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 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孔凡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1102560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147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补偿性财政政策-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生态补偿机制 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补偿机制1
1.1 现阶段我国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
1.1.1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下降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改变1
1.1.2 水污染严重,水生态失衡的局面进一步加重1
1.1.3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质量退化趋势加重2
1.1.4 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2
1.1.5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及其危害依然严重2
1.1.6 森林资源短缺,林地生态功能脆弱3
1.2 西部地区生态建设面临重大挑战3
1.2.1 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3
1.2.2 自然灾害频繁4
1.3 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4
1.3.1 自然环境本底条件先天劣势是重要的客观因素4
1.3.2 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历史原因5
1.3.3 “市场失灵”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一个重要政策性因素5
1.3.4 “政府失灵”是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重要体制性因素6
1.4 21世纪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7
1.4.1 生态环境建设的原则7
1.4.2 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8
1.4.3 生态环境建设总体布局8
1.4.4 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10
1.5 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实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重要选择11
第2章 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选择13
2.1 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国际进展13
2.1.1 生态补偿定义与内涵13
2.1.2 生态补偿费用的技术经济与市场化机制13
2.1.3 生态补偿的实施模式14
2.1.4 生态补偿法律机制15
2.1.5 生态补偿模式的适应性15
2.1.6 生态补偿的原则15
2.2 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国际实践16
2.2.1 农业政策中的生态补偿16
2.2.2 矿区复垦政策中的生态补偿16
2.3 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生态补偿政策选择17
2.3.1 农业生态补偿政策选择17
2.3.2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政策选择17
2.3.3 生态补偿方式的选择18
2.3.4 生态补偿政策法律运行机制的选择18
第3章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评述与展望21
3.1 国内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21
3.1.1 生态补偿及生态补偿机制概念21
3.1.2 生态补偿机制的经济理论依据22
3.1.3 政府行为优化理论基础研究23
3.2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回顾与评述24
3.2.1 主要研究领域与对象24
3.2.2 生态补偿主体研究24
3.2.3 生态补偿运行机制25
3.2.4 生态补偿实施阶段划分25
3.2.5 生态补偿评价研究26
3.3 对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总体评述与研究展望26
3.3.1 总体评述26
3.3.2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展望27
第4章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进程及其政策法律体系研究30
4.1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体系概念和主要特征30
4.1.1 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定义30
4.1.2 生态补偿政策法律体系概念界定31
4.1.3 生态补偿政策法律的主要特征31
4.2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进程及其体系构成31
4.2.1 生态补偿机制政策进程和主要内容31
4.2.2 生态补偿法律法规文件体系及其主要内容33
4.3 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实施体系与职能分布36
4.3.1 环境与资源保护政策法律实施体系的构成特征36
4.3.2 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实施机制面对的行政部门间职能格局36
4.4 对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体系的整体评价与展望37
4.4.1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始于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和法律探索37
4.4.2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党和国家生态环境政策关注的重点37
4.4.3 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在各部门法中得到了一定体现38
4.4.4 自然资源分割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38
第5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41
5.1 我国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及内容41
5.1.1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形成的主要阶段41
5.1.2 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的主要内容43
5.2 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实施进展及绩效评价43
5.2.1 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实施进展43
5.2.2 地方建立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的实践探索45
5.2.3 国家生态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绩效评价50
5.3 国家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50
5.3.1 重点公益林区划与造林主体造林目标之间存在明显冲突50
5.3.2 补偿资金筹措渠道比较单一,生态补偿多元投资机制还远未形成51
5.3.3 补偿标准“绝对量偏低”与“一刀切”的矛盾依然突出51
5.3.4 公益林补偿范围补偿覆盖度不够,补偿标准高低不一52
5.3.5 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管理中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53
5.4 完善我国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政策设计54
5.4.1 进一步完善公益林补偿政府筹措机制54
5.4.2 尽快探索建立对私有生态公益林国家“购买”新机制,切实减轻林农经济负担55
5.4.3 积极支持和鼓励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形成市场筹措机制56
5.4.4 创新补偿资金标准形成机制,实施分类补偿,提高资金使用效率56
5.4.5 切实强化资金管理,预防职务犯罪,保证资金安全运行57
第6章 建立和完善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60
6.1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补偿政策过程和政策要点60
6.1.1 生态补偿政策过程60
6.1.2 现阶段退耕还林补偿政策主要内容62
6.2 退耕还林补偿政策实施绩效评价63
6.2.1 生态环境绩效分析63
6.2.2 农民收入增长绩效分析64
6.2.3 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绩效分析64
6.3 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巩固面临的现实困境65
6.3.1 退耕还林工程区农村可持续发展环境相对脆弱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65
6.3.2 补偿资金的筹措机制仍然以政府预算为主,多元主体筹资机制缺失65
6.3.3 补偿标准仍然不够科学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66
6.3.4 补偿期限过于笼统,长期激励机制仍然比较薄弱66
6.3.5 对退耕农户成本结构性弥补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67
6.3.6 补偿资金的分配方式单一,资金分散,不利于形成资金规模优势67
6.3.7 贫困区域发展农村后续产业步履维艰67
6.3.8 林木管护约束机制不健全所产生的农户履约风险依然存在68
6.3.9 地方政府对工程疏于治理的趋势日渐明显69
6.3.10 私人承包弱化补偿效果的制度因素依然存在70
6.3.11 工程补偿资金管理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依然存在70
6.4 完善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机制政策建议71
6.4.1 确定补偿对象和明确补偿范围71
6.4.2 建立和完善中央与地方政府纵向补偿主体责任体系72
6.4.3 进一步完善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实施有差异的补偿期限73
6.4.4 创新补偿资金发放方法,提高补偿资金使用效率75
6.4.5 建立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资金多元筹措机制76
6.4.6 建立工程资金管理与安全运行的政府间责任体系77
6.4.7 建立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的公众参与制度78
6.4.8 建立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国家购买基金,实行生态公益林公有化产权制度79
第7章 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81
7.1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研究进展81
7.1.1 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81
7.1.2 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与实践简述82
7.1.3 关于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进展84
7.2 东江源区区位特征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政策法律依据85
7.2.1 东江源区的区位特征85
7.2.2 社会经济发展特征85
7.2.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85
7.2.4 建立江西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依据86
7.3 建立东江源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几个关键问题86
7.3.1 补偿主体与补偿受体的识别86
7.3.2 东江源区补偿项目及补偿标准的计算87
7.4 东江源区生态补偿的实施原则和途径90
7.4.1 遵循生态补偿的“二元”原则90
7.4.2 建立和完善东江源区生态补偿的实施机制90
第8章 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94
8.1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现状94
8.1.1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生态环境作用方式94
8.1.2 开采规模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95
8.1.3 矿产资源开发引发地质灾害频繁发生96
8.1.4 矿产资源开发活动对水资源、土壤环境破坏严重96
8.1.5 矿产资源开发对植被生态系统及生态建设的负面影响巨大97
8.2 我国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政策法律制度演变轨迹及其主要内容98
8.2.1 国家有关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98
8.2.2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备用金)制度的政策进程99
8.2.3 地方政府关于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费的政策法律进程101
8.2.4 地方政府关于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的政策法律进程101
8.3 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补偿政策法律实施绩效评价106
8.3.1 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政策实施进展106
8.3.2 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资金投入情况107
8.3.3 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恢复成效107
8.4 我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面临的现实困难108
8.4.1 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任务重,生态恢复差距甚远108
8.4.2 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范围小,对矿山外部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重视不够108
8.4.3 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108
8.4.4 矿区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资金筹措机制还无法满足实际需要109
8.5 国际和国内建立矿产资源补偿制度的先进经验和启示111
8.5.1 欧美、日本等工业国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法律制度111
8.5.2 欧美、日本等工业国家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制度特征及其评价112
8.6 建立和完善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113
8.6.1 改革矿产资源税费政策,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政府投入机制113
8.6.2 充分运用市场和社会参与机制,拓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资金多元化渠道116
8.6.3 建立和完善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117
第9章 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财政机制研究122
9.1 我国公共财政制度改革与生态补偿机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22
9.1.1 财税体制改革新动向与完善生态财政补偿机制122
9.1.2 财政收支政策改革趋势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122
9.2 生态环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和面临的挑战123
9.2.1 生态环境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科目设计和支持力度123
9.2.2 我国现行生态环境财政机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124
9.3 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补偿财政机制政策建议130
9.3.1 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扩大生态补偿资金财政渠道130
9.3.2 整合生态环境财政资金,设立政府财政性生态补偿基金131
9.3.3 完善生态环境财政保护项目支出预算的全过程监管机制133
9.3.4 完善政府间环境保护事权分配机制,建立地方政府环境保护财政转移支付体系134
第10章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137
10.1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及总原则137
10.1.1 主体生态功能区功能定位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37
10.1.2 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总原则139
10.2 建立和完善我国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任务140
10.2.1 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原则设计140
10.2.2 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目标任务设计141
10.3 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先区域及政策重点142
10.3.1 生态功能区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区域142
10.3.2 建立多元化的限制开发区生态补偿政策模式142
10.3.3 明确限制开发区的发展权利和生态环境义务142
10.4 建立推进主体生态功能区形成的生态补偿性财政机制143
10.4.1 形成主体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支持重点143
10.4.2 选择多种财政政策工具,促进主体生态功能区形成143
10.4.3 完善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生态补偿运行机制144
10.4.4 建立和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法律机制146
热门推荐
- 1232097.html
- 724344.html
- 1796596.html
- 3818017.html
- 1245205.html
- 1092713.html
- 3569201.html
- 3313494.html
- 2878728.html
- 2807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5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6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82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71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15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11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03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2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373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