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 时代 社会【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人 时代 社会
  • 叶书宗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 ISBN:978754266325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60MB
  • 文件页数:529页
  • 主题词:叶书宗-自传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 时代 社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 根1

1.父亲与20世纪30、40年代的天台县初等教育1

文华小学的辉煌1

城关的四完小格局7

2.父亲的死11

父亲的最后岁月11

不堪回首的日日夜夜16

3.母亲的幼年、青年、老年19

我所知道的母亲的幼年19

青年时期的母亲22

晚年的母亲24

4.高风亮节李行孝28

李行孝居士改变了我的人生28

重见李老30

二 梦中的故乡34

5.琐忆天台城墙34

古老、苍凉的天台县城墙34

环城巡礼36

6.祈雨42

“取水”42

“送水”46

7.我所知道的天台佛教居士林48

天台佛教居士林问题的重提48

昙花一现的天台佛教居士林51

8.天台县解放前后53

1949年春浙东游击纵队两度攻占天台县城关镇53

天台县的解放是平静的60

我家也分到了胜利果实62

9.中学年代的记忆65

记忆中的抗美援朝运动65

开始热爱体育运动69

10.赶考73

第一次跨出天台县界73

赴考75

三 学术生涯奠基79

11.远去的故乡!79

别了,故乡!79

踏进大上海82

12.大学学习生活的开始86

紧张而令人兴奋的新学习生活86

我的学号是.540513592

13.“肃反运动”:我进大学以后经历的第一场政治运动96

学习《关于“胡风反革命集团”的三批材料》96

费明君老师遭殃了98

年级里的肃反运动101

“网络肃反”102

14.我经历的“反右派斗争”106

华东师大历史系的“鸣放”106

反右派斗争109

15.“反右派斗争”留给我的记忆113

同学之间怎样相处成了问题113

我后来认识的三位右派分子115

对“反右”的直线式感觉119

16.作为大学生的最后一年122

最后学习的课程122

第一次下乡劳动124

围歼麻雀128

最后一次教育实习130

告别华东师大131

四 初登讲台135

17.初识上海师范学院135

报到第一天135

反差中的和谐校园137

魂牵梦绕41年的历史系141

工资咏叹调143

18.大跃进年代的几次劳动锻炼150

上不了天的棉花高产“卫星”150

深翻土地152

人民公社大食堂156

难忘的一段饲养员经历161

19.教育大革命点滴164

教育方针大辩论164

关于“厚今薄古”问题的争论与实践167

执教世界现代史168

20.三年“暂时困难”杂想172

是谁招来“困难”这个魔头?172

“暂时困难”实际上是经济危机的某种表现175

五 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年185

21.中国人民大学:只看见两座楼房185

只有两座楼房的大学185

中国人民大学的“三宝”188

1962年除夕夜微醺的感觉191

我喜欢上了读“原著”194

22.槐花飘香的北京生活206

我也喜欢啃窝窝头206

醉人的北京初夏215

关于北京几处名胜古迹的历史畅想曲217

六 苦寒的十二年221

23.学习外语的咏叹调221

自叹缺乏学习外语的天赋221

在俄语世界里也能简单交流:白俄罗斯纪行225

在英语世界里可以不使用英语:新加坡印象232

24.参加“四清”运动的感受与收获238

农村生活一年也能胜读十年书238

落后的农村是落后的中国的根246

25.大串联的回忆254

去济南真的又“挤”又“难”254

千佛山无佛256

26.上海师院:上海的“文革”重灾区259

上海高校武斗的激烈战场259

红砖黛瓦的校园里冤魂多266

张春桥亲自召开1970年元月11日座谈会271

对上海师院沦为“文革”重灾区的反思276

“9.13事件”的震动280

27.上海高校的五校合并286

终于回归历史系286

史学专业研究的新起步287

邂逅谢芳女士及其他292

28.接待外宾的点滴回忆302

见识“巴黎公社文物收藏家”302

另几次接待外宾的印象309

上海外事领域也“掺沙子”313

29.职称咏叹调319

当了整整20年助教319

评副教授的波折321

教授职称的嗟叹324

30.住房咏叹调330

难觅栖身地330

我把它当做我的“社会主义”了338

拥有属于自己所有的住房342

福利性租赁住房的是是非非346

七 梦圆学术人生352

31.学术的春天姗姗而来352

终于看到“四人帮”倒台352

上海师院复校了353

学术灵魂的自我救赎357

世界现代史研究会成立365

32.走在“寻求历史的真实,写真实的历史”的崎岖路上369

被戏称作“叶哈林”369

还布哈林以历史清白376

反思斯大林模式380

赫鲁晓夫:“第一个吃螃蟹的人”393

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思考400

苏联东欧史研究会403

33.跃上苏联史研究新台阶414

不能忘记沈志华414

撰写《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419

写《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宛若燕子衔泥筑巢427

34.白头何需吝剩勇432

我心目中的长江文明及研究432

舒展长江文明历史画卷442

参加大学生党建巡视组的体会447

参与编写上海师大名师列传455

八 邮海无涯,岁月有情460

35.集邮:我终生的爱好460

我自定的、坚持的集邮三要素460

我读集邮册的三要素468

我的海外邮票收藏477

集邮册也是亲情册、友谊册483

后记487

附录 1979年以来著作、获奖、受聘一览表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