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论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论纲
  • 卢丽华著 著
  • 出版社: 东北师范出版社
  • ISBN:756028932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28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论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缘起3

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发展的背景3

二、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发展的必要性11

三、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实施教育服务的意义19

四、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关于教育服务的认识误区23

第二节 研究意义24

一、理论意义24

二、实践意义26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26

一、研究现状26

二、存在问题35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主要内容38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38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39

第二章 关于服务与教育服务的理论阐释41

第一节 服务的内涵、特征及价值41

一、服务的内涵43

二、服务内涵的三个基本方面48

三、服务的基本特征51

四、服务的价值55

第二节 教育服务的内涵、特征、标准与实施条件60

一、教育服务的内涵60

二、教育服务的特征66

三、教育服务的标准70

四、教育服务的实施条件78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属性87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产业属性88

一、我国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88

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关于三次产业的划分89

三、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90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一般属性92

一、需求导向性93

二、选择性96

三、以情感和沟通为纽带的相互协作性98

第四章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特殊性100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特殊性的决定因素100

一、教育服务与一般服务的区别101

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特殊性101

三、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与公立学校教育的差异性106

第二节 教育服务目标的特殊性119

一、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目标的定位119

二、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目标的特殊性127

第三节 教育服务关系的特殊性130

一、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的教育服务关系130

二、教育服务关系的特殊性136

第四节 教育服务内容的特殊性138

一、教育服务内容的共性与个性并存138

二、教育服务内容的生活性与教育性并存140

三、教育服务内容的私有性与公共性并存140

第五章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现状与影响因素143

第一节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现状144

一、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的实施状况144

二、教育服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46

第二节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有效供给的影响因素154

一、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观念的阻碍作用154

二、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管理上的保守性165

三、学校管理者与教师自身素质因素174

第六章 义务教育阶段私立学校教育服务有效供给的策略180

第一节 教育服务供给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80

一、改革与创新原则180

二、特色化与最优化原则182

第二节 教育服务有效供给的主要措施183

一、培养学校管理者的服务观念与服务能力183

二、培养教师教学服务的意识与实践能力190

三、校园服务氛围与服务环境的营造195

第三节 教育服务有效供给的制度保障198

一、建立绩效与薪酬联动的教师评价制度198

二、构建多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200

三、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制度202

第四节 完善政府职能204

一、完善政府的教育监督与评价职责205

二、政府要采取与“促进”主旨相一致的管理策略207

第七章 结语212

参考文献215

后记2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