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 1921-2001 上【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卢先福,陈占安,杨彦钧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337x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015页
- 文件大小:639MB
- 文件页数:108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面向21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研究 1921-2001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总论3
第一编 专题论述3
第一部分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建党理论与实践探索&杨彦钧3
第一章 毛泽东时期党的理论建设与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陈先奎3
一、毛泽东党的建设学说的形成与发展3
(一)毛泽东建党学说的萌芽4
(二)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初步形成4
(三)毛泽东建党学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多方面展开,延安整风与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正式确立5
(四)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新发展6
(五)建国后毛泽东建党学说的发展与曲折6
二、以“三大法宝”为党的建设的纲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进行党的建设7
三、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9
四、反对本本主义,注重调查研究,提出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10
五、以民主集中制和“三大作风”为内容的党的组织作风建设理论12
六、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13
第二章 邓小平及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党理论和实践探索&秦宣 张传武17
一、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对党的建设理论的全面拨乱反正17
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理论与建党实践的探索、丰富和发展19
(一)确立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核心”是党的建设新主题的重要理论19
(二)围绕着新时期党的建设主题,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开创了思想建设实践探索的新局面21
(三)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保证24
(四)为解决“如何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端正党风,提高全党同志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这个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第二代领导集体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提出了新的理论,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25
第三章 江泽民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的丰富与发展&秦宣 于洋29
一、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9
二、江泽民与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丰富与发展30
(一)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完善党在新时期的建设目标30
(二)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问题,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31
(三)总结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组织建设的理论32
(四)提出“三个代表”的建党纲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性质的理论34
三、江泽民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的丰富与发展38
(一)面对新时期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贯彻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大反腐败力度,纯洁党的队伍38
(二)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强化党的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实践的创造性探索39
第二部分 “三讲”教育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创造性探索&杨彦钧43
第一章 深刻认识深入开展“三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徐志宏 李合亮43
一、用整风精神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43
(一)用整风的方法解决党内矛盾,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创造43
(二)用整风精神开展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45
二、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47
(一)国内形势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着制约进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47
(二)从国际上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50
(三)只有从战略全局把握时代特点,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领导水平、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52
三、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53
(一)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是总揽党的建设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新的形势下推进加强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53
(二)全面提高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的素质,把领导班子建设好,是当前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55
四、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按照十五大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需要57
第二章 关于讲学习&徐志宏 李合亮61
一、重视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61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讲学习64
(一)讲学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的迫切要求64
(二)讲学习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65
(三)讲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需要66
三、讲学习主要是解决理论武装问题68
(一)理论武装问题至关重要68
(二)讲学习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69
四、讲学习是要学习有利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72
(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72
(二)依法治国,必须学习社会主义法律知识73
(三)勇于迎接高科技竞争的挑战,努力学习科学技术74
(四)以史为鉴,学习历史知识74
五、讲学习要理论联系实际75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学风75
(二)讲学习必须理论联系实际76
第三章 关于讲政治&韩海涛 赵志刚79
一、问题的提出79
二、讲政治的理论渊源81
(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81
(二)列宁:经济方面的政治81
(三)毛泽东: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82
(四)邓小平: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83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讲政治83
(一)共产党人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83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有强有力政治保证84
(三)讲政治是应付错综复杂的国际风云变幻的需要85
(四)讲政治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85
四、我们讲的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86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讲政治的根本86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是我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立足点86
(三)确立正确的政治观点,是讲政治的关键87
(四)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是执行党的政治路线的保证87
(五)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也是讲政治的重要方面88
五、在实践中讲政治88
(一)从根本上解决好世界观问题,不断增强党性原则88
(二)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89
(三)严格按照党章办事,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89
(四)要加强理论修养,在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上下功夫90
第四章 关于讲正气&徐志宏 赵娟92
一、讲正气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92
(一)中华民族历来就有讲正气的优良传统92
(二)讲正气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93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共产党人必须讲正气94
(四)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讲正气95
二、讲正气是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经受考验的重要法宝96
(一)执政的考验,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正气96
(二)改革开放的考验,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正气97
(三)“和平演变”的考验,要求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讲正气98
三、讲正气要求领导干部坚决同一切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作斗争99
(一)新时期更应注重加强党的纪律建设99
(二)讲正气必须反对个人主义,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100
(三)讲正气必须惩恶扬善,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101
四、讲正气就是要加强领导干部的世界观改造102
(一)共产党员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02
(二)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改造世界观104
(三)领导干部要通过自我修养改造世界观105
五、讲正气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105
(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人生观的核心105
(二)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106
(三)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更应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107
第三部分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陈占安109
第一章 “三个代表”思想提出的深刻背景&李效东109
一、世界历史的发展出现新变化109
(一)21世纪初的国际政治发展趋势109
(二)21世纪初的国际经济发展趋势110
(三)21世纪初的国际文化发展趋势111
二、中华民族的振兴处在新起点112
(一)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12
(二)21世纪初中国政治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13
(三)21世纪初中国文化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14
三、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情况115
(一)21世纪初党的建设的总目标115
(二)21世纪初党的建设遇到的主要问题115
(三)21世纪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116
第二章 “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范雁存118
一、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立118
(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建党学说的过程118
(二)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119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发展121
(一)列宁建党学说的形成121
(二)列宁建党学说的主要内容122
三、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25
(一)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125
(二)邓小平建党理论的形成及其主要内容128
四、“三个代表”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进一步发展132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132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意义134
第三章 “三个代表”思想的基本内容&胡椿136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36
(一)中国的先进社会生产力与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36
(二)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38
(三)努力做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139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41
(一)“文化”及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141
(二)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43
(三)努力做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143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46
(一)党的纲领、目标、任务和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146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146
(三)努力做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147
四、全面正确理解“三个代表”的思想148
(一)“三个代表”思想的战略意图148
(二)“三个代表”思想的集中体现149
(三)“三个代表”思想的内在联系150
第四章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张丽君152
一、实践“三个代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152
(一)党的性质和纲领所决定152
(二)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经验的总结153
(三)实现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现实要求154
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156
(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旗帜156
(二)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157
(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157
三、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58
(一)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158
(二)造就高素质的干部队伍160
(三)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162
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163
(一)党风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163
(二)改进我们的思想作风163
(三)改进我们的工作作风164
(四)改进我们的学风165
(五)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166
五、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大力加强党的制度建设167
(一)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长期性稳定性167
(二)完善党规党法167
(三)实现党内生活民主化制度化168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169
第二编 优秀论文选编171
第一部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171
简论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的对象和主要任务&郭国勋1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向何处去——适应新形势的理论新形态的设想&商英伟17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马鸣175
对创新理论基本观点的马克思主义再认识&向刚17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性和超时代性&陶笑眉181
列宁的深邃眼光&李振城183
马克思的生产“动原力”理论和知识经济&董玉魁186
科学哲学与中国现代化&姜列新 林红霞189
论科学的标准体系&王文东192
人权观的第一次科学建构&王文东195
艺术生产关系论&王少青197
论真理、实践和价值的统一&聂暾203
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改革断想&王宪政 张世岩207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体系结构看马、列、毛、邓理论的一脉相承&陈必辉209
毛泽东同志对建党理论的伟大贡献及其特点&李振城212
论毛泽东关于以和平方式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夏道汉217
毛泽东经济哲学思想探微&韦建平221
毛泽东文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文章理论评说&曾祥芹225
毛泽东风俗观初探&刘心语229
湖湘文化与青年毛泽东&黄永健231
学习毛泽东人才人事思想一得&冯铁金235
周恩来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渊源&刘焱237
周恩来总理是领导干部道德实践的典范&蒲素惠242
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是对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翁春霖244
两大理论 两次飞跃——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再认识&王明生246
建军之本 治军之道 强军之魂——建国50年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张秀文250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研究255
邓小平理论与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笃盛255
深刻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李保忠261
理论的又一丰碑 实践的辉煌坐标&杨发荣 何凤英263
邓小平理论体系构架探析&李福海 雷咏雪266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贡献&刘爱莲269
生产力标准:邓小平对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最有力注解&张永斌274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王新华277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李醉吾280
改革的胆略源于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邓小平领导思想研究&张烈彩282
论邓小平反错误倾向斗争思想的基本特征&安秀明285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唐旭天286
试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特征&陈志兴289
尊重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鲜明特点&李瑞琴291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新贡献&权文荣293
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白春茹 马淑琴295
用邓小平理论改造主观世界&陈紫明297
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汪志强300
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林泽蓉303
学习邓小平理论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陈志兴305
论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开放性特点&龙承海307
关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几点思考&王建伟310
建设精干、廉洁、高效的政府&兰光奇312
理想寓于现实的典范——试论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的决策艺术&邓治安316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奠基理论——浅析邓小平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思想&刘晋锟319
简论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特点&许法根325
试析邓小平的民主法制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学习邓小平民主法制论述的体会&王石山330
论邓小平法制建设理论&孙宜海337
论邓小平的权力监督思想&潘世钦339
邓小平重视监督体制的法律化&张赞宁342
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在实践中的发展&才家瑞347
浅述邓小平特区经济理论的创立与发展&蔡天新350
对外开放离不开对外宣传&崔远程353
从中美关系看邓小平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灵活运用&杨凡357
用邓小平理论统一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张增亮360
简论邓小平的和生哲学&罗尚贤362
邓小平尚和思想的本质和特征&赵银贵365
邓小平名实关系辩证法初探&郭新和368
论邓小平的秘书观&钱国纲370
论邓小平的价值思想&刘玉莲374
试论邓小平人生价值观&叶新源 钟家莲377
论邓小平独特的哲学思维方式&黄承贵380
改革的先导——浅谈邓小平1975年的整顿&鄢新萍 鄢舟382
共同富裕:二代领导核心思想理论的重要内容&朱红新385
第三部分 “三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389
“三讲”教育与干部工作&罗东凯389
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举措——用整风精神开展“三讲”教育的几点思考&王先治396
学习 实践 创新 突破&苏海红398
关键是解决世界观问题&高姿400
讲正气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江瑞403
坚持“三讲” 搞好班子思想作风建设——略谈当前创建好班子的几个问题&胡利群405
谈讲政治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冉镇西407
开展“三讲”教育要着力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唐得旗409
加强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根本途径&田中强411
在“三讲”教育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陶平414
领导干部统一思想认识是搞好整党整风的关键所在——论延安整风与“三讲”教育&王勇416
“讲政治”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姚元林418
学习江泽民《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体会&王端朝419
共产党员必须讲政治&章有志421
年轻干部要做“三讲”的表率&李玉波424
党的宗旨教育的新情况、新挑战、新对策&卢士柱426
论讲正气的本质特征和科学涵义&梅任骏429
强化六个意识 增强学习自觉性&李义安432
如何看待“三讲”教育的效果&杨彧434
如何在“三讲”教育中开好民主生活会&吴明春436
“三讲”教育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的讲话精神&苏宇霖438
从整风运动到“三讲”教育——对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整风的回顾与思考&邵福昌441
正确理解“三讲”的关系和涵义&杜玉明444
领导干部如何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覃仕成447
知识经济对党务干部的素质要求&朱小敏449
论知识经济社会对领导决策的若干影响&程雄451
深入开展党性党风教育 党委书记要抓住关键&邵群群 李亚新453
学风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思考&孙国荣455
人事劳动厅“三讲”教育稳步健康向前推进&高治文461
借鉴“三讲”教育经验 改进乡镇领导班子年终考核的几点思考&侯永久 孙宏山 侍宏建463
党在加强学习上的历史经验&刘洪亮 孙桂华465
从“三讲”中的“讲”说开去&欧根何467
基层群众的关注点应该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施友松468
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投入到“三讲”教育中去&李武久469
突出“四位一体” 深化理论学习&刘哲明471
讲学习与师德修养&刘光明473
第四部分 “三个代表”的理论与实践477
永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许中田477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作&丁济康483
“三个代表”是党建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新的理论概括&陈成485
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李涛487
一把手应成为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郜更顺491
建党纲领 行动指南&李新泰494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中&李新泰496
“三个代表”丰富了党的先进性内涵&王守君499
按照“三个代表”要求 加强党的建设&杜成玺501
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是实践“三个代表”的迫切要求&冉鄂生502
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动共青团的工作&刘为民503
按“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石岗505
学习“三个代表”思想 加快国企改革发展&王胜利507
历史的启示 时代的呼唤——论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理性思维&潘治富510
新的探索 新的成就&黄有泰512
从理论、全局和党性高度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舒国增515
适应“三个代表”要求 提高干部工作水平&胡忠昭517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新发展&蓝蔚青520
建党思想的历史性新飞跃——试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意义&欧根何523
论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基础建设&叶海平526
唯物史观是江泽民党建思想的理论基础&郑又成532
洞察时代特征 凝聚时代精华——论党的第三代领导的哲学新思维&庞跃辉535
“三个代表”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胡文澜539
对二十世纪末中国党建理论发展的一点认识&张春国541
用改革精神丰富和发展党的领导理论&石仑山547
全面把握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陈杰549
跨世纪的飞跃——江泽民等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王明生551
汲取历史经验教训 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学习江泽民总书记有关论述的体会&李少斐554
把握“三个代表”的内涵&许小华557
“三个代表”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刘徐波 高兴国559
论党建的结构、功能和系统调控问题&叶海平 李冬妮563
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运用与发展&王文明568
试论共产党要当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代表&周德辉 陈全玉570
对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考&沈刚克572
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范恒林575
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关键&余永青577
党委办公室要做“三个代表”的表率&李旭579
当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杨锦杰582
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大代表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欧根何583
党的根本宗旨在于代表人民利益——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思想的体会&单贵宽586
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办实事&胡尚治589
以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为宗旨 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张朝瑞591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范千义594
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周薇597
认真解决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新课题&卢兴元599
从“两次飞跃”到“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实践经验的理性思考&郭英601
从“生产力标准”的实践到“三个代表”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又一胜利&徐星翘604
“三个代表”是中共党史的理性升华&罗迅610
“三个代表”集中体现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许永杰612
必须用实际行动谱写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常风 鲍利英615
共产党员先进性应体现相应的时代特点&王军618
提高领导干部的决策水平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周进平619
质量建党是新的历史重任&王鹏翰623
坚持“三个代表” 重在身体力行&曾文鸿625
新世纪执政党建设值得研究的几个重大课题&梁代生627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四信”教育的思想&黄均喜629
“两思”教育是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王志强632
把“四信”教育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陈兆祥633
加强社会主义信念教育的紧迫性&熊宏明635
共产党员必须树立良好形象 努力实践党员的先进性&车礼赞638
用“三个代表”统一我们对新世纪党的建设的认识——兼论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辩证关系&杜敬国640
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做好新世纪的外宣工作&崔远程641
从苏共失败看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性&李风岐643
实践“三个代表”的途径探索——论成都禁毒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立足点&金明哲645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民族宗教工作&朱国珍648
用“三个代表”思想正确认识我国两次经济体制选择的历史必然性&蔡天新650
“三个代表”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方向&黄松林654
“三个代表”——做好农村基层工作的“金钥匙”&李蔚657
按“三个代表”要求 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李水才659
做人民满意的公仆&熊遴箐662
中国古代谋略文化探赜&高淑清663
第二卷 理论篇669
第一编 专题论述669
第一部分 新时期党的思想建设&陶庆669
第一章 党的思想建设的地位和作用669
一、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670
二、从思想上建设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671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过程中,非常重视革命理论的作用671
(二)我们党在思想建设上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每当我国革命任务发生历史转变时期,都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强调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统一全党672
三、注重从思想上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突出特点673
(一)重视马列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注重运用马列主义创造性地解决中国实际问题673
(二)注重从思想路线高度解决思想理论和政治问题675
(三)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注重党员的思想改造,强调党员不但要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在思想上入党675
(四)创造了思想建设的行之有效的形式和方法676
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迫切需要678
第二章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680
一、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是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680
(一)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建设党是保持工人阶级政党永远是一个自觉的、战斗的先锋队所必需的前提条件680
(二)一个民族要发展,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时代要前进,需要有时代精神681
二、从世界观人生观高度研究和解决党的思想建设新问题682
(一)教育党员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其核心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682
(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对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683
(三)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对党员干部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685
三、自觉地抵制和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685
(一)共产党人反对和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斗争是历史的必然现象685
(二)马克思、恩格斯生前就把防止和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出来,并同一切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和腐蚀的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和各种派别分子进行斗争686
(三)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上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作风必然要反映到党内来687
四、在跨世纪大发展中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689
第三章 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方针693
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693
二、新形势下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内容695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两个重要方法696
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法宝698
第二部分 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乔文魁703
第一章 新形势下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03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内涵703
(一)党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最高纲领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703
(二)党的政策策略是一定历史阶段政治路线的具体化和实施保证704
二、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704
(一)党的纲领是党的性质的保证和体现704
(二)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是党的建设的一条客观规律705
(三)党的政治路线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有力武器705
三、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党的政治建设706
(一)政治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关键环节706
(二)必须纠正淡化和弱化党的政治属性和政治职能的现象706
第二章 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707
一、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707
(一)党的基本路线的形成及其依据707
(二)现阶段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系统709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710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实质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711
(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围绕经济建设把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712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前提是反“左”防右不动摇713
三、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来进行党的建设714
(一)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密切联系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历史经验714
(二)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建设党,党的建设必须反映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715
第三章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716
一、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716
二、正确把握党的基本纲领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718
三、坚持党的基本纲领,落实“三个代表”720
(一)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720
(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722
(三)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24
第四章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方针728
一、党的基本方针的由来及其与党的基本路线的关系728
二、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基本方针的内涵730
三、把握全党工作大局,坚持党的基本方针731
(一)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731
(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733
(三)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长期稳定733
第三部分 新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刘淑阶 周善红735
第一章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735
一、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性735
(一)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客观需要735
(二)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保证735
(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736
(四)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736
二、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紧迫性737
(一)我们党面临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737
(二)党的组织工作及其现状要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737
第二章 全面提高现有干部素质,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739
一、全面提高现有干部素质739
(一)干部队伍素质739
(二)强化培训力度,快速提高领导干部素质740
(三)以完成工作实绩为目标,提高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740
二、抓紧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造就一支与时代相适应的优秀年轻干部队伍741
(一)提高素质,练好内功,为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741
(二)严格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办事,确保党和国家的领导权掌握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744
(三)抢抓时机,解放思想,把培养和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落到实处745
第三章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748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748
(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我们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有利地位748
(二)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748
(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利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749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防止和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治本之策749
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经验749
三、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目标750
四、勇于开拓创新,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751
第四章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754
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754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指导方针756
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任务、目标要求757
(一)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757
(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758
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758
(一)农村基层组织整顿及建设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和存在问题758
(二)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落到实处759
五、企业党的建设761
(一)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761
(二)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762
(三)搞好企业党建的几项重点工作762
六、外资企业党的建设764
(一)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和职责764
(二)建立党的组织764
(三)改进党的工作方式765
七、私营企业党的建设766
(一)私营企业中党组织的作用与职责766
(二)加强私营企业党的建设,首先要建立党的组织766
(三)要探讨私营企业党的活动方式方法766
八、街道党的建设767
(一)街道党组织的地位和主要职责767
(二)加强街道党委领导班子建设767
(三)搞好党支部建设768
第五章 加强党员的教育、发展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769
一、严格执行党员标准769
二、把住“入口”,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770
三、加强党员的管理,坚决清除腐败分子和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770
四、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771
五、共产党员要加强党性修养,成为各个方面的模范772
第四部分 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宋福范 肖宏宇775
第一章 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775
一、党的作风的内涵、特点和实质775
(一)党风的内涵775
(二)党风的特点776
(三)党风的实质778
二、党风问题是党的形象问题,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778
(一)党风关系到党的性质能否保持778
(二)党风关系着党的领导能否实现779
(三)党风关系着人心向背的走向779
三、面向新世纪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时代的迫切要求780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780
(二)加强党风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781
(三)加强党风建设是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应有之义781
第二章 发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783
一、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783
(一)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基本内容783
(二)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主要功能784
(三)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基本要求785
二、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786
(一)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内容和要求786
(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意义和作用787
(三)密切联系群众作风的坚持和发扬787
三、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788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基本含义788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作风的主要作用789
(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正确开展790
四、艰苦奋斗的作风791
(一)艰苦奋斗作风的内容和表现791
(二)艰苦奋斗作风的意义和作用792
(三)艰苦奋斗作风的坚持和发扬793
第三章 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795
一、反对主观主义795
(一)主观主义及其危害性795
(二)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795
(三)反对主观主义的两种错误倾向797
二、反对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798
(一)官僚主义的表现及危害798
(二)官僚主义产生的根源799
(三)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800
第四章 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803
一、腐败现象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原因803
(一)腐败现象的本质803
(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803
二、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的地位和作用804
三、反腐败斗争一靠教育二靠法制805
(一)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806
(二)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806
(三)强化监督,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806
(四)深化改革,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807
第五部分 新时期党的制度建设&朱修国809
第一章 党的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809
一、党在制度建设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和教训810
二、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811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重视党的制度建设813
第二章 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815
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815
二、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817
三、新形势下必须继续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818
第三章 坚持和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制度823
一、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是党内生活的一项基本制度823
二、严格遵守党的代表大会制度824
三、进一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825
第四章 坚持和健全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827
一、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是党的重要领导制度827
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是有机的结合830
三、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要有制度上的保证831
第五章 加强和健全党内监督制度833
一、党内监督的基本特征和作用833
二、党内监督的重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836
三、努力完善党内监督制度838
第六部分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841
第一章 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李鉴修841
一、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根本保证841
(一)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841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842
(三)党的领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843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844
(一)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更好地坚持党的领导844
(二)改善党的领导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844
第二章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周清霖849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发展必然选择的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849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851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852
四、必须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853
第三章 努力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贾小明856
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的由来856
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858
(一)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进程及启示858
(二)党在新世纪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迫切要求党努力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860
三、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原则和主要内容860
(一)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以科学的方法和原则为指导861
(二)进一步改善党的领导和执政方式862
第四章 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贾小明865
一、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865
二、新世纪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866
三、加强学习,积极探索,不断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868
(一)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平869
(二)掌握“两手抓”的领导艺术871
第五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冯跃贞873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873
(一)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873
(二)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874
(三)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切实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874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874
(一)“四个多样化”的挑战874
(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875
(三)信息网络化的挑战876
三、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877
(一)摆正自身位置,强化保证作用877
(二)结合当前实际,充实教育内容877
(三)适应复杂情况,改进工作方法878
第六章 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领导&贾小明880
一、党领导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历史经验880
(一)民主革命时期党对群众团体的领导880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党对工会、共青团等群众团体的领导880
(三)新时期群众团体的发展与党对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领导881
二、必须坚持、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众团体的领导883
(一)坚持、加强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的领导,是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883
(二)党组织必须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实行统一领导884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工作的领导885
(一)中央《通知》仍然是加强和改善党对工青妇工作领导的指导文件885
(二)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共青团和妇联工作领导的原则和要求886
(三)各级党组织要指导和帮助工会、共青团、妇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887
第二编 优秀论文选编889
第一部分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889
面向新的伟大历史实践的理论创新&叶金生889
新时期解放思想定位的思考&刘文成896
论实事求是与思想解放&刘兴富898
实事求是贵在“求”&张正耀900
必须正确认识解放思想&钟毓安902
论“实事求是”中主客体的因素及其作用&王连城 许慧903
共产党员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程兆民906
党建的首要任务是思想政治建设&贺世庆 贺旭志909
新时期加强思想建设的若干思考&关庭汉913
经验与教训: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反思&郭文亮916
社会主义与新中国的命运&魏训洲 王钦法919
略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赵发忠922
试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贺光芸 杜金 岳岚924
十年探索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祝善旺927
批评对时代问题的错误认识 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陈守礼929
在中美斗争中成熟起来的中国共产党——谨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王明生931
略论新时期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新贡献&刘添梅935
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做好土地管理工作的依据&姜佰君 张彦平等938
对新时期我国人民内部矛盾特点的探析&李英田941
第二部分 加强党的历史研究,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945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做好党史征研工作&孟宪龄945
浅析江泽民的党史观&李兆新 张学军946
总结历史经验 加强党的建设——从苏联解体看中国共产党&王明生950
从庐山会议看党内人际关系处理的教训&肖铁肩955
可贵的党内集体自我监督精神——对党的实事求是年、“七千人大会”的回顾与思考&李建华 王继中957
真理标准的讨论在浙江&王凤贤960
女中豪杰 无畏斗士——记陈修良同志&王文达963
浅析“大跃进”发动之初的理论环境&罗重一966
浅析“大跃进”发动之初的思想环境&罗重一970
浅析“大跃进”发动之初的政治环境&罗重一976
延安时期的“五湖四海”现象与思想文化繁荣&苏晓轩981
朱德与孙炳文&倪良端983
邓小平领导左右江革命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初探&罗尚武986
邓小平经汕头往中央苏区史实考证&陈植枫991
赴百色、河池参观、学习的体会&顾全瑞993
金龙起义 一段不可湮没的历史&罗尚武994
中共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问题的认识&杨双珠996
中国持久抗战胜利与法国短期败降的历史启示&韩永利1000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和日本共产党关系的曲折发展&张新玲 程德理1002
浅论五四时期李大钊的妇女解放思想&卢君1007
解放后梧州市手工业的发展历程&杜士勇1009
天台犁豆事件始末&许宏志 施尚领1012
《足迹》一文救了一处文物遗址——后堡皋北抗日自卫队驻地修复记&李奎懋1014
热门推荐
- 1974467.html
- 2033834.html
- 1201423.html
- 2574008.html
- 51427.html
- 2000374.html
- 3619759.html
- 841172.html
- 3768381.html
- 9014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34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039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7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0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2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32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4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73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69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