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药师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药师实践
  • 杨玉福,汪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043201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5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677页
  • 主题词:临床药学-基本知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药师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临床药学发展简史1

二、临床药学的概念1

目录1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临床药学1

第一节 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1

三、药物误用或滥用的普遍现象令人担忧2

二、知识的快速更新令临床医师应接不暇2

第二节 我国临床药学产生的背景2

一、临床医师知识结构欠合理2

四、非合理用药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3

二、进行治疗药物监测,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4

一、参与临床治疗实践,指导医患合理用药4

第三节 临床药学的任务4

三、建立临床药学文书5

七、指导临床静脉输液配制6

六、开展药物临床评价6

四、开展药学信息服务工作6

五、监测并适时报告药物不良反应6

一、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8

第四节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与对策8

第一节 药学监护产生的背景9

第二章 药学监护9

二、改进临床药学工作的对策9

一、药学监护的定义10

第二节 药学监护的基本概念10

二、药学监护的功能与特性11

一、药物治疗的安全性12

第三节 药学监护的具体内容12

三、药物治疗的经济性13

二、药物治疗的有效性13

二、实施药学监护的基本条件14

一、药学监护的模式14

第四节 药学监护的模式、条件与实施14

三、药学监护的实施15

一、我国实施PC的必要性17

第五节 我国药学监护工作的实施17

三、我国全面实施PC的对策18

二、我国实施PC面临的问题18

第一节 临床药师的由来20

第三章 临床药师20

二、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技能21

一、临床药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21

第二节 临床药师的基本素质21

一、临床药师的职责22

第三节 临床药师的职责和工作内容22

三、临床药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22

二、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23

一、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24

第四节 临床药师的地位与作用24

三、合理用药的指导作用25

二、医学与药学的桥梁作用25

四、药物咨询的主力军作用26

第五节 临床药师实践的基本要求27

一、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基本概念29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29

第二篇 药物治疗基础知识29

第一章 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29

二、房室模型及基本参数33

三、常用药代动力学原理及计算34

一、群体药代动力学与传统药代动力学的比较35

第二节 群体药代动力学35

四、药代动力学参数估算35

二、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应用36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起因38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38

第二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38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标39

三、实施TDM的范围42

四、常用的TDM方法44

第二节 个体化给药46

二、给药方案的调整47

一、给药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47

二、药物作用的性质52

一、药物作用的分类52

第三章 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52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分类及性质52

二、特异性作用机制——受体学说53

一、非特异性作用机制53

第二节 药物作用的机制53

三、受体学说与临床用药57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与量效曲线58

一、药物的构效关系58

第三节 药物作用效应变化规律58

三、药物的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60

第四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61

四、药物蓄积、作用蓄积和中毒61

一、年龄因素62

第一节 机体方面的因素62

第四章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62

三、个体因素63

二、性别因素63

四、疾病因素64

五、遗传因素、种族差异与种属差异65

三、复方制剂问题66

二、制剂工艺66

第二节 药物方面的因素66

一、剂量与剂型66

三、反复用药的影响67

二、给药时间、间隔时间67

第三节 具体用药造成的影响67

一、给药途径67

一、药物经济学的定义68

第一节 概述68

四、联合用药和药物的相互作用68

第五章 药物经济学68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与意义69

二、成本-效益分析70

一、最小成本分析70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内容70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70

四、成本-效用分析71

三、成本-效果分析71

一、成本的类型73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成本的类型和结果资料的收集73

第五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步骤74

二、结果资料的收集74

第六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展望75

第三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分类76

第二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定义76

第六章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76

第一节 概述76

二、机体因素78

一、药物因素78

第四节 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影响因素78

三、给药方法79

四、神经系统反应80

三、肾毒性反应80

四、药物相互作用80

第五节 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80

一、消化系统反应80

二、肝毒性反应80

一、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预防81

第六节 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81

五、造血系统反应81

六、循环系统反应81

七、其他毒性反应81

二、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诊断82

三、药物不良反应与药源性疾病的治疗84

第二节 药物间物理化学方面相互作用87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概念87

第七章 药物相互作用87

一、影响药物吸收的相互作用89

第三节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89

二、影响药物分布的相互作用90

三、影响药物代谢的相互作用91

四、影响药物排泄的相互作用92

一、相加或协同作用93

第四节 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93

一、避免不良的相互作用94

第五节 合理利用药物的相互作用94

二、拮抗作用94

二、合理利用有益的相互作用95

二、药物依赖性114

一、药物滥用114

第八章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114

第一节 基本概念114

一、阿片类115

第二节 致依赖性药物的类别115

三、药物耐受性115

四、镇静催眠药116

三、大麻类116

二、可卡因116

五、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117

八、非处方药物118

七、同化性-雄性类固醇激素118

六、致幻剂118

一、药物滥用与个人身心健康119

第三节 药物滥用的危害119

二、严重危害社会120

第四节 药物滥用的防治121

三、关乎民族存亡121

一、药物滥用患者的治疗与康复122

二、药物滥用的预防124

三、药物滥用的管制125

第九章 临床合理用药126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127

一、合理用药的基本概念127

第一节 概述127

三、合理用药的重要性129

一、人的因素131

第二节 影响临床合理用药的因素131

二、药物因素132

三、社会因素133

二、择药不当134

一、有病症未得到治疗134

第三节 临床常见的非合理用药134

四、不适当的合并用药135

三、用药剂量不足、用药过量或疗程过长135

六、盲目追求“洋、新、贵”136

五、无适应症用药136

第四节 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37

二、开展用药监护142

一、推行基本药物政策142

第五节 促进合理用药的措施142

四、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143

三、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143

一、老年人的生理、病理特点144

第一节 老年人的合理用药144

第十章 特殊人群的合理用药144

二、老年人的患病特点146

三、老年人用药的药效学特点147

四、老年人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48

五、老年人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50

六、常见的致老年人非合理用药因素152

一、小儿的生理、生化特点153

第二节 小儿的合理用药153

二、小儿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54

三、小儿用药的特有反应156

五、小儿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159

四、小儿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59

一、妊娠期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60

第三节 妊娠期与哺乳期合理用药160

二、药物在胎盘的转运161

三、胎儿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点162

四、妊娠期与哺乳期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163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患者的合理用药168

一、肝功能不全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169

二、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及其损害类型170

三、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176

一、肾功能不全时药代动力学特点178

第五节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合理用药178

二、对肾脏有捐害的药物179

三、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的基本原则182

第一节 疼痛184

第一章 常见症状的处理184

第三篇 疾病各论184

第二节 发热187

第三节 咳嗽188

第四节 腹泻190

第五节 便秘191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192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疾病192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192

二、支气管哮喘195

第二节 肺炎198

一、肺炎球菌肺炎199

二、葡萄球菌肺炎201

三、克雷伯杆菌肺炎202

五、肺炎支原体肺炎203

四、其他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肺炎203

七、病毒性肺炎204

六、军团菌肺炎204

第三节 肺结核205

第四节 结节病208

一、慢性呼吸衰竭210

第五节 呼吸衰竭210

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12

第六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213

第一节 心力衰竭217

第三章 循环系统疾病217

第二节 心律失常223

第三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228

一、原发性心肌病232

第四节 心肌疾病232

二、特异性心肌病235

三、病毒性心肌炎236

第五节 高血压病239

第六节 动脉粥样硬化244

一、心绞痛246

第七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246

二、心肌梗死249

第八节 高脂蛋白血症254

第四章 消化系统疾病258

第一节 胃食管反流病258

第二节 食管癌259

一、消化性溃疡260

第三节 胃部疾病260

二、慢性胃炎264

三、胃癌266

第四节 炎症性肠病267

一、溃疡性结肠炎268

二、克罗恩病269

第五节 肝硬化270

第六节 肝性脑病272

第七节 原发性肝癌274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276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276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277

一、缺铁性贫血279

第一节 贫血279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279

二、巨幼红细胞贫血282

三、再生障碍性贫血283

一、急性白血病284

第二节 白血病284

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88

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89

第三节 淋巴瘤290

第四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93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96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296

第二节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03

第三节 糖尿病306

第四节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315

第五节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319

第一节 类风湿关节炎321

第八章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321

第二节 系统性红斑狼疮324

第一节 阿尔茨海默病327

第九章 神经系统疾病327

第二节 脑出血329

一、脑血栓形成331

第三节 脑梗死331

二、脑栓塞333

第四节 帕金森病334

第五节 癫痫336

一、部分性发作337

二、全面性发作338

第六节 重症肌无力341

第七节 高血压脑病342

第八节 蛛网膜下腔出血343

第一节 病毒性肝炎345

第十章 感染性疾病345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346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346

第二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348

第三节 狂犬病350

第四节 流行性腮腺炎351

第五节 伤寒与副伤寒352

第六节 化脓性脑膜炎353

第七节 细菌性痢疾354

第八节 疟疾356

第九节 血吸虫病357

第十节 败血症359

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60

第一节 营养缺乏性疾病360

第十一章 儿科疾病360

二、锌缺乏症362

一、新生儿窒息363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363

二、新生儿肺炎364

三、新生儿黄疸365

五、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66

四、新生儿溶血病366

六、新生儿颅内出血367

七、新生儿败血症368

第三节 疱疹性口炎369

第四节 小儿腹泻370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72

第五节 呼吸系统疾病372

二、支气管肺炎373

第六节 病毒性心肌炎374

一、急性肾小球肾炎376

第八节 肾疾病376

第七节 小儿缺铁性贫血376

二、肾病综合征378

第九节 病毒性脑炎379

第十节 小儿惊厥380

一、围手术期处理382

第一节 概述382

第十二章 外科疾病382

二、无菌术385

三、麻醉386

四、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391

五、急腹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396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399

第二节 体液代谢失调399

三、体内钙的异常401

二、体内钾的异常401

五、体内磷的异常402

四、体内镁的异常402

六、酸碱平衡的失调403

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404

二、感染性休克405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405

第三节 外科休克405

一、应激性溃疡406

第四节 胃肠道疾病406

二、肠梗阻407

三、急性阑尾炎409

一、胆囊结石410

第五节 胆道系统疾病410

二、胆管结石411

三、急性胆囊炎412

四、慢性胆囊炎413

五、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囊炎414

一、全身性外科感染415

第六节 全身性外科疾病415

二、破伤风416

三、烧伤417

一、急性胰腺炎418

第七节 胰腺疾病418

二、慢性胰腺炎420

二、慢性前列腺炎421

一、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421

第八节 前列腺疾病421

三、良性前列腺增生422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423

第九节 泌尿系统疾病423

二、急性肾盂肾炎425

三、上尿路结石426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427

第十节 化脓性骨髓炎427

二、慢性血源性骨髓炎428

第十一节 骨折429

第二节 输卵管妊娠430

六、腰背痛430

第十三章 妇产科疾病430

第一节 妊娠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430

一、消化系统症状430

二、贫血430

三、下肢肌肉痉挛430

四、下肢浮肿430

五、便秘430

一、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32

第三节 妊娠特有疾病432

二、妊娠剧吐435

一、流产436

第四节 妊娠时限异常436

二、早产437

一、心脏病438

第五节 妊娠合并内科疾病438

三、糖尿病440

二、急性病毒性肝炎440

四、甲状腺功能亢进441

五、贫血442

六、急性肾盂肾炎443

一、滴虫性阴道炎444

第六节 外阴及阴道疾病444

四、细菌性阴道病445

三、非特异性外阴炎445

二、念珠菌阴道炎445

一、急性宫颈炎446

第七节 宫颈炎症446

五、外阴瘙痒446

二、慢性宫颈炎447

一、急性盆腔炎448

第八节 盆腔炎448

二、慢性盆腔炎449

一、子宫肌瘤450

第九节 子宫肿瘤450

二、子宫内膜癌451

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52

第十节 月经失调452

二、闭经454

四、经前期综合征455

三、痛经455

五、围绝经期综合征456

第十一节 子宫内膜异位症457

一、外耳湿疹458

第一节 耳部疾病458

第十四章 耳鼻咽喉科疾病458

二、外耳道疖459

三、外耳道炎460

四、外耳道真菌病461

五、分泌性中耳炎462

六、急性化脓性中耳炎463

七、慢性化脓性中耳炎464

一、鼻疖465

第二节 鼻部疾病465

八、急性乳突炎465

二、酒渣鼻466

三、急性鼻炎467

四、慢性鼻炎468

五、萎缩性鼻炎469

七、急性化脓性鼻窦炎470

六、变应性鼻炎470

九、儿童鼻窦炎472

八、慢性化脓性鼻窦炎472

十、鼻真菌病473

一、急性咽炎474

第三节 咽喉部疾病474

二、慢性咽炎475

三、急性扁桃体炎476

四、慢性扁桃体炎477

五、急性会厌炎478

七、慢性喉炎479

六、急性喉炎479

八、咽部脓肿480

二、睑缘炎482

一、麦粒肿482

第十五章 眼科疾病482

第一节 眼睑病482

一、泪囊炎483

第二节 泪器病483

一、细菌性结膜炎484

第三节 结膜病484

二、泪腺炎484

二、病毒性结膜炎486

三、衣原体性结膜炎487

四、过敏性结膜炎488

一、细菌性角膜溃疡489

第四节 角膜病489

三、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490

二、真菌性角膜炎490

四、角膜软化症491

一、葡萄膜炎492

第五节 葡萄膜病492

二、交感性眼炎494

第六节 白内障495

第七节 青光眼496

第八节 视神经炎499

第九节 眶蜂窝织炎500

一、脓疱疮501

第一节 细菌性皮肤病501

第十六章 皮肤性病科疾病501

二、毛囊炎502

三、丹毒503

四、麻风504

一、单纯疱疹506

第二节 病毒性皮肤病506

二、带状疱疹507

三、疣508

第三节 真菌性皮肤病509

一、头癣510

三、手足癣511

二、体癣511

四、甲真菌病512

第四节 疥疮513

第五节 皮炎和皮疹514

一、接触性皮炎514

二、湿疹515

三、特应性皮炎516

四、荨麻疹517

五、药疹518

第六节 瘙痒性皮肤病521

一、瘙痒症521

二、慢性单纯性苔癣522

第七节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523

一、多形红斑523

二、银屑病524

三、红皮病527

四、攻瑰糠疹528

第八节 红斑狼疮529

第九节 过敏性紫瘢531

第十节 斑秃532

第十一节 白癜风532

第十二节 性传播疾病533

一、梅毒535

二、淋病538

三、非淋菌性尿道炎539

四、尖锐湿疣541

五、生殖器疱疹542

六、软下疳543

七、性病性淋巴肉芽肿543

八、艾滋病544

第十七章 精神科疾病546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546

第二节 情感性精神障碍549

第三节 神经症552

一、恐怖性神经症552

二、焦虑性神经症553

三、强迫性神经症555

四、抑郁性神经症556

五、癔症557

六、神经衰弱559

第四节 与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身心障碍560

一、神经性厌食症560

二、神经性贪食症561

三、失眠症562

四、嗜睡症563

第五节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564

一、儿童孤独症564

二、儿童多动综合征565

三、抽动障碍567

一、毒物分类569

第一节 概述569

二、毒性分级569

第十八章 中毒与其他疾病569

三、中毒机制570

四、急性中毒的一般救治571

第二节 常见中毒的抢救与治疗576

一、临床常见药物中毒的救治576

二、农药中毒的救治589

三、气体中毒的救治592

四、天然药物中毒的救治593

第三节 其他疾病599

一、中暑599

二、电击602

三、晕动病603

附录1 常用药物的药动学参数605

附录2 部分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和中毒血药浓度631

附录3 常用药物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药动学参数637

参考文献6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