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挫琴发展史及传承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挫琴发展史及传承研究
  • 周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4688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3页
  • 文件大小:44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民族器乐-弓弦乐器-器乐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挫琴发展史及传承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五音纷兮繁会 君欣欣兮乐康”——以筑为中心1

第一节 有关挫琴研究的历史回顾与研究动态1

第二节 挫琴起源的百家争鸣4

第三节 “筑”的流变与发展11

一、古代文献中有关筑的文字记载11

(一)筑的流变11

(二)筑的形制17

二、多个焦点的“殊途同归”——考古发现的筑20

(一)长沙马王堆汉墓之仙人击筑图、明器筑20

(二)广西贵县罗布泊西汉初期墓之明器筑22

(三)江苏连云港西汉墓及河南新野汉画像击筑图像22

(四)绍兴306号战国墓乐舞模型23

(五)战国初期曾侯乙墓5弦、10弦乐器24

(六)战国中期五里牌406号楚墓十弦琴25

(七)“西汉长沙王室墓”之明器筑和实用筑25

三、筑的演奏形式26

(一)文献中的一个关键词“击”26

(二)考古图像中的持弓26

(三)筑弓实物27

(四)松香28

第二章 “国家在场”:挫琴的首次发掘29

第一节 挫琴的首次发掘与学术研究29

一、百花齐放 中国民间音乐与中国社会语境重置的契合29

二、世纪之交学术视野中的挫琴研究31

第二节 以民间为中心: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33

一、民间文艺“大繁荣”的话语权动因33

(一)文艺界政策34

(二)以民间文艺为中心:中国音乐周36

二、山东省第一届音乐会演39

(一)筹备会演40

(二)民间音乐的价值重估与更新43

(三)古乐器的符号学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探索式发掘45

三、音乐会演历史价值生成的再判断47

(一)尺度之一:中国弓弦乐器本源的再讨论49

(二)尺度之二:两个新的民间阶层的产生49

1.民间音乐家50

2.民间音乐工作者51

附:会演获奖名单51

第三节 民间艺术成为公共空间话语分支53

一、挫琴艺人赵彩云54

(一)奔波于两个时代的农民赵彩云54

(二)赵彩云:公共空间的“依附”与“创造”59

二、集体无意识的萌动:音乐工作者对挫琴的首次挖掘63

(一)20世纪50年代见证者的回忆63

1.挫琴艺术的挖掘与音乐会演64

2.反响:挫琴艺术的公共空间的开拓66

3.挫琴演奏在山东省音乐会演后的反响67

4.记忆中的赵彩云及挫琴演奏68

(二)刘新丰:历史文本的复制者还是书写者68

1.刘新丰与挫琴71

2.刘新丰与妻子姚淑萍71

3.言为心声73

第四节 “花开几朵”:挫琴艺术存在与传承的文化地理语境76

一、挫琴艺术存活的文化语境:说唱艺术与民间乐种的兴衰78

(一)特色话语空间:明清俗曲与说唱艺术的繁荣发展78

(二)山东民间乐种:枣木杠子乱弹80

1.伴奏乐器80

2.演唱形式81

3.所用曲目81

(三)“枣木杠子乱弹”的非主流变迁82

二、大王西村“枣木杠子乱弹”老艺人走访83

(一)“枣木杠子乱弹”的来历86

(二)挫琴与“枣木杠子乱弹”的关联86

(三)“枣木杠子乱弹”的传承86

第三章 青州旗城——一件乐器的存续环境88

第一节 文化“飞地”91

第二节 八旗中心:封闭与开放92

第三节 异域与他者:民族性格与旗城命运94

第四节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融合与张力95

第五节 孑遗:皇朝一脉98

第六节 元语言的同构:艺术文化符号的孑遗102

结语“飞地文化”——挫琴原生态的“保护伞”104

第四章 挫琴的首次研究106

第一节 一代音乐人与民间音乐的时代熔铸106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民间音乐研究106

二、80年代学术研究的共轨:民间音乐研究者的系统整合108

三、民间音乐“自我”“迷失”与“自我”“发现”的背反110

第二节 周国庆、王全忠:民间音乐的歌吟者111

一、周国庆:路漫漫其修远113

二、王全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115

三、民间音乐的歌吟者:对挫琴的坚守119

附:挫琴首次研究成果概览125

第五章 挫琴艺术在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中的再“发现”128

第一节 青州“挫琴”申遗及挫琴艺人赵兴堂128

一、青州挫琴申遗129

二、赵兴堂与挫琴演奏131

第二节 承前启后:北京“磋琴演示与研讨会”133

一、“磋琴演示与研讨会”背景134

二、“磋琴演示会”135

三、“磋琴研讨会”136

1.挫琴研究之阶段性回溯137

2.研讨热点:“磋琴的保护和发展”137

四、诸家谈挫琴的学术意义138

五、以局外者的视角谈“磋琴”研讨会140

第三节 飞播彩虹——第十四届“磬”国际研讨会141

一、黄钟大吕,心有戚戚——中国民间音乐学者的研究心态142

二、天人合一——从“弦乐帝国”看西方文化生态意识的自觉145

三、凝固的“音乐”——布鲁塞尔的建筑美之道147

第六章 浮光掠影——世界弓弦乐器的变迁149

第一节 弦鸣乐器起源及古文明时代的衍生形态149

一、乐器的分类149

(一)中国周代“八音”149

(二)国际通用乐器分类150

二、弦鸣乐器的原始形态:弓琴(远古时代)150

三、古代文明时期的弦乐器进化发展152

(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Mesopotamia)153

(二)古埃及文明155

(三)古希腊—罗马统治时期(公元前332年—公元595年)156

(四)中国古文明中的弓琴演变形态——瑟、琴158

四、小结159

第二节 弓弦乐器的起源与最早记载160

一、世界视野:有关弓弦乐器的早期文字记载161

(一)“拉瓦那斯特隆”——古印度雅利安人的记载161

(二)中国商代甲骨文、《战国策》中记载的击弦乐器“筑”162

(三)弓擦的拉巴伯(rabab)163

二、图像记载164

(一)仙人击筑图165

(二)筑的演奏模型:浙江绍兴306号墓出土收获165

(三)河南击筑画像砖之击弓165

三、“西汉长沙王室墓”之实物“筑弓”166

四、最早的马尾弓图像166

五、小结167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中弓的双向发展168

一、“弦外运弓”之弓的演变169

(一)“弦外运弓”之棒弓169

1.文字记载169

2.图像记载170

(二)“弦外运弓”之马尾弓171

1.“棒状式”琴弓172

2.“弓型式”琴弓172

3.“镰刀式”琴弓172

二、弦内运弓174

第四节 文明的比照还是伦理的守护:20世纪弓弦乐器在中国176

一、“国粹”还是“抑制剂”——百年二胡176

(一)“宗师”还是“先行者”?中庸思维的现代诠释——刘天华177

(二)百年轨迹178

二、小提琴:“贵族”血统还是伦理的观照?179

(一)小提琴对中国民乐的功能涵义:庖丁解牛之“刀”180

(二)大道喻器——小提琴艺术在中国的“自在”与“他在”183

结语184

第七章 挫琴复制研究186

第一节 复制的依据与思路186

(一)尺寸依据186

(二)选材备料187

(三)模具(内模)制作188

(四)制作挫琴用的各种工具189

第二节 挫琴乐器的制作过程189

(一)面板备料及制作189

(二)底板备料及制作190

(三)琴框备料及制作191

(四)“咸池”与“琴槽”191

(五)琴头与琴尾制作192

(六)“穿弦孔”制作192

(七)琴岳(上弦枕)193

(八)弦轴的定位193

(九)试装193

(十)音柱制作与安装194

(十一)琴马选材与制作195

(十二)琴轴选料及制作195

(十三)弦轴调试196

第三节 琴弦研究与制作197

(一)弦列设计198

(二)琴弦选材199

(三)弦号顺序199

(四)安装琴弦200

(五)挫琴安装与调试200

(六)油漆200

第四节 琴弓选材与制作200

结语201

第八章 挫琴曲谱研究202

第一节 挫琴曲的表现形式与体裁类型202

(一)套曲体202

(二)单曲体204

(三)联曲体205

(四)民间小调206

第二节 挫琴曲谱的题材内容208

(一)反映自然景色内容的208

(二)反映爱情婚姻生活的211

(三)反映相思离别情感的213

(四)反映风俗生活场景的215

(五)反映传说故事内容的216

第三节 挫琴曲谱歌词结构特征及风格类型217

(一)单段体结构218

(二)分节歌体结构218

(三)时序性结构220

(四)多段连环扣式结构221

(五)唱念循环体结构223

(六)叙事体结构226

(七)说唱综合体结构228

第四节 挫琴曲的调性风格与特性音调232

一、调性风格232

(一)五声调式233

(二)六声调式233

(三)七声调式234

(四)调式交替与转调234

二、特性音调237

(一)拱形核心音调237

(二)说唱性核心音调238

(三)散韵结合式核心音调239

(四)装饰性核心音调240

(五)重复性核心音调243

(六)环绕式核心音调243

(七)下行式核心音调244

(八)双四度结构音调245

第五节 挫琴曲的运腔方式及旋法特征246

一、运腔方式247

(一)衬词运腔的渗透方法247

(二)衬词式前缀与后缀运腔249

(三)固定化衬词润腔式连接250

(四)夸张式的甩腔手法252

(五)一字多音的风格性润腔253

二、旋法特征254

(一)局部重复的展衍变形254

(二)自由模进式演化旋法255

(三)风格性跳进旋法256

(四)唱念交替循环法257

(五)半音风格性旋法258

(六)变头合尾式旋法259

第六节 挫琴曲的曲体结构特征262

一、一段体262

(一)二乐句乐段262

(二)三句体乐段264

(三)四句体乐段265

(四)五句体以上乐段266

(五)复乐段267

二、二段体268

三、三段体269

四、自由变奏体270

五、自由循环变奏体271

六、综合套曲曲体273

七、变体化拱形结构275

结语275

附录一:参考文献277

附录二:图片索引282

附录三:挫琴曲谱一览表289

后记29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