773

1.标准物质773

确度要求774

2.有关领域测量的核素及准774

七、核素计量业务775

1.α、β表面沾污仪校准775

2.医用活度测量仪的校准775

3.锗γ谱仪的校准775

4.低活度水平γ谱仪校准775

9.全身计数器校准776

8.低活度水平α或β计数器校准776

数器校准776

准776

7.Nal(Tl)-X或γ射线计776

6.Si(Li)-X射线谱仪校776

5.液体闪烁计数器的校准776

10.放射性气体计数器校准779

11.放射性溶液测量仪校准779

12.铀矿放射性仪表校准779

八、放射性核素计量表779

第三节 剂量计量779

一、电离辐射剂量计量779

1.电离辐射剂量测量779

2.纳入剂量计量范围的物理779

量779

3.剂量计量涉及的测量对象780

4.服务领域780

2.测量器具的能量响应781

1.测量器具的量程781

二、剂量计量工作所需检定的测781

量器具781

三、剂量计量基准及量值传递784

1.照射量784

2.吸收剂量785

3.剂量当量786

第四节 中子计量788

一、服务对象788

三、纳入计量范围的中子测量789

二、测量对象789

四、基准与任务790

1.中子注量率量程上的基准790

与任务790

2.不同中子能量范围上的标790

准场及任务790

3.中子吸收剂量检定792

递792

2.中子注量率量值单位的传792

五、中子计量业务内容792

1.中子源强度检定792

4.中子剂量当量值传递793

5.中子测量器具的性能鉴定794

6.其他中子计量业务796

第一节 管理与现代管理学798

二、管理学798

一、管理的一般概念798

第二十一章 管理与计量管理798

第四编 计量管理与法制监督798

三、管理的历史发展799

1.古代的管理思想799

2.近代管理理论800

3.现代管理学说802

第二节 管理与现代化建设807

一、管理的作用与意义807

1.美国的管理实践808

二、国外的历史经验808

2.日本在管理上的成功809

第三节 现代管理学的原理、810

功能和方法810

一、管理的本质810

1.管理的对象810

2.管理的核心和动力810

3.管理的目的811

二、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811

1.系统原理811

2.“人本”原理811

3.动态原理812

4.效益原理812

5.整分合原则812

6.相对封闭原则812

10.弹性原则813

9.“行为”原则813

7.能级原则813

8.动力原则813

2.计划功能814

1.行政方法814

四、现代管理的方法、手段814

3.组织功能814

4.控制功能814

1.决策功能814

三、现代管理的功能814

12.价值原则814

11.反馈原则814

2.经济方法815

3.现代管理要求的思想方法815

4.数学方法815

第四节 计量管理815

一、计量管理的概念815

二、计量管理的任务和内容816

4.广泛性817

3.统一性817

四、计量管理的科学化817

5.多样性817

1.法制性817

三、计量管理的特点817

2.准确性817

第二十二章 计量法与计量法规819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819

法的颁布与实施819

一、计量法颁布的重大意义819

1.计量法的目的819

2.有力地促进经济建设820

3.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820

发展820

4.加强计量的监督管理821

5.走向依法管理计量的轨道821

二、我国计量立法的基础821

1.我国计量法的性质822

三、我国计量立法的指导思想及822

有关原则822

2.关于具有中国特色823

3.计量立法的一些原则823

4.与其他法的关系问题823

5.制定计量法的指导思想824

第二节 “计量法”的基本内824

容与条款解释824

第三节 计量法规体系835

一、计量法规体系的层次835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发布836

三、有关单项管理办法837

四、计量技术法规837

1.国家计量检定系统837

度与国外计量立法838

第四节 我国历代计量法律制838

一、历代计量法律制度838

2.计量检定规程838

3.计量管理技术规范838

1.先秦时期839

2.秦汉时期839

3.魏晋到唐宋时期840

4.元、明、清时期840

5.近代841

二、国外计量立法841

1.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的计量843

法国际建议843

2.美国843

3.英国843

4.法国844

5.联邦德国844

6.日本844

8.罗马尼亚845

9.南斯拉夫845

7.苏联845

第二十三章 计量监督846

第一节 计量监督的意义和846

特点846

第三节 计量监督的依据——847

计量法规体系847

一、计量法及其子法847

二、各级组织的执法职能847

一、统一领导、分工负责847

第二节 计量监督的组织形式847

二、法定计量单位848

三、计量检定系统和检定规程848

第四节 计量监督的实施849

一、统一立法、区别管理849

二、分级管理849

三、授权849

第五节 计量监督的技术保证850

体系850

二、强制检定的目的851

一、强制检定851

第二十四章 强制检定851

第一节 强制检定的意义851

三、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852

第二节 强制检定的范围与852

办法852

一、强制检定的范围852

二、强制检定的申请853

三、检定机构与检定周期853

1.检定机构853

2.检定周期854

四、检定机构的责任与检定结果854

处理854

第三节 强制检定的监督管理854

一、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的使用管理854

二、监督管理的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