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原理与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原理与方法
  • 阎照文,常青,王俊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124365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336页
  • 主题词:通信技术-实验-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电子技术-实验-研究生-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子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研究生实验平台的建设内容1

0.2 研究生实验课的教学管理方法2

0.3 研究生实验课的成绩考核方法3

0.4 研究生实验课的教材建设4

第一篇 无线通信实验原理与方法第1章 无线通信原理1.1 概述7

1.1.1 无线通信时代的到来7

1.1.2 无线通信系统组成7

1.2 移动无线信道8

1.2.1 移动无线信道对传输信号的影响8

1.2.2 无线信道多径效应9

1.2.3 多径信道模型11

1.3 多址技术与扩频通信12

1.3.1 多址技术12

1.3.2 扩频通信14

1.4 信源编码15

1.4.1 矢量量化编码15

1.4.2 线性预测编码16

1.4.3 变换编码16

1.5 信道编码与交织17

1.5.1 分组码17

1.5.2 卷积码18

1.5.3 交织19

1.6 数字调制20

1.6.1 线性调制技术20

1.6.2 恒包络调制技术21

1.6.3 正交幅度调制技术22

1.7 均衡与分集23

1.7.1 均衡技术23

1.7.2 分集技术27

思考题30

第2章 无线通信实验设备31

2.1 实验系统概述31

2.2 通信终端平台31

2.2.1 电路组成及功能31

2.2.2 用户界面使用33

2.3 通信信道平台34

2.3.1 电路组成及功能34

2.3.2 用户界面使用36

2.4 信道仿真平台37

2.4.1 电路组成及功能37

2.4.2 用户界面使用40

2.5 实验系统连接41

思考题45

第3章 无线通信实验原理与方法46

3.1 移动通信终端实验46

3.1.1 实验原理46

3.1.2 实验方法48

3.2 光纤通信实验50

3.2.1 模拟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实验50

3.2.2 数字信号光纤传输系统实验52

3.3 卫星通信实验54

3.3.1 回波反损测量实验54

3.3.2 卫星通信终端实验56

3.4 接收帧实验57

3.4.1 帧成形及其传输实验57

3.4.2 接收帧同步实验58

3.5 二次开发实验60

3.5.1 FPGA实现帧成形实验60

3.5.2 FPGA实现帧同步实验61

3.5.3 调制解调实验62

思考题63

第二篇 DSP实验原理与方法67

第4章 DSP简介67

4.1 概述67

4.2 DSP的特点68

4.3 DSP系统的基本组成70

4.4 DSP应用领域71

4.5 DSP发展趋势72

思考题74

第5章 并行DSP实验系统简介75

5.1 ADSP-TS10175

5.1.1 ADSP-TS101的性能指标75

5.1.2 ADSP-TS101S的结构特点76

5.1.3 ADSP-TS101S主要优点81

5.1.4 TS101组成的多处理系统81

5.1.5 TS101组成的多处理系统的结构81

5.1.6 分布式多处理器并行系统82

5.1.7 共享存储器式多处理器并行系统83

5.2 TSX01S EZ-KIT开发板介绍84

5.2.1 开发板概况84

5.2.2 ADSP-TS101S EZ-KIT开发板的系统结构84

5.2.3 设计步骤和实例88

思考题89

第6章 VisualDSP++使用95

思考题95

第7章 实验方法96

7.1 硬件设计96

7.2 软件设计96

7.3 实验类型97

思考题103

第三篇 嵌入式系统实验原理与方法第8章 嵌入式系统简介8.1 概述107

8.2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基本组成108

8.3 嵌入式系统处理器109

8.4 嵌入式系统中的操作系统114

8.5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118

思考题119

第9章 MXl嵌入式实验平台简介120

9.1 FreeScaleMC9328MXl嵌入式微处理器简介120

9.2 BHU DBMXl ADS简介123

9.2.1 硬件配置123

9.2.2 BHU DBMXl ADS配置操作说明124

9.2.3 DBMXl ADS使用说明127

思考题131

第10章 Linux及GCC入门132

10.1 Linux系统概述和基本操作132

10.1.1 Linux的启动132

10.1.2 Linux阅读和浏览的相关命令132

10.1.3 文件操作与搜索的相关命令137

10.1.4 字符匹配搜索的相关命令140

10.1.5 tar压缩和解压缩文件143

10.1.6 vi编辑器145

10.2 gcc编译器148

10.3 make工具154

思考题159

第ll章 嵌入式系统实验160

11.1 硬件测试实验160

11.2 建立Linux实验开发平台的实验161

11.3 面向嵌入系统的C程序设计、编译、链接和调试162

11.4 面向嵌入式系统的QT/Embedded& Qtopia程序设计162

11.5 驱动程序设计163

11.6 基于QT/Embedded的简单httpServer163

思考题164

第四篇 电磁波实验原理与方法第12章 电磁波基本概念12.1 均匀平面波167

12.1.1 定义167

12.1.2 波的基本参量波长、频率、相速和群速168

12.1.3 自由空间的均匀平面波168

12.1.4 理想介质中的均匀平面波168

12.1.5 导电媒质中的均匀平面波169

12.1.6 沿任意方向传播的均匀平面波169

12.2 波的极化169

12.2.1 线极化波170

12.2.2 圆极化波170

12.2.3 椭圆极化波170

12.2.4 波矢量k171

12.3 反射171

12.4 波的衍射173

12.4.1 单缝衍射173

12.4.2 布拉格衍射175

12.5 波的干涉176

12.5.1 双缝干涉176

12.5.2 麦克尔逊干涉177

12.6 辐射178

12.6.1 辐射的基本概念178

12.6.2 平面波178

12.6.3 柱面波180

12.6.4 球面波181

12.7 波的散射183

12.7.1 散射现象183

12.7.2 散射分布183

12.7.3 雷达散射截面积184

12.7.4 金属球的三种散射方式184

12.8 波的绕射185

12.8.1 几何绕射理论基本概念185

12.8.2 理想导电劈绕射的典型问题187

12.8.3 曲边缘绕射187

思考题188

第13章 电磁波实验方法189

13.1 反射实验189

13.2 偏振实验190

13.3 单缝衍射实验190

13.4 布拉格衍射实验192

13.5 双缝干涉实验193

13.6 麦克尔逊干涉实验194

思考题196

第五篇 电磁兼容实验原理与方法第14章 电磁兼容基本原理14.1 概述199

14.2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202

14.2.1 电磁兼容术语202

14.2.2 电磁干扰概述203

14.3 电磁干扰传播和耦合理论203

14.3.1 电磁干扰的传输途径分类203

14.3.2 传导耦合的基本分析方法204

14.3.3 辐射耦合的基本分析方法205

14.4 电磁兼容设计210

14.4.1 有源器件的选择和印刷电路板设计210

14.4.2 接地设计210

14.4.3 屏蔽设计212

14.4.4 滤波设计215

14.5 电磁兼容预测216

14.5.1 电磁兼容预测的基本原理216

14.5.2 电磁兼容预测的数学方法219

14.6 电磁兼容实验技术221

14.6.1 测试场地221

14.6.2 EMC测试环境和测量不确定度225

14.7 电磁兼容标准225

14.8 电磁环境效应理论226

14.9 信号完整性分析226

思考题226

第15章 电磁兼容测量设备227

15.1 电磁干扰测量设备227

15.1.1 频谱分析仪227

15.1.2 接收机228

15.1.3 人工电源网络228

15.1.4 测量天线230

15.1.5 测量系统及测量软件233

15.2 电磁敏感度测量设备234

思考题237

第16章 电磁兼容测量方法238

16.1 概述238

16.2 传导发射测试238

16.3 辐射发射测试239

16.3.1 磁场辐射发射测试239

16.3.2 电场辐射发射测试240

16.4 传导敏感度测试240

16.4.1 测量设备240

16.4.2 连续波传导敏感度测试方法241

16.5 辐射敏感度测试242

16.5.1 测量设备242

16.5.2 辐射敏感度测试方法242

16.6 用混响室测试243

16.6.1 混响室243

16.6.2 辐射发射测试244

16.6.3 辐射敏感度测试244

16.7 电磁屏蔽效能的测试方法245

16.8 板级电磁兼容及信号完整性分析245

16.8.1 信号完整性仿真分析245

16.8.2 PCB板故障诊断246

思考题247

第六篇 光通信实验原理与方法第17章 光通信技术概论17.1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与分类251

17.2 光纤通信的发展历史254

17.3 光纤通信新技术255

17.3.1 光放大255

17.3.2 波分复用技术258

思考题260

第18章 光纤通信原理261

18.1 光纤261

18.1.1 光纤的传输理论261

18.1.2 普通单模光纤的传输特性264

18.1.3 特种光纤267

18.2 光发射端机268

18.2.1 光源268

18.2.2 光调制272

18.2.3 光发射机的组成及性能参数273

18.3 光接收机274

18.3.1 光电检测器274

18.3.2 光接收机结构与性能参数276

思考题280

第19章 光通信实验中的测量方法与技术19.1 光功率测量方法281

19.2 光谱测量方法283

19.3 误码率与眼图测量方法285

思考题287

第20章 光通信系统的仿真实验方法20.1 光通信系统的仿真288

20.2 OptiSystem软件及其基本使用方法290

20.2.1 OptiSystem软件290

20.2.2 OptiSystem软件使用的基本操作和流程293

20.3 仿真实验举例—光纤通信数字调制技术实验299

20.3.1 实验目的299

20.3.2 实验基本原理299

20.3.3 实验内容300

思考题30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