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
  • 陈宗胜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21525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60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改革、发展与收入分配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导言:中国经济的基本背景1

第一章 双重过渡:中国经济运行的大背景3

第一节 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双重过渡3

第二节 经济发展阶段的过渡5

第三节 经济体制模式的过渡8

第二篇 制度变迁:市场化进程、所有制及企业体制17

第二章 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17

第一节 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的进程17

一、体制改革的推进阶段与市场化的涵义及其特征17

二、中国经济各主要领域市场化程度22

三、中国经济总体市场化程度28

四、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的对策思路40

第二节 中国农业市场化进程43

一、农业市场化的含义44

二、农业市场化推进阶段回顾47

三、农业市场化进程的测度49

四、农业市场化引致因素分析61

五、农业体制市场化的绩效67

六、农业市场化趋势分析70

第三节 非市场导向制度变迁的案例分析——天津市鸡蛋价格管制复归的制度变迁71

一、体制变革中天津经济发展概况71

二、制度背景:天津市鸡蛋购销制度的演变过程72

三、价格管制的运作过程76

四、价格管制制度对鸡蛋销售中交易成本的影响81

五、管制制度没有完全实现政府的预期目的87

六、结论与建议90

第三章 中国的所有制改革97

第一节 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相对优势公有制的混合经济97

一、国民经济大范围内的混合经济97

二、企业内部的混合经济107

第二节 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10

一、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110

二、所有制改革的预期效果114

第三节 所有制改革与体制模式转换116

一、企业经营体制的类型、特征及趋势120

第四章 企业制度与企业家主权120

第一节 企业家主权是企业经营体制的基本模式120

二、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124

三、职工地位界定与经营模式选择132

四、何为有效激励机制134

五、世界趋势与企业模式选择139

第二节 经营损益责任制143

第三节 价格双轨制对企业生产影响的一个微观分析150

一、从理论上看,“差价返还”不存在所谓“帕累托改进”151

二、从实践中看,“差价返还”也存在局限性155

第四节 完善合资企业体制:提高中股比例,克服买断弊端157

一、20家合资企业的总体情况158

二、20家合资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163

三、合资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原因165

四、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67

第五章 体制改革推进战略、决策体制及竞争环境171

第一节 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战略171

一、改革的阶段特征171

二、改革战略思路的选择173

第二节 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175

一、改革经济决策体制的意义176

二、经济决策体制的内涵及旧体制的弊端176

三、经济决策体制的改革方向177

四、加速双重经济决策体制转化180

第三节 经济有效运行的竞争环境181

一、竞争是导源于经济利益差别的市场经济现象181

二、竞争是利用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182

三、竞争是保证企业充满活力的重要机制185

四、展开竞争的必备条件187

第三篇 经济发展:增长绩效、增长方式及二元经济193

第六章 体制变革与发展实绩193

第一节 体制变革对经济增长态势的制约193

一、定义性解说:生产可能性边界、最优福利点、生产紧张区194

二、体制制约:不同体制下经济总供求状况的比较197

三、体制变革:经济变量显著变动的根本原因200

一、中国经济总量增长实绩207

第二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绩效207

二、中国经济人均增长实绩211

三、人均GNP美元值的估算与比较213

第七章 增长方式、增长速度及周期220

第一节经济增长方式及制约因素220

第二节 增长方式转型与技术进步226

一、如何加快我国经济中的科技进步速度?227

二、高度重视技术引进227

三、注意消化和吸收228

四、注重劳动密集技术的开发230

一、测度增长速度的指标233

第三节经济增长的最佳速度233

二、最佳速度的标志234

三、最佳速度与最优速度的异同237

第四节 经济增长周期239

一、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及成因239

二、国民经济稳定适度增长246

第八章 二元经济与农业发展及劳动力流动250

第一节 中国二元经济结构现状250

一、中国整体二元经济的转换程度252

二、中国农村二元经济状况257

第二节 地区案例:天津农村二元经济转换状况260

一、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经济发展268

第三节 二元经济中的农业发展268

二、农产品贸易、农业专业化与农业市场化275

第四节 二元经济中的劳动力流动287

一、引言:民工潮的兴起288

二、“民工潮”的主要起因289

三、“民工潮”的基本特征291

四、“民工潮”的利与弊300

五、“民工潮”的发展趋势与对策304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310

第一节 失业的类型、现状及根源和特征311

一、我国的失业及失业类型311

二、二元经济和体制改革与失业314

三、我国近期劳动力供求状况及失业水平319

四、近期我国失业的特点及评价325

第二节 减低以致消除失业的战略措施329

一、建立并完善失业保障体系330

二、发展多种经济成分334

三、发展乡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335

四、调整城市结构,加大星镇吸纳劳动力的力度337

五、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就业机会338

六、完善劳动力市场339

七、政府对失业的调节及再就业工程341

第三节通货膨胀及“滞胀”342

一、近次通货膨胀的现状与特征343

二、近次通货膨胀的成因348

三、企业和政府行为不规范与滞胀356

第四节 治理通胀和滞胀的政策选择364

一、国外治理通胀的做法与经验364

二、中国治理通胀的政策选择368

第四篇 收入分配:倒U理论、收入差别及影响因素375

第十章 收入分配倒U理论模型与假说375

第一节 陈氏倒U曲线:公有经济收入差别倒U模型375

一、劳动差别及供求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75

二、生计剩余和资本积累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78

三、劳动差别——生计剩余模型390

四、两部门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392

五、公有经济收入差别总模型与倒U假说400

第二节 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及阶梯形变异402

一、倒U曲线的数学证明402

二、“阶梯形”收入差别曲线407

第三节库兹涅茨倒U理论统计检验评析410

一、库兹涅茨倒U理论的提出411

二、对库兹涅茨假设的统计论证413

三、库兹涅茨假设统计论证评析419

第四节 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论争评析424

一、有关库兹涅茨倒U假设的理论论争424

二、库兹涅茨倒U理论论争评析429

一、研究主题及一些必要的说明437

第五节 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437

二、私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439

三、公有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442

四、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Ⅰ)449

五、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收入分配(Ⅱ)451

六、政策建议454

第十一章 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别及非正常收入的影响459

第一节 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现状、趋势及影响因素459

一、引言459

二、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别在经济发展中扩大460

三、收入分配差别扩大主要由收入中哪部分解释462

四、哪些家户特征是制约收入差别的因素?468

五、预测、结论与政策建议473

第二节 天津市经济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差别475

一、天津市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别伴随着经济发展而扩大——大致适当475

二、导致收入差别扩大的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家户特征的变动478

三、对居民收入差别趋势的预测——接近于倒U曲线的拐点487

第三节 农村收入分配与二元经济发展491

一、农村收入分配差别的现状491

二、二元经济发展和转换对收入差别的影响496

三、对收入差别的评价和预测503

第四节 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差别的影响程度的估算505

一、测算万法505

二、私营经济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507

三、部分党政官员的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510

四、集团消费转化为个人消费对收入分配的影响512

五、各种非法/非正常收入对收入分配的总影响514

六、结论和对策516

第五节 人口、就业与收入分配517

一、城乡人口流动加快518

二、劳动力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519

三、非国有经济吸收逾80%的劳动力520

四、失业率将持续上升521

五、国民收入日趋向个人倾斜522

六、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20O0年后可能缩小523

第六节 产业深化、分工细化与收入分配524

一、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差别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25

二、产业深化、分工细化对劳动供求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27

三、产业深化对劳动转移及收入差别的影响528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529

第五篇 结语:经济理论的演变535

第十二章 经济研究的规范化与发展经济学的趋势535

第一节 中国经济学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535

一、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规范536

二、研究中国的现实经济运动546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49

一、深化与融合——国外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49

二、拓展与创新——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现状与趋势5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