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常评事集 常评事写情集 外三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常评事集 常评事写情集 外三种
  • 山右历史文化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8300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72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古典诗歌-作品集-中国-明清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常评事集 常评事写情集 外三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常评事集&常评事写情集 〔明〕常伦撰 李正民 点校3

点校说明3

常评事集序南大吉5

常评事集卷一7

赋7

丹赋拟荀卿体7

石楼赋有序7

别怀赋送内弟还京8

笔山赋时年十六岁9

乐府二十一首10

上之回10

铜雀伎10

乌栖曲10

善哉行11

放歌11

东飞伯劳歌11

陌上桑11

放歌行二首11

其二12

当窗织12

采莲曲三首12

其二12

其三12

述别四首13

结客少年场13

大堤曲13

仙人好楼居篇13

妾簿命13

四言古诗四首14

乘马三章饯秦侯14

画马14

乐字14

四日龙兴寺作14

常评事集卷二16

五言古诗四十首16

怨情16

望山有怀故居16

闺情16

东楼偶然作16

饮酒二首17

其二17

王侍御公济过沁水言别17

秋夜怀王公济17

客行篇寄山中所知17

宿太行寄忆马仲房17

大风18

大醉后题大云寺阁柱上18

杜工部18

李翰林18

风雨留樊庄四叔家纵笔18

冬初风雨在韩王村作18

寓言19

东楼偶然作又三首19

其二19

其三19

述情上大司徒李公19

饮酒20

寓咏四首20

其二20

其三20

其四20

送何邦瑞之京20

答李仲南21

怀古迹三首21

其二21

其三21

夜酌21

游仙二章寄外舅滕洗马先生21

其二22

司马文园22

陈思王22

陶彭泽22

奉寿大司徒李公22

山居怀王公济23

鞦千词23

常评事集卷三24

七言古诗十八首24

萱竹图24

长安大贾行24

陈氏山庄送吴子还泽24

寄吴子25

醉时行25

徐魏二生歌25

思归吟25

谢王公济贻书苑歌25

夜望行26

去岁行26

砚庄行送叶子良器之东昌26

敬亭行奉赠张中丞公26

书孙秀才箑27

忆昔行27

真卿帖歌有序27

骢马行28

城边行赠蔡典史震28

咏笔山28

五言律诗三十二首29

经海子29

复会南瑞泉元善度上得孤字有怀赵北厓文载29

出饮郊外值雨29

琵琶29

玉泉亭29

赠任侍御29

与马君房游玉清宫30

和王公济过韩信岭30

闻大同变有感30

同年会归赠党员外30

竹30

军中示所知30

病中偶然作30

阻雨大觉寺信宿次大司徒李公韵31

其二31

月31

客睡31

岩居31

怀晋31

治城南小园31

赠乡人孙忠32

重感32

紫骝马32

别李仲南32

挽赵生32

拨闷32

八月十五日夜饮翠闲堂32

倚楼二首33

其二33

春日经始逍遥亭33

失题二首33

其二33

五言排律八首33

寄黄少府33

与马使君自玉清宫登榼山不尽兴而还34

咏帘34

柬韩苑洛汝节34

饭信图34

寄赠方伯李公35

游榼山寺得然字35

代赠黄少府35

常评事集卷四36

七言律十一首36

寿郑老八袞36

送刘大行使占城36

夜陪祭皇陵36

钱王明府公济考绩36

寄刘润之侍御37

登武安王寨访赵秀才廷璋37

题南园壁37

寄任子充时从兄任授诗37

别蔡典史震37

春别外舅滕修撰先生37

答王平阳公济登城之作38

五言绝句十六首38

感别38

日暮38

寄俞希德希陶两秀才38

登楼38

兔38

风雨留樊庄纵笔39

樊庄二首39

其二39

去乡39

感别二首39

其二39

画马39

其二39

翠闲谣39

风雨留樊庄四叔家纵笔40

樊庄又一首40

七言绝句二十五首40

步虚词五首40

其二40

其三40

其四40

其五41

杨柳词四首和南瑞泉元善之作41

其二41

其三41

其四41

伏城驿壁见刘润之南元善诗有感41

画41

小画寄从兄秀才42

寄俞希德希陶两秀才42

送何邦瑞之京42

德胜寺赏牡丹三首42

其二42

其三42

登楼42

过德胜寺43

闻大同事重感二绝43

其二43

沁水道中43

玉清宫戏题43

和王公游藐姑射山作二首43

其二43

赞44

仙赞44

楼居先生传赞44

铭44

老母庵铭44

传45

辛元传45

引46

玉溪引有序46

杂著47

谈博有序47

附录48

祭常明卿文王溱48

大理寺右评事常君墓志铭49

常评事传张铨49

常评事伦小传钱谦益51

常伦小传朱彝尊51

常评事集跋51

常评事写情集卷一53

乐府53

黄锺醉花阴53

喜迁莺53

出队子53

刮地风53

四门子53

右水仙子54

醉花阴54

喜迁莺54

刮地风54

四门子54

右水仙子54

中吕粉蝶儿55

醉春风55

红绣鞋55

上小楼55

满庭芳55

耍孩儿55

四煞56

三煞56

二煞56

一煞56

馀音56

粉蝶儿56

醉春风57

红绣鞋57

普天乐57

耍孩儿57

二煞57

馀音57

粉蝶儿58

醉春风58

红绣鞋58

上小楼58

满庭芳58

上小楼58

耍孩儿58

馀音59

双调新水令59

落梅风59

折桂令59

雁儿落59

得胜令59

沽美酒60

太平令60

梁州序60

又60

又60

又60

节节高61

馀音61

并州歌庚午应试偶成,时年十八岁61

馀音62

九换头62

金锁挂梧桐62

东欧令62

皂罗袍62

馀音63

常评事写情集卷二64

小令64

水仙子64

又64

又64

又64

又65

又65

又65

又65

又65

又65

折桂令66

又66

又66

又66

又66

又67

又67

又67

又67

又67

又67

又68

水仙子68

又68

山坡羊68

又68

又69

又69

又69

又69

又69

又70

又70

山坡里羊70

又70

又70

黄莺儿70

又71

又71

又71

又71

又71

又71

沉醉东风72

又72

又72

又72

又72

又72

梧叶儿72

又73

又73

又73

又73

又73

又73

谒金门73

又74

又74

又74

又74

又74

普天乐74

又75

又75

又75

又75

金字经75

又75

又76

又76

又76

又76

又76

清江引76

又76

又77

又77

又77

又77

庆宣和77

又77

又77

又78

又78

又78

乾荷叶78

又78

又78

又78

又79

又79

满庭芳79

又79

又79

又79

河西六娘子80

又80

又80

又80

红绣鞋80

又80

又81

又81

又81

风入松81

又81

又81

醉太平81

又82

又82

又82

醉罗歌82

又82

又82

小桃红83

又83

又83

一半儿83

又83

又83

醋葫芦83

又84

又84

驻云飞84

又84

又84

驻马厅84

又85

一封书85

又85

喜春来85

又85

赛鸿秋85

雁儿落带得胜令86

又86

又86

又86

又86

又87

雁儿落带清江引87

又87

对玉环带清江引87

又87

对玉环88

脱布衫带小梁州88

小梁州88

二犯江儿水88

连珠赛鸿秋88

锦庭乐89

并州歌89

画眉序89

一江风89

傍粧台89

寄生草89

尧民歌90

赛儿令90

金盏儿90

弥陀僧90

永团圆90

醉高歌90

天净沙91

落韵锁南枝91

又91

新制娇莺儿91

又91

又92

又92

常廷评写情集跋张晋山《沁水遗文》&佚名93

自课堂集&〔清〕程康庄撰 李雪梅 点校97

点校说明97

序李长祥101

序王士禄103

序蒋超104

序钱谦益106

序吴伟业108

书魏裔介110

叙龚鼎孳111

序黄文焕112

序陆沂113

序杜浚114

序朱一是115

序顾宸116

文集117

王司勋五种集序117

历纪序118

卖舡行叙119

郡斋杂咏序120

吴吟序121

孙无言归黄山序122

陈氏家乘序124

代重刻贞观政要题辞124

疁城唱和诗序125

江上草序126

徐电发集序127

陈伯饶入学序129

十峰堂集序130

兼济堂集序131

云起楼集序133

唐诗韵汇序134

文概序135

刘崑麓诗序137

松台山房诗集序138

嫩逸草序139

为张芙庄明府序141

王贻上诗序142

重刻郭九子诗序143

绥庵诗集序144

携虹草序146

江行赠言序147

王翰孺稿序148

字汇辩序149

宋射陵诗序151

宋荔裳先生文集序151

魏邓林稿序152

郝文疆入学序153

沛山记154

游华山记155

游禅隐山记156

游古峰山记158

游准提岩记159

天下第一江山记160

永慕堂记162

尚友堂记163

与陈大士书164

壬午辞邑侯余公举立德立言立功书167

附168

甲申辞荐举书169

乙酉辞征赴选书169

民视民听论170

拟宋以范仲淹兼知延州谢表康定元年172

乞修聚杨桥启173

人才策174

水草庵乞油疏177

东田建三官殿疏178

募修观音堂疏179

方楼岗邵村诗跋179

书平母冯孺人节孝编后180

维扬合画跋180

焦山古鼎诗跋181

周元恭诗跋182

瘗鹤铭跋183

元人手卷跋184

王端士七言绝句诗跋184

四氏赞四氏俱真定人,死於流贼之难,容城乔百一为之作传185

祭城隍文186

成甫吴公墓志铭186

某公暨配烈妇某氏合塟墓志铭188

代魏克正墓志铭190

先王父资善大夫加工部尚书服俸管佐侍郎事程公行述191

宁州同知窦公行状202

乡介宾儒士悦彜魏公行状204

诗馀232

菩萨蛮·咏青溪遗事画册和阮亭程村作八阕232

乍遇232

弈棋232

私语232

迷藏233

弹琴233

读书233

潜窥233

秘戏234

山花子·岁暮阮亭过京口用其见寄来韵234

念奴娇·万岁楼春望234

朝中措·平山堂同阮亭次欧公原韵234

海棠春·闺词同阮亭程村作四阕235

晓妆235

午睡235

晚浴235

夜坐235

长相思·望焦山235

长相思·秋夕236

南柯子·春郊236

春光好·咏杏236

生查子·旅夜闻雁237

相见欢·怀人237

锦堂春·晓起237

捣练子·秋情238

蝴蝶儿·咏蝶238

如梦令·对菊238

渔家傲·咏荷238

西江月·秋霖239

柳梢青·海棠239

长命女·咏燕239

渔父·梨花239

感恩多·闺情240

点绛唇·咏草240

望江南·西湖六阙240

一240

二241

三241

四241

五241

六242

燕归梁·劝酒242

巫山一段云·宋玉242

卜算子·题袁重其侍母弄孙图243

声声令·春思243

望远行·春望243

诗选247

宋荔裳观察吴门举子索题四首247

寄相国魏石生先生二首247

寄大司马龚芝麓先生二首248

吴伯成明府重筑慧山二泉亭248

赠潘雨臣248

同袁重其游锡山秦园二首249

同重其鲁公然明右尊宴毛东令丹六宅观菊249

毛东令丹六邀同重其电发右尊鲁公杓石然明游大石山日暮无僧思诣灵岩不果250

金孝章为其子亦陶写运甓图索题250

扫叶250

赠李膚公250

赠陈伯峻游击251

赠吴冉渠郡丞二首251

奉呈按察佟韩一先生251

留别钱日庵太守二首252

留别王玉叔司李二首252

留别吴冉渠郡丞253

赠同安赵太守253

少室行赠赵献吾太翁九十253

遥寄吴人千明府254

赠孔履文254

赠西毓254

寄赠梁溪吴伯成明府254

吴司成梅村255

宋观察荔裳255

计孝廉甫草255

宋孝廉既庭255

顾征君茂伦256

金处士孝章256

袁处士重其256

送徐电发归256

姜茂才西铭256

家文学杓石256

送王孟迁之任滇中兼许文石不至257

答王翰孺257

薛式九给谏贻扇索题257

呈杜兵备道三十韵257

避地土河杂诗十首258

雨中陪刘孔著给谏登金山同诸僚友260

挽丹徒萧令亡姬261

魏太康词公字于埜,令太康,李自成破城殉难261

长平八子诗261

陈壶岚261

姬相周261

申癸衷262

武君十262

陈吾青262

庞鸠六262

石泰华263

武二酉263

吴铜川像263

对策太和殿263

引见乾清门264

赠西河万佥事二首264

五叔庐墓南岭264

赠枣强张明府265

金山寺265

焦山265

甘露寺266

润州刘司李环山堂二首266

万岁楼266

鹤林寺267

上党司理乘驰传访予穷巷中留饮数日去乃视伟予几以复来用答其意267

陈皇士太君七秩诗267

题隐士高斋二首268

挽程柴团太君二首268

读旌孝录有感二首269

挽内子四首269

范怀素柳航二首270

答董心素270

赵平符齐云斋二首270

秋雨呈任云石太守271

赠高分司271

饮西河朱太史峪园谋娇侑觞乃更以意属予延其舍予虽留醉然终却其请四首271

杜于皇陈集生同饮署斋272

秋雨272

山中272

赴渔阳访胡詹事272

丁酉四月既始得微雨273

赠马玉笋铨部273

寄殷国张使君273

读旌孝录有感273

棋负274

三寿诗有序四首274

赠刘康侯美人子素二首275

即王林州先生席赋十日红菊二首276

白洋河题高游击壁四首276

煎茶276

对酌277

赠安东王分司277

赠文链师二首277

壬午秋闱忝生余公不谓其驽下亟物色予谓阳直彭子籛先生程君果得途吾两人当破十万钱快诸公饮已落太原公房遭赚黜榜诸公咨叹欲识予卷知其处乃流俗口不可用谓失予卷不知欲识予也然予场前不以捉刺勤馆人谒请太原公固自守泊然耳277

题袁母寒香晚节图278

重逢引赠荆郡丞278

结纳行遥寄姜明府279

庆云见东南行279

投知引赠张伯将郡丞280

绍声篇281

醻林茂之将同贻上刻其诗集282

元社拟春夜宴桃李园诗有序282

送魏次公之广阳283

培风亭冬槐283

感梅284

马玉笋铨部太君屡相迎不到其弟既释褐宜霑禄贵重矣顾就养太君里中未仕马公乞诗纪之284

北平除夕怀弟坦之285

赠蒋虎臣太史285

赠王贻上司理三首286

牛首山286

摄山栖霞寺287

竹林寺287

虎丘寺288

王贻上尊人五十双寿诗四首288

咏菊三首289

施又王过别二首289

挽乡达二首290

雨花台二首290

袁重其轻舟过访290

题张山人像291

挽张洪宇总戎太君291

松全集&〔清〕徐继畬撰 孙晋浩马斗全 点校305

点校说明305

叙阎锡山307

奏疏卷上309

特参州县入省钻营疏309

特参州县讳灾催征疏310

特参藉端科敛疏311

特参退赃诱结疏311

请整顿晋省吏治疏312

请除大臣回护调停积习疏314

政体宜崇简要疏316

授闽抚谢恩疏319

报接任疏320

报福州将军出缺疏与副都统东纯会奏321

报兼署督篆疏322

覆查林则徐病体疏323

请宋儒李纲从祀文庙疏324

奉谕密防英夷疏325

报英人租住神光寺并采买台湾煤炭疏327

再奉谕密防夷情疏330

覆英夷租住寺屋寔情并镇静筹办侦察谣言疏332

筹防英人购买台湾煤炭并换港口疏336

覆官绅意见不合疏337

奏疏卷下341

揣度夷情密陈管见疏341

覆周天爵原奏预防英夷疏343

交涉华夷命案疏345

再覆办理夷务疏346

覆英夷不肯搬出神光寺及钉塞礮尊疏348

覆英夷搬出神光寺并琉球使臣遞文疏351

再覆英夷搬出神光寺疏353

附刘韵珂查覆英人租寓神光寺疏355

三渐宜防疏356

特参晋抚贻误岩疆疏361

请命将助剿疏时充总理各国事务大臣363

严查教匪以靖闾阎疏364

商办盗案禀上刘次白中丞365

条陈山西防守事宜致王雁汀中丞369

潞盐刍议致王雁汀中丞373

文集卷一379

尧都辨379

晋国初封考一380

晋国初封考二381

禁鸦片论384

盐法论387

四川乡试进呈录序389

璧勤毅公兵武闻见录序390

李桐溪佥宪拟议全编序391

介休冀氏族谱引392

彭崧屏时文序392

陈启斋太史时文序393

雷剑峰制义序394

和倪斋时文序394

涵碧楼诗稿初刻序395

太乙舟诗集序395

慎独山房诗集序396

种石山房诗集序397

有不为斋诗集序397

傲霜园诗钞序398

菊园诗钞序399

书田莲房诗卷399

王印川诗集序400

求益斋试帖序400

茹古山房试帖序401

张广文新镌弦歌必读序402

文集卷二403

送颜鲁与制军谢政归第序403

别刘庄年观察序403

送程立斋大令入觐序405

小序赠梁君问青406

晚梅说赠陈剑芝407

诰封一品夫人穆太夫人八十寿序代鄂松亭太史作408

诰封一品夫人周母陈太夫人九十寿序410

韩芸昉中丞七十寿序412

武次南观察六十寿序413

候选道春潮沈公八十寿序414

诰封武翼都尉周公朴斋八十寿序416

冀母马太夫人七十寿序417

侯节母赵太恭人七十寿序419

侯节母李宜人五十晋六寿序420

常母任太宜人六十寿序422

张公莲塘暨配罗恭人六十双寿序423

例贡生李君纯嘏七十寿序424

例封安人王母高太安人八十晋五寿序425

仰周韩公暨继配刘儒人六十双寿序426

文集卷三429

致属下十七县书延建邵道任内429

致某方伯书福建汀漳龙道任内430

致赵盘文明经谢石珊孝廉书431

上颜鲁与制军书制军名伯焘,广东人,前任闽浙总督434

谢刘次白中丞保荐书434

致王雁汀中丞书435

覆恒月川方伯书437

覆锺石帆观察书439

覆阳曲三绅士书441

致瑞五园廉访书442

覆保慎斋廉访书443

覆吴思澄比部世兄书445

致刘玉坡制军年伯书447

致孔云鹤观察书452

致张诗舲总宪书453

致薛觐唐少宗伯书454

文集卷四455

致武芝田观察论县名及县志书455

致刘鲁汀大令书460

致鲁汀论戴氏汾州府县志书461

致鲁汀论两汉水书462

题王月潭先生小传后464

跋丁长孺先生墓表464

题刘玉坡制军自立图465

题孟兰舟侍御事实册465

书王印川广文诗后忻州人,名锡纶,诗为辟二氏及因果之说而作466

书王印川广文诗注后468

题沈归愚杜诗注后469

平遥超山书院创建重修原委碑记470

田莲房倡修宗祠碑记471

同溪续公墓表472

弦斋续先生墓表473

赵生哀辞474

谢政归里祭主文475

致服先堂兄书附476

致服先堂兄书附476

商办立嗣书附478

致先箎八弟书附479

诗集卷上482

题朱生甫司马先泽吴门送别图步册中钱辛楣宫詹韵482

题朱生甫司马以先泽太行秋影册子索题步册中原韵三首482

朱生甫属题先泽太行秋影图内有徐礼庵诗黄谷音和之盖以险韵斗奇者因用其韵赠生甫叙上党团练事且以索和482

陈剑芝同年擢粤西观察将有岭表之行追忆昔年宦辙所经赋长篇送别483

是时楚氛未靖赴粤须取道蜀黔再赋一章尽意484

德风亭在潞安府署,相传唐玄宗为潞安别驾时所构484

赠泽州陈淮生太守485

上党即事留别诸绅士485

蜀萁花俗名饝饝花北方到处有之有淡红色一种花叶皆似木芙蓉但草本耳戏名之曰草芙蓉缀以二首487

留别刘鲁汀大令487

张秋屏太守擢四川盐茶道赋诗送别488

秋晚观稼488

沈王城在潞安府城内488

秋夜二首489

感怀杂咏五首490

太行绵亘上党之东险隘林立述其在潞安境内者示朱生甫491

辽州五隘有序492

云头底在辽州城南九十五里,为清漳出峡之地,与河南涉县接壤,山涧纡宽,无险可扼,非重兵不能守。其地山形最奇,俗名人头底,余以其名不雅,改曰云头492

黑龙洞在辽州城东南一百一十里,路通武安,为诸小径总口,地系黎城所辖492

黄泽关在辽州城东南一百二十里,路通武安,为晋豫两省通衢,地形如屭赑之首,两旁夹以深沟,盘道从龟首之右曲折而下,所谓十八盘也。以大石从崖边滚下,万人亦不能过,此地形之最险者,其地设有巡检493

大摩天岭在辽州城东一百三十里,路通武安。辽州各隘此最高险,其右有小摩天岭,故以大别之493

抓角岭在辽州城东北一百二十里,由平地入深涧,路通邢台493

梦见亡女漳生生於闽之漳州,故名493

上党团练与陈剑芝同年经营一载幸得蒇事行将远别作诗以叙其事494

重阳前三日494

挽同年武次南方伯495

九月望前步月495

读书倦卧495

哭王鹤舟大令名文晋,河南光州人,道光辛巳举人,知安徽建德县,甲寅城破殉难495

哭吴甄甫师496

阳城卫淇园同年以秋日感赋诗见寄依韵和之496

饮酒偶成用东坡送碧香酒与赵明叔元韵寄王英斋即求和章497

立冬日作497

顷乘障上党有留别诸绅八诗潞人泐石以当纪事余小栏大令见而和之再叠前韵奉酬497

三江竹枝词498

闽江498

珠江499

浙江499

苗刀歌499

拟行路难500

诗集卷下502

题赵丹臣画雀502

谢石珊属题山水画轴502

再题山水小幅502

初到平陶设帐闲吟学放翁二首502

夜梦早朝二首503

读元遗山诗二首503

寄呈寿阳相国二首503

感事五首503

哭祁幼章方伯504

夏日晚坐二首504

城居闷甚偶行郊外有喜505

刘鲁斋大令以午节诗见寄依韵戏和505

题灵遘溪画松和原韵505

和泗心梁子足梦中句元韵三首506

和梁泗心宿彭孙卦山书院二首步元韵506

七夕506

入伏后兼旬不雨刘月斋大令设坛步祷甘霖立沛诗以志喜507

怀人三首有序507

张豫庵吏部507

白兰岩祠部507

张汉槎水部507

服先兄年逾七十生子喜赋508

题吴梅村诗集四首508

揽镜瘦甚自嘲508

寄怀陈剑侯观察509

欲携姬人赴馆因无屋而止月斋大令与诸绅士相商苫盖数椽感而有赋二首509

哀平阳509

秋宝三兄殉难平阳赋二律哭之509

戒酒510

抵馆后得友人书数十缄嫩於作答诗以谢之510

闻安姬病弱瘦损势将不起510

读王阮亭诗集511

彭咏莪司空拜协揆之命寄诗致贺512

重阳遣闷512

悼安姬姬温州人,不知姓,名之曰安喜,即以安为氏512

戏题终南采芝图在闽时偶购此轴,诸钜公题咏甚多。款曰吉甫,似是闽中贵胄,但未详为谁,戏题四绝513

书扇寄婿张少董513

九月望前得月514

祁县怀古514

借书514

解馆将归戏作515

寿阳相国以??亭诗集见寄诗以谢之515

叹老515

拟休洗红二章515

弛酒戒戏作516

冬日夜坐516

六十二岁生日张豫庵梁彭孙张汉槎白兰岩寄寿屏致祝同学诸子并集用放翁六十二翁吟元韵516

将赴平陶余大令小栏以诗赠行依韵和之517

自题种松小照517

正月立春雪后适平遥馆517

古意518

二月朔晨起仍雪518

闺怨518

过野史亭在忻州韩岩村518

惊蛰微雨519

次日早晴519

读李太白诗519

平阳行为韩生作名世昌,字支百,临汾诸生519

春夜闻雁忆陈秋门520

青雀篇520

房烈妇行有序520

题韩支百印谱521

刘月斋大令招饮大醉诗以谢之521

讲堂初成阶前植双柏521

题韩支百自修家谱522

晚春眺望522

灯下读书偶作522

登尊经阁望南山522

足梦中句523

赠董觉庵523

和董觉庵留别元韵523

立秋后旱甚523

登阁晚眺523

蠹鱼二首523

王雁汀中丞授四川节度赋以赠别四首524

落日524

李朋南以鹅毛茵见惠诗以谢之524

四绝句不足酬也再用柏梁体三十韵赠之525

张诗舲侍郎於甲寅二月由关中入觐路出忻州寄诗代柬余素不工诗久未属和戊午在平遥馆中度岁晴窗清暇检得前诗步元韵寄之525

人日偶成用工部追酬高蜀州人日寄元韵525

门人曹定斋赠曹素功旧墨一匣诗以谢之526

丁巳平遥馆中度岁植水仙数本立春盛开酬以四律兼索和於同人526

读杜诗527

二月初旬寒甚527

晴窗偶吟寄梁泗心昆仲527

大风寒甚527

啖糠词有序528

驮炭道有序528

闻客谈南中事528

归里有期529

二月二十日自贾令早发529

己未元旦529

赠薄石农姊丈四十韵529

寄赠王靖廷有序530

赠董觉庵531

门人冀子以正奉母命修族谱偕诸昆至邬原祖茔抄墓碑碣得千馀纸嘉其用意之勤挥长歌赠之531

晚年生子531

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附汉志沿边十郡考略533

叙邵松年533

叙张元济534

两汉幽并凉三州今地考略535

汉志沿边十郡考略572

跋张友桐577

王石和文&〔清〕王珻撰 傅惠成 点校581

点校说明581

序黄祜585

自序587

三立祠传刘贽588

王石和文卷一590

微子抱器归周辨甲辰八月二十六日590

有子避席辨591

寿说592

降服说丁未十一月初七593

石和说珻号也。丙申八月二十三日594

贫解丁巳,删旧《乐解》题595

文情丙申596

文气597

兵间丙午598

生民之欲戊申十二月二十一日600

福善论丙午601

王石和文卷二603

王荆公论丁未603

杨子云论甲辰七月二十二日604

严子陵论壬寅605

郭巨论甲辰六月二十五日606

燕丹论戊申十一月十八607

漂母论丙午608

何信论己亥609

鸿门论辛丑611

鸿沟论庚子十二月十二612

王景略论丁未四月初九613

邓伯道论己亥九月初七614

郭汾阳王论甲辰616

盖寓论乙巳617

文信公论乙巳618

汤武论己亥九月初八日619

王石和文卷三622

魏不受卫鞅戊申十月三十日622

汉昭烈不取荆州甲辰623

淮阴侯取赵甲辰624

晁错居守戊申625

直不疑偿金甲辰六月二十二日627

北汉主报宋太祖乙巳628

岳武穆班师壬寅629

丙吉问牛喘甲辰630

宋势壬寅631

王石和文卷四633

读《出师表》书后乙巳633

读王荆公《周公论》书后乙巳634

读老泉《书论》书后丙午635

读韩非《说难》书后甲辰七月二十六636

读苏东坡《范增论》书后己亥637

读曾子固书《魏郑公传》甲辰638

读韩子《与冯宿论文书》书后甲辰七月十七日640

读古史疑戊申641

读古史疑二戊申642

王石和文卷五644

静观戊申十二月十五日644

山河日月喻戊申十二月十七日644

泰伯三让己亥645

游术癸卯647

智昏原甲辰八月初四日648

君子之报壬寅649

申君子报壬寅650

施杏树戈地文壬寅651

王石和文卷六653

关帝庙碑记653

藏山赵文子庙碑记654

周遇吉节录补闻壬寅655

书田子方庙壁戊申656

重修云阁之舞楼记丙午657

培风室记甲辰九月二十二日658

游六师嶂记乙卯659

游芝角山记癸卯660

藏山石牀记癸卯661

苌池怪松记癸卯662

考妣王府君李孺人合葬墓志铭663

王石和文卷七667

释讳庚子丁巳667

赵受韩上党壬子668

蔺相如完璧壬子669

蜀汉战守之形壬子670

从术壬子672

关壮缪绝吴壬子十一月673

唐肃宗论戊申674

辨桐叶封弟辛亥676

三多族谱记辛亥十一月十四日,松677

紫栢归根记辛亥678

藏山新建韩献子祠碑记壬子679

新建文明阁碑记辛丑681

修盂城碑记庚戌682

重修盂东关城碑记庚戌683

宋东京考序辛亥六月684

石楼县志序辛亥十月686

培风山堂之始园记辛亥687

寿冯兆公母贾孺人乙卯七月688

祭许茹其文丁巳四月690

王石和文卷八692

论继母之服丁巳八月十五692

读王荆公《伯夷论》丁巳七月二十一日693

象入舜宫疑甲辰六月十九日,丁巳八月初九删694

惜分斋说戊午七月二十七日696

书院文是序乙卯697

唐宋九家古文序己未698

关帝庙碑记己未四月作,十二月初一删699

昭文楼碑记己未八月700

跋《唐宋八家山晓阁选》己未七月十六日701

彦明王先生墓表己未十一月十五日702

董贞女序己未七月二十日704

张硕儒墓表己未八月初四日705

读《家语》疑己未十月十六日706

王石和文卷九708

增修芝角山庙记708

用兵疑《博议》。壬戌三月二十四日708

臧哀伯谏部鼎疑《博议》。壬戌四月十八日710

冀毅斋墓表辛酉九月十五日711

谒岳庙神像疑辛酉十月十三日713

名论庚申十二月二十日714

王氏族谱序辛酉八月十五日715

王氏族谱后序辛酉八月二十日716

家祠碑记壬戌六月九日718

合修八蜡藏山文子庙碑记庚辛71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