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民国宪法概要 宪法生活的新思维 第8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惠宗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86684290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96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民国宪法概要 宪法生活的新思维 第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原理与总纲1
第一节 国家之意义1
第二节 国家之要素2
第一项 主权2
第二项 国民4
第三项 领土8
第三节 宪法之意义8
第一项 形式意义的宪法8
第二项 实质意义的宪法9
第三项 宪法效力的实现10
第四节 宪法的种类11
第一项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11
第二项 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12
第三项 象徵性宪法与规范性宪法12
第五节 宪法序言13
第六节 宪法之基本决定14
第一项 共和与民主之基本决定14
第二项 国民主权22
第三项 国民23
第四项 领土25
第五项 民族26
第六项 国旗26
第七节 宪法变迁27
第一项 宪政惯例27
第二项 宪法解释27
第三项 宪法修正27
第八节 宪法之施行30
第二章 人民之权利与义务31
第一节 人民权利总论31
第一项 基本权在近代立宪国家之意义31
第二项 基本权种类32
第三项 基本权之主体34
第四项 基本权拘束之对象34
第五项 基本权的限制36
第六项 国家限制基本权之界限38
第七项 特别权力关系与基本权42
第二节 平等权与平等原则44
第一项 平等之法律性质44
第二项 平等的种类45
第三项 合理的差别对待48
第四项 是否平等之判断程序49
第三节 人身自由之保障52
第一项 人身自由保护的范围53
第二项 法定程序保障57
第三项 不受军事审判之自由61
第四节 居住迁徙自由62
第五节 思想及表现自由65
第一项 思想自由65
第二项 言论自由66
第三项 讲学自由77
第四项 著作自由81
第五项 出版自由82
第六项 广电自由83
第六节 秘密通讯自由86
第一项 秘密通讯自由之意义86
第二项 对秘密通讯之限制87
第七节 宗教自由88
第一项 政教分离原则89
第二项 宗教自由之内涵90
第三项 宗教自由之效力91
第八节 集会结社自由93
第一项 集会、结社之意义93
第二项 集会游行保障之范围94
第三项 集会游行之限制95
第四项 结社自由97
第九节 生存权100
第一项 生存权之意义100
第二项 死刑存废论100
第三项 安乐死合法化之探讨103
第四项 堕胎合法化之探讨104
第五项 合乎人性尊严之生活权105
第十节 工作权106
第一项 工作权之意义106
第二项 工作权之主体107
第三项 工作权保障之范围108
第四项 工作权的限制112
第十一节 财产权114
第一项 财产权之意义114
第二项 财产权保障之范围114
第三项 财产权之限制116
第十二节 诉讼权122
第一项 诉讼权之意义122
第二项 诉讼权之范围123
第三项 诉讼权的限制126
第十三节 应考试服公职权利128
第一项 应考试权之意义128
第二项 考试权保障之范围129
第三项 服公职权利之保障130
第十四节 参政权134
第一项 参政权之意义134
第二项 选举权134
第三项 罢免权141
第四项 创制、复决与公民投票143
第十五节 其他基本权149
第一项 宪法第22条之意义149
第二项 个别之其他基本权151
第十六节 国家赔偿责任157
第一项 国家赔偿责任之本质157
第二项 我国宪法之决定159
第三项 我国国家赔偿责任之类型160
第四项 国家赔偿之方法与范围172
第五项 请求国家赔偿之程序173
第十七节 人民之基本义务174
第一项 人民义务之性质174
第二项 依法纳税176
第三项 依法服兵役177
第四项 接受教育178
第五项 遵守法规范之义务180
第三章 国民大会185
第一节 国民大会地位之变迁185
第二节 第七次修宪对国民大会的影响186
第四章 总统187
第一节 权力分立下的行政权187
第一项 国家组织的基本原理187
第二项 内阁制、总统制与双首长制的区别188
第三项 我国中央政制之争议与总统地位之递嬗196
第二节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与罢免198
第一项 总统、副总统之选举198
第二项 总统、副总统之罢免199
第三节 总统、副总统之职位异动200
第一项 任期200
第二项 总统、副总统之缺位201
第三项 总统之不能视事202
第四项 总统未就职203
第五项 对总统、副总统之弹劾203
第四节 总统之职权205
第一项 元首权206
第二项 军事统帅权206
第三项 发布法令权207
第四项 缔约、宣战及媾和之权208
第五项 宣布戒严权208
第六项 紧急命令权208
第七项 赦免权210
第八项 任免文武官员211
第九项 授与荣典211
第十项 院与院间争执之解决权211
第十一项 国家安全机关设置权212
第十二项 副总统缺位之提名权212
第十三项 立法院解散权212
第十四项 公民投票提案权?213
第五节 总统特权——刑事豁免权214
第一项 刑事豁免权214
第二项 机密特权216
第五章 行政219
第一节 行政院之地位219
第二节 行政院之组织220
第一项 行政院院长220
第二项 各部会222
第三项 行政院所属独立之机关223
第四项 行政院会议225
第三节 行政院之职权226
第四节 行政院与立法院的互动关系227
第一项 施政监督关系228
第二项 提案关系228
第三项 预算监督关系229
第四项 决算监督关系230
第五项 覆议关系231
第六项 倒阁与解散立法院233
第六章 立法237
第一节 议会与人民间之关系237
第二节 立法委员238
第一项 立法委员之人数239
第二项 立法委员之产生——单一选区两票制240
第三项 立法委员之任期243
第四项 立法委员之特权244
第五项 立法委员兼职之限制246
第三节 立法院之组织247
第一项 立法院院长、副院长247
第二项 立法院会议247
第三项 全院委员会248
第四项 各委员会248
第四节 立法院之职权249
第一项 人事同意权250
第二项 立法权251
第三项 预算议决权254
第四项 行政监督权254
第五项 宪法修正案拟定权259
第六项 解决中央与地方权限争议259
第七章 司法261
第一节 司法权的演变261
第二节 司法权的特性262
第一项 被动性262
第二项 从消极性到积极性262
第三节 司法院之地位与组织263
第一项 司法院之地位263
第二项 司法院之组织264
第三项 其他司法机关266
第四节 司法权的内涵268
第一项 民事诉讼之审判269
第二项 刑事诉讼之审判270
第三项 行政诉讼之审判270
第四项 公务员惩戒之审理271
第五项 宪法解释及法令统一解释——违宪审查272
第六项 审理政党违宪之解散处分277
第七项 审理总统、副总统弹劾案279
第五节 司法权之界限279
第一项 行政裁量及不确定法律概念判断馀地279
第二项 立法裁量280
第三项 部分社会内部争议280
第四项 议会自律行为281
第五项 统治行为281
第六节 司法独立282
第一项 司法独立之意义282
第二项 超出党派之内涵283
第三项 司法独立之内涵283
第七节 法官地位之保障285
第八章 考试289
第一节 考试权之意义289
第二节 考试院之地位290
第三节 考试院之组织291
第一项 考试院本院291
第二项 考试院之隶属机关291
第四节 考试院之职权293
第一项 职权之变迁293
第二项 考试院职权之行使方式297
第九章 监察299
第一节 监察之意义299
第二节 监察院之机关性质300
第三节 监察院之组织301
第一项 监察委员302
第二项 监察院院长、副院长303
第三项 监察院委员会303
第四项 审计部304
第四节 监察院之职权304
第一项 弹劾权304
第二项 纠举权306
第三项 纠正权307
第四项 审计权307
第五项 监试权308
第六项 受理公职人员财产申报308
第五节 监察权行使之方式308
第一项 监察权之独立性308
第二项 调查权309
第六节 监察委员之特别义务309
第十章 地方自治311
第一节 台湾地方自治发展史略311
第二节 地方自治之功能313
第三节 地方自治制度之本质313
第一项 固有权说314
第二项 承认说314
第三项 制度性保障说314
第四项 我国宪法之基本决定315
第四节 地方自治权之内涵315
第一项 通常事务管辖权315
第二项 地域权316
第三项 立法权316
第四项 自主组织权及人事权317
第五项 财政权317
第六项 计画权318
第五节 中央与地方权限划分之标准319
第一项 均权主义319
第二项 本书见解321
第六节 地方自治组织的基本模式324
第一项 地方自治团体之层级324
第二项 地方自治组织之模式325
第七节 地方自治之运作——以县为例326
第一项 县之组织327
第二项 县民之直接民主权利330
第八节 地方自治之监督330
第一项 监督之种类331
第二项 监督之方式331
第十一章 基本国策335
第一节 基本国策之法律性质335
第一项 方针条款335
第二项 立法裁量之界限336
第三项 宪法解释或法令解释之基准337
第二节 国防之基本国策337
第一项 军队国家化337
第二项 文武分治339
第三节 外交之基本国策340
第四节 国民经济340
第一项 国民经济列入宪法的意义340
第二项 国民经济之内涵341
第五节 社会安全345
第六节 教育文化基本国策348
第七节 边疆地区及原住民基本国策351
附录353
附录一 中华民国宪法353
附录二 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369
索引375
事项索引375
司法院大法官解释索引387
热门推荐
- 3132918.html
- 2276839.html
- 843487.html
- 2432644.html
- 2778176.html
- 628833.html
- 2782364.html
- 1340035.html
- 793167.html
- 1016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7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63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65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74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4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924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58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05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86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75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