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理论与实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曾昭皓,李卫东,陈静等主编;林琼,吴蓉,马学义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954990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192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舆论-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网络舆情研究现状3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8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情及其规律11
第一节 网络与高校网络舆情11
一、互联网的特点11
二、网络舆情的含义及其特征12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含义及其特征15
第二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与问题20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20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问题22
第三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模式24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模式24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模式29
第四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规律31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发生规律31
二、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48
三、高校网络舆情的转换规律53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58
第一节 网络舆情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问题58
一、网络舆情的多元化和分散化58
二、网络舆情的隐匿性、虚拟化59
三、网络舆情的即时性、交互性60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61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作用61
二、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63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64
第三节 辅导员与高校网络舆情引导66
一、辅导员的角色及其定位66
二、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67
第四章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导向70
第一节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指导思想70
一、四项基本原则70
二、科学发展观71
第二节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目标72
一、政治认同目标72
二、社会和谐目标74
三、校园稳定目标75
四、思想教育目标76
第三节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79
一、方向目的原则79
二、实事求是原则79
三、方法多样原则79
四、平等待人原则80
五、正面引导原则80
六、讲求实效原则80
第五章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主体82
第一节 引导主体及其功能82
一、引导主体的含义82
二、引导主体的特征82
三、引导主体的功能83
四、引导主体的建设84
第二节 党团组织主体85
一、党团组织及其特点85
二、党团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作用86
第三节 辅导员主体89
一、辅导员及其特点89
二、辅导员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作用89
第四节 教师主体92
一、任课老师及其特点92
二、任课老师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93
第五节 学生干部主体94
一、学生干部及其特点94
二、学生干部在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的作用94
第六节 学生自组织主体97
一、学生自组织及其特点98
二、学生自组织在网络舆情引导中的作用99
第六章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客体101
第一节 高校网络舆情客体概述101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客体101
二、高校网络舆情客体的特征102
三、高校网络舆情工作客体的分类104
第二节 政治舆情104
一、政治舆情的含义104
二、政治舆情的特征105
三、政治舆情的分类106
四、政治舆情的形成规律107
五、政治舆情的传播规律108
第三节 日常管理舆情109
一、日常管理舆情的含义109
二、日常管理舆情的特征109
三、日常管理舆情的分类110
四、日常管理舆情形成的诱因110
五、日常管理舆情形成的规律111
第四节 突发公共事件舆情112
一、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含义112
二、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特点112
三、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形成规律113
四、突发公共事件舆情的传播规律114
第七章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载体116
第一节 工作载体及其特征116
一、工作载体的含义116
二、工作载体的特征116
三、工作载体的分类119
第二节 网站载体119
一、网站的含义特征119
二、网站的存在方式120
三、网站的功能优势121
四、网站的设计应用122
第三节 博客载体122
一、博客的含义及特征122
二、博客的存在方式124
三、博客的功能和优势125
四、博客的设计应用126
第四节 网络论坛载体128
一、网络论坛的含义特征128
二、网络论坛的存在方式128
三、网络论坛的功能优势129
四、网络论坛的设计应用130
第五节 即时通讯工具载体131
一、即时通讯工具的含义特征131
二、即时通讯工具的存在方式132
三、即时通讯工具的功能优势133
四、即时通讯工具的设计应用133
第八章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过程135
第一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预测135
一、预测网络舆情的含义135
二、预测网络舆情的途径135
三、预测网络舆情的方法136
四、预测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137
第二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控138
一、监控网络舆情的含义138
二、监控网络舆情的途径139
三、监控网络舆情的方法140
四、监控网络舆情的工作机制140
第三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分析142
一、高校网络舆情分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142
二、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信息类型143
三、高校网络舆情分析的内容144
四、高校网络舆情分析体系的构建146
第四节 高校网络舆情的应急147
一、网络舆情危机的判断147
二、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干预148
三、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应急预案150
四、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工作机制152
第九章 大学生主体性德育博客实践性研究154
第一节 博客与大学生主体性德育154
一、博客的系统功能154
二、主体性德育的含义156
三、博客在主体性德育中的优势157
第二节 主体性德育博客的构建设计过程159
一、大学生的主体性现状及博客相关调查159
二、博客平台的选择160
三、博客的设计161
四、博客栏目技术实现162
五、博客的具体栏目162
第三节 主体性德育博客的应用效果分析163
一、对博客系统记录数据的观察分析164
二、学生对博客的满意分析166
三、博客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分析168
四、德育博客建设使用的思考170
第四节 大学生主体性德育博客的典型案例171
一、工作成效171
二、经验启示172
参考文献174
后记179
热门推荐
- 2304701.html
- 2362500.html
- 2370056.html
- 68753.html
- 3444383.html
- 2087001.html
- 2130696.html
- 1714262.html
- 3504598.html
- 31977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49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35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568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2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952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535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00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0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8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