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
  • 王明高等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54383123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70页
  • 主题词:廉政建设(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廉政建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新世纪惩治腐败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新世纪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及配套措施15

第一章 关于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思考与建议15

一、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是现阶段反腐败斗争的理性选择15

(一)科学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反腐败的目标,从战略上给现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准确定位、定调16

(二)不能用理想主义观点反腐败19

(三)不能用小农意识反腐败19

(四)不能用搞群众运动的形式反腐败20

二、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基本设想21

(一)做出两个特别决定21

(二)设立全国退赃公开账号22

(三)实行家庭财产登记申报制度22

(四)实行金融实名制23

三、实施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准备工作23

(一)法律、政策准备23

(四)舆论准备24

(二)组织准备24

(三)金融制度准备24

(五)司法准备25

四、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的作用25

(一)迅速消化腐败“呆账”,挽救大批失足干部25

(二)启动经济,加快国家经济建设步伐27

(三)为国家筹集一大笔建设资金28

(四)从“标”上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本”上防治腐败创造重要条件28

第二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实行金融实名制29

一、金融实名制及其防治腐败的功能29

(一)金融实名制的涵义29

(二)金融实名制的防治腐败功能30

(三)各国实行金融实名制的经验借鉴34

二、我国实施金融实名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38

(一)金融匿名制产生的各种弊端38

(二)实施金融实名制与我国反腐败的内在联系42

(三)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紧迫性43

(一)个人财产隐私是否会遭到侵犯44

三、我国推行金融实名制若干问题分析44

(二)银行业务是否会受到影响46

(三)金融实名制在反腐败功能上的局限性48

(四)金融实名制推广上的可能性53

四、我国金融实名制的制度设计和相关建议55

(一)金融实名制制度设计55

(二)实施金融实名制的相关建议58

第三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62

一、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意义62

(一)如实申报登记家庭财产是一个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角色规范义务的内在要求62

(二)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为加强干部监督提供了有利条件63

(三)建立健全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是反腐倡廉、维护党的形象以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63

二、我国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现状剖析64

(一)申报主体范围过窄64

(三)申报种类单一,制度设计不严密66

(二)申报财产范围不周延,给规避财产申报留有余地66

(四)受理机构缺乏权威与监管力度67

(五)违反责任规定过轻,纪律处分缺乏刚性67

三、完善家庭财产申报登记制度的思考68

(一)提升立法层次,尽快制定家庭财产申报法68

(二)确定合理的财产申报主体范围,让腐败分子无处藏身69

(三)适当扩充申报财产的范围69

(四)增加申报的种类,明确申报的时限70

(五)明确法定的受理机构,增强受理机构的权威70

(六)规范财产申报档案的管理71

(七)申报资料实行有限制公开与全面公开相结合的原则71

(八)加重对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家庭财产行为的处罚71

(九)配合惩治腐败特别方略,采取特别措施73

四、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探究74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沿革与构成特征75

(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理论纷争与法理思考79

(一)关于是否继承遗产、接受遗赠或馈赠的认定84

五、几个司法实务问题研究84

(二)关于巨额财产是否来源于借贷关系或保管关系的认定86

(三)关于被告人供述巨额财产来源于贪污贿赂等其他犯罪所得的认定87

(四)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家庭成员的不合法收入及其责任的认定88

(五)如何处理不能认定是否“说明”的案件89

第四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防止资金外逃91

一、资金外逃的实证考察91

(一)资金外逃的含义与性质91

(二)我国资金外逃的数量93

(三)我国资金外逃的现实途径94

二、防止资金外逃与惩治腐败97

(一)资金外逃的成因及后果97

(二)防止资金外逃对防治腐败的作用100

(三)各国防止资金外逃与跨国“洗钱”的经验借鉴101

三、多管齐下防止资金外逃103

(一)加强反洗钱、反资金外逃的立法工作103

(二)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堵截跨国洗钱与资金外逃105

(三)积极开展反跨国洗钱、反资金外逃的国际合作108

(四)加大对跨国洗钱及资金外逃的打击与处罚力度110

(五)防范资金外逃与保护资金的合法流动111

第五章 采取特别方略惩治腐败与建立遗产税和赠与税制度113

一、各国开征遗产税的基本情况114

二、课征遗产税的理论依据115

(一)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观点115

(二)我国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的理论依据116

三、我国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的重要意义118

(一)增强税收调节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功能118

(二)改变人们的理财观念、刺激消费、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118

(三)在对外交往中,维护我国的税收权益119

(四)扩大税基,开辟税源,增加财政收入119

(五)净化社会风气,减少食利阶层的出现120

(六)将一部分不合理(不合法)的收入收归国有120

(一)遗产税和赠与税的配合模式121

四、我国遗产税的制度设计121

(七)促进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121

(二)遗产税的模式选择123

(三)应税遗产额的确定124

(四)遗产税(赠与税)的税率设计126

(五)遗产税的税权划分及管辖权原则128

五、开征遗产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129

(一)面临的困难129

(二)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130

六、遗产税与赠与税的防腐治腐效应133

(一)理论分析135

(二)实证分析135

七、国外(境外)遗产税(赠与税)及其对我国的借鉴137

(一)美国一波三折的遗产税及我们的思考137

(二)台湾的遗产税(赠与税)及对我们的启示139

第二篇 新世纪综合治理腐败对策研究145

第六章 惩治腐败必须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145

一、惩治腐败呼唤德法兼治146

(一)中西人性论传统与惩治腐败的策略选择147

(二)德治和法治惩治腐败的人性设定分析154

(三)惩治腐败中德治和法治的关系156

二、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161

(一)以德治腐的主要内容161

(二)依法治腐的主要内容171

三、以德治腐和依法治腐的应有举措184

(一)以德治腐的对策与措施185

(二)依法治腐的对策与措施191

第七章 惩治腐败改革战略的理性分析198

一、解释腐败:一个简单模型198

二、基本改革:减少腐败源头200

三、直接的控制机制:监督和查处204

四、权力约束:控制腐败的核心机制208

(一)法治对腐败的控制作用208

(二)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性规则209

(三)民主:一种预防腐败的重要程序211

五、约束权力的体制条件214

六、结论216

第八章 惩治腐败必须建立特种审计制度219

一、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意义219

(一)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履行审计反腐防腐职责219

(二)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有利于提升反腐防腐监督体系的整体效能220

二、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可行性221

(一)《审计法》的有关规定,为开展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法律基础221

(二)审计环境的日益完善为创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现实条件222

(三)审计在反腐防腐中的实践效果为经济腐败审计提供了实证依据223

(四)国际舞弊审计经验借鉴223

三、开展经济腐败审计的若干实施建议224

(一)设立合理的经济腐败审计目标224

(二)确立适当的经济腐败审计对象225

(三)实施有效的经济腐败审计策略226

(四)建立科学的经济腐败审计规划228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232

四、完善经济腐败审计机制232

(二)改革审计领导体制233

(三)建立完整的审计组织体系235

(四)整合反腐防腐监督力量236

(五)理顺各种审计之间的关系236

第九章 惩治腐败必须健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239

一、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的历史演变239

二、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41

(一)现行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不健全直接影响到惩治腐败功能的发挥241

(二)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势在必行243

(三)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惩治腐败具有独特的优势244

三、运用个人所得税征收制度遏制腐败的国际经验245

(一)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和税款优先原则245

(二)形成以个人所得税为主体、公民普遍纳税、少数高收入者承担绝大部分个人所得税的税制结构245

(三)建立税务警察和税务曝光制度246

(四)实施个人储蓄实名制和纳税编号246

(一)收入来源的合法与非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具体国情所决定的247

四、突破“非正常所得”不能纳入征税范围的认识误区247

(二)税收应贯彻普遍征收的原则248

(三)税收实践中部分“非正常所得”事实上已征了税248

(四)实施对“非正常所得”征税与实施其他法律并无抵触248

五、对“非正常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构想249

(一)明确征税原则249

(二)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并按年计征250

(三)扩大征税范围,明确征税对象250

(四)确定征税税率和计税依据251

(五)提高征税的起征点251

六、全面监管“非正常所得”的政策措施252

(一)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申报制度和代扣代缴制度252

(二)切实增强个人所得税治税手段的刚性252

(三)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和反腐败的联系制度253

(四)严格财务列支,加强现金管理和监督253

(七)规范税收执法,积极应对加入WTO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新变化254

(六)建立科学合理的费用扣除机制254

(五)完善储蓄实名制与终身独立账号相结合的制度254

第十章 改革和规范公务消费256

一、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深化部门预算改革257

(一)改革预算编制程序257

(二)实行综合财政预算258

(三)推行零基预算258

(四)取消部门预算分配权258

(六)硬化预算约束259

(五)取消预算科目中的业务招待费259

二、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实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260

(一)全面推行财务统一核算制度261

(二)分解财务权力,建立统一的财务政策261

(三)统一财务手段,建立统一的财务运作模式262

(四)建立完备的技术支撑系统264

(五)加强对财政部门的监督265

三、打破公务消费“大锅饭”,实行公务消费个体化、货币化和市场化265

(二)根据岗位核定基数266

(一)在单位内部实行公务消费货币化266

(四)核实情况予以补差267

(五)必须防止出现不作为的问题267

(三)区分类别实施包干267

四、规范公务消费必须建立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268

(一)建立完善的政府采购管理机构体系268

(二)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的监督机制269

(三)加强政府采购信息系统建设270

(四)改进政府采购制度的相关配套改革270

(五)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与规模271

五、规范公务消费必须改革公务用车制度271

(一)实行公务用车消费经费定额包干272

(二)取消单位公务小车,实行整体转化273

(三)公务用车中心推行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273

(四)建立资产代保管制度、加强资产管理273

(三)设立职业资格限制和剥夺制度274

(四)建立以退休养老金为主体的公积金制度274

(一)健全分配激励机制274

(二)明确划分岗位职责和办事权限274

六、建立规范公务人员公务消费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274

第十一章 规范与治理公职人员薪金外收入276

一、薪金外收入的表现及特征277

(一)薪金外收入的表现277

(二)薪金外收入的特征278

二、薪金外收入的主要危害279

(一)引发大面积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279

(二)导致政府职能异化和公职人员角色错位,严重危害公共管理和行政效率280

(三)破坏分配制度,导致分配不公280

(四)影响经济调控,妨害经济运行281

三、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基本原因281

(一)薪金外收入形成的过程281

(二)薪金外收入形成的原因282

(一)进行规范284

四、规范和治理薪金外收入的对策284

(二)加强治理286

第十二章 防治高校学术腐败288

一、防治高校学术腐败的意义288

(一)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和高校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288

(二)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措施289

(三)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全社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90

(四)防治高校学术腐败是保证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291

(一)腐败的表现292

二、论文著作发表出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292

(二)产生腐败的原因295

(三)治理腐败的对策297

三、职称评聘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299

(一)腐败的表现299

(二)产生腐败的原因301

(三)治理腐败的对策302

(一)腐败的表现307

四、科研立项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307

(二)产生腐败的原因309

(三)治理腐败的对策309

五、成果鉴定、评奖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312

(一)腐败的表现312

(二)产生腐败的原因314

(三)治理腐败的对策315

六、学位授予中的腐败现象、原因及对策319

(一)腐败的表现319

(二)产生腐败的原因320

(三)治理腐败的对策321

第十三章 改革和完善党内监察制度324

一、深刻的历史反思325

二、艰难的神圣使命331

(一)改革党内监察机构的领导体制,使纪律检查委员会具有相对的独立性331

(二)明确党内分工,切实维护党内监察机关履行职能的权威性333

(三)理顺关系,健全党规,提高党内的监督的有效性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