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综合:第三现代化之路【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综合:第三现代化之路
  • 陈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1097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55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479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综合:第三现代化之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第一章 综合:未来发展理念1

第一节 宇宙本质:综合2

一地球,无与伦比的“综合天体”2

1.地球完美的综合条件2

2.大气层神奇的综合作用2

3.水分与生命绝妙的综合关系3

二人类,精妙绝伦的“综合生命”4

1.地球上绝无仅有的综合生命体4

2.人体构造的神奇综合功能4

第二节 宇宙的综合运动6

一宇宙运动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综合6

1.“综合—分析—综合”的宇宙之舞6

2.“综合—分析—综合”的生命之舞6

二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综合—分析—综合7

1.古代社会属于“综合社会”7

2.近代社会属于“分析社会”9

3.未来社会属于“再综合社会”11

第三节 全球化:文明大综合12

一全球化标志人类社会进入大综合时代12

1.全球化是人类经济社会最伟大的发展阶段12

2.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大综合的历史阵痛时期15

二全球化促使人类进入综合反思时代16

1.各国领导人的反思16

2.国际专家学者的反思17

3.中外媒体的反思18

4.世界银行的反思19

5.联合国的反思19

三全球化必然催生综合发展理念的依据20

1.增长与资源枯竭的危机20

2.增长与风险俱来的困境21

3.增长与“以人为本”的背离21

4.增长与社会发展的矛盾21

第四节 大综合:人类文明方向22

一人类文明正在从“分析”向“综合”过渡22

1.当代文明总特征是“分析+综合”过渡形态22

2.当代西方文明的“分析+综合”过渡形态22

3.当代东方文明的“综合+分析”过渡形态23

二人类思维正在从“分析”向“综合”过渡24

1.人类正突破思维的分析局限24

2.人类正推动思维向综合创新25

第二章 现代化的三种类型27

第一节 第一、第二现代化28

一第一现代化已经逝去28

1.什么是第一现代化28

2.第一现代化基本特征与局限28

二第二现代化正在消亡29

1.什么是第二现代化29

2.第二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与风险30

3.第二现代化的十大弊端30

4.第二现代化造成全球性不和谐34

第二节 第三现代化36

一第三现代化必将实现36

1.什么是第三现代化36

2.第三现代化的五个综合理念36

3.第三现代化的五个创新特性37

4.第三现代化的三个文明部分39

二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理念与方法40

1.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理念40

2.第三现代化的综合方法41

第三章 认识论的三次转型43

第一节 第一次转型:综合44

一古代综合:认识论第一次转型44

1.古代东方认识论的综合状态44

2.古代西方认识论的综合状态46

二第一次转型奠定综合认识论基础49

1.奠定了“综合宇宙观”的认识论基础49

2.奠定了“精神与物质综合”的认识论基础49

3.奠定了“人与自然综合”的认识论基础50

三第一次转型的两大综合价值51

1.有神与无神综合,是“再综合”认识论的重大突破51

2.求知与求证综合,是“再综合”认识论的重要内容53

第二节 第二次转型:分析55

一近代分析:认识论第二次转型55

1.近代西方社会拉开“分析”文明大幕55

2.近代西方社会创造了物质文明辉煌56

二分析文明造成宇宙观的分裂56

1.唯物论的“物质宇宙观”57

2.唯心论的“创造宇宙观”60

三分析文明造成人类观的分裂61

1.无神论的“进化观”61

2.有神论的“创造观”63

四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分裂的原因64

1.资本需求是“分析”认识论的基本动因64

2.科学技术是“分析”认识论的关键动力65

3.物质财富是“分析”认识论的核心动机66

五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的“两大分析理念”67

1.“个人主义”理念67

2.“私有主义”理念68

六分析文明造成认识论的“六大分析弊端”69

1.造成生存环境的毁灭性损坏69

2.造成“科学局限”的认识论桎梏69

3.造成“财富至上”的价值观误导70

4.造成大规模的社会系统震荡70

5.造成社会评价的“双重标准”71

6.造成人类知识的“粉碎性断裂”72

第三节 第三次转型:再综合72

一未来综合:认识论第三次转型72

1.西方分析认识论走向“物极必反”72

2.西方分析认识论率先开始“再综合”74

二综合宇宙观77

1.古今东西“再综合”的宇宙观77

2.物质与精神“再综合”的宇宙观78

三综合人类观79

1.争论过程就是一种理念综合79

2.与地外文明综合的“人类观”80

四认识论第三次转型是历史必然趋势81

1.“再综合”是向宇宙本质的重新靠拢81

2.“再综合”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82

3.“再综合”是精神文明的未来形式83

第四章 第三现代化三个文明部分85

第一节 基础:中国传统文明86

一儒、道、佛合一是中国传统文明的核心86

1.三教的排斥与原因86

2.三教的共存与共荣87

二儒、道、佛合一的共性依据90

1.“三教合一”的内在动力90

2.“三教合一”的政治背景91

3.“教义和谐”的相似理念91

4.“哲学思想”的类似理性92

5.“社会传统”的共同基础93

三儒、道、佛合一的共性内容94

1.以人为本理念94

2.社会和谐精神94

3.博大包容精神95

4.辩证法思想95

5.大道自然理念96

6.万物综合理念96

7.乐观主义理念97

8.精神重于物质理念98

9.德主刑辅理念98

10.创新发展理念99

四儒、道、佛合一的文明优势100

1.“促进社会和谐”优势100

2.“文明同化包容”优势100

3.“物质精神均衡”优势102

五儒、道、佛合一的科学内涵102

1.“驺衍学说”——儒、道、佛合一的“自然科学哲学”102

2.“混沌初开”——道家的“宇宙大爆炸理论”103

3.“一阴一阳之谓道”——“正、反物质”及“运动”的精深理念104

4.“十二支理念”——“耗散结构理论”的古代原型104

5.“天干、地支、五行、八卦”——现代逻辑学的始祖105

六儒、道、佛合一的精神灵魂105

1.“生生不已谓之易”——乐观主义的世界观105

2.“人能常清静,天地翻皆归”——精神文明的价值观106

3.“养浩然之气,直养而无害”——精神文明的人生观107

4.“礼之用,和为贵”——精神和谐的社会观108

七儒、道、佛合一的未来理念109

1.“天人合一”——物质与精神相通的未来理念109

2.“五德相始终”——物质运动与政治综合的未来理念110

3.“祀祷行为”——精神生活与神秘主义的未来理念110

4.“逍遥精神”——幻想与突破性创新的未来理念111

八儒、道、佛合一的全球意义111

1.对西方文明的启蒙111

2.对马克思的影响114

九儒、道、佛合一是第三现代化文明的基础119

1.是社会主义文明的基础119

2.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基础120

第二节 方向:社会主义文明12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东方社会主义方向122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发展阶段122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方面综合经验124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综合文明的典范124

二欧洲社会主义因素,代表经典社会主义方向133

1.欧洲出现经典社会主义因素133

2.欧洲向经典社会主义过渡的类型134

3.欧洲与霸权资本主义拉开差距135

三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因素,代表新社会主义方向135

1.拉美经历“新自由主义转制”的严重挫折135

2.拉美“左派运动”标志21世纪的觉醒136

3.拉美“新社会主义”因素东西综合的特征137

四三大社会主义因素大综合的未来趋势139

1.全球向“社进资退”演变的趋势139

2.全球向“综合共有制”演变的趋势139

3.全球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演变的趋势140

第三节 动力:现代科技文明141

一现代科学技术成为动力的依据141

1.西方科技文明推动了两个现代化141

2.现代科技文明将推动第三现代化142

二现代科技发展蕴涵第三现代化理念142

1.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综合的理念142

2.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发展的理念143

3.现代科学技术蕴涵走向金融的理念143

三现代科技文明的辉煌前景144

1.现代科技文明的未来方向144

2.现代科技文明的未来技术145

四第三现代化的“科技文明综合观”148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无限性148

2.现代科学技术自身的局限性149

第五章 第三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15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154

一经济全球化中的马克思154

1.马克思的影响更加广泛深入154

2.马克思的魅力受到西方尊重155

二马克思与“新政治经济学”156

1.“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意义156

2.“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潜力160

3.“新政治经济学”的综合方法162

三时代推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163

1.经济全球化证明着马克思主义163

2.经济全球化呼唤着马克思主义165

3.经济全球化丰富着马克思主义166

4.经济全球化发展着马克思主义167

第二节 马克思发展理论思考168

一对“东、西方两种发展理论”的思考168

1.区分“西方理论”与“东方理论”168

2.混淆两种理论的原因及后果172

3.成为东方社会主义理论障碍173

二对“有增长无发展”问题的思考173

1.全球“有增长无发展”问题173

2.增长与发展是不同的概念176

三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的思考177

1.东方社会不存在经典意义的“突破关系”177

2.东方社会主义适宜“分层关系”180

3.第三现代化将出现“综合关系”181

四对“道德与发展”问题的思考182

1.“恶的道德”推动第二现代化发展182

2.“恶的道德”将被第三现代化淘汰184

五对破除西方“两论”问题的思考186

1.破除“生产中心论”186

2.破除“边缘消费论”188

六对“马克思综合发展观”的思考190

1.马克思是“综合中心论”者190

2.马克思是“综合发展论”者191

七对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哲学思考192

1.“多元”与“一元”的哲学综合192

2.“人”与“生产力”的哲学综合194

第三节 马克思“综合生产力”观196

一对生产力的“分析”误解196

1.第二现代化强化了“唯物质生产力论”196

2.“唯物质生产力论”对发展的副作用199

二对生产力的“综合”理解201

1.对“物质生产力”的综合理解201

2.对“精神生产力”的综合理解202

3.对“自然生产力”的综合理解203

4.对“人口生产力”的综合理解206

第四节 马克思“综合发展”观208

一第三现代化两个重要概念208

1.第三现代化的“综合生产力”观208

2.第三现代化的“综合消费力”观209

二第三现代化:共产主义发展理念211

1.第三现代化是共产主义发展观211

2.第三现代化是共产主义加速器212

第六章 经济社会综合论213

第一节 经济与人性综合论214

一现代经济学与人性的综合论214

1.神经元经济学对人性的综合理解214

2.亚当·斯密“利己”与“同情”的综合论216

二经济社会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综合论218

1.市场经济应以综合人性为本218

2.道德精神的脑科学依据219

第二节 私有与公有综合论220

一“私有制”与“公有制”在人性上的综合观220

1.单一“私有制”在人性上的片面性220

2.单一“公有制”在人性上的片面性221

二“私有制”与“公有制”在效率上的综合观222

1.“效率”与“两权分离”的综合观222

2.“效率”与“产权理论”的综合观224

3.“效率”与“所有制”的综合观225

三私有、公有共同构成“综合所有制”228

1.现代所有制是“私有”与“公有”的综合228

2.“私有化自由市场”是杜撰出来的乌托邦228

3.“私有制”与“公有制”综合为“共有制”230

四股份制是“综合所有制”的重要形式232

1.公司股份制与社会股份制的综合232

2.第二股份制与第三股份制的综合234

第三节 经济与政体综合论235

一政治体制综合观235

1.“小政体”与“大政体”综合观235

2.“平民化”与“精英化”综合观238

3.“暴力革命”与“和平道路”综合观241

4.马克思主义的综合政体观242

二经济成为“社会体制综合”的焦点244

1.当代私有化运动冲突与政体综合244

2.当代经济学理论分歧与政体综合246

三当代经济社会体制的综合观247

1.国家社会体制向综合转化247

2.经济社会体制向综合转化248

四东西方国家多种政体的综合观249

1.西方政体历来是多样化的249

2.东方政体历来是多样化的252

3.社会主义政体的综合改革观253

4.东西方均应坚持政体综合观254

五政体权力来源综合观255

1.少数与多数的综合观255

2.直选与间选的综合观257

六政体权力差异综合观259

1.政体权力效能差异259

2.政体权力制衡差异260

3.政体权力稳定差异261

第四节 自由与民主综合论263

一“自由与民主”的西方状态263

1.“自由与民主”是西方文明成果263

2.“自由与民主”是残酷胚胎孕育的265

3.“自由与民主”的两面性266

4.“自由与民主”的多样化269

二“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状态270

1.“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特色270

2.“自由与民主”的东方类型272

3.“自由与民主”的东方概念273

三“自由与民主”的未来状况275

1.“自由与民主”的人权误区275

2.“自由与民主”的综合前景277

第五节 公正与效率综合论278

一“公正与效率”的综合观278

1.“追求公正目的”与“提高效率手段”的综合观278

2.“科学技术突破”与“科技剩余价值”的综合观278

3.“阶级矛盾缓解”与“阶级依然存在”的综合观279

4.“垄断资本本质”与“经济全球化”的综合观280

5.“公正低效”与“公正高效”的综合观280

二“效率”与“公正”失衡的综合后果281

1.经济上的综合后果281

2.政治上的综合后果282

第六节 腐败与政体综合论283

一腐败现象是综合原因造成的283

1.腐败现象存在于各种政体283

2.腐败现象产生的基本原因284

二遏制腐败现象要靠综合治理285

1.单靠“改制”不能解决腐败问题285

2.“道德教化”是治理腐败的人性基础286

3.腐败要靠“德主刑辅”综合治理287

第七节 科学与信仰综合论289

一科学与信仰的综合观289

1.科学与信仰的综合共性289

2.科学与信仰的综合差异290

二“指导思想”的综合观291

1.马克思主义必须“本土化”291

2.马克思主义必须“长效化”292

3.马克思主义必须“丰富化”293

三全球意识形态综合现状294

1.全球意识形态出现“分析危机”294

2.全球意识形态“分析危机”的主要表现295

3.全球意识形态当代主要类型296

四全球意识形态东西综合前景298

1.“中左为体,中右为用”的意识形态综合298

2.“东方为体,西方为用”的意识形态综合298

第七章 中国综合模式301

第一节 伟大的综合成就302

一“两次腾飞”造就综合模式302

1.第一次腾飞是同马克思主义综合的结果302

2.第二次腾飞是同改革开放综合的结果303

3.两次腾飞创造了“中国模式”306

二“中国模式”成就综合典范309

1.全面提升同大国相适应的对外综合能力309

2.全面提升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综合能力310

3.全面提升抗击全球化风险的综合能力312

4.全面提升促进全球“和文明”的综合能力313

5.全面提升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综合能力315

第二节 面对的综合风险317

一面对资源环境风险317

1.资源过度消耗风险317

2.环境急剧恶化风险318

二面对长远发展风险319

1.西方制度压力风险319

2.文明错位风险320

3.社会周期率风险321

三面对“现代卡夫丁峡谷”风险322

1.“现代卡夫丁峡谷”的理论风险322

2.“现代卡夫丁峡谷”的实践风险323

第三节 发展的综合理念326

一应对风险的综合理念326

1.以我为主,坚持特色方向326

2.宏观调控,强化国家引导326

3.区分国情,坚持“强政府,大社会”327

二科学发展的综合理念329

1.综合市场观329

2.综合所有制观331

3.综合“两论”观332

4.综合分配观333

5.综合资本观334

6.综合财富观335

7.综合制造观335

8.综合生产力观337

9.综合小康观338

10.综合人才观339

三政体改革的综合理念341

1.坚持“特色道路”,突出人民民主341

2.首创“三权制约与协调”,有利科学发展342

3.探索“大部门体制”,加大整合力度342

四长远战略的综合理念343

1.文明形态上“东方为体,西方为用”343

2.社会和谐上“稳定系统,平衡关系”344

3.思维方式上“增大容量,控制弹性”346

4.科学技术上“西学为本,东西互补”348

5.发展模式上“引进鉴别,超越西方”350

第八章 全球综合趋势355

第一节 综合中变革的西方356

一现代资本主义新模式与新变化356

1.资本主义四种新模式356

2.资本主义七大变化358

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的综合认识360

1.现代资本主义的两种走向360

2.现代资本主义的综合理念362

3.现代资本主义三个发展阶段364

第二节 综合中崛起的东方364

一东方将促使第二现代化走向消亡364

1.东方在文明综合中崛起364

2.东方综合发展能力胜过西方366

二东方文明必将超越西方366

1.文明重心正在向东方转移366

2.东方强化着超越西方的信念368

第三节 东西文明,殊途同归369

一全球化正在向“综合文明”转型369

1.“东西综合”的现代特征369

2.“东兴西落”将促进东西综合370

3.“谁来替代美国”成为综合问题371

4.“资源冲突”的综合特征372

5.“大国征服”正在成为历史374

6.经济增长与风险积累都在加速374

二全球化正在加速共产主义进程376

1.短期发展,是资本主义全球化376

2.中期发展,是社会主义全球化376

3.长期发展,是共产主义全球化377

第九章 未来综合文明379

第一节 观念向理性转变380

一对未来环境的理性思考380

1.20世纪60至70年代是人类觉醒期380

2.20世纪80至90年代是人类共识期381

二对未来能源的理性思考383

1.不可再生能源很难再维持百年383

2.现代科技的“第一使命”384

三对未来发展的理性思考385

1.第二现代化满足不了人类财富欲望385

2.第二现代化做不到人与自然和谐386

3.第二现代化纵容自然帝国主义388

4.第二现代化造成“灰色全球化”390

5.第二现代化养活不了中国391

第二节 全球向综合转变392

一“综合全球化”是未来发展趋势392

1.当代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392

2.未来全球化是“综合全球化”393

二“综合全球化”将强化三大意识394

1.将强化世界和谐意识394

2.将强化国家消亡意识395

3.将强化全球大同意识396

第三节 幸福向精神转变397

一幸福理念——满足物质需求的精神富有397

1.价值观将从财富转向精神397

2.市场观将从品牌转向实用399

3.幸福观将从物欲转向道德400

4.生活观将从竞争转向休闲401

5.崇拜观将从权贵转向智慧402

二精神文明——追求信仰与科学的综合403

1.信仰将形成人类最稳定的意识403

2.人类将追求科学与信仰的综合404

第四节 生活向多元转变407

一生活方式向数字化转变407

1.数字化生活不断转向综合407

2.“虚拟”与“现实”两个世界的综合408

3.数字化生存与高尚道德的综合410

二劳动方式向综合化转变411

1.综合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411

2.个性化劳动变得更加珍贵412

三婚姻家庭向个性化转变413

1.多样化的爱情婚姻形态413

2.子女的独立性增强414

3.人种的多向综合414

第五节 世界向大同转变415

一第三现代化与未来文明综合415

1.文明综合就是平等多元化415

2.文明综合就是文明全球化416

二第三现代化与“世界统一组织”417

1.首先是“世界专业组织”417

2.其次是“世界统一组织”417

三第三现代化的三个发展阶段418

1.初级阶段——“经济全球化”转向“综合全球化”418

2.中级阶段——“综合全球化”孕育“世界专业组织”419

3.高级阶段——“世界专业组织”综合“世界统一组织”419

第十章 综合方法420

第一节 “全向与转向综合”的搜索方法421

一“全向”综合搜索方法421

1.什么是“全向”421

2.“全向”综合搜索法421

二“转向”综合搜索方法424

1.“正转向”综合搜索方法424

2.“负转向”综合搜索方法425

第二节 “有序与无序综合”的耗散方法426

一耗散方法的前提是“系统开放”426

1.系统要发展,必须是“开放”的426

2.开放的方法,必须是“耗散”的427

二“有序—无序—有序”的耗散方法427

1.“有序”到“无序”的耗散过程427

2.开放是从“无序”到新的“有序”428

3.对“信息分子冲突”进行综合429

4.对“外开放”与“内开放”进行综合430

5.对“硬震荡”和“软震荡”进行综合431

第三节 “科学与非科学综合”的猜想方法432

一综合猜想方法的基础是破除“科学局限”432

1.对“科学局限”的综合观432

2.破除“科学局限”的理由433

二“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猜想方法435

1.发现自然真理,是“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过程435

2.发现社会真理,是“非科学—科学—非科学”的过程436

三“非科学”思维的方法是“猜想”438

1.关于“利己”、“利他”基因的“猜想”438

2.关于“有限”、“无限”哲学的“猜想”442

第四节 “常规与非常规综合”的幻想方法444

一“幻想”是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444

1.“幻想”是人类自身的主观需要444

2.“幻想”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446

二“非常规—常规—非常规”综合的幻想方法448

1.思维创新是“非常规—常规—非常规”的过程448

2.思维创新是“幻想三段论”的过程449

三关于“高维时空现象”的“幻想”451

1.什么是“高维时空现象”451

2.“高维时空现象”的三种“幻想”452

四关于“人工智能”的“幻想”454

1.人工智能的“常规”(科学)依据454

2.人工智能的“非常规”(非科学)幻想4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