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土保持学 第2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礼先,朱金兆主编;王冬梅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750383899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水土保持-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土保持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
1.1.1研究对象与内容1
1.1.2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其危害2
1.1.3水土保持的成就与目标3
1.1.4水土保持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6
1.2中国水土保持的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8
1.2.1历史沿革8
1.2.2发展趋势10
1.3国外水土保持发展概况12
1.3.1美国12
1.3.2欧洲13
1.3.3亚洲14
1.3.4非洲15
1.4水土保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6
1.4.1同自然基础科学的关系16
1.4.2同应用科学的关系17
2.1生态经济学原理19
第2章 水土保持学的理论基础19
2.1.1生态经济系统组成20
2.1.2生态经济系统的结构23
2.1.3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24
2.1.4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25
2.2生态学原理26
2.2.1生态环境脆弱带原理26
2.2.2恢复生态学原理29
2.2.3景观生态学理论33
2.3系统科学原理36
2.3.1系统论36
2.3.2系统工程方法37
2.3.3几种系统研究方法39
2.3.4系统分析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39
2.3.5大系统控制论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40
2.4可持续发展原理42
2.4.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42
2.4.2流域可持续经营指标框架43
2.4.3流域可持续经营评价方法46
第3章 水文学原理50
3.1水循环与水量平衡50
3.1.1水循环50
3.1.2水量平衡51
3.2水文要素及其过程的物理基础54
3.2.1 降水54
3.2.2土壤水56
3.2.3下渗59
3.2.4蒸发60
3.2.5径流62
3.3流域产流与汇流65
3.3.1流域产流理论65
3.3.2流域汇流计算68
3.4小流域设计洪水计算70
3.4.1小流域设计暴雨计算70
3.4.2计算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71
3.4.3计算洪峰流量的地区经验公式76
3.5.1泥沙特性77
3.5泥沙77
3.5.2泥沙运动简述78
3.5.3流域产沙81
3.6森林植被的水文学作用82
3.6.1森林植被对降雨的再分配作用82
3.6.2森林植被对土壤水文性质的改良作用85
3.6.3森林植被削减洪峰、涵养水源的作用87
4.1.1土壤侵蚀92
4.1.2 正常侵蚀与加速侵蚀92
第4章 土壤侵蚀及其影响因素92
4.1土壤侵蚀概念92
4.1.3古代侵蚀和现代侵蚀93
4.2土壤侵蚀动力与分类94
4.2.1内营力作用94
4.2.2外营力作用95
4.3.1土壤侵蚀分类96
4.3.2土壤侵蚀形式96
4.3土壤侵蚀类型及形式96
4.4土壤侵蚀规律103
4.4.1雨滴击溅引起的土壤侵蚀103
4.4.2地表径流侵蚀作用104
4.4.3重力侵蚀作用过程113
4.4.4风力侵蚀作用117
4.4.5冻融及冰川侵蚀作用124
4.5土壤侵蚀影响因素分析126
4.5.1气候因素126
4.5.2地形因素130
4.5.3地质因素133
4.5.4土壤因素133
4.5.5森林植被因素136
4.5.6人为活动因素138
4.6土壤侵蚀预测预报模型139
4.6.1过程模型139
4.6.2经验模型141
4.6.3混合模型142
5.1.1斜坡固定工程144
第5章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44
5.1坡面治理工程144
5.1.2山坡截流沟149
5.1.3梯田工程150
5.1.4沟头防护工程156
5.2沟床固定工程159
5.2.1谷坊159
5.2.2拦沙坝164
5.3.1淤地坝的组成、分类和作用175
5.3淤地坝工程175
5.3.2坝系规划177
5.3.3淤地坝工程规划178
5.3.4淤地坝坝高的确定181
5.3.5土坝设计183
5.3.6溢洪道设计187
5.3.7放水建筑物189
5.4小型水库工程190
5.4.2地质调查191
5.4.1库址选择191
5.4.3水库的特征曲线和特征水位192
5.4.4死库容和死水位的确定193
5.4.5水库兴利调节计算及设计蓄水位的确定193
5.4.6防洪库容的确定198
5.5护岸与治滩工程199
5.5.1护岸工程199
5.5.2整治建筑物203
5.5.3治滩造田工程207
第6章 水土保持林业措施212
6.1 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体系的意义212
6.1.1水土保持林在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中的地位212
6.1.2水土保持林体系的组成214
6.2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的配置215
6.2.1坡面水土保持林216
6.2.2水文网与侵蚀沟防护林221
6.2.3水库、河岸(滩)防护林225
6.3.1山地丘陵区水土保持林营造技术229
6.3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关键技术229
6.3.2开发建设项目区工程绿化技术235
第7章 水土保持农业措施240
7.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240
7.1.1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定义240
7.1.2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任务240
7.1.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的种类241
7.2.2水土保持栽培技术的种类251
7.2.1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的重要性251
7.2水土保持栽培技术措施251
7.3土壤培肥技术255
7.3.1土壤培肥的关键256
7.3.2土壤培肥的途径257
7.4旱作农业技术262
7.4.1抗旱作物品种的选用及抗旱保苗技术262
7.4.2坡地节水灌溉264
7.4.3径流农业267
7.5.1复合农林业的概念与内涵269
7.5.2复合农林业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征269
7.5复合农林业技术269
7.5.3复合农林业应遵循的原则271
7.5.4我国典型的水土保持林农复合模式及其技术要点272
7.5.5水土保持复合农林业的规划设计274
第8章 水土保持规划280
8.1水土保持综合调查280
8.1.1综合调查的内容280
8.1.2综合调查的技术和方法285
8.2.1水土流失评价287
8.2资源、环境要素评价287
8.2.2土地资源评价290
8.2.3其他资源评价294
8.3经济要素评价297
8.3.1人口结构分析与评价297
8.3.2产业结构分析297
8.3.3消费结构分析298
8.3.4功能分析298
8.4.1水土保持分区与水土流失类型区的划分299
8.4水土保持分区与规划方法299
8.4.2土地利用规划302
8.4.3水土保持综合措施布局306
8.4.4规划制图308
8.5概预算与经济评价309
8.5.1概预算编制309
8.5.2经济评价313
8.5.3进度安排与施工314
8.6.1效益分类和指标316
8.6水土保持效益316
8.6.2效益监测和计算317
8.6.3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方法323
第9章 山洪及泥石流防治技术325
9.1山洪及泥石流概述325
9.1.1山洪及泥石流的定义325
9.1.2山洪及泥石流的分布326
9.1.3山洪及泥石流的危害327
9.2.2国外的荒溪分类329
9.2荒溪分类329
9.2.1荒溪的概念329
9.2.3国内的荒溪分类332
9.3山洪及泥石流的预防措施334
9.3.1危险区制图的基本原理与方法334
9.3.2山洪及泥石流预警系统344
9.4山洪及泥石流防治工程措施347
9.4.1径流调节工程347
9.4.2挡拦工程347
9.4.3排导工程348
9.4.4停淤工程349
9.4.5农地工程349
9.5山洪及泥石流防治生物措施349
9.5.1生物措施种类350
9.5.2生物措施的作用354
10.1.1农田防护林的概念357
10.1.2林带结构357
第10章 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357
10.1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知识357
10.1.3疏透度、透风系数358
10.1.4林带高度359
10.1.5林带宽度359
10.1.6林带断面形状359
10.2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360
10.2.1农田防护林的防风效应360
10.1.8林带夹角与偏角360
10.1.7林带走向360
10.2.2农田防护林的热力效应369
10.2.3农田防护林的水文效应370
10.2.4农田防护林的土壤改良效应374
10.3农田防护林的经济效益375
10.3.1 国内外农田防护林增产效益概述375
10.3.2林带增产效果的调查377
10.3.3农田防护林胁地及其防治措施378
10.3.4林带资源的经济效益与综合利用378
10.3.5林带经济效益分析379
10.4.1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的原则381
10.4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381
10.4.2农田防护林规划设计主要参数的确定382
10.4.3农田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384
10.5农田防护林的营造与管理388
10.5.1防护林的造林技术要点与要求388
10.5.2整地388
10.5.3造林389
10.5.4抚育管理390
10.5.5更新及改造392
第11章 沙漠化综合防治技术396
11.1概述396
11.1.1基本概念396
11.1.2风沙区397
11.1.3沙漠化401
11.2植物治沙技术的意义及其基本理论405
11.2.1植物治沙技术的意义405
11.2.2沙地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408
11.2.3沙地人工植被的植物种选择与植被的配置411
11.2.4沙地造林方法416
11.2.5封沙育草育林恢复天然植被426
11.3工程治沙技术427
11.3.1机械沙障固沙427
11.3.2化学固沙429
11.4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430
11.4.1灌溉绿洲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430
11.4.2沙地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431
11.4.3草原牧场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432
11.4.4铁路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434
11.4.5风沙化土地治理及沿海沙地防护林建设437
第12章 水土保持工程管理440
12.1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与标准440
12.1.1水土保持基础规范与标准440
12.1.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与标准441
12.1.3水土保持工程、生物措施技术规范与标准444
12.1.4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与标准445
12.2.1基本建设项目与水土保持项目管理程序446
12.2.2水土保持工程投资概估算446
12.2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前期工作446
12.2.3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三制”管理447
12.2.4水土保持规划449
12.2.5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议书449
12.2.6水土保持可行性研究450
12.2.7水土保持初步设计450
12.3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451
12.3.1水土保持生态工程监理组织与管理451
12.3.2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质量控制452
12.3.3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进度控制453
12.3.4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投资控制454
12.4水土保持法规与执法454
12.4.1水土保持法规体系与机构454
12.4.2水土保持监督执法455
第13章 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458
13.1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概述458
13.1.1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和任务458
13.1.2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基础459
13.1.3水土保持业务流程461
13.1.4数据流程分析462
13.2水土保持信息及其规范462
13.2.1信息分类463
13.2.2信息规范464
13.2.3信息获取方法与途径469
13.3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环境配置470
13.3.1全国网络环境470
13.3.2局域网内部硬件环境472
13.4.1时空数据库及相关概念473
13.4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时空数据库473
13.3.3软件环境473
13.4.2数据库逻辑结构474
13.4.3数据库物理结构474
13.4.4数据库表结构476
13.4.5数据库安全与维护480
13.5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与功能482
13.5.1总体结构482
13.5.2系统总体功能482
13.5.3客户端子系统485
热门推荐
- 903894.html
- 2114382.html
- 912140.html
- 597298.html
- 1979016.html
- 1697560.html
- 3772808.html
- 445028.html
- 1507131.html
- 553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7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96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52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695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26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911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782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99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18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5193.html